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文言虚词(若、所、为、焉、也、以)用法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为之奈何 ②如姬为公子泣
(《鸿门》) (《信陵》)
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
①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孔雀》)
(三)句末语气助词(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 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译为"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表原因 (四)为……所……,表被动。 (五)“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
【所】
一、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 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 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 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
1、助词,句中表停顿 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3、句末语助,表祈使语气 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以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 比得上 ⑧你)
二、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
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 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6 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 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攻略:概括总结文言虚词常用词性、意义;
——>学会根据语境辨别虚词用法。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 何3 乎4 乃5 其6 且 7 若 8 所 9 为 10 焉 11 也 12 以 13因 14 于 15 则 16 者 17 与 18 之
●若
(一)用作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
(《促织》)
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 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 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信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缘故)”。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
5.表示感叹语气。
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
(二)、句中语气词。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石钟》) (《师说》)
【也】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 相同的两项是( )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三)用作助词。
1.作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用作动词。
1.率领、带领。 2.以为,认为。
【以】
一、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鸿门》)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 3.表示肯定语气。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过秦》)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
②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
(二)用作代词。
1.第二人称, “你”“你们”。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
(三)用作连词。表假设,如果。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课件 ★★
文言虚词复习2
考点解读
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 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 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 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选择题为主,比较异同; 翻译题为辅。
(《劝学》) (《廉颇》)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 ②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廉颇》)
4.治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律读作去声)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 所”或“为……所”,译为“被”。
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承接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二、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 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 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 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 美……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定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
练习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是说也,人常疑之。 3)苟政猛于虎也! 4)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 也?
5)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判断 停顿 感叹 反问
祈使
二、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
1、连词,如果 2、代词,这样,这,如此 3、动词,像,如, 4、代词,可译为你 5、连词,或、或者 6、 助词 ,放在开头,“至于说……”
●所
(一)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
(二)用作助词。后加动词组成“所”字
结构——名词性短语。
【为……所】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报任》)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一)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二)用作助词,“所”+动词所字结构:
名词性短语。 (三)所以:1、表凭借
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
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屈原》)

(一)用作动词 1、作为,做 2、认为 3、是 4、治理 5、制定
(二)用作介词 1、“替”“给”; 2、表被动,“被”。 3、因为,由于 4、为了
(三)用作语气助词,“吗”。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二、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 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 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 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 教人向上者也。
E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
二、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 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 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 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 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1、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③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
(五)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 “……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石钟》)
【焉】
一、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鸿门》) (《促织》)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译为“替”、“给”等。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
②臣请为王言乐
(《庄暴》)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1、介词,可译为因为 2、动词,可译为是 3、介词,可译为对、向 4、介词,可译为被 5、动词,可译为作为 6、动词,可译为做 7、介词,可译为为了 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9、介词,可译为替 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焉
(一)用作兼词。“于之”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 里”
3、代词,可译为“哪里”
4、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7、代词,可译为他们
●也 语气词。
(一)句末,表判断、肯定、反问、感叹等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烛之》)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 表被动
二、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至
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巫者,以 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 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 何辞10为?
(二)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 “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往往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 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 “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劝学》)
②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
(二)用作代词。“他”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
(三)疑问副词\代词“哪里”“怎么”。
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
(四)语气词。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
1、可译为……的原因
2、表示被动
3、“所+动词”结构,“所居位”指“所居之位”
4、“所+动词”结构,说的话
5、“所+动词”结构
6、可译为用来……,……的方法
●为
(一)用作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 义,须据语境灵活翻译。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