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资料、信息收集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信息收集和整理
资料、信息是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各种思想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的统称,它通常指书籍、报纸、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产品目录、产品样本、设计图纸、实物样品、历史档案、电子出版物,如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网络出版物,等等。资料、信息分直接资料、信息和间接资料、信息。直接资料、信息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感受、实验、调查而得来的。间接资料、信息是人们通过问读书籍报刊、听看广播电视及微机、因特网等各种传播媒介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你要搞研究性课题,那么资料、信息一定会成为你研究问题的好朋友。
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收集资料的意义
搞任何研究,都要以资料作为基础,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资料,就无从研究,更谈不上观点和创见。资料是你研究过程观点形成的基础,也是你动笔写论文的重要依据。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谈写论文时曾说过:"一个小小的题目,我们就要占有很多的材料,往往几十万字,要做几千张卡片。别看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一万字,几千字,收集的材料却是几十万字,这叫做充分占有材料,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可见,查阅、收集资料的意义有多重要。如果有的学生想,进行研究性课题学习还得作实验、写论文,查阅、收集这么多资料多浪费时间呀。你要知道大多数的学者用于查阅、整理资料的时间都是要占全部科研时间的一半以上,实验研究和思考计划时间占40%左右,而写文章的时间只占7%左右。这个比例也有力地说明了要想搞好研究性学习,必须重视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尤其是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查找文献资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这一步进行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因此,不要小看查阅、收集资料这个阶段。为了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一定要认真细致地了解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要弄清楚研究者对类似课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不同观点,研究的现状是什么,哪些问题是已经知道了的,解决了的,哪些问题还不知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也就是说,查阅相关资料除了为研究提供内容参考外,它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它可以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②它可以告诉你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⑦它可以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④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5.它可以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⑧可以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总之,查阅、收集资料是一项基础工作。它将会帮助你熟悉研究的现状,并将为研究过程提供有益的信息。
2.怎样查阅相关资料
查找相关资料你可以利用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开始查起。什么是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呢?我们还是先要把概念弄清楚。文献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海洋,文献如果按内容级别分,可以分为一级文献,二级文献和三级文献,也称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指原始文献,如报刊、图书、期刊、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档案材料等。在研究性学习中查找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图书和期刊了。图书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名著、一般性专著、编著、教科书、科普读物和资料性工具书等。这里资料性工具书又包括手册、词(辞)典、年鉴、百科全书,等等。一次文献是第一手资料,既包括手稿又包括印刷品。
二次文献是将分散的一次文献加以整理、组织,使之成为系统的文献,以便快速、有效地查找和利用。如书目、索引、检索性文摘等,二次文献是第二手资料。三次文献是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一次文献内容的整理分析编写出来的,包括自己观点在内的资料,如专题综述、评述、年度总结、进程报告等。
弄清楚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概念之后,我们查找资料可以按图3-1所示的程序来进行。这一过程往往与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形成的过程相反。这一过程也可称为信息检索过程。
图3-l所指的检索工具书是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按照特定的检索方法加以编排的、内容较概括的书籍,如书目、索引、文献等,它是属于二次文献。而参考工具书是指按一定顺序排列,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与资料,以供查找参考的图书,如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等,它是属
于一次文献。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你会对课题所涉及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向,有一定的透彻的了解,这些有助于弄清问题所涉及的各方面概念和修正你的研究课题。在接受别人思想启发的同时,会触动自己的灵感,发现新的问题,这样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观点。
3.资料的鉴别与整理
(1)资料的鉴别
鉴别资料就是对搜集来的原始资料进行质量上的评价和核实,对材料进行一番筛选、取舍,寻找出课题所需要的材料。有的学生会想,辛辛苦苦找来的资料还要进行鉴别,真是麻烦!其实不然,在鉴别资料的过程中,你会加深对资料的认识,对资料的性质、真伪、价值等学会判断,这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
在鉴别资料过程中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要鉴别资料的真伪。因为资料不一定完全真实,而资料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所研究课题的真伪。如果用了不真实的资料进行研究,那么,研究的结论很可能就是不真实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会因为参考资料的失实而前功尽弃。要想鉴别真伪,就要鉴别资料的客观实在性和本质真实性,也就是弄清楚它是否真的发生、存在,是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事物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个别还是一般;是现象还是本质;是主流还是支流。我们要从事物的总体本质及其联系上挖掘事物本质的真实性,还要结合各方面的材料综合思考,分清真伪,进行比较分析,不要被局部或暂时现象迷惑。
其次,要鉴别程度。同是真实材料,必定有深浅程度的区别,如果我们刚开始鉴定时,也可能难于一眼看透,但只要认真鉴别,多熟悉资料,你就能学会对资料的质量进行鉴别的。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比较法和专注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同一资料进行对比,以确定正误和优劣。例如,把资料本身的论点和论据相比较;把正在阅读的资料和已经确认可靠的资料相比较;把宣传性广告和产品目录相比较,等等。
专注法就是注意专门的鉴别性文章,在学术界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观点,甚至产生针锋相对的论点的争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争论中往往会发现原理论的不足之处,甚至错误之处,争论中理论也会得到发展。
(2)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就是将所获取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变成能说明事物的过程或整体,显示其变化的轨迹或状态,论证其道理或指出其规律的系统的信息资料。
资料的整理一般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根据信息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资料的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将所研究课题的有关信息资料分成不同的组或类。然后,按分类标准将总体资料加以划分,构成系列。例如,可以把资料按年代分类,把调查资料按地区分类等。
第二步是进行资料汇编。汇编就是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集中、简明的材料。汇编有三项工作要做。一是审核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不真实的予以淘汰,不准确的予以核实准确,不全面的补全找齐。二是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对资料进行初次加工。如:给各种资料加上标题,重要的部分标上各种符号,对各种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上序号等。三是汇编好的资料要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还要用简短明了的文字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并注明资料来源和出处。
第三步就是进行资料分析。即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占有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特定课题的现象、过程及内外各种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理论框架。二、信息的检索和整理1.信息检索的特点
作为2l世纪的青年学生,都知道光盘数据库和因特网已经成为新一代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数据光盘就是一套非常好的电子出版物。它将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集于24张光盘之内,包含了66个学科、1.2亿字,5万余张图片,具有分类目录检索、主题词目录检索、拼音目录检索、外文目录检索、模糊检索等十多种检索功能。多种检索功能的电脑检索明显地快于手动检索,使人们能够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