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14

合集下载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45个小麦、油菜品种审定通过-农业部公告第943号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45个小麦、油菜品种审定通过-农业部公告第943号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45个小麦、油菜品种审定通过正文:----------------------------------------------------------------------------------------------------------------------------------------------------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川育20、南油9号等45个小麦、油菜品种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二○○七年十二月七日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1品种名称:川育20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品种来源:SW3243//35050/21530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91天左右。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生长势旺。

株高92厘米左右,略开张、整齐,成株叶片中等长宽斜上举。

穗层整齐,结实性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

平均亩穗数22.5万穗,穗粒数39.5粒,千粒重45.7克。

抗倒力较弱。

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

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0克/升、796克/升,蛋白(干基)含量13.0%、13.99%,湿面筋含量27.5%、29.3%,沉降值23.5毫升、24.7毫升,吸水率64.0%、68.2%,稳定时间2.2分钟、2.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5E.U、175E.U,延伸性15.0厘米、14.6厘米,拉伸面积36.8平方厘米、33.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2.4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6.5%;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6.8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4.9%。

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4.1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53%。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西辐14号”的选育与栽培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西辐14号”的选育与栽培
号 ” 核 农 学 报 ,0 5 1 ( )3 7 3 8 . 2 0 。9 5 :9 9
2 h 经过 6个世 代 系统选 育 , 4, 育成矮 秆、 芒、 微 适应 性 广、 高抗 条锈 病 、 质 弱筋 的 小麦新 品种 “ 优 西辐
1 4号” 于 2 0 , 0 6年 1 0月通过 了四 川省品 种审定委 员会 审 定 , 已在 生产上推 广应 用 8O 0 n 左 右。 0hf
1 . ̄ 4 g6 7 开 厢 匀 播 1 - 6  ̄6 7 基 本 苗 25 1 k /6 m ; 5 1k 6m , 保证 在 2 2万/6 m 左右 。 67
64 施 肥 .
芒 、 熟 、 应性 强 、 早 适 高产 、 病 、 抗 易脱粒 等特 点。 宜 适
云贵 高原麦 区的 四川 省凉 山州 、 甘孜州 、 阿坝 州 和云
5 品质 好
“ 西辐 1 ” 0 6年 经农 业 部 谷物 及质 量 监督 4号 2 0 检验 测试 中心 ( 哈尔 滨 ) 品质测 定 , 重 7 8 /, 容 6 g1粗蛋 白含量 97 %, 面筋 含量 1 .%, 降值 82 l 面 . 7 湿 59 沉 . , m
团稳定时间 0 mi, . n 各项指标达弱筋小麦审定标 准。 7
1 选 育 经过
凉 山州 西 昌农 业 科学研 究所 用“ 昌反修 麦 ” 西 作
亲本 , 经 0 射 线 2 K 0 R照射 , 播种前 用 “ 二o ” 九 20 0 p 浸 种 2 h 0 p m 4 ,经过 6个 世 代 系统 选 育育 成 。 2 0 — 0 6年 参加 凉 山州 区域 试 验 .0 6年 参 加生 0 5 20 20 产 试验 。 0 6年 1 通过 了 四川省 品种审定 ( 审 20 0月 川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197个小麦新品种,又推出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小麦新品种,为全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更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此次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除高产稳产品种106个外,还包括优质强筋弱筋、绿色抗逆、耐盐碱品种共计91个,同比增长7.1%。

在优质专用品种方面,适宜制作面包、糕点等的加工型优质强筋、弱筋品种有52个,占比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其中新麦58、洛麦47、龙麦86等12个品种达到强筋标准,宁麦39、瑞华麦519、周麦42号等37个品种达到中强筋标准,川麦1694、蜀麦114、蜀麦1671等3个品种达到弱筋标准。

