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十个全覆盖”系列评论员文章[修改版]
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作者: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5年第02期“十个全覆盖”这一民生工程,不但使农村牧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农村牧区未来的发展积蓄了更加坚实的后劲2014年初,我区启动实施了“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
一年过后,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深切感受到了“十个全覆盖”给这里的农牧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村里变美家也变新初到大新地村,这里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新铺就的水泥街道,红顶白墙的院落,开阔的健身广场,干净的厕所、畜棚……库伦图镇大新地村是四子王旗“十个全覆盖”示范村之一,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美观,院落整齐有序、功能齐全”的要求,旗里对示范村实施了高标准的村容整治,并为示范村优先建成水、电、广播电视、硬化路面、标准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等配套设施。
对农牧民来说,“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各种实惠中,最重大、最切身的,莫过于安居。
村民贺大爷老两口以前住的是间小土坯房,逢雨就漏,房顶还塌过。
2014年,贺大爷得到政府补贴,新盖了4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这一年,大新地村有406户村民像贺大爷一样搬进了新居。
“不漏了,下雨不怕了。
”贺大娘坐在炕桌旁一脸满足地说道,“热乎乎生着炉子,挺好,享福了!”在同为示范村的东八号乡东八号村,52岁的村民李兰纪的新家,称得上示范村里的“示范房”:100多平方米的精装修房,装潢、家具几乎与城里人家无异。
记者问:“您老住着这么好的房子,可以算是村里的富裕户了吧?”李兰纪憨厚地一笑:“我富倒是不富,是政策好,这时候盖房实惠!”除了提供各种项目补贴,旗里还通过自治区的金融扶贫工程,为项目村农牧民提供了贴息贷款,2014年共发放2.14亿元。
“当时正赶上种地,大家手头都缺钱,有这些贷款挺解急的。
”村民李忠说。
政府投一些,群众筹一些,银行贷一些,高标准的补贴和多渠道的筹资,使项目村的人居环境从村到家、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
“十个全覆盖”就是“幸福全覆盖”,说到底,是要让农牧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舒坦。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国英)难忘2021年那个早春.立足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现状,自治区党委、政府郑重承诺:用3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行政嘎查村、国有农牧林场分场和较大的自然村,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这是我区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两年多过去了,我区农村牧区的变化有目共睹:万户农牧民住进了美观大方、温暖舒适的新居;万农牧民和学校师生喝上了安全水;9388个嘎查村的农牧民走上了水泥路;8557户农牧民解决了没电难题;万户农牧民看上了高清数字电视;新建恢复学校和幼儿园1055所;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147所、文化室9337个、便民连锁超市5986个;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落实了万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对于内蒙古农村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其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让怀揣幸福梦想的内蒙古农牧民在奔赴小康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和笃定.补上民生最大短板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公共服务不足、人居环境欠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还显得更加突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前,全区有80%的嘎查村(行政村)没有街巷硬化,60%的嘎查村没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有170多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2万户农牧民居住在危旧的泥土房和茅草房里.这既是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最大难题,也是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短板.我们嘎查有258户750多名农牧民,都生活在塔敏查干沙漠腹地.过去这里遍地浮沙,没有像样的街路,各家各户连规整的院墙都没有,生活不富裕加上环境脏乱差,村里的小伙儿找媳妇都难!回忆前几年,通辽市库伦旗茫汗苏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海峰感触颇深.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牧民吴宝音亲历了家乡的变化:红瓦白墙绿树绕,家家门口路灯照,街巷整洁环境美,出门不再踩泥巴,健身娱乐有广场,文化室里人气旺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农牧办主任于清理介绍说,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都紧紧把握好一个全字,做到三个不能.一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转型、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都要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二是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的每一个行政村(嘎查)和较大的自然村,都要因地制宜地搞好,一类也不能少;三是要让每一户农牧民和农垦林区的职工都从中受益、得到实惠,一个也不能落下.从工程实施至今,我区已完成投资886亿元,%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建设改造任务,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9388个行政嘎查村、10674个自然村全面完成了全覆盖任务,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农村牧区发展大提速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大川村廖凤岐老人今年60多岁,说起十个全覆盖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如今的政策好啊,老辈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让咱给赶上了,整修房子没用自己花一分钱,看着家里换上了亮堂的大窗户,墙体也给加固了,晚上睡觉踏实多了!如今,走上水泥路,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领上养老金,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已经成为现实.走进乡村、深入牧区,农牧民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十个全覆盖好啊,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了好事.