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积累过程。

在期中考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字词1、生字词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需要牢记读音、写法和意思。

比如“酝酿”“贮蓄”“澄清”等,要注意它们的字形和读音,避免在考试中写错读错。

2、多音字像“着”“散”“薄”等多音字,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读音。

例如,“着”字,在“着火”中读“zháo”,在“走着”中读“zhe”。

3、易错字“小心翼翼”的“翼”字上面部分不要写成“北”;“诀别”的“诀”不要写成“决”等。

4、词语解释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如“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呼朋引伴”指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二、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课文作者的相关信息,如朱自清、老舍、曹操等。

知道他们的代表作、文学风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作品掌握重点课文的出处,比如《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济南的冬天》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

三、古诗词1、背诵默写要求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课本中的古诗词,如《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2、诗词赏析理解诗词的意思、意境、主题以及表达的情感。

比如《观沧海》通过对大海壮阔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3、重点词句掌握诗词中的名句和重点词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并能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四、文言文1、文言文实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如“时”“故”“乐”等,掌握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文言文虚词了解“之”“而”“于”等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句子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注意句式特点和关键词的翻译。

4、内容理解理解文言文的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例如《陈太丘与友期》通过讲述陈太丘与友人相约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慧和懂礼。

五、现代文阅读1、概括内容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词语运用
1.词的辨析:例如不同义项的词语辨析,如“梦”和“想”,“美丽”和“漂亮”等。

2.词语使用的灵活性:词义辨析、形容词、动词的使用等。

3.词语的拼写:常见生字词、词组的拼写。

二、语法
1.词性和句子成分: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介词
等的识别和运用。

2.句子成分及其对应关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3.句子的分类和基本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识别和构造。

三、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1.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作技巧:衔接词的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和连贯性等。

四、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主旨大意的推断,细节理解,判断推理,归
纳总结等。

2.阅读短文或文章并进行写作:根据所读的短文或文章进行写作,如
写一篇关于一些主题的短文或文章。

五、写作技巧
1.书写规范:正确使用字画符号,规范书写格式。

2.基本写作技巧:开头、结尾的写法,段落承接和过渡等。

六、课文内容和重点
1.教材中各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和重点把握。

2.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和主题思想。

七、古诗词和现代诗词
1.了解和理解课本中的古诗词和现代诗词,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词语运用、语法、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阅读理解、写作技巧、课文内容和重点,以及古诗词和现代诗词等。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做好各种知识点的复习外,还需多进行习题训练和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知识点作为初中生要学好语文,理解和掌握学期内的重点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将细分为语文学科下的各个方面,帮助大家全面认识这些知识点。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理解文本类型:文章、图表、诗歌、对话等
2. 阅读理解方法:预测与选择、注重关键词、注意结构、归纳总结等
3. 阅读理解技巧:理解文意、解决生词、推理判断、作出评价等
二、写作
1. 写作类型: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
2. 写作要点:题目选定、材料收集、思维整理、语言组织、结构梳理等
3. 写作技巧:明确主题、构思议论、突出重点、注意细节、做到精益求精等
三、词语运用
1. 词汇量:积累常用词汇,为理解阅读和写作提供有力支持
2. 词语的功能和特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常用基本词类
3. 词语组合:用词恰当、通顺、准确,避免重复,切忌用错搭配
四、语法
1. 语法类别: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句子等
2. 语法功能:主谓宾定状,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3. 语法常态:语序、时态、语态、语气等,以期准确表达思想
五、文学常识
1. 中国古代文学:古文、古典诗词、故事、传说等
2. 世界古代文学:希腊罗马文学、印度古诗词、西方各国民间故事传说等
3. 现代文学:近现代诗歌、小说、散文,广义的现代文学包括一切类别的文学作品
六、修辞手法
1. 比喻:异象、譬喻、借物、化景、借代、拟人等
2. 夸张:夸大、简略、反复、对比、排比等
3. 推理:诱因、推论、递进、叠加等
以上内容是初中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重点知识点,祝愿大家在学期期末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重点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重点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重点归纳1.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重点归纳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重点归纳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重点归纳一、古诗文(一)诗:每周一诗第1—8首、第三单元所有诗歌,《小石潭记》要求:以理解为基础,背诵滚瓜烂熟,默写毫不犹豫、准确无误。

