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精讲第一套- 胜战计
孙子兵法36计详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胜战计)瞒天过海巧伪装,围魏救赵避锋芒,借刀杀人巧利用,以逸待劳打疲敌,趁火别去再打劫,声东要防去击西。
经典三十六计全文1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套(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
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起疑心。
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
一些隐秘的,机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
再光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如此。
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也是如此。
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
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
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
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我悬殊,这是很明白的。
如果单方面作战,显然对自己不利,盟友到现在还未作决定参战,怎么办?假使设法运动盟友,并指引它先去作战,打头阵,自己做它的后盾,那它极可能先受到重大损失。
同样,自己要是引兵作战也会遭到重创。
可是我们只能先顾及自家的利益。
因此,发动盟友时,这个剧要演得好。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
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一、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认为防备得周全更容易使人大意,习以为常的事,就容易失去警觉,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务里,并非存在与公开暴露的事务之外,公开暴露的事务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混淆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想办法分散兵力再进攻;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目标敌人已经明确,但是不确定盟友是谁,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自己不出面也不出力,就可以达到目的,是由易经的“损”卦推演而出。
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想要围困敌兵,不一定要用作战的方式;可以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使“强敌”受损失而使“弱己”有所增益。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绝柔也。
在敌方处于危机的时候,就要趁机对敌人使用武力而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击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比喻趁别人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或趁机害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意志混乱,不严整。
是水在上,地在下的卦相,利用敌人的不能自我控制而攻取他们这个成语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胜战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胜战计)《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本篇介绍的是胜战计的六计。
《三十六计》01计【胜战】瞒天过海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原文】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③阳,太阴。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
此句意同上。
【解读】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
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
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三十六计》02计【胜战】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和注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中通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陈仓。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中通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陈仓。
饭局上逃酒避酒的三十六计
饭局上逃酒避酒的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以水代酒。
此计关键在于巧妙,不露声色为高手。
第二计围魏救赵,英雄救美,有时需有骑士精神。
第三计借刀杀人,请人代喝,当然找找要好的朋友。
第四计以逸待劳,常去厕所,躲一杯是一杯,必要时一吐了之。
第五计趁火打劫,醉中取胜,众人皆醉我独醒。
第六计声东击西,能拖就拖。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酒话常说,说到别人迷糊之时,就是成功避酒之时。
第八计暗渡陈仓,偷着倒酒,特别注意的是别倒进了邻坐女生鞋壳里,第九计隔岸观火,少说多看,沉默为佳。
第十计笑里藏刀,笑脸相迎,取得好感和信任,掺假时不易被怀疑。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酒友相帮。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先吃一口,有菜垫底醉得慢。