一个好字,蕴含着农村牧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嘎查村一改过去残墙破房、脏乱泥泞的景象,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赤峰市喀喇沁旗在大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上,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旗里把全设施农业、养殖业和经济林建设作为3项重点产业,增强了农村牧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了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全旗特色种植稳定在33万亩,设施农业达到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9万亩,农牧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出钱出力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包头市达茂旗黄花滩新村村民则以新村住房、水、电等现有设施为基础,加上政府的补贴,自主开发经营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去年旅游旺季,平均每户农家乐至少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旗里还在黄花滩新村打造北冬虫草种植基地,该项目是集体经济项目,目的是在试种试售成功后,引导更多的农牧户加入进来,让北冬虫草种植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富民增收.黄花滩新村驻村干部刘建军介绍说:除了发展以上两项重点产业,政府还帮助村民新开发水浇地、新建蔬菜恒温库,人均增收达到12670元.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区各地依托地区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畜牧业产品、林果、蔬菜、旅游等一批特色富民产业在内蒙古农村牧区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批产业村亮点村,使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都有了产业支撑,夯实了农牧民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从2021年提出目标,到如今十个全覆盖工程硕果累累,内蒙古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提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愈加清晰.朝着幸福目标再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0岁的吕自华是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很呼修日嘎查的老牧户,说到现在正在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老人难掩喜悦.2021年前,他们还住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土坯房里,用水用电都很不方便,家里吃水也是老大难,饮牲畜的水都不敢敞开了用.工程实施以来,他家原来的40平方米的危旧土坯房改建成60平方米的砖混房,有了水,通了电,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洗上了热水澡,晚上出门还有路灯,这在从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突出产业支撑,利用通路、通电、通水的有利时机,整合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资金501万元,对西干沟乡大耗来沟村二组及周边部分农户进行搬迁,新建住宅23户,配套建设标准化棚圈15栋、蔬菜大棚16座,实现了生活区与生产区的分离.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将新村规划为前面是住宅、中间是圈舍、后面是种植大棚的模式,走农牧业结合的产业经营路子,发展育肥牛养殖和蔬菜种植.仅此一项,村民每年增收至少2000元.大耗来沟村二组组长赵成树说:十个全覆盖让我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好了,还让咱老百姓增收了.下一步我们准备依托多伦县的秀丽风光,利用集中居住、通路的机会和离京津冀近的优势,发展农家乐,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体验乡村的幸福生活!在农牧民眼中,十个全覆盖让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而在多伦县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李笑河看来,十个全覆盖让农牧民的心气儿更顺了、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发展没有终结.内蒙古实施的这项最大的民心工程,其力已积,其势已蓄,它让内蒙古的农村牧区充满活力.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农村牧区,投向视野中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不难发现,圆梦小康,责任在此,担当在此,行动在此.。
十个全覆盖
3.内11794871.shtml 2)巴彦诺尔: /2014/1103/177313 4.shtml
3)呼和浩特: /2015/1012/204278 1.shtml 4)包头: /info/1143/83111 .htm 5)鄂尔多斯: /2015/0929/203579 6.shtml
“村村通电”虽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解决 了“无电”的问题,但是,“缺电”的现象 则比比皆是。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回家 过年的时候,发现电灯忽明忽暗的情形,跳 闸、断电的情形在农村更是司空见惯,这些 就是由于农村的电力容量不足导致的。
确保20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中央下达的 两批农网改造升级计划。同时,将进一步修 订完善蒙西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 年全面完成公司承担的“十个全覆盖”通电 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任务。
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中小学校尚有40 多万平方米的危房存在,它们大多是村小或 教学点,有的原本在撤并规划中没有进入全 国的校安工程项目,有的因地方财力有限没 能得到集中修建。
内蒙古规划3年内全区将新建、改扩建学 校1276所,规划投资约23亿元,其中新建和 恢复小学78所、教学点116个、幼儿园553所, 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满足 农牧区孩子就近入学、有入园愿望的适龄幼 儿全部入园。
五是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全面推进 广播电视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和广播 村村响3项工程。
穿过大片的草场,汽车停在了牧民苏伊 拉图家门前。苏伊拉图今年50多岁,他的身 材健壮结实,脸色健康红润。把记者领进屋, 苏伊拉图就与记者聊起了即将要安装户户通 的事,他说:“现在我们能看清晰的只有两 三个频道,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就全是雪 花点,根本不能看。我们住在牧区,牧民相 隔都比较远,也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能看会 儿电视,就很好了。”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内容]十个全覆盖内容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内容]十个全覆盖内容十个全覆盖内容篇1:十个全覆盖家乡的变化作文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是玉林,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但是这几年,我的家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流江原来是一条又脏又臭的大水沟,江水里面全是垃圾,可近几年经过改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江水处理后变得清澈碧绿,鱼也有很多,吸引了许多的钓鱼高手来这里钓鱼。
