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志⼈⼩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些名⼠的⾔⾏与轶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原⽂
《咏雪》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积累⽂⾔实词,理解⽂义,背诵课⽂。

2、过程与⽅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内容,积累⽂⾔实词。

品析⽂中⼈物的语⾔,培养多⾓度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童,关于他们的故事,⾄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罗⼗⼆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则《咏雪》。

⼆、探索新知
(⼀)朗读课⽂,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课件)
2、听课⽂录⾳,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及⽂意给课⽂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品读课⽂,研讨问题。

(四⼈⼩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课件)
1、“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议”短短的⼗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笑”’等词语营造了⼀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份,有什么⽤意?⼩组中选出代表发⾔,师⽣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地点(内集)⼈物(谢太傅与⼉⼥)事件(讲论⽂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

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氛更好。

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两个。

3、这是⼀个有⼒的暗⽰,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古⼈称谢道韫为才⼥,⽈“咏絮才”就是从这⾥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的⽐喻哪⼀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柳絮呈灰⽩⾊,在风中往往上扬,甚⾄飞得很⾼很远,跟雪花飘飞⽅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因此说,“撒盐”这⼀⽐喻⽤得好。

(2)认为“柳絮”⼀喻好,它给⼈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诗⼈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撤盐”⼀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什么呢?且形象不美。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喻好。

5、对⽂中“公⼤笑乐”⼀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喻⽽“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学世家谢⽒家族⾥的⼀个故事。

在⼀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熟读成诵(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泽东)
不知近⽔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杜甫)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课时
教学⽬标:
知识与能⼒: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法:师⽣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

教学重点:诵读课⽂,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多⾓度拓展学⽣的思维。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我给⼤家讲⼀个故事:从前,在项⽻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兵败后,刘邦便出千⾦捉拿他。

由于季布平时重,深得⼈⼼,所以⼈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

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句话:"得黄⾦百两,不如得季布⼀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

这就是“⼀诺千⾦”和“季布⼀诺”的典故。

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
今天就来认识⼀个不守信⽤的⼈,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元⽅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探索新知
(⼀)整体感知
1、听课⽂录⾳,注意字⾳和节奏。

(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
2、学⽣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

3、理解重点词语
4、对照重点词语及⼯具书理解全⽂意思。

(学⽣查阅⼯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意)
5、师⽣交流,共同把课⽂译成现代汉语
(⼆)合作探究
1、分⾓⾊朗读课⽂,要求把握⼈物对话的语⽓、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为⼀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

⼩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个中⼼发⾔⼈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是怎样反驳“友⼈”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吗?
(2)你认为⽂中的“元⽅”和“友⼈”分别是什么样的⼈?
明确:(1)元⽅针锋相对,指出“友⼈”的“⽆信”“⽆礼”,义正辞严,使得“友⼈”“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友⼈是⽆信、⽆礼但却知错能改的⼈。

4、多⾓度探究:元⽅“⼊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的过失,反⽽怒责太丘,语⾔粗野,不堪⼊⽿;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信”、“⽆礼”,义正⽽辞严,逼得对⽅⽆⾔可答。

所以,这⼀则的核⼼是“⽆信”、“⽆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正派的品格。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的⽗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置之不理,要给⼈以改错的机会,允许⼈家道歉。

不要管⼤⼈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点回答,⾔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回答友⼈的句⼦可以改为“我的⽗亲是‘⾮⼈’,你与我⽗亲为友⼈,那你也是‘⾮⼈’啊!”
b、元⽅原谅了友⼈,带着友⼈去找他⽗亲去了。

………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课件)
2、积累名⾔。

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吗?(出⽰课件)
⽰例:
只有⾸先做到⾔出必⾏,你的话才有信⽤。

——(波斯)昂苏尔•玛阿⾥
⼈⽣在世,如失去信⽤,就如同⾏⼫⾛⾁。

——(英)赫伯特
履⾏诺⾔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礼貌⽆需花费⼀⽂,却能赢得⼀切。

——(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谈你这堂课的收获?
中华古诗⽂是我国传统⽂化的瑰宝,⾛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灵,伴随我们成长!
【篇三】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标:
1、阅读浅易⽂⾔⽂,积累常见的⽂⾔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积累⽂⾔词语。

教学⽤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导⼊。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说的代表作。

古代⼩说所记⼤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共8卷,分德⾏、⾔语、政事、⽂学、⽅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语”⼀门,《陈太丘与友期》选⾃“⽅正”⼀门。

刘义庆,南朝宋⽂学家,彭城⼈,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学,招纳⼠⼈,《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批⽂⼈编写的。

三、朗读课⽂《咏雪》,疏通⽂意,解决⽂中疑难字、词。

寒雪⽇:寒冷的雪天。

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

未:不
四、在了解⼤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

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物。

五、请同学复述这个⼩故事。

要求:要点齐备。

六、精读课⽂。

⼩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庭⾥,遇到雪天⽆法外出,才有“讲论⽂义”的雅兴。

召集⼈兼主讲⼈⾃然是谢太傅,听众是“⼉⼥们”。

时间、地点、⼈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和下落之态都跟盐⽐较接近,⽽柳絮呈灰⽩⾊,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种意见认为后⼀种好,它给⼈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

“撒盐”则仅有物象⽽⽆意蕴,所以说不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笑”等词语营造了⼀种怎样的家庭⽓氛?从上下⽂看,“⼉⼥”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氛就⾏。

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两个。

古:指⼦侄辈,指家中年轻⼀代⼈。

⼉⼥:
今:专指⼦⼥。

但古⽂中也有专指⼦⼥的⽤法,如:
杜甫:“遥怜⼩⼉⼥,未解忆长安”(《⽉夜》)
“昔别君未婚,⼉⼥忽成⾏”(《赠卫⼋处⼠》)
七、朗读课⽂,直⾄背下来。

⼋、作业布置:背诵课⽂。

第⼆课时
⼀、背诵第⼀则《咏雪》,复习要点,导⼊下⼀篇。

⼆、请同学们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疏通⽂意。

去:离开。

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


三、全班齐读课⽂。

理解⽂章⼤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篇⽂章的主要内容。

要求: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物、事件。

时间:某⽇⽇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

⼈物:陈太丘之⼦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驳斥了他。

四、精读课⽂,⼩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的对话可分⼏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后⼀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的过失,反⽽怒责太丘,语⾔粗野,不堪⼊⽿;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信”、“⽆礼”,义正⽽辞严,逼得对⽅⽆⾔可答。

所以,这⼀则的核⼼是“⽆信”、“⽆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正派的品格。

2、⽂中“君”、“家君”、“尊君”的称
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称⾃⼰的⽗亲。

尊君:对别⼈⽗亲的⼀种尊称。

3、⽅元“⼊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之⽗。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来了客⼈,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五、朗读课⽂。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

2、翻译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