(注:题型为默写填空。

)(二)诗歌理解:第三单元《杜甫诗三首》、《卖炭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注:题型为填空题与选择题。

)(二)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白洋潮》要求:1.熟读课文。

2.熟记以下内容:文学常识(注释1)、加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基本内容、写作手法、主旨。

(参考资料:课堂笔记、《文言诗文点击》、《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课堂测验本、过关测验卷、语文公共博客复习指南等。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总结1.初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一《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整理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初一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一、词语辨析1. 同音词辨析例:明、铭、名2. 近义词辨析例:大家、全体、众人3. 形容词辨析例:美丽、漂亮、秀丽4. 动词辨析例:赞扬、夸奖、表扬5. 名词辨析例:钟、表、铃6. 成语辨析例:七上八下、休养生息二、诗词鉴赏1. 唐诗宋词例:《望岳》、《小池》2. 古文观止例:《岳阳楼记》、《云梦泽》三、文言文阅读1. 古文选读例:《木兰辞》、《行路难》2. 句子分析例:《滕王阁序》、《与朱元思书》四、修辞手法1. 修辞定义例:比喻、拟人、夸张2. 修辞方法例:排比、对偶、设问五、阅读理解1. 阅读主题例:生活态度、情感表达2. 文章结构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3. 文章细节理解例:主旨、关键信息六、作文写作1. 记叙文写作例:描写人物、情感表达2. 说明文写作例: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3. 议论文写作例:提出观点、论证论据七、名篇背诵1. 古代名篇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2. 现代名篇例:《致橡树》、《白日梦》八、判断推理1. 标点符号运用例:句号、问号、感叹号2. 语法概念判断例:主谓宾、定语从句九、文化常识1. 中国古代文化例:诗经、古乐器2. 世界文化名著例:《罗密欧与朱丽叶》、《围城》十、写作技巧1. 描写细节例:动人的描写、生动的对比2. 修辞运用例:比喻、拟人、夸张以上只是初一语文期中考试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总结,具体的考点可能因不同学校、不同教材的设置而有所差异。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整理归纳课本和习题中的重难点知识,重点掌握课本内容,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法律文书、心得体会、岗位职责、鉴定评语、实习文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legal docu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job responsibilities, appraisal comments, internship copy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篇一一、课文理解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资料一、文学常识1.《散步》—XXX,笔名XXX、XXX,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XXX,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XXX,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XXX,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XXX,原名XXX,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XXX,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XXX,现代作家。

原名XXX,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XXX,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XXX《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XXX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XXX,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XXX,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一、文言文课文1.《论语》中的《学而》、《为政》、《八佾》、《泰伯》2.《史记》中的《宣夜》、《滑稽列传》3.《诗经》中的《关雎》、《国风》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的标题、题目、导语、结语、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等基本要素2. 文章中的细节描述、描写、分析、归纳、引用、举例、评论等3. 语言特点如文学语言、白话语言、口语化、文雅化等。

学生需要理解、应用,区分它们的用途和优点缺点三、汉字拼音1. 汉字的读音和拼音方法2. 熟练掌握拼音输入法3. 能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四、语法知识1. 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句子、各类句式等基本语法知识。

2. 使用几种基本句式和常用语言,如倒装句、省略句、比喻、象征、夸张以及修辞方法等,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色。

五、写作技巧1. 篇章组织:分清文体结构,能分段,段与段之间有连贯性。

2. 语言表达:要求准确、生动、文雅,注意用词优美、句子精炼3. 手法熟练:注意逐步掌握概括、细节描写、人物刻画、时间顺序等写作手法4. 创新意识: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能对同一话题进行多种不同、有创新的表达。

六、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2. 文学体裁的基本类型和文学风格3. 文学典故和典型意象,如八仙过海、笔杆子、雁过拔毛、画龙点睛等4. 孔雀东南飞、锄禾日当午、人生自古谁无死等文艺名句七、常识知识1、成语、词语、俗语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用方法2、汉字基本写法和基本含义。