在南流江的云香桥右边建了个宏伟的云天文化城。
云天文化城的结构有点像拉萨的布达拉宫:红色的瓦,灰白色的墙。
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与云天文化城一江之隔的是体育馆,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蘑菇。
体育馆十分现代化,可以举办各种比赛,据说,体育馆十分牢固。
在过去的主要路段都是十分窄小凹凸不平的,很容易堵车,两旁的路灯有些都坏了,而现在的主要路段都加宽了,涂上了柏油,两旁的路灯都换成新的了,让人看起来觉得非常漂亮。
在我们家住的那栋楼的右边有一块范围比较大的杂草,那些杂草都长得高高大大的,有许多的蚂蚱,还有蛇。
有一次,我从那里走过,就见到了一条蛇,就吓得跑回了家,而现在那块杂草没了,铺上了绿油油的草坪。
我的家乡玉林越来越美了!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凤城,犹如一条庞大的巨龙,腾飞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它风光秀丽,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
原来,凤城人烟稀少,到处都是泥土、尘埃,如果下雨了,路上都是一个个的坑,里面有许多积水,这为我们的行走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有时雨水还会流进房子里,所以人们总是用沙袋堵住门口,以免水流进房子里。
如果刮起大风,路上就会尘土飞扬,走在路上,往往会被泥沙迷住了双眼,辨别不清方向。
到了炎热的夏天,人们总会被烈日炎炎的太阳照射,可也没有大树可以乘凉。
所以夏天有很多人不敢出门,土地也都干旱了,人们往往到了秋天也不会有好收成。
现在,原来的平房都已经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栋挨着一栋,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
小区里也修建了许多车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再向外看去,原来的泥路都变成了许多又宽又大的柏油公路,一次容下四辆车也显得很宽阔。
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是指:全面展示全区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
自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农村牧区建设取得的巨大变化,艺术地展现新时期、新常态背景下,全区各族群众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通过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为扩大自治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新贡献。
兴隆洼镇嘎查村一改过去残墙破房、脏乱泥泞的景象,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
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牧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比如说住房,农民起先住的是小土房,土墙,随着十个全覆盖的实施政府拨款给农户又盖起了大砖房,土墙变砖墙,统一美观。
道路交通呢?从前每个村与外村或城里的道路都是从田里、荒地强行压出来的路,崎岖不平不仅车辆很难走,而且没到下雨天还会发生一些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后来,人们开始用黄土配着沙粒铺路,路开始平了,也好走了,事故的发生也逐渐减少了,可是,这种黄土路的可耐用性不怎么样,时间稍微一长点,路就被轧玩了,还得重新铺,很费事,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每个乡都开始修柏油马路,这种马路即平坦又可用年头长,现在几乎每个乡之间和通往城里的路都修成了柏油马路,使农民们干活的速度快了,效率也高了,同时又加强了农村与城里的交往,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农村教育方面呢?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各村都有了都有自己的小学,但教师少,教学基础设施差,升学率也就很低,但随着个别乡村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始出现了校与之间的合并,教学力量也随之加强,当然升学率也开始提高,近几年了,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一批批新的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进入学校,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不断注入农村学校,增强了教学力量的活力,农村学校也都是教学楼了,我们的孩子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住楼房,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农村的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大步的前进着,为国家培养了有用的人才;至于卫生吗?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从前农民看病都要到乡里甚至城里去,而现在平均每个村都有一个诊所,把农民的看病的难题给解决了;便民超市也给人们到来了方便,超市里货物齐全应有尽有;在看看街道以前垃圾到处乱扔,塑料袋满天飞,而现在走在街上根本就看不见垃圾了,当然,爱护环境和我们保护环境是分不开的,良好的环境是靠大家来维持的;在看看广场那边,每当晚饭后人们就来到这里跳舞健身,可热闹了;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我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关爱下我们农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民富国强,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论“十个全覆盖”
论“十个全覆盖”作者:布和朝鲁来源:《北方经济》2016年第04期2014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农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文化活动室建设、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
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两年多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盟市旗县党政领导亲自指挥,机关干部驻村推进,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住上新房、喝上干净水、用上常电、看上电视的农牧民喜笑颜开。
媒体称赞“十个全覆盖”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扶贫工程、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乡风改变工程,从不同角度概括得很准确。
这项工程已经取得的显著成绩、农牧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社会层面的良好反映,说明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创造性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了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了民心民意,认准了群众需求;说明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具备了实施这样一项庞大工程的经济实力、政治魄力、动员能力和组织合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无论哪一级党委、政府,只要为老百姓办一两件能够载入史册的好事实事,那就可圈可点。