【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全换大碗,有时能吓倒一桌人。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吐了再喝,常借故去厕所或室外呆上一段时间。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再喝不晚,喝酒要比别人慢半拍。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各位随意,礼让为先。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先喝为敬。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先敬领导或老大。
【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司机先走,让对手大喝。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连洒带倒。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与妻有约,接了电话就闪。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先想法灌醉主要对手。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设计让一帮朋友喝倒另一帮朋友,自己好从中脱身。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隔桌敬酒,不忘礼数,借机“卖”酒。
【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杯中装水,真作假时假亦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酒德在先,先礼后兵。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心中有数,假装醉酒。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酒瓶全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地上洒酒。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主动敬酒。
【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红颜陪酒。
如果你找来美女陪酒,可挡十万甲兵。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长时间的借故离席。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推选出全桌酒量最高的人当老大,你就可以就坡下驴。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先罚自己三杯。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轮番敬酒,不厌其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中通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陈仓。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 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三十六计简介.孙膑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三十六计释义第01计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第02计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泛指一切类似的战役.第03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第04计以逸待劳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时出击取胜.第05计趁火打劫利用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时候捞一把。
第06计声东击西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 第07计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凭空捏造.第08计暗渡陈仓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表面上修筑栈道象要南进,暗地里却要回兵攻占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来比喻以制造假象来达到某种目的.第09计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予援助.第10计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内心阴险毒辣.第11计李代桃僵本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后转用为顶替或代人受过的意思.第12计顺手牵羊比喻趁便随手拿别人的东西.第13计打草惊蛇后用以比喻采取机密行动前,行迹有所暴露,惊动了对方.第14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被消灭的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又凭借别的事物或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第15计调虎离山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第16计欲擒故纵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第17计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在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第18计擒贼擒王比喻先要抓首恶的或首要的敌手.第19计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滞.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20计混水摸鱼乘着混乱捞取利益第21计金蝉脱壳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第22计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
三十六计速记及理解
三十六计速记及理解一、胜战计瞒天过海:利用伪装或欺骗手段,在敌人不知不觉中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关键在于“瞒”,即隐藏真实意图,使敌人产生误判。
围魏救赵:通过攻击敌人的后方或要害,迫使其撤回进攻的兵力,从而解救被围困的盟友或自己。
此计强调间接路线和战略迂回。
借刀杀人:利用第三方的力量去打击敌人,避免自己直接参与战斗,以保存实力并减少损失。
关键在于“借”,即巧妙地利用外部力量。
