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浮士德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5页)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五篇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五篇【篇一】浮士德的读书笔记《浮士德》是歌德根据流传于民间的有关浮士德的故事而写成的一部悲剧。
这部民间故事蕴含着强烈的悲剧因素,反映了新、旧时期宗教与科学、理性与情感、神性与人性、事业与追求的冲突。
歌德的浮士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形象。
他痛恨宗教和传统给他的桎梏,向往生命,不断进取,不断追求人的价值实现和生命本质。
在浮士德身上有着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和纯洁,这种活力就是对人的存在的意义进行锲而不舍的探求,就是在不断克服错误和过失中去追求真理,最后走上正途。
就在对“最高存在”的意义的探索中,他要把全人类的苦乐集于一身,要在个人的内心中领略人类的全部感情。
他冲破了知识的牢笼,摆脱了官能的享受和情的羁绊,走出了“小世界”,而进入了“大世界”。
在这个“大世界”中,他曾为帝王服务,曾同古代的美结合,但这给他留下的是一片空虚和一场幻景。
最后,他在为人类的利益和征服自然的伟大斗争中感到最大的满足,得到了智慧的最终答案。
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后答案无疑是积极的,但有着空想的性质。
离开改造社会单纯地改造自然,到头来也只能是一个幻想。
瞎眼的浮士德把魔鬼挖掘坟墓的场景看作是他手下人与大海搏斗的壮丽场景,这为这种幻觉提供了一个范例。
这也正是浮士德悲剧意义之所在。
我特别欣赏书中浮士德所说的一句话:“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奔波,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车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
”虽然浮士德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积极的进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二】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一度我也曾英俊像个少年,但那时我生涩的诗脆弱不堪,我的诗神也很苍老,现在我已苍老且患风湿,形体不值一顾,但我的缪思却年轻起来了,我甚至相信,她永恒地向青春的岁月前进像,使维登堡灵视所见的那些天使一样。
——叶芝”看过了《少年维特之烦恼》,那是在我大一时,看的是歌德25岁时的作品。
歌德《浮士德》
VS
欧洲文化的融合
歌德的《浮士德》体现了欧洲文化的融合 ,尤其是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影响,为 欧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5
作品评价与鉴赏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浮士德》是歌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 的价值,还深刻反映了人类精神追求和历史进程。
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交易 浮士德的解脱与魔鬼的失败
主要人物介绍
浮士德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对人生充满渴望,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的知识分子。
梅菲斯特
浮士德的魔鬼对手,他代表了黑暗、自私和虚伪的力量。
人物关系与冲突
01
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 对立
两者代表了善与恶、真理与虚假的对 立。
02
浮士德内心的矛盾
浮士德与自己的内心冲突,反映了他 对真理、善良和道德的探索。
时代背景
《浮士德》是歌德历时60年创作的巨作,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复杂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为了完成《浮士德》,歌德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观察和思考,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作品概述
故事梗概
《浮士德》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分为五幕,讲述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追求知识、爱情、 政治、艺术和自然的故事。
访问有关德国文学、欧洲文艺复兴、基督教文化的学术网站,可以获
取更多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观点。
02
在线数据库
利用在线数据库资源,如图书馆文献检索、数字博物馆等,可以获取
更多与《浮士德》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03
网络论坛
参与有关德国文学、欧洲文艺复兴、基督教文化的网络论坛或社交媒
浮士德(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目录分析