今年是实现“十个全覆盖”的最后一年,因而也是关系十项工程实现全覆盖最关键的一年,这个关键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十个“全”。
从数量意义上讲,“十个全覆盖”应做到一村不留一户不漏。
全覆盖意味着,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校舍建设、卫生室建设、文化活动室建设、便民超市建设这六项应当是一个嘎查村也不能留白;全覆盖意味着,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广播电视、养老医疗低保等四项必须是一户农牧民也不能漏掉,其中享受养老医疗低保,只要符合条件,一个人也不能漏掉。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一:十个全覆盖汇报材料十个全覆盖汇报材料欢迎各位领导来村检查指导工作,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我叫,下面我把村的基本情况和十个全履盖工程的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村,户籍人口是人,户数是户,常住户户,256人,其中贫困户是户,人,总耕地面积是900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业为主,自治区党委出台了十个全覆盖政策,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并且我们严格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村的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并在实施过程中市镇两级政府分别为我们派出了包扶单位,经过宣传动员调查摸底,掌握了基本情况后,详细的制定出了十个全覆盖实施方案,我们是XX年3月份开工,截止8月底已全部建设完成,今年我们十个全覆盖工程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危房改造48户,其中危房改造新建12户,维修加固36户;道路硬化:需硬化主干道5条,公里,小街巷7条,公里。
安全饮水:解决了256人的安全饮水。
新增“户户通”42户除此之外我们又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基础产业配套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这块共拆除闲置房屋99间,整治院墙3200延长米,棚圈68间,凉房60间。
村庄建设完成后我们重点加强了村庄管理,我们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详细制定出了管理办法,我们实行了门前三包、挂牌表彰、马路清扫,我们主要街道都有专人进行清扫,使我们的街面干净整洁,总的来说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惠及老百姓的好工程,通过实施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的现状。
我的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篇二: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124社区居委会于XX年成立,总户数1516户,总人口4289人,社区基层党组织健全,机构人员落实到位,专设社区在职纪检书记一名。
社区下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5名。
社区支部有纪检小组和廉洁教育领导小组。
近年来,社区在上级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纪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了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
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
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第6期
5 月
6 日至8 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来到锡林郭勒盟,深入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和镶黄旗,就现代畜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十个全覆盖”推进等工作进行调研。
他在调研
中强调,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关系着千家万户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既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件一件落实、一村一村推进,确保在自治区成立70 周年时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实现农村牧区面貌的根本性转变。
要把推进“十个全覆盖”与发展现代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
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养新型农牧民,全面推广“企业+协会+ 农户”模式,加快形成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不断提高
农牧业的质量效益,持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要把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
发展农村牧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补齐农村牧区社会事业
发展的短板。
要把推进“十个全覆盖”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开展“三严
三实”专题教育和农村牧区“两委”换届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责任编辑/王占纲)。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内容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地区,地处东经97°12′~126°02′,北纬37°24′~53°23′之间,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2.3%,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方,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草原、沙漠、湖泊和森林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
首先,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
作为中国最大的草原地区,内蒙古的草原面积广阔,草原类型多样,有大草原、草甸草原、草甸草甸、沙地草原等多种类型。
内蒙古的草原资源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次,内蒙古拥有壮丽的沙漠景观。
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都有着壮观的沙漠景观,如巴丹吉林沙漠、响沙湾、额济纳旗等地的沙漠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内蒙古的沙漠资源不仅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保护着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
另外,内蒙古还拥有丰富的湖泊资源。