在绿色抗逆品种方面,抗赤霉病、条锈病和抗寒品种37个。

其中,皖宿1232、徐麦DH9、兆丰36等3个品种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水平,内麦416、绵麦907、安农188等10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特别是内麦416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邯麦20、济麦27、衡麦33等24个品种抗寒性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这些品种推广应用将有效应对病害发生和冻害天气。

在耐盐碱品种方面,京麦17、京麦211等2个耐盐碱小麦通过审定,且耐盐性均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

截至目前,国家共审定6个耐盐碱小麦品种,耐盐性均达到1级。

去年首次审定的小偃60等4个耐盐碱品种在盐碱地区推广面积达到28万亩。

另据了解,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在研究修订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完善试验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对照品种,严格品种审定管理,针对今年部分地区穗发芽问题将开展小麦抗穗发芽指标鉴定,更好发挥审定对育种创新的“指挥棒”作用,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彩色小麦有黑红绿蓝紫等各不相同的颜色,产量和价格也都高于普通小麦。

全国的小麦单产平均为480公斤/亩,这里的新品种已突破900公斤/亩。

彩色小麦因富含碘、硒、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成熟后在种皮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营养价值也比普通品种丰富。

我国对黑粒小麦,系对籽粒为蓝、紫、紫黑、黑等颜色小麦的统称。

目前,国家选育并通过审定、推广的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以下:1、秦黑1号是1993年在陕西秦巴山区发现的野生紫粒小麦种子资源,经商州黑小麦课题组定向、系统培育而成特异质小麦新品种,属半冬性,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13~16厘米,麦粒为紫黑色,硬质,亩产300公斤左右。

据测定,该品种18种氨基酸总和高于普通优质小麦35.1%,谷氨酸含量高于普通优质小麦8倍。

2、漯珍一号是漯河农科所多年定向选育出的性状稳定的珍稀黑粒小麦新品种,1997年10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该品种弱春性,株高7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多花多实,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籽粒黑色,千粒重38颗左右,产量400--500kg/667m2,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经农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郑州)测试: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17.1%,。

氨基酸15.2%,比普通小麦高51.3%,常微量元素中钙、铁、锌、硒、碘等含量丰富,其中钙、铁、磷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小麦高132.3%,81.03%,33.6%特别是含有0.55ppm的碘元素是其他白粒小麦所不及。

栽培要点:按照基本苗13-15万,重施磷钾肥,黄淮地区宜10月中,下旬播种,后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和叶面喷施活性液体肥料1-2遍,提高籽粒的商品性。

3、绿优1号(绿粒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空间作物研究室采用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保健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引入景泰县试种。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_的选育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_的选育

DOI:10.19462/ki.zgzy.20231129005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的选育朱 莹1 曹金霞1 朱俊凯1 张艳琼1 王汝琴2 杨德祯1何震天2 朱艳港1 陈士强2 刘晓斌1(1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225012;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摘要:扬辐麦14(原名扬辐麦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254.55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5.75%;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748.5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7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3.0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

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关键词:小麦;高产;扬辐麦14;辐射诱变;选育Breeding of a New National Authorized Wheat Variety Yangfumai 14 ZHU Ying1,CAO Jinxia1,ZHU Junkai1,ZHANG Yanqiong1,WANG Ruqin2,YANG Dezhen1,HE Zhentian2,ZHU Yangang1,CHEN Shiqiang2,LIU Xiaobin1(1Jiangsu Kingearth Seed Co.,Ltd.,Yangzhou 225012,Jiangsu;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r Lixiahe Region in Jiangsu,Yangzhou 225007,Jiangsu)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是我国第二大麦区,也是我国中筋和弱筋红皮小麦优势种植区。

介绍五个国审小麦新品种

介绍五个国审小麦新品种

介绍五个国审小麦新品种作者: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08期1.邢麦13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21。

育种者: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衡9117-2/邯458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1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早熟2天。