第二部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 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是世 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七,次于 第六伟大的音乐家巴赫。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儿时的荣格就十分喜欢看浮士德。 一直想看没时间,现在享用**读书平台开始听这本煌煌巨著,感觉美好!。 浮士德与靡菲斯托就像是人的正反两面,可能每个人都是内心住着一个靡菲斯托的浮士德。 很奇妙啊,一读这书就好像灵魂被吸走了一样,每次读几章之后必须得停下来因为每次身体都会发热,想看 很多但是不敢看太多,非常奇特。 无数次灵魂震颤之来源。 浮士德这么多的译本中,我最爱的就是杨武能版。 太过戏剧化了,但它所蕴含的哲理我到现在为止也未能全部明了。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 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 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浮士德(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浮士德(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 藏)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06 精彩摘录
《浮士德》读后感1500字作文2篇
《浮士德》读后感1500字作文2篇《浮士德》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下面,为大家关于《浮士德》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浮士德》读后感一: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这就是《浮士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
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
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
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
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
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
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
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
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
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
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
《浮士德》:神与魔鬼的赌局
《浮士德》:神与魔鬼的赌局近日偶尔读读《浮士德》。
果然是世界文学名著,真值得一读。
魔鬼梅菲斯特和天主打了个赌,愿去影响和引诱浮士德,神允许了他,并说:“……人的行动太容易松弛,他很快就爱上那绝对的安息;因此我愿意给他一个伙伴,刺激他,影响他,还得像魔鬼一样,有创造的能力。
——可你们,真正的神之子(天使们),欣赏丰富而生动的美吧!让永远活跃永远生动的化育者以爱的温柔栅栏围绕你们,而那漂浮于游移现象中的一切,请用持久的思维将它们固定!”人活一天,就要接受一天的考验。
但是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兼有各种压力,人们又易于走向无望和虚无。
这时他行动的意志便消沉下去了,他宁愿躺平什么也不干,醉生梦死虚度光阴,甚至“爱上那绝对的安息”,——那种绝对的寂静和黑暗,——没有希望,没有失望,什么也不愿去拥有。
从这方面去考虑,神派遣梅菲斯特去影响浮士德,或许有两层意思。
首先,他坚信浮士德是他忠实的“仆人”,因此不怕受到梅菲斯特的影响。
他说:“人只要努力,犯错误总归难免。
”也就是说,人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他不努力。
努力的路上充满艰辛,这些艰辛的设置正是梅菲斯特的看家本领,他通过各种手段“刺激”和“影响”人们,迫使他们放弃自己应有的人生行动。
其次,梅菲斯特的意志部分地代表了“神”本身的意志,这使梅菲斯特对人的引诱和影响既像是一种命定的必然,又像是在神的默许下进行的一种偶然的考验。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梅菲斯特与神似乎合二为一地参与了对人类的考验。
但是,神通过梅菲斯特对人类施加影响的目的与梅菲斯特背道而驰。
梅菲斯特希望看到人沉浸于“绝对的安息”,而神则希望看到“一个善人即使在他的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这种结果,而且他多半是像一个旁观者那样去观看考验的过程,因为他确信被考验的对象是可以通过这些关卡的。
人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能力便来自于对“神”的信仰,而且这种信仰是一种内化了的个人意志,仿佛在考验中并没有得到“神”本身的点拨和暗助,因为此时他的个人意志就是神的意志。
《浮士德》读书笔记
《浮士德》读书笔记《浮士德》读书笔记《浮士德》读书笔记1《浮士德》这个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时代更迭期的各种冲突:宗教与科学,理智与情感,因循与追求。