呼伦湖、贝加尔湖、乌梁素海等著名湖泊散落在内蒙古的大地上,这些湖泊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赤峰等地的森林资源丰富,这些森林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木材和药材资源,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草原、沙漠、湖泊和森林资源丰富多样,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内蒙古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内蒙古的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共同建设美丽的内蒙古,让内蒙古的草原更加绿色、沙漠更加壮丽、湖泊更加清澈、森林更加茂密。
内蒙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内蒙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有哪些首先,实施这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提升内蒙古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完善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内蒙古的生产力水平,还能够改善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这些全覆盖工程能够促进内蒙古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内蒙古地区地域广阔,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通过实施这些全覆盖工程,能够有效地弥补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内蒙古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区统筹推进。
第三,实施这些全覆盖工程有助于提升内蒙古地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全面推进高效节能、清洁能源等工程,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这些全覆盖工程有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内蒙古地区以农业为主导,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力,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第六,这些全覆盖工程有助于促进内蒙古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内蒙古地区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通过推动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等工程建设,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七,实施这些全覆盖工程对于加强中央和地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全覆盖工程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的重要项目,需要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合作与协调。
通过加强合作,能够形成合力,推动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实施,并进一步提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八,这些全覆盖工程对于加强民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地区存在着一些民生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不足。
通过实施全覆盖工程,能够促进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九,实施这些全覆盖工程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内蒙古日报》评论版研究(2013年-2019年)》范文
《《内蒙古日报》评论版研究(2013年-2019年)》篇一一、引言《内蒙古日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新闻媒体,承载着传播政策、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该报评论版在2013年至2019年间的表现,探讨其内容特点、语言风格、社会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背景自201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的形态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蒙古日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其评论版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内容分析(一)主题内容《内蒙古日报》评论版在2013年至2019年间,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其中,关于地区发展、民生改善、政策解读等方面的评论文章较多,体现了报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语言风格《内蒙古日报》评论版的语言风格以平实、客观为主,同时注重用词准确、逻辑清晰。
在表达观点时,往往能够做到既不失严肃性,又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
(三)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内蒙古日报》评论版注重图文并茂,通过配图、专栏等形式,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版面设计也更加注重视觉效果,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四、社会影响《内蒙古日报》评论版在传播政策、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启发性,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该报评论版还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内蒙古地区的关注和支持。
五、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内蒙古日报》评论版应继续发挥其传统优势,同时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扩大影响力;二是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深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三是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倾听读者的声音,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全面的服务。
“十个全覆盖”颂
“十个全覆盖”颂作者:韩树根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第11期文/韩树根题记:锡林郭勒盟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抓手,动员示范,团结奋斗,打响了一场推进“十个全覆盖”的战役,唱响了一曲“十个全覆盖”的赞歌,各族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盛赞此项工程为“十个全福盖”。
本篇汇集百姓心声,以“顺口溜”的形式讴歌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党员干部作风的新变化,农村牧区人民生活的新气象。
一中国梦,百姓梦;十八大,送春风;建小康,目标明;百姓梦,要成真。
自治区,顺势行;全覆盖,全福盖;惠民生,得民心。