幼苗半匍匐,叶浓绿,抗寒性好。

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高。

株形偏紧凑,旗叶上举,株高81厘米,茎秆有弹性,抗倒性较好。

穗层整齐度一般。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落黄早,熟相好。

每667平方米穗数48.3万穗,穗粒数35.3粒,千粒重38.4克。

抗寒性鉴定,抗寒性级别1级。

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

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6克/升,蛋白质含量15.38%,湿面筋含量33.4%,沉降值31.7毫升,吸水率60.4%,稳定时间3.3分钟,延伸性181毫米,拉伸面积4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531.9千克,比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6.8%;2013~2014年度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607.0千克,比良星99增产4.1%。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602.7千克,比良星99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适宜基本苗18万~20万。

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水肥地块种植。

2.邯麦17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22。

育种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观35/藁9411。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2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早熟1天。

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株高81厘米,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好。

株形偏紧凑,旗叶小、上举,株行间通风透光好。

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四川省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四川省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科普惠农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发布第五十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蜀麦830、川农32、绵麦312、川育27、蜀麦133、川麦602、川麦82、科成麦6号等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据四川省种子站品种管理科科长邓丽介绍,这次公布的8个新品种中优质弱筋小麦占了一半,是有史以来优质专用品种占比最高的一年,符合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在四川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蒲宗君看来,这批小麦新品种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产量明显提高。

前几年区试两年平均每667m 2产量大多徘徊在350k g 左右,而这批审定品种区每667m 2试产量390k g 以上达到4个,占审定品种50%,特别是蜀麦133、川麦602这两个品种继川麦42、川麦104之后区试产量再次突破400k g ,且这两个品种还是适宜加工、商品性更好的白粒小麦。

二是四川省小麦条锈菌小种变异频繁,白粉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在这种情况下,这批小麦新品种抗性水平明显提高,对条锈病达到中抗到高抗,对白粉病达到中抗(耐)水平。

K 【科普惠农种植天地Z H O N GZ H I T I A ND I 近日,由重庆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实施的“双季高粱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再生季高粱示范片,通过了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测产验收。

专家组由四川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重庆市农技总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重庆市科委农村科技处刘从军副处长一行,实地考察指导了忠县乌杨镇团结村(贫困村)的再生酿酒高粱示范情况,院特作所所长张晓春研究员陪同考察。

专家组认为,位于团结村的23.2h m 2再生酿酒高粱示范片选用了中早熟优质酿酒高粱新品种“晋渝糯3号”,同时配套实施了适期早播、合理留桩、高频促芽再生、平衡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连续克服了头季高粱收获后、再生高粱砍秆期持续20d 以上的干旱,以及持续1个月的阴雨天气;现场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再生高粱平均每667m 2产量仍达到349.4k g ,加之头季平均每667m 2产量556.9k g (已测产),两季每667m 2产量达904.8k g ;按忠州酒业订单保护收购价3.6元/k g 计,每667m 2效益可达3257.3元。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川麦60该品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外东静居寺沙河大桥侧,邮编:610066)培育。

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幼苗半直立,苗叶较窄,分蘖力强。

株高92em,株型较紧凑。

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

每667m2穗数25.2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6.6g,产量为378k ~667m2。

高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

籽粒容重792g/L,硬度指数53.9,蛋白质含量12.25%;面粉湿面筋含量24.3%,沉降值30ml.吸水率59.5%,稳定时间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72E.U,延伸性182mm,拉伸面积90. 6cm2。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陕西省汉中和安康地区、湖北省襄樊地区、甘肃省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

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底至1 1月初,每667m2留基本苗10万- 14万株。

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和叶锈病。

西农509该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1西安市杨凌渭惠路3号,邮编:712100)培育。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叶长挺、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

冬季抗寒性一般。

春季起身拨节早,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中等。

株高{81cm,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上冲,抗倒性中等。

耐旱性和抗后期高温能力较好,叶功能期1长,熟相好。

穗层整齐,小穗排列密,结实性I好。

穗圆锥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每667m2穗数40万穗、穗粒数36 l粒、千粒重37.3g,产量为521kg/667m2。

