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核心素养概念界定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框架。
教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当代公民核心素养的养成两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伴随学生培养要求发生改变,必然要求与教师素养的变化进行对接。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如果要培育出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公民,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核心素养”源于“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对于核心素养重要性之影响的倡导,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2005年“欧洲联盟”以个体的成功生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素养的界定与选择”(DeSeCo)课题研究。
由于“核心素养”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由此,“核心素养”进入人们视野,经过两年的深入研究,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布,国内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体系有了一个明确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准确定义。
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和目的已相当明确,接下来则是如何养成及如何评价的问题。
其中,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教什么(课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相比于国内更加全面且深入,部分国际组织(欧盟,经合组织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和十几个国家地区经过多年研究,都依据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具有国家或地区特色的教师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和标准,对于“教师核心素养”,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且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特点。
比如,美国对于教师的核心素养内涵与框架的界定是技能取向,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与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合作研究并制定的《职前教师的21世纪知识与技能》,其中明确提出美国职前教师的素养框架,共包含终身学习等9大项组成要素,将教师在具体情境中的实践理性与智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美国教师标准的技能取向。
新加坡价值核心教师核心素养框架——“21世纪教师教育模型”(A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21st Century),即V3SK模型(New Values3(V) Skills(S) and Knowledge(K) Model),以及澳大利亚的以教师关键技能为取向的《教师素养框架》(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等。
在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发布后,国内教育领域的学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热度在不断猛增,中国对于教师专业素养和标准也有明确的框架和具体内容,而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而提出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却远远不够。
目前国内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组
能的综合表现”。
与此同时,他给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做出全面定位,即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共同构成了教育学原理的基础要素。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内容保障,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前者养成的条件保障,又是后者落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其研究贯彻关于教师发展的相关要求(“四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教育学原理为支撑,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中国各学段教师专业标准,运用演绎分析和比较分析提出了中国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此框架为四层结构体,2个大维度下设4个知识与能力素养、综合素养”三大维度来进一步提出教师应具备“师德素养、教育理念素养、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研究素养、自主发展素养”8个核心素养,且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其认为教师是公民和教师职业的结合体,与前面杨志成提出的教师核心素养是指聚焦于教师专业的专业核心素养,教师作为公民和教师总的素养包含教师核心素养和专业外素养的理论视域存在差异(见表2)。
4.2 教师核心素养概念建构的维度划分
目前国内对于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的建构维度划分主要有三类: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结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维结构;师德理念、知识能力、综合素养三维结构。
表1 杨志成提出的教师核心素养框架
维度领域核心素养基本要点
必备品格学生为本
了解学生的素养研究学生、关爱生命、重视健康
遵循规律的素养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循序渐进师德为先
奉献祖国的素养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为国育才
道德情感的素养仁爱之心、高尚修养、热爱教育
关键能力教书能力
扎实学识的素养学科底蕴、发展课程、跟踪前沿
精益教学的素养规范常规、深入浅出、激励评价育人本领
立德树人的素养德育为首、锤炼品格、全程育人
创新发展的素养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注重实践
前学习和入职后实践与培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结合学生
究的重要参考,除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基础支撑外,教师的职业特殊性、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以及当前国情等
表2 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表3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小学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维度领域基本要点
师德与理念素养
师德素养
国家认同、职业认同、关爱学生
教育理念素养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知识与能力素养
知识素养
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学生发展知识
教育教学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思与调控能力
综合素养
人文素养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礼仪修养信息素养
信息伦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研究素养研究态度、研究问题意识、研究能力
自主发展素养
合作与交往能力、批判与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维度
基本要点
广博精神的知识素养
学科素养(学科知识、学科整合能力)
课程设计和创生意识(课程设计、执行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
积极正向的情感素养
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岗位、爱生活)
责任心立德树人的追求发展创新的能力素养
理性思考、感性表达
沟通与反思能力
王牧云基于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新的使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当前的大数据背景提出的具有时代和本土特色的框架理论提出的教师核心素养中“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立足国家层面,结合道德层面以及教育事业层面对当代教师提出的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情况;同时其提出的“信息和数据素养”也符合当今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见表4)。
杨志成教授的研究贯彻了关于教师发展的相关要求(“四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教育学原理为支撑,结合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中国各学段教师专业标准,也充分体现了其本土性和时代性。
5 结语
国内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界定还处于探索之中,人们对于这个概念的了解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明晰,本文通过对以上学者的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5.1 教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教师的自我定位的前提首先是应该具备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其次应具备一定
在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中知识和能力划分成不同的维度时,细化过程中下设的次维度通常都出现知识维度里涉及能力维度的内容,能力维度又涉及知识维度的内容,结合核心素养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分析得出:知识和能力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相互交叉促进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别的角度来进行划分。
5.3 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鲜明的职业特点
我们在对教师的核心素养框架进行界定之前应该对教师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明确其绝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单的复刻或翻版,更不只是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和自身的核心素养,而应该是立足于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推动教师的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形成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和优秀教师,且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要素,适当摒弃一些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的部分,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
对于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的探索还在进行,教师核心素养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和角度也在不断完善,既需要专业专家学者研究,也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建立起针对教师核心素养理论体系的学术专业共同体,以团队的力量共同建构一个全面而具体的教师核心素养框架。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