盟与旗,齐响应;一把手,来引领;抓书记,亲带动;书记抓,自身硬;全动员,下基层;下得去,蹲得稳;深调研,访百姓;进家门,心贴心;听民声,摸实情;上党课,讲国情;新常态,全讲明;全覆盖,好事情;百姓赞,干部拥;办实事,不扰民;干与群,一家亲;强力度,明责任;定目标,齐推进;上下同,绘美景;重落实,步不停;远规划,底数清;好干部,常驻村;抓生产,促文明;抓示范,树典型;好榜样,上游争;一股绳,拧得紧;既务实,又创新;为乡村,面貌新。
二看今朝,沐春风;脏乱差,去无踪;文明风,进乡村。
机电井,打得深;水质好,检测清;甘如饴,益心身。
水泥路,到门庭;小轿车,买进门;若出行,一阵风。
砖瓦房,内外新;勿忧夏,勿忧冬;夏不热,冬不冷。
改农网,电畅通;通水电,保牧农;调结构,年年丰。
大彩电,小世界;节目清,真鲜艳;天下事,全了然。
小手机,真方便;想亲朋,一按键;联客商,好便捷。
新广场,器材全;健身舞,乐翻天;强体魄,福寿延。
学文化,书屋进;书香气,沁脾心;学科技,素质增。
一吨煤,暖心间;惠农卡,常有钱;衣食足,知礼节。
若购物,到超市;质量好,货物新;一应全,好随心。
卫生室,建得硬;患小病,不出村;乡村医,也高明。
患大病,不必慌;新农合,来保障;咱百姓,幸福长。
三展未来,新乡村;三步走,步步稳;步步高,党引领。
民有需,党有应;党与民,心连心。
解民忧 顺民意 惠民生——我区推进“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述评
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我区推进“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述评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第2期岁序更新。
春风疾劲。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顺应新期待的改革举措相继启动,满足新需求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民生为本, 富民惠民。
以富裕覆盖贫穷,以文明覆盖落后。
“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过去的2014 年,民生成绩单格外厚重:这一年嘎查乡村是忙碌的,从杜尔伯特草原,到腾格里沙漠腹地,17 万户农牧户拆除危旧房乔迁新居;这一年农民牧民是欢乐的,无论边陲村落,还是偏远牧场,近百万人扔掉挑水扁担饮上安全水;这一年农村牧区的老人是幸福的,养老、看病、低保有了更足底气的保障;这一年嘎查乡村的街巷美了绿了亮了;广播电视不但进了村还入了户;孩子们的校舍宽敞明亮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走进了农家院落。
“增进福祉,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深改元年民生工作加速度。
“幸福指数”“美丽乡村”“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公共设施服务均等化”正由愿景步入现实。
解民忧。
顺民意。
惠民生。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拓展,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8337”发展思路的倾力“抓手”,必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解民忧,以富裕覆盖贫穷全面建成小康,难点在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
内蒙古要想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重拳出击”,不仅要尽快解决好农村牧区的贫困问题,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还要尽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各族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内蒙古保持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基本前提。
关于点赞十个全覆盖的征文600字
关于点赞十个全覆盖的征文600字
近日,呼伦贝市教育局联合呼伦贝尔日报社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点赞十个全覆盖,讴歌家乡新变化”主题征文活动。
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动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伟大实践和创新创举。
征文活动正是围绕“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农村牧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孩子的视角,生动展现在“十个全覆盖”推动下,农村牧区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讴歌“十个全覆盖”实施以来,农村牧区呈现的新容、新貌和新气象。
使农村牧区每一户家庭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从而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励和鼓舞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投身这一伟大实践当中。
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手抄报等校内宣传阵地和校讯通、家长会、微信等渠道,通过召开主题班团会、演讲绘画比赛、“小手拉大手”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及时、准确、生动地宣讲全市“十
个全覆盖”工程的巨大成效,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一步形成共建美丽家园的合力和氛围。
从孩子们的视角讴歌家乡的新变化,也是教育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感恩情愫,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家乡的发展变化、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中小学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从自身做起的责任意识的一项好的做法。
扎实推进呼伦贝尔“十个全覆盖”工程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扎实推进呼伦贝尔“十个全覆盖”工程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于洋
【期刊名称】《理论观察》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2014年以来,呼伦贝尔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民心工程,取得了丰厚的成绩,解决了农牧区人民的燃眉之急。
但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空壳工程,使一项暖民心的幸福工程变了味。
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就如何构建工程常态化进行思考。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于洋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0
【相关文献】
1.乌审旗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
2.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3."十个全覆盖"展开农牧区新画卷r——乌拉特前旗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4.扎实推进兴安盟"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几点思考
5.察哈尔右翼后旗扎