3、常见汉字的字义、造词规律、拼音规则4、对国内外的一些文化、历史及时事等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八、作文基础知识1. 作文的概述2. 作文的语言技巧3. 作文的构思写作4. 作文的评定标准和错误评析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知识点的概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文字基础知识
1.汉字结构与构造:田字格、八种笔画
2.笔画顺序和规范:正确书写笔画的顺序,避免写错加深印象
3.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冒号等
二、词语积累
1.词的概念与分类: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连词、介词等
2.词的构成:合成词、简化词、转化词等
3.词义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词语辨析
4.词语的运用:学会正确运用词语,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句子综合运用
1.句子的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3.从句的概念:主从复合句,从句的分类
4.句子的联接: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
四、作文写作
1.作文的结构分析:开头、中间、结尾
2.作文的段落编写:段落的分段时机、段落的开头结尾
3.作文内容编写:选好一个主题,写好主题句,扩展和描写
4.作文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五、阅读理解
1.文章主旨:看懂文章的核心思想
2.段落大意: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结构
3.文字细节:注意文章中的具体细节,理解文章意思
4.阅读策略:提前预估,略读、精读,重复咀嚼,分类归纳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学们要在考试前认真复习,掌握好每个知识点的细节,做好准备。

在考试中,应该多注意题目内容,保持冷静,遵守考试纪律,全力以赴完成各项考试任务。

希望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1. 文言文基础知识
- 了解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 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特点。

-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诗歌鉴赏
- 掌握古代诗歌的五言和七言绝句的特点。

-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脚和押韵方式。

- 能够读懂常见的古代诗歌作品。

3. 阅读理解
- 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包括快速浏览和细读的方法。

-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4. 文学常识
- 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 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主题。

- 掌握一些文学常识,如典故、成语等。

5. 作文技巧
- 研究如何写好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等作文类型。

- 提高写作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 了解作文评分标准和常见错误,避免常见的写作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的知识点汇总。

请同学们认真
复习,将重点放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诗歌鉴赏和阅读理解上。

同时,不要忽视文学常识的掌握和作文技巧的提高。

祝同学们取得
好成绩!。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 专题01 字词句积累(考点串讲)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  专题01 字词句积累(考点串讲)
考查形式主要有:音形结合考查、字音考查、字形考查三种,且多数地区 结合语境语段进行综合考查。
第一单元
朗润(lǎng rùn)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mài nong) 喉咙(hóu lóng) 应和(yìng hè) 嘹亮(liáoliàng) 烘托(hōng tuō) 静默(jìng mò) 抖擞(dǒu sǒu) 繁花嫩叶(fánhuā nèn yè) 花枝招展(huāzhī zhāo zhǎn) 着落(zhuó luò) 澄清(chéng qīng) 地毯(dì tǎn) 宽敞(kuān chang) 贮蓄(zhù xù)
考点二:词语理解运用
对词语的考查多以语言知识和语言实践的积累为前提,注重考查 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到的词语也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 容易出错的常见词。特别是近义词、同义词、关联词、成语更是词语 考查中的重点。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比喻姿态优美。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遥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 或安排。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暄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沸,水开。
第二单元
瘫痪tān huàn 沉寂chén jì 侍弄shì nòng 捶打chuí dǎ
憔悴qiáo cuì 絮叨xù dao 诀别jué bié 分歧fēn qí
一霎shà
粼粼 lín lín 蒂dì 梗gěng
匿笑 ni xiào 沐浴mù yù 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 mèi
徘徊 pái huái 遮蔽zhē bì 心绪 xīn xù 流转liú zhuǎn
荫蔽 yīn bì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一、识记知识点:1.字的构成和拼音:声母、韵母、声调;2.汉字的构造和形状;3.八种基本笔画的顺序和书写方法;4.基本笔画合并形成的结构规律;5.生字词的认读;6.常用词组、习惯用语、成语的意思和用法;7.诗歌、童谣、儿歌歌词的意思、表达;8.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9.识别字音、字形、词义的基本技巧;10.填写拼音、字形、成语、词组的技巧;11.书写字形基本规范。

二、理解积累类:1.修辞方法:a.比喻:把一个事物或概念直接比拟到另一事物并进行说明、描绘;b.拟人:给非人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来描写;c.夸张:对实际事物的一些特点或行为进行强调,加大其表现程度;d.排比:通过列举多个相同或类似的事物并逐一说明;e.设问:把提问的句子放在篇章中,用以引导读者思考;f.反问:用反着的句子表达出来,以增强语气的疑问、肯定、否定等色彩。