浮士德对学十分热爱:“啊,我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遗憾的还有神学,全部都进行了彻底的钻研。
”甚至,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寻找最高的欢畅。
”他为了学,他放弃了自己:“为此,我才向魔鬼屈服,借助精灵之口,鬼怪之力,看能否知道一些玄机,这样,我就不用再汗流浃背,去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兴奋万分,书本给了他力量和希望。
他对自己的知识感到不足,对无法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感到失望……“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
”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
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临死,他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雾,最终走上了正路。
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
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才是向上的人。
针对我们学习的不良现象,面对浮士德,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浮士德的肉体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
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
这就是在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读书笔记2开始看了《浮士德》。
认认真真推敲每一句话的意思,看了两个钟头,才把书的序言、献诗、舞台序幕和天上序曲给看完。
这书是难懂的,曾经看过一遍,是大二的时候,喜欢打手电熬夜看书,每天也就能安静地看个2、3个小时吧,所以效率不高。
记得老早的时候,看名著只为了情节,直到现在依然有这种观念,大凡故事不够吸引人的,蕴涵的道理再深刻我也不会有兴趣去读。
所以吧,说到底我不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浮士德》高二笔记3篇浮士德赏析
《浮士德》高二笔记3篇浮士德赏析《浮士德》高二笔记1《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歌剧。
它在世界上是一朵花,永不凋谢的奇葩,闪射出魅力迷人的光彩。
它曾是马克思最喜爱的德语文学著作,被他读的烂熟。
正如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研究莎士比亚有“莎学”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浮士德》也以构成“浮学”。
这本书写的是,在天国里魔鬼头子与上帝打赌,魔鬼认为,人类代表浮士德茫然不定,浑浑噩噩,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傻瓜,疯子,而上帝确认为,他很快就会从浑噩中醒来,成为人类的圣人,带领人类走向幸福。
于是,魔鬼便于上帝打赌能够让他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忙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间,经历了许多事情,但还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
最终在围海造田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很老并且双目失明的他找到了心灵完美的家园,然后就死去了,然而他的灵魂魔鬼抓进地狱,而是由天使护送上了天堂,因为他帮忙了人们。
本书分为第一节和第二节。
这本书都是在讲浮士德怎样帮忙大众,又怎样被魔鬼危害等等之后遇到了玛格丽特这个人,两人一齐飞向了更高的天堂。
《浮士德》是一本说不尽的书,谁也不敢说读懂了它,我明白了,不能作恶,不能迷惘,一旦到了地狱,你将万劫不复,为了人类的幸福·美满而奋斗吧!相信吧,你最终会飞往天堂,与思念的人在一齐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浮士德》高二笔记2《浮士德》一书由文学巨匠歌德历经六十余年的努力才完成。
是一部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欧洲历史的伟大巨著。
在德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
与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及《荷马史诗》并称“欧洲四大文学名著”。
在“天堂序曲”中天主与魔鬼定下了一个赌约魔鬼认为他可以将善良的浮士德引上魔鬼的大道。
而天主则认为“一个善良的人即使在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于是梅菲斯特找到浮士德,表示愿意成为他的仆从。
代价是当浮士德对他的服务感到满意时灵魂就会归魔鬼所有。
《浮士德》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浮士德》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浮士德读书笔记《浮士德》——读后感假如浮士德博士的旅行是由地狱到天国的观光,那让我们看看地狱炼狱天国都有些什么。
地狱:“人类只有通过种种磨难和考验才华通往胜利的彼岸。
”浮士德的社会便是歌德的社会。
歌德在文学、绘画、自然科学的学习中不停追求真理,在德国的狂飙突进活动中积极驱驰,并在运动的失败中进一步深化了解,成就了头脑的高度和深度。