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中抗条锈病。

籽粒容重822g/L,硬度指数67.4,蛋白质含量114.38%;面粉湿面筋含量30.6%,沉降值38.6nd,吸水率56.7%,稳定时间14. 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81E.U,延伸性168mm,拉伸面积12 9cm2。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长江上游区域试验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长江上游区域试验总结
二、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和试验的影响
本试验区内多数试点播种前后降雨适中,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内江、万州、昆明和兴义 试点,播前雨水较多,影响整地;成都、西昌、兴义和勉县试点播后偏干旱,影响出苗质量或幼 苗生长偏弱。
分蘖—拔节期:多数点生长正常;万州和昆明因田间持水量高,麦苗长势弱;曲靖试点低温 天气多,阴冷,生长缓慢。
抽穗开花期:多数试点天气正常,抽穗开花无影响;昆明和曲靖试点低温冻害严重,致部分 品种不结实或穗部坏死;内江和永川试点雨水较多,湿度较大,病害发生多,赤霉病发生重。
灌浆成熟期:全区雨水较多;四川 5 点除西昌外,均前期升温快,成熟期雨水多,赤霉病和
1
穗发芽严重;重庆 3 试点遇大风雨,倒伏重,影响成熟收获;昆明、贵阳和兴义试点降雨少毕节 试点 5 月 24 日遇冰雹,致使试验无法收获。
一、 试验概况
㈠参试品种 本年度试验参试品种 18 个(包括对照品种 1 个),其中川麦 605 和川麦 93 为上 年续试品种,其余 15 个品种均由各省级区域试验推荐新加入试验。试验分 A、B 两组,对照品种 为川麦 42。
㈡试点分布 本年度共设 18 个试验点,各属四川省 5 个(成都、绵阳、内江、平昌、西昌), 重庆市 3 个(北碚、永川、万州),云南省 2 个(昆明、曲靖),贵州省 4 个(贵阳、毕节、遵义、 兴义),陕西省 2 个(勉县、安康),湖北省 1 个(十堰),甘肃省 1 个(成县)。
高抗
高感 终止
科成麦 6 号 355.0 0.4 -3.4** 中筋 7/17
5/17
82.4
近免疫 中抗 续试
蜀麦 137 368.9 4.4** 0.3 中筋 8/17
条锈病
赤霉病
处理 意见

2011年国审小麦品种

2011年国审小麦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74号川麦60、福油508等52个小麦、油菜品种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2011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小麦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2品种名称:中原6号选育单位:河南谷得科技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兰考8679/陕农7859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

幼苗半匍匐,叶窄长、浅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较好。

春季发育稍慢,起身拔节较迟,两极分化后发育速度加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株高83厘米,株型偏松散,旗叶较宽长,下披,干叶尖重。

秆质偏软,抗倒性中等。

穗层整齐,穗长,小穗排列稀,结实性一般。

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稍偏高。

亩穗数40.8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45.6克。

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

2010年、2011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785克/升、794克/升,硬度指数53.2(2011年),蛋白质含量13.42%、12.38%;面粉湿面筋含量27.8%、27.0%,沉降值22.0毫升、19.7毫升,吸水率53.8%、54.2%,稳定时间2.4分钟、2.7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50E.U、159E.U,延伸性139毫米、122毫米,拉伸面积30平方厘米、28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4.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

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8.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高水肥地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6万苗,中水肥地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0万苗。

2.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

2020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0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1·1当前,“大寒”刚过、“立春”将至,各地冬小麦将陆续返青拔节,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

总体看,各地小麦苗情长势较好,土壤墒情适宜,但也存在苗情不平衡性大、部分麦田旺长、病虫草害基数高等问题,同时气候不确定性大,“倒春寒”、干旱等威胁大,对抓好麦田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今年冬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要全面落实《科学应对气象灾害确保农业丰收预案》,突出因苗因地、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一控(控旺防倒)、一促(促弱转壮)、二保(保壮苗稳健、保墒情适宜)、三防(防倒春寒、防病虫草害、防渍害),构建合理群体,稳穗争粒增重,进一步奠定夏粮丰收的基础。