以逸待劳:在敌人疲惫不堪时,以充足的体力和精神状态迎战,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此计强调耐心和等待最佳时机的重要性。
趁火打劫:在敌人处于困境或内乱时,果断出击,夺取利益。
关键在于抓住敌人的弱点或时机,迅速行动。
声东击西: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使其分散注意力,然后趁机攻击其不备之处。
此计强调灵活性和欺骗性。
二、敌战计无中生有:通过虚构或夸大事实,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使其产生误判或恐慌。
关键在于创造和利用“无”来达成“有”的目的。
暗渡陈仓:表面上采取一种行动,实际上却在暗中准备并实施另一种行动,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此计强调隐蔽性和突然性。
隔岸观火:在敌人内部出现矛盾或冲突时,不直接介入,而是静待其自行发展,直至其自相残杀,然后坐收渔利。
此计强调观察和分析敌人的内部矛盾。
笑里藏刀:表面友善,内心却暗藏杀机,通过伪装和欺骗来麻痹敌人,然后寻找机会进行致命打击。
此计强调伪装和欺骗的重要性。
李代桃僵:在形势危急时,为了保全大局或主要目标,不惜牺牲局部利益或次要目标。
此计强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权衡。
顺手牵羊:在敌人出现微小的疏忽或漏洞时,及时抓住机会进行攻击或夺取利益。
此计强调敏锐的观察力和抓住机遇的能力。
三、攻战计打草惊蛇:通过试探或佯攻来探明敌人的虚实和反应,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此计强调谨慎和试探的重要性。
借尸还魂:利用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事物或人物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通过赋予其新的意义或价值来实现目标。
此计强调创新和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内容和注解
子兵法三十六计: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救、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救战国时期,国围攻国。
齐国为救国,出兵直攻国京都,国被迫撤军回救,使国解围。
后用“围救”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仓”。
这是楚汉相争时,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仓。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第三计借刀杀人
《三⼗六计》第⼀套:战胜计第三计借⼑杀⼈2019-06-02《三⼗六计》不是就军事谋略讲军事谋略,⽽是着⼒揭⽰军事谋略的哲学底蕴及其内在规律,所以具有哲理性很强的特点。
本系列⽂章的结构是以《三⼗六计》各计为篇,各篇均有“计⽂”、“今译”、“解说”三部分组成。
为了便于读者在对照中理解《三⼗六计》的计⽂,本书在各计“解说”后附 “原书‘按’及‘按语今译’”。
本书“解说”注意根据各计义理,从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和地域,从战争战略、战役战术等不同层次,从军事和⾮军事不同领域,从正反不同⾓度,从理论和实践不同⽅⾯纵谈横论,尽量讲得知识性、趣味性、实⽤性强⼀些,“活”⼀些。
其中突出现代,突出战略,突出军事,突出正⾯,突出运⽤。
【计⽂】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
以《损》推演。
【今译】敌⼈已经明确,但盟友的态度还没有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法使之成为友军,并引导他去消灭敌⼈。
这样,可不必使⽤⾃⼰的⼒量就能达到⽬的。
这个道理可以⽤《易·损》卦“损上益下”的道理来推演。
【解说】“借⼑杀⼈”是借⽤他⼈⼒量消灭敌⼈的谋略别把这⾥的《三⼗六计》中的 “借⼑杀⼈”读“歪”了 “借⼑杀⼈”之计,与我们俗语所说的“借⼑杀⼈”在含义上有很⼤区别。
这是必须⾸先要弄清楚的。
俗语所说“借⼑杀⼈”的基本意思是,⾃⼰不出⾯,利⽤别⼈的⼿去杀死或打击⾃⼰想杀死或想打击的⼈。
《三⼗六计》中的“借⼑杀⼈”所包含的内容已不仅⽌于此。
这⾥的“借⼑”主要是指借⽤友军的⼒量;这⾥的“杀⼈”主要是指打击、消灭群体的敌⼈,⽽不只是打击或杀死某个⼈的简单⾏为。
此计正⽂说:“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
”这⾥的“敌”、“友”、“⾃”是内容宽泛的概念,通常指的是群体,它是对战争态势下⼀般都会出现的三种⼒量关系的描述。
作者认为,此计的原理,取之于《周易》中的《损》卦。
此卦主要讲的是“损下益上”的道理。
作者从零和思维模式出发,认为战争有所益,必有所损,即我们常说的“有⼈欢喜有⼈愁”。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1)胜战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六计(1)胜战计所谓胜战计,就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第⼀计:瞒天过海要领:⼈们对常见的事物,往往会习以为常,容易失去警惕⼼,本计正是利⽤这点制造假象,掩盖⾃⼰真正的意图,等时机成熟,出其不意,达到⽬的。
军事上主要⽤于战役伪装,隐藏兵⼒集结或进攻时机,达到攻敌不备。
案例:吕蒙奉命夺取荆州,关⽻知其善于⽤兵,严阵以待。
吕蒙见沿江设有传警烽⽕台,渡江⽆机可乘,装病不出。
陆逊献计吕蒙辞官回京,由⽆名⽓的将领接任统帅。
关⽻闻讯后放松了警惕。
⽽吕蒙暗中回来,将战船扮为商船,兵⼠穿⽩⾐扮商⼈,藏于船内,渡过长江,⼀举占领烽⽕台后,长驱直⼊,关⽻毫⽆警觉⽽⼤败。
第⼆计:围魏救赵要领:若对付敌⼈或救⼈,不⼀定要正⾯硬碰硬,要懂得避实就虚,攻击敌⼈其他要害,使其不得不⾃救或分散⼒量⽽放弃原来的攻势,危机⾃然⽽然解除。
当敌⼈回救时,必定惊慌失措,此时再使⽤突袭战略,往往能事半功倍。
案例:官渡之战,袁军七⼗万败给曹军七万,主因是袁绍昏庸不听忠⾔,逼贤⾂转投曹营,反⽽对付⾃⼰。
例如:许攸献围魏救赵之计,奇袭许昌,曹操必回救,两军再夹击必胜。
可惜袁绍听信谗⾔,以为此计是许攸受贿⽽设的圈套,逼得许攸反投曹操,教曹攻袁要害粮仓,并设埋伏,⽤“反围魏救赵之计”防⽌袁军偷袭主寨,果然袁军上当⼤败。
第三计:借⼑杀⼈要领:本计是为了保存⾃⼰的实⼒⽽巧妙利⽤⽭盾的谋略。
运⽤本计须懂得察⾔观⾊,了解他⼈⼼理,掌握全局,充分利⽤敌⼈和第三者微妙的利害关系,运⽤⾔辞或其他⽅法,诱导第三⽅攻击地⽅,⾃⼰不但暗中受益,更置⾝事外。
案例:袁绍遗命三⼦袁尚接位,长⼦袁谭不服,率军来争位。
先派谋⼠拜见袁尚探听情况,袁尚说:⽗亲已⽴我为王,现曹军压境,请兄为前军,我随后调兵接应。
袁谭决定先破曹军再来争位,结果⼤败,请袁尚救援。
袁尚只发兵五千,⼜被曹军半路坑杀。
袁谭请袁尚亲率⼤军来救,袁尚故意不发兵,想借曹军之⼿杀掉与之争位的兄长,这就是此计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套胜战计“人无远滤,必有近忧”。