2.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寓言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哲理的教育和启发;3.修辞手法:递进、对比、并列、转折、扩展、省略;4.先导导语:通过导语,把上文与下文衔接起来,以启发读者思考和引入主题;5.主题句:文章的中心思想,含有主题观点和核心论述的句子;6.写景手法:通过描写人物、场景、事物等手法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阅读理解类:1.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2.根据文章主题,选择合适的标题;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段落;5.阅读短文,判断正误;6.推理判断,对文中观点进行推理和判断;7.阅读材料,总结材料中的关键信息;8.为短文选择段落标题等。

四、写作技能类:1.书写规范:字义(形状)、字形(结构)、字音(拼音);2.选材思路: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3.写作结构: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基本结构;4.写作方法:描述、记叙、描写、说理等方法;5.语言表达: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语文
1. 词汇:词的意义、构词法、词语辨析等。

2. 语法:短语、句子、语法基本概念等。

3. 阅读:文章主旨、文中细节、短语、词汇等。

二、数学
1. 整数:整数的概念、相反数、绝对值。

2. 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性质、转化分数。

3. 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加减乘除。

4. 代数:代数式的概念、加减代数式、代数式的综合应用。

5. 几何:图形的认识、角的认识、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英语
1. 词汇:词义、词形、拼写等。

2. 语法:动词时态、语态、名词、代词、介词等。

3. 句子: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疑问句等。

4. 阅读:文章主旨、文中细节、短语、词汇、句子等。

四、物理
1. 物理量:物理量的概念、国际单位制、物理量的基本量和导出量。

2.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

3. 力:力的概念、力的性质、合力、力的分解等。

4. 压强:压力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应用等。

五、化学
1. 物质: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

2. 分子:分子的概念、分子模型、元素与化合物。

3. 反应:化学反应的概念、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等。

4. 电解质: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分类和应用。

总之,期中考试是对学生数月来的学习成果的一次考验,学生们需要在考试前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点。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习。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字词理解(20分)1. 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2. 成语、俗语的理解和应用3. 词语的词义、词性、用法和搭配4. 词语的转义和引申5. 短语的理解和搭配二、阅读理解(40分)1. 阅读表达,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2. 阅读短文并选择正确答案3. 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4. 理解短篇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三、句子理解(10分)1. 语法分析:成分、状语、从句等2. 语句理解:主谓一致、时态、语气、修辞等3. 句型转换:疑问句、否定句、宾语从句等4. 衔接理解:上下文关系、逻辑关系、指代关系等四、写作(30分)1. 书写:字迹清晰、规范,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段落格式规范2. 表达:语言流畅、生动,意思清晰,句子通顺3. 文章结构:开头有吸引人的句子,中间有清晰的主题和结构,结尾有总结性的句子或观点4. 内容要点: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内容,不偏离主题,具体且有条理性五、古诗文鉴赏(20分)1. 背诵和理解古诗文,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含义2. 配对阅读,根据对古诗文的理解选择正确答案3. 理解古文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六、作文(80分)1. 规定字数和格式,要求语言流畅、连接紧密、层次清晰、表达准确2. 根据命题材料或作文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必要时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3. 注意语言准确性、连贯性和时态的正确使用4. 注意词汇、句式的丰富性和地道性,以及表达观点的合理性和独立性七、其他(20分)1. 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应用2. 对文学作品、人物、事件等的理解和鉴赏3. 必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具备文学作品的创读和欣赏能力以上就是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七上语文期中试卷考点归纳

七上语文期中试卷考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1. 识记与默写: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

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理解与识记。

2. 语法知识:考查学生对于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关联词等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修辞手法: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4. 文学常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如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二、阅读理解1. 篇章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a. 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式、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评价能力。

b. 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包括对文章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把握。

2. 素材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并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三、作文1. 话题作文: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要求学生自选角度,展开思路,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 材料作文: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四、综合运用1.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2. 简答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综合分析题:给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备考建议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字词积累,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多读多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注意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立意。

4. 关注时事热点,积累素材,提高作文的思想深度。

5. 加强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七上语文期中试卷的考点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和综合运用等方面。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期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期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期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阶段之一。

期中考试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概括,供同学们参考。

一、词语辨析期中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词语辨析题。

在这类题中,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单词意思,并且掌握它们在语法结构和语义意义上的差异。