实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内蒙古日报》“十个全覆盖”系列评论员文章民心工程:对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一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8日)01版本报评论员中国有句古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衡量一项工程是不是民心工程,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顺应群众的意愿,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百姓就会真正受益,党群干群关系就能进一步密切。
反之,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损害群众利益。
农村牧区发展,关乎成千上万农牧民的幸福。
我区地域辽阔、村落规模较小、农牧户居住分散,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普及难度大。
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许多农牧民长期以来的梦想。
在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农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农牧民利益和诉求的集中体现,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我区的生动实践,是对新时期农牧民期盼的强力回应。
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农牧民获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崭新画卷。
广大农牧民切身感受到自治区党委支持农村牧区发展、倾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诚意,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党员干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广大干部的理念思路发生变革,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升、思路愈发清晰、工作更加有力。
越来越多的干部把发展目光聚焦到农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牧区,把全部的心思花在农牧民身上;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向农村牧区集中,广大农牧民开始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绽放有了更加厚实的土壤。
民心工程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工程。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一切美好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农牧民自己的工程,要靠千万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不懈努力。
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成效由群众评判。
广大农牧民全程参与工程实施,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大合唱。
这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我们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最大限度地激发农牧民的参与热情,基层群众的创造活力就会充分迸发,共建共享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就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冷暖民生频问计,医食病老挂心怀。
千村万户全覆盖,旧貌新颜谢党来。
”这首诗出自一位农牧民之手,生动记录了乡村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对党和政府的感激1 之心。
这也再次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
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积极作为、尽力而为,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旨在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大会战。
民生工程:补齐发展短板的有力抓手——二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9日)01版本报评论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
民生,就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日常基本需求,即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依……这些都决定着老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
长期以来,因为历史欠账的原因,我区广大农村牧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有短板存在。
这些短板不仅让农牧民的幸福生活打了折扣,制约了农村牧区的发展,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必须搬开的“绊脚石”。
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将触角延伸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细微之处,桩桩件件关注民生,旨在补齐发展短板,夯实民生之基。
如今,这些细微改变开始汇聚,“十个全覆盖”已然成为了一个能为千万农牧民幸福撑腰的民生工程。
“十个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近年来,虽然农村牧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是还有一些农牧民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井水,用的是蜡烛,走的是泥土路……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随着“十个全覆盖”的实施,农牧民住上了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用上了常电,还看上了卫星电视,幸福生活的梦想已然照进了现实。
“十个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的短板。
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农村牧区就医、入学、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农牧民不仅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孩子就近入学”等愿望,过去农闲时打麻将、蹲墙根晒太阳的消闲方式,也变成了活动广场跳跳舞、草原书屋学技术、互联网上找门路……“十个全覆盖”不仅让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消弭,也改变着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世界。
2 “十个全覆盖”补齐了农村牧区社会保障的短板。
过去都说农牧民有两怕,一怕病,小病拖着看,大病不敢看;二怕老,担心老了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
然而,我区“十个全覆盖”中的农村牧区常驻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却让广大农牧民告别了“小病忍、大病哭”的窘迫,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十个全覆盖”是我区成立以来对农村牧区投入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妙就妙在一个“全”字上。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在“全”字上用心思、下功夫,确保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的嘎查村都要全面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农民、牧民以及林区垦区的职工都要全面覆盖,一户都不能落下。