即使我们身处顺境,也要深谋远虑!切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甚或轻浮焦躁、骄傲轻敌。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解题】这一条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为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注释】①怠:松懈。
②阴:秘密的。
阳:公开的。
③太:大。
【译文】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
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土之所为也。
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
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因袭南徐州,拔之。
【按语译文】秘计能有成效,不能在背时秘密处使用。
半夜里偷东西,僻静小巷中杀人,这是愚蠢的行为,都不是谋士应该做的。
隋代开皇九年,贺若弼率领大军进攻陈国。
战前他请求隋文帝准许沿江守备部队每次换防,都要在历阳集中,并且插上很多旗帜,搭起许多帐篷。
陈国认为是隋军要大举进攻,就召集全部兵力防御,后来知道隋军是在调防,就把军队撤了回去。
后来,陈国军队对隋军的做法习以为常,就不再防备。
等到贺若码率领大军渡过长江,陈国军队也没有觉察。
因此,隋军轻而易举地袭击了南徐州,并攻占了它。
【战例】战国时,魏国会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救。
齐国于是派大将田忌率军前去救韩,齐军直奔魏都攻打大梁城。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从韩国紧急撤离而赶回魏国。
齐国军师孙膑对田忌说: “魏国的军队向来自恃强悍勇猛而轻视我军,齐军被他们看成胆怯鬼和懦夫。
善于用兵的人就应抓住其无比骄傲的弱点,这于我们非常有利,可以利用这一点把魏军彻底打垮。
兵法上说: 急行百里路去同敌人争夺利益的,就会损折前军主将;急行五十里去同敌人争夺利的,只有一半数兵力才能赶到。
因此,命令我军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先垒筑十万个锅灶,第二天垒筑五万个锅灶,第三天垒筑三万个锅灶。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
庞涓率军回国后,追赶齐军走了三天,看到齐军沿途所垒的炊灶愈来愈少,非常高兴地说: "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如鼠,进入我境才三天,齐国的士兵就已逃亡过半了。
”于是,他丢下步兵,率领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猛追齐军。
孙膑推算庞涓的行程情况和速度,确定庞涓在夜幕时候应当赶到马陵。
马陵的道路十分狭窄,两旁多为险崖峭壁,可以埋伏人马,齐军刮去一棵大树的表皮,在其露白之处写明“庞涓死此树下”字样,又命令齐军万名射箭能手,埋伏于道路两旁。
庇涓追到马陵,站在那棵树下,看到树干露白之处写有字迹,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然而在他还没有读完这些字的时候,齐军万箭骤然齐发,魏军顿时乱作一团,彼此失去联系。
此时的庞滑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无计可施,失败已成定局,就拔剑自杀了。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实际上是利用人们对待社会现象的西怪定势,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熟视无睹、深信不疑的心理,以假乱真。
具体而言,也就是在外表装作就要采取行动,使对方保持警戒之心,但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行动。
如此反复伪装,使对方误以为这仅仅是虚张声势,而慢慢怠于警戒。
这时即刻抓住对方的疏忽,乘虚而入,制对放而死地。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
瞒的过则万事大吉,瞒不过则弄巧成拙。
但是“瞒”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1、以假乱真蒙骗对方。
2、隐藏行迹自由行动。
3、以公开行动混淆视听。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1、透过现象看本质。
2、及早发现,及时反馈。
3、严密防备,决不懈怠。
4、穷追到底,使对方的企图无法得逞。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解题】这个故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围魏救赵可以说是一种避实击虚的策略。
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同样道理,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薄弱之处。
【注释】①共:集中的。
分:分散,使分散。
②敌:攻打。
【译文】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
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
【按语】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按语译文】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
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像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
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 “想理顺纠结的丝线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
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战例】战国时,魏国梁惠王准备攻打赵国,派大将庞滑统领八万大军到达卫国的茬丘。
齐威王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将田忌带兵驻扎在齐国和卫国边境。
庞涓攻打卫国,卫国危在旦夕,求救于田忌。
田忌问计于孙膑。
孙膑指出,不能直接去救卫国。
田忌迷惑不解,便问道: “如果不出兵去救卫国,那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 "请将军出兵往南攻打魏国的平陵。
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区域很大,兵力很强,是战略要地,易守难攻。
我军故意攻打这里,以便迷惑敌军。
并且要攻打平陵,存在许多困难,因为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途中还要经过魏国的市丘,这样一来我军的运粮通道很容易被切断。
我们要故意装作不知道这种危险,进一步迷惑魏军。