1.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去年小麦秋播期间大部地区天气条件和土壤墒情好于上年,基本实现足墒播种,播种质量高,出苗总体较好。

部分地区受干旱影响,播期有所推迟,但冬前气温偏高,弥补了播期推迟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根蘖生长。

但苗情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旺长麦田较多,部分麦田播量偏大、群体偏多,部分晚播田块小麦生长较弱。

同时,病虫草害隐患较大,小麦根部病害普遍发生,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增加了春季杂草防控难度。

春管要以“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目标,加强田间管理,控旺保稳,促弱转壮。

一是因苗施策,分类管理。

对旺长麦田,返青期碾压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滋生;起身初期化学调控,预防后期倒伏;推迟春季肥水,拔节中期追肥浇水。

对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拔节前期追肥浇水。

对晚播弱苗,开春后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适期追肥浇水以促进小麦生长。

对壮苗麦田,拔节期追肥灌水,促进小麦稳健生长。

对旱地麦田,趁墒追肥,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

二是严控病虫,化学除草。

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麦穗蚜等病虫害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科学防控。

加强病虫草害预警预报,科学制定防治预案,及早准备药剂药械,组织开展统防统治,重点是预防茎基腐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抽穗至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

山东省2006年优质专用小麦主导品种

山东省2006年优质专用小麦主导品种

山东省2006年优质专用小麦主导品种我国小麦品质区划研究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我省的气候、土壤适合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

因此,我省的小麦品质改良主要集中在这两类小麦上。

现将部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介绍如下:一、强筋品种1、济麦20号(原代号955159)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

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9号。

2005年全省秋播面积1087万亩。

(1)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102.7万个,亩有效穗44.0万穗,成穗率42.8%;生育期237天,熟相中等;株高76.8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38.6克,容重781.1克/升。

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中长、挺直。

抽穗后,茎、叶、穗蜡质重。

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

抗倒伏性中等。

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高抗叶锈病,感白粉病。

(2)产量表现2000-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7.05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78%,2002-2003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37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69%。

(3)品质性状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结果:粗蛋白含量13.23%,湿面筋29.3%,沉降值37.1ml,吸水率58.4%,形成时间8分钟,稳定时间14.9分钟,软化度30FU。

(4)栽培技术要点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作为强筋类小麦品种推广利用。

适宜肥沃的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及土质粘重的潮土(淤土)种植;最佳播期范围为9月28日-10月15日。

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9月28日-10月8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可适当晚播,以10月5-15日为宜,每亩基本苗10-15万。

施足基肥,浇好越冬水、灌浆水,及时划锄。

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害。

2021年国审小麦品种介绍

2021年国审小麦品种介绍

有关“国审小麦”的品种介绍国审小麦品种是指经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优良性状,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

有关“国审小麦”的品种介绍如下:1.川麦93:春性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188天。

株型较紧凑,株高约为91cm,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呈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

每亩穗数21.1万,穗粒数50.4粒,千粒重44.5g。

抗倒伏能力较强,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为高感赤霉病,慢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2.川辐14:春性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191天。

株型较紧凑,株高约为84.6cm,穗层整齐,熟相较好。

穗呈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粉质,饱满度好。

每亩穗数26.0万,穗粒数42.1粒,千粒重45.4g。

抗倒伏能力较强,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为中感赤霉病,近免疫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3.金丰麦2号:幼苗半直立,叶片宽而短,叶片颜色为灰绿色,分蘖力较强。

4.衡98-5229:半冬性,全生育期241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早熟2天。

幼苗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度一般。

春季发育稍快,偏南部区域易受春季低温影响,结实性下降。

株形紧凑,旗叶上冲,茎叶蜡质较多。

株高81厘米,抗倒性一般。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抗寒性级别为1级,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此外,还有西农979、西农9718、西农509、西农585、西农511、西农20、西农99等品种,这些品种也具有各自的优良性状和适应区域。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生产需求、种植模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