要真正把“十个全覆盖”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为我区的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发展工程:让农村牧区跟上现代化步伐——三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10日)01版“村村通电家家亮,家用电器都用上,杀猪宰羊有冰箱,冻上……”这首名为《十个全覆盖就是好》的三句半里,洋溢着农牧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喜悦之情。
农村牧区的美,在于人,在于山水,也在于发展的平衡与活力。
可以说,没有农牧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牧区繁荣富强,没有农牧民安居乐业,现代化内蒙古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解决了农牧民行路难、就医难、吃水难等问题,也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推动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提速,让农牧民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为农村牧区长远发展蓄积了力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工程。
我区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畜牧业强区,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意义重大。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牧区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采取了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惯性得到极大扭转。
各地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三农三牧”工作的有力抓手,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办法,进一步激发了农牧业的发展活力、农村牧区的要素潜能和农牧民的创业热情。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小规模生产与农牧业现代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牧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各地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牢固树立产业主导理念,培育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产业,为农村牧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新型农3 牧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个全覆盖”工程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富余劳动力正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
一个有产业支撑的美丽村庄,注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兴旺起来。
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说过,“城市和乡村各有优点和相应的缺点,而城乡一体化避免了二者的缺点。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享受到社会保障的阳光。
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能性,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牧民就地城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一幅城市繁荣、乡村美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图景终将变为现实。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区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牧区,大多自然条件恶劣,教育、医疗、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导致农畜产品卖难、农牧业生产受限、农牧民就医就学成本增加,给农牧民脱贫致富带来极大困难。
扶贫攻坚搭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风车,制约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瓶颈迎刃而解,贫困农牧户脱贫致富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农村牧区发展永远在路上。
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农村牧区发展提速,让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腰包鼓起来,“十个全覆盖”工程就会真正成为农牧民的“幸福全覆盖”。
本报评论员强基固本工程:行久致远的务实之举——四论“十个全覆盖”绘就农村牧区新画卷1《内蒙古日报》(2015年10月11日)01版本报评论员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古语也有“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的名言警句。
可见,无论什么时候,“基础”与“根本”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强基固本,方能行久致远。
我区是农牧业大区,农牧业兴则百业兴,农牧业稳则全局稳,而“十个全覆盖”工程桩桩件件都与农牧民和农村牧区有关,无疑是一项强基固本工程,对我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这项工程既是培养和锻炼党员干部的“大平台”,也是考察和检验党员干部的“大考场”。
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广大4 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他们坐在炕头和群众谈心,蹲在田间了解群众诉求,说群众想听的话,做群众盼做的事,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加强。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举措。
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解决好了少数民族群众和地区的发展问题,就抓住了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核心。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无疑为全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奠定了坚强的民意基础。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
无论做什么工作,平安稳定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了稳定,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十个全覆盖”是我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不仅让农村牧区和城市的差距缩小了,公共服务均等了,社会矛盾减少了,还让农牧民安居乐业了,农村牧区和谐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