歌德的社会封建专制摧残人性;作品中,浮士德“枯守这个樊笼......塞满大堆书籍,被尘土包围。
”与世隔绝的钻研却不能发现知识对改造生活用处;少女马加雷特饱受品级看法迫害,对浮士德尊称之为“小姐(贵族女士才能拥有的称号)而惊奇;一群青年甚至学生在酒吧里唱着粗俗的歌;教会对未婚生子的女性的非常不公的处罚......而人间地狱的另一部分则是人性的欲望和罪过。
恶行者、伪善者外貌风景无穷,实则心惊胆颤!冥冥苍天,炯炯神眼,原罪的显现、欲望的袒露。
听!慈悲的天神歌;看!堕泪的众生相。
浮士德因为爱欲而酿成爱情悲剧;对腐败王朝,虚幻世界的执着终究化为泡影。
达尔丢夫敢于在神明眼前犯法终了局不善。
”金庸笔下的四大恶人终极难逃处罚......这些小说人物都取材于实际,具有典型性和客观性,而作者对其加工处理不仅是增添小说的可读性也是对世人敲响警钟!再次让已惴惴不安的恶行者心惊。
有多少二战战犯逃过死刑魂魄却终生受着煎熬,午夜梦回的是一具具腐尸和阴惨凄厉的催命声;一些侥幸出逃的贪官常与亲人分家世界各地,既担心被“一锅端”又忍受思亲之苦;因嫉妒而道人是非的长舌妇会因心胸狭窄失去朋侪孤单一生......宗教观念认为以上恶行足以下十八层地狱,最轻拔舌,重则刀锯。
“善恶在一念之间,存善念则化为天国善神,存恶意则化为地狱恶鬼。
”意大利人文主义诗人但丁也讽刺作恶者“形状何等狰狞,姿态何等凶险。
”而那些迫切盼望魂魄救赎的作家,艺术家则总能把人类最深处的劣根性体现在作品中。
炼狱:其象征苦难,象征忏悔。
浮士德读书笔记3篇
浮士德读书笔记3篇本文是关于浮士德读书笔记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在年轻时,歌德说他的作品包含着他生活中的全部欢乐和痛苦,而且——完全像靡非斯特一样——他是在利用自己的艺术,把自己那恶魔般的本性,自己的那颗灵魂转述给周围世界。
“抱怨人类的命运,我已经厌倦于这么做了,我只是在实实在在地描绘人,好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自己。
如果他们看到以后感到不安,那么怎么办,那就让他们去更加不安好了。
”生命的整和。
浮士德老博士在书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虚,那些脱离现实的知识,又只使他获得了一副博学的头脑,却没有使他获得生存的力量,这是生命中的老年。
靡非斯特为了获得与天帝打赌的胜利,步步引诱浮士德,将年老的浮士德变得年轻,让他经历了两次爱情、宫廷、美的幻梦,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是生命中的年轻时代。
瓦格纳创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还强于常人,只是没有得到实体的小人,应该算是生命之初。
这三部分的整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其中的特质内容不尽相同,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作品以一个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对自身的迷惘为启,而这种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时所发。
深思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生命的无奈。
所以,这种自然贴近生活,关于你我的问题让读者也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一起来思考,共同来关注,发现问题,寻求启发。
人的一生涵盖了许多,回过头来想想却又寥寥。
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达成协调一致,应该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而理想的“我”越飞越高,让另一个“我”不停地追赶,永远不满足,似乎也永远不会达到理想中的“我”。
人们正是这种不断的执着的追求中认识自己。
生命在哲学意义上的长短应该是由这种追求所带来的价值决定。
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理想,证实价值。
老浮在听到人们拥颂他后,希望以后自己的能力拯救病苦中的人们,他说:“今天即将结束,明天还要开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随太阳,将眼前的景致永远留住,那有多好!可是,太阳不因我的美梦而隐退,肉体不因我的渴求而长出羽翼。
歌德的《浮士德》
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
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浮士德》的构思和写作,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
[1]《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2.《浮士德》是用诗剧形式写成的,全书共有12111行,题材采自十六世纪的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
浮士德原是个真实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纪(198”年是他诞生五百周年,西德为他树立了纪念碑)。
他博学多才,在传说中人们添枝加叶,说有魔鬼帮助,才使他创造出那么多奇迹。
这些传说后来成为文学家们经常利用的创作素材。
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
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性需要。
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中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这样发展,否则剧情就没法往下写了。