例如:1. 常态与异常2. 巨大和宏伟3. 别样和不同4. 兴奋和高兴二、句子理解在七年级的语文中,重要的考点是掌握基础的语法规律和组成句子的结构。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的语言形式,这有助于他们在写作时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期中考试中,以下是可能出现的一些句子理解题型:1. 选择最佳答案,恰当地填充空白2. 将句子中的错词或错字找出并纠正3. 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掌握上下文传达的信息三、篇章阅读在期中考试中,篇章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重要的是学生要可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点,从而解决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种文章类型:1. 讲故事文章2. 议论性文章3. 说明性文章4. 新闻体文章四、作文期中考试中,作文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需要熟悉用词、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结构。

作文有许多类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学生需要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文测试会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并知道如何按照要求组织文章2.理解命题的目的,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句型的构建方法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可能的考试知识点概览。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找到自己需要加强的学科,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导语】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你的一生,没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供大家查阅。

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①《观沧海》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庙号太祖。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雄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大方,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画,表达出诗人无比酷爱江南水乡和怀念故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情势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点,选取典型景物描画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心情。

④《西江月》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斗争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伟大的豪爽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热情充满,大方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爽为主。

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通过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风景,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

词的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大戏剧家、散曲家。

2.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

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知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域终将实现。

2.《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的一篇散文。

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中篇小说:《三生石》。

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3.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包蕴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巨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克服庞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朝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刻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担忧,飘零他乡,悲切动人。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顺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曲折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5.《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

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仁慈丰富高贵》、6.《论语》孔丘,字仲尼。

年龄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首创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年龄》。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储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整理《诗》《书》,删修《年龄》注解《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

7.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诗文集《踪影》,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夏感》作者:梁衡,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

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等。

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修辞: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状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成效。

叙事透彻,条分缕析;擅长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摸索。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畅快;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屡次强调,给人以深入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扼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能: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管、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周密,完全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管;设置悬念,制造波涛,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形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管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入,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发。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入的用意。

揭示深入内涵,表达深入见解。

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朝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2、字词注音、字形掌控。

骸骨(hái)潜行(qián)葱茏(lóng)峰峦(luán)充满(mí)顷刻(qǐng)喧嚣(xiāo)喑哑(yīn)宁静(mí)篡夺(cuàn)顿时(shà)连亘(gèn)窗扉(fēi)倏忽(shū)黯然(àn)缥缈(piǎo)悄然前行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姿势万千风云变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更胜一筹惶恐失措弱肉强食开膛破肚绝不犹疑窸窣作响夜色苍茫遥遥在望昂首挺立一叶扁舟高垣睥睨黯然飘渺风定天清海市蜃楼碧瓦飞甍历历在目子虚乌有3、课文内容掌控。

①《化石吟》是一首歌颂化石的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的奇妙景象,从而歌颂了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伟大。

②《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德云和天气的关系。

③《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取生动活泼的笔法,把绿色蝈蝈的外表、习性介绍的活灵活现,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酷爱。

④《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爱好的科普小品,它真实的记载了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全进程。

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称赞。

⑤《山市》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逝的进程,不论是大笔勾画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4、与“月”有关的诗词。

①床前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几时有》④秦时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应形成的语文素养1、科学小品,又叫知识小品,科普小品,是用小品的情势介绍科学知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状、特点、成因、功能、作用等。

它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情势活泼,长运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乐趣。

2、掌控科学小品的特点①注意其说明的真确性、科学性。

《看云识天气》就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看云识天气》中对云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拟人等方法。

③生动说明与平时说明相结合。

《看云识天气》中介绍不同云和天气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生动说明介绍云的光荣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时,则运用平时说明。

3、修辞知识学习拟人: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它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也就是人格化。

作用:表意丰富,感情色彩鲜明,描写形象生动。

三、应掌控的单元考点1、在知道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

第一,要认真浏览文章,知道文章内容。

其次,遵守由繁到简,先概括后紧缩的门路,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可有可无的次要文字,留下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语。

最后概括文章内容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形:①如果有中心句的,可以用中心句来概括。

②如果文章内容有主次之分,可以保存主要的,删除次要的。

③如果文中的几方面内容是并列关系,可以把他们合并在一起,兼收并蓄,全面而无漏失。

2、修辞方法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5.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肯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控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应人物思想性情的浏览技能。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知道、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能。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形,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峙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别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应性情。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到咸亨酒店饮酒遭人讥笑的情形,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情。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到咸亨酒店饮酒遭人讥笑的'情形,通过侧面反应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凄惨遭受,从而深入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