2004年国审小麦品种

2004年国审小麦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01品种名称:川麦39(原名:川00062)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墨444/90-7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平均201.7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苗叶较窄,叶色深绿。

株高89.8厘米,叶鞘腊粉多,茎秆坚韧,抗倒性能较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

平均亩穗数23.6万穗,穗粒数35.5粒,千粒重51.3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和秆锈病免疫,高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2003/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7/826克/升,蛋白质含量14.1/14.2%,湿面筋含量30.2/27.4%,沉淀值46.3/45.9毫升,吸水率62.7/60.9%,面团稳定时间5.9/8.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92/532E.U,拉伸面积126.7/102.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流域冬麦区上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97.8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减产2.4%(不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42.0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减产2.0%(不显著)。

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8.5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减产0.9%。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播种期霜降至立冬,适当增加播种量,每亩基本苗14-18万。

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磷7公斤、钾肥7公斤,重施底肥(70%),早施苗肥(追肥20%)和拔节肥(10%)。

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南部、河南南阳、湖北北部小麦产量中等及偏上水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4002品种名称:川麦42(原名:川99-1572)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SynCD768/SW3243//川6415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平均196天。

2014小麦国审品种

2014小麦国审品种

2014年小麦国审(初审)品种一、初审通过品种目录(二)油菜品种二、初审通过品种简介(一)小麦品种品种名称:淮麦33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烟农19/郑麦991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天,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

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宽长,叶色青绿,冬季抗寒性较好。

冬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

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中等。

株高83厘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

株型紧凑,旗叶宽,上冲,叶色深绿,茎秆蜡质重,穗层整齐。

穗近长方形,穗长码密,长芒。

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

亩穗数38.7万穗,穗粒数36.7粒,千粒重39.2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03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78%,硬度指数65.5,面粉湿面筋含量33%,沉降值35.4毫升,吸水率57.5%,面团稳定时间4.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2E.U,延伸性179毫米,拉伸面积6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7%;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7.1千克,比周麦18增产9.9%。

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6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亩基本苗12万~18万苗,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品种名称:未来0818申请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淮麦18/宿9908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天,比对照周麦18晚熟1天。

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7号

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7号

麦类作物学报2017,3_7(2.):封三J o u r n a l o f T r it ic e a e('r o p s d o i,1.0,7606/j.is s n.1009-104 L2017.02. .19网络出版时间:20].7“_0_M 6网络出版地址enki. 丨丨,/61. 1.3§Q. S. 1.835, 038. html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7号蒋云],张洁S郭元林、尹春蓉1,宣朴2n.四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n o〇6'h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I:研究所•四川成都S10061)川辋7号是四川宵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 术研究所2003年以弱筋小麦材料02中5X为母 本,以自育高抗条锈病材料4093 (组合云繁99G32+1/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杂交,2003年秋 播前1周用200 Gy @Co-y射线对杂交所得干种 子进行急性辐照处理,之后MFS〜MF7代在成都 市温江区和郫县两地经系谱法定向选育,于2()1() 年脅成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7015 a 该品系于2015年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5008,1主要特征特性川辐7号为舂性冬小麦品种,全生育期180 <i 左右,幼苗半直立,旗財•大小中等,灌桨前直立,灌 浆期逐渐下披,叶色绿。

株高88 «n左右,分蘖力 中等,植株整齐,叶面夹角中等^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饱满。

每公顷成穗数294. 7 万,穗粒数41. 5粒,千粒重47. 6 g,容重476 g*L'M(哈尔滨)a穗层整齐,熟相好a20]、3年区试中鉴定为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