随着耳边传来的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活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3]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
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歌德浮士德读后感1歌德著的《浮士德》,我总算把它看完了,这是我今年读书计划的第三本书。
看完这本书,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这不仅是因为这本书厚得像砖头一样,让人望而生畏,还在于书中有许多我不甚理解的地方。
幸亏有郭沫若在翻译完此书时写的“‘浮士德’简论”,让我稍微有了一点头绪。
现在我就把我的读后感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部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伟大作品。
《浮士德》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老年歌德在中世纪的书斋中烦闷苦恼,和弟子瓦格讷出外郊游,遇到一条黑色的尨犬。
原来这尨犬是天上降下来的恶魔靡非斯特匪勒斯所变成的,他和上帝打过赌,先做浮士德的仆人,解除浮士德的心中烦闷。
如果浮士德感到满意了,那么浮士德便不能成为主人,反而为恶魔所有。
于是靡非斯特便把黑色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和他一起云游世界,去完成他精心设计的任务。
他们首先来到了莱普齐市的一家酒店里,参与了一些无聊大学生的胡闹。
接着被引进“魔女之厨”,嗑了一剂魔汤,于是浮士德便返老还童,变得年青了。
接着就是和可怜的玛甘泪的恋爱,并且生了一个私生子。
玛甘泪把私生子溺死,自己也最终被丢进牢里。
浮士德在经过一段“林窟”的幽居生活,又领略了一次“瓦普几司之夜”后,终于杀进牢里,欲救玛甘泪。
玛甘泪不从,受到审判——死刑。
第一部分告一段落。
故事最难解的还是在于第二部分。
在现实和虚幻之间,浮士德一觉醒来,来到了一个“风光明媚”的地方,并且感到精神百倍。
他去谒见皇帝,皇帝荒淫无耻,一天到晚想着寻欢作乐。
皇帝想见古代美人海伦,结果海伦真的来了。
在“骑士厅”的表演场合,是海伦和巴黎斯的恋爱。
浮士德吃醋,把魔术的钥匙触到巴黎斯身上。
精灵们都爆炸了,化成了烟雾,浮士德晕倒,失去了自觉。
舞台回到了第一部开篇的中世纪的书斋中,一切的陈设原封不动。
在这里,原先受过靡非斯特训示的“学生”如今变成了“学士”,如今反而把靡非斯特训斥了一顿。
浮士德读后感(优秀7篇)
浮士德读后感(优秀7篇)浮士德的读后感篇一诗剧《浮士德》以欧洲三千年的历史为背景,记录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人类精神发展的历程,并根据十九世纪初的社会发展状况对人类未来做出了展望。
全诗以浮士德精神的发展为线索,主人公先后经历了五种追求。
而伴随其始终的便是那种“追求真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勇往直前”、“重视实践和现实,永不满足于现实,不断追求真理”的“浮士德精神”。
(一)深化的原点精神《浮士德》是以“献词”、“舞台的前戏”、“天上的序曲”作为它的序幕,然后由“悲剧?第一部”、“悲剧?第二部”组成。
可以说这个宏伟的诗剧,是以个人与社会、宇宙的关系的“生”为主线,网罗了“生”的各式各样的场面。
歌德在完成这部巨著后曾说:“我这一生的今后岁月可以看作一种无偿的赠品,我是否还工作或做什么工作,事实上都无关宏旨了”因此,从其中一种意义说,《浮士德》是将歌德的青春时代的坐标轴以一生心血不断加以深化的、歌德的激荡生涯的象征。
歌德花费了五十六年完成了巨著《浮士德》,他那持久的创作热情,异乎常人的创作激情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这便是一种宝贵的出发点,原点精神。
法国的文学家瓦莱里在《歌德颂》中说:“在歌德身上,最惹我注意的是,他那异乎寻常的长寿”。
这里的长寿不仅仅指歌德的高龄,更是知这种一以贯之的原点精神。
它使伟大艺术家超越了时间的沧桑,空间的寂渺,以追求艺术的最高峰为目标。
一八二三年九月十八日歌德在与艾克曼的谈话中说道:“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世界是那样丰富多彩?我的诗全部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社会,从现实社会中得到坚实的基础。
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歌德用他的一生孜孜以求这种坚实的基础,只有拥有异乎寻常的创作寿命与持久力,只有不断坚持深化“生命的原点”,足以决定他的人生的、各自牢固的出发点和光源,才能在现实中去发现艺术的精髓,带他奔向伟大的高度,完成生命的蜕变。
(二)理性主题《浮士德》所揭示的理性主题更多的表现在对人性的一种关怀。
浮士德——精选推荐
《浮士德》文本层次分析“文本”是原文、正文的意思,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包括: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浮士德》无论是言语的表达、形象的描绘还是意蕴的表达都可谓是当时与现在的佳作。
因此通过对《浮士德》的分析来阐述文本层次的内在关系关键词:文本层次;言语;形象;意蕴;《浮士德》“文本”(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文本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包括: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而《浮士德》诗剧是歌德经过60 年的辛勤劳动和不断探索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