”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率军向平陵快速行进。
将要到达平陵时,田忌又问孙胺: “到底该怎么攻打平陵呢? ”孙胺说: “大将军,您难道还不明白我们的计谋吗?”田忌想了想说: “分兵前往齐城、高唐。
”孙膑说: “正是如此,请派两位将领带兵从齐城、高唐攻击环涂地区的魏军。
因为环涂是魏军屯驻之地。
我军需要派出前锋发起猛烈进攻,但后续的主力部队要按兵不动。
环涂的魏军必定会奋起反击,两位将军在这种情形之下肯定会打败仗,甚至牺牲。
”于是,田忌分兵两路,从齐城、高唐向平陵进攻,士兵们像蚂蚁一样附壁而上,攀登平陵城墙。
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军遭到魏军的夹击,大败。
孙膑说: “现在可以立即派出轻装战车,往西直捣魏国都城城郊,激怒庞涓。
庞涓必定回兵救魏国国都。
我军派出少数兵力和庞涓交战,显出我军兵单力薄的样子,使他更加骄傲轻敌。
”田忌依计而行。
庞涓果然丢掉辎重,昼夜兼程回救魏都。
这时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埋伏,一举战胜庞涓。
【计谋精解】此计适用对方与我方力量对比悬殊,对于来势凶猛的对方,不管三七二十一与对方死拼,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在这种不利我方的情势下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对方的薄弱之处牵制他,或者袭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威胁他,或者绕到对方背后打击他。
对方被这么一折腾,必然会丢弃到手的肥肉,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御。
在运用此计时,必须明确“围魏”是因,而“救赵”是果,不论“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但目的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救赵”。
如果“救赵”这一目的不能实现,那么“围魏”则毫无意义。
在运用本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巧妙地选择突破口。
2、要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
3、要避敌锋芒,直捅对方要害。
当对方运用此计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1、要迅速攻取眼前的目标,不可迟误,以防留下后患。
2、提高警惕,以防身后遭袭击。
3、要分清轻重缓急,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解题】这条计的名称出自明代戏剧《三祝记》。
该剧说的是北宋时期,范仲淹的政敌密谋策划,让根本没有打仗经验的范仲淹领兵去征讨西夏,是想借兵强马壮的西夏军这把“刀”除掉范仲淹,达到他们阴险的目的。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
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置敌于死地的目的。
【注释】①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
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以损推演:用《损》卦来推理演算。
根据《易经·损》卦的道理, “损”和“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里指盟友攻敌可能受到损失,但他的损失可以换来自己的利益。
【译文】攻击的目标已经确定,而友军犹豫不定,设计诱导友军攻击敌人,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这个道理可以用《损》卦来推演。
【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如郑桓公将欲袭邻,先向邻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邻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豭,若盟状。
邻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
桓公袭郐,遂取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
”曹从之,羽遂见擒。
【按语译文】敌对的征象已经显露了,另外又发现一种势力在不断扩展,不久就会有所行动,这时就应该借用这种力量去消灭敌人。
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邻国之前,先打听邻国有哪些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邻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邻国的土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外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
邻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子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
结果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邻国。
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合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
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
司马愁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骨子里是疏远的。
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愿意。
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给孙权。
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兵败麦城。
【战例】三国时,孔融向曹操荐举名土称衡,祢衡却公开批评辱骂曹操。
曹操对孔融说: “祢衡这个人,非常无礼。
今天我要杀他,和杀只麻雀老鼠有什么区别?只是他有奇异之才,远近闻名,我今天杀了他,会被天下人认为我不能容人。
”于是,曹操没有杀祢衡,而是把祢衡送到刘表那里。
称衡来到刘表处,仍是一如既往地公开批评刘表。
刘表非常恼火,但因为祢衡是当时的名士,也不敢杀他,怕担容不得人的骂名,于是刘表把称衡送到自己的部将黄祖那里。
称衡来到黄祖处,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秉性,在公开场合辱骂批评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