2产量表现川辐7号2012 —2014年度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

其中,2012 —2013年度平均产量5 257. 5 kg .hnT_%比对照绵麦37增产5.9 %,增产极显 著,8个试点中7个增产,1个试点(广元)减产,增 产点率87. 5%; 2(513 — 201.4年度平均产量4 711, 5 kg •hm—2,比对照绵麦37增产4.4%,差 异显著,7个试点屮4个增产,3个试点(广元、资 中、双流)减产。

长江中下游麦区弱筋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麦区弱筋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42.43
5
42.3
37.03
5
46.5
41.55
5
36.7
38.94
5
41.5
45.04
5
43.0
44.69
5
42.1
42.28
5
43.5
40.35
5
42.5
39.45
粒色 5 5 5 5 5 5 5 5 5 5
饱满度 2 1 3 2 2 1 1 2 2 2
粒质 3 3 3 3 3 3 3 3 3 3
2021.7 试验研究
长江中下游麦区 弱筋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时 萍 李志坤 姜文武 胡凤灵 渊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安徽六安 237010冤
摘要院为筛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优质尧高产专用小麦品种袁加快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步伐袁 实现农业增效尧农民增收袁以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的扬辐麦 8 号尧扬麦 18尧宁麦 9 号等 10 个弱 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筛选试验袁对其产量尧茎蘖动态尧抗逆性等性状和田间综合表现进行 综合评价遥 结果表明袁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弱筋小麦品种有 5 个袁分别是皖西麦 0638尧扬辐麦 8 号尧宁 麦 9 号尧扬麦 13尧宁麦 13遥 关键词院长江中下游麦区曰弱筋小麦曰筛选试验
33.60
51.43 85.5
5 生选 6 号 11/7
3/26
5/19
196
3
18.93 67.20
34.13
50.79 73.5
6
扬麦 15
11/7
3/25
5/20
197
3
19.47 66.93
34.40
51.40 76.0
7

初审通过小麦品种简介【模板】

初审通过小麦品种简介【模板】

附件2初审通过小麦品种简介1品种名称:川麦93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普冰3504/川育20//川麦104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8天,比对照川麦104晚熟3-4天。

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

株高91.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

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

亩穗数21.1万穗,穗粒数50.4粒,千粒重44.5克粒容重812、815克/升,蛋白质含量12.7、11.9%,湿面筋含量24.7、26.3%,稳定。

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慢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品质检测:籽时间1.0、5.0分钟,吸水率55.3、52.4%,最大拉伸阻力175Rm.E.U.,拉伸面积5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3.7千克,比对照川麦42增产4.0%;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4.7千克,比对照川麦42增产4.6%;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9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6.5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底至11月中旬,亩适宜基本苗12-14万。

亩施纯氮12-15千克,重施底肥,早追肥,看苗施拔节肥,配合适量磷、钾肥。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湿害地区抽穗扬花期及时防治赤霉病。

及时防治杂草和麦蚜危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

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汉中和湖北十堰地区种植。

2品种名称:川辐14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云21523-2//CG4359/CD1497-2/3/07-131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1天,比对照川麦42晚熟3天。

幼苗半直立,叶片宽,叶色绿,分蘖力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14
蒋云;张洁;宣朴;尹春蓉;王颖;肖俊;郭元林
【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
【年(卷),期】2022(42)3
【摘要】川辐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2007年以G4359为母本,以CD1497-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8年以云21523-2为母本,以
G4359/CD1497-2的F1植株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9年以云2152-
2//G4359/CD1497-2植株为母本,以07-131为父本进行杂交,之后在成都市郫都区采用系谱法经5年5代定向选育,于2014年育成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5331。

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2。

【总页数】1页(PF0002)
【作者】蒋云;张洁;宣朴;尹春蓉;王颖;肖俊;郭元林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抗条锈病中筋春小麦新品种“青麦1号”
2.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西辐14号”的选育与栽培
3.抗条锈病小麦突变体新品种—川辐6号
4.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
种--川辐7号5.分子标记结合表型鉴定选育兼抗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38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