无论是言语的表达、形象的描绘还是意蕴的表达都可谓是当时与现在的佳作。
歌德对《浮士德》的锤炼真可说是一字难易。
一、《浮士德》文学言语层面分析文学言语的内指性《浮士德》中歌德对浮士德有一段描写“我是神明的肖像,自以为已很接近永恒真理的镜子,在天光和清澄中自得其趣,解脱了尘世的凡躯;我觉得自己比二级天使更优,夸说自由的力量已通过大自然的脉管流走,自己也能创造,而神的生活也可享受。
”从这段文字分析,我们会明显地发现浮士德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有不同之处,即“力量能通过大自然的脉管流走”力量是非物质,而脉管是物质的,那么它是如何流走的?其实我们在典型环境中去解读浮士德的话语就不难理解,“唉!我到而今已把哲学,医学和法律,可惜还有神学,都彻底地发奋攻读。
到头来还是个可怜的愚人!不见得比从前聪明进步;夸称什么硕士,更叫什么博士,差不多已经有了十年,我牵着学生们的鼻子横冲直闯地团团转——其实看来,我并不知道什么事情!”他是一种迷惘,一种无奈,想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力图改变现状,寻求发展。
文学言语的心理蕴含性“我不像诸神,对这一点我深有所感!我不过像虫蚁在尘土里钻,当它在尘土里求生觅食,路人会一脚把它踩死、踩烂。
浮士德
读浮士德有感歌德著的《浮士德》,我总算把它看完了,这是我今年读书计划的第三本书。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长叹。
这不仅是因为这本书厚得像砖头一样,让人望而生畏,还在于这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
现在我就把我的读后感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部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莫大悲剧。
《浮士德》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
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打到真理。
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
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
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
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
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
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
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竟然与 " 泰初有道 " 的思想发生抵触。
这时,他从效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
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有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
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
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发生恋情。
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他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
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
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新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刑。
其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而无意逃走。
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
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
第一部到此结束。
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
浮士德读书笔记
浮士德读书笔记浮士德读书笔记浮士德读书笔记【1】歌德这个老头子聪明得过分,他还永远有18岁的小姑娘的可爱,这倒罢了,可18岁的小姑娘也爱他。
怪不得他垄断了欧洲的爱情。
我总觉得浮士德有些强迫症(歌德老先生你不要骂我啊!)当然了,他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效仿的。
可我偏偏就是喜欢那个老和浮士德捣乱的靡菲斯特。
靡菲斯特实在是太酷啦!我私心里觉得他应该是披着斗篷,带着兜帽,时而戏谑,时而冷笑,时而骂娘,时而跳脚的大酷哥一枚。
他应该是冷笑地说:“尊贵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常青。
”OMG,实在是太给力了!我尤其振奋于他即将带领浮士德开始访问小世界时说:“我祝贺你开始这段新的人生旅程!”哇哇,每次看到这句话我的小宇宙就燃烧了,激动之情不能自已!恨不得也和靡菲斯特签个契约。
歌德你实在是太伟大了!创造出这么酷的男二号!深深后悔自己不学无术,如果勤奋些不就早一点读到这么棒的书了么?哎,相见恨晚啊!我太失败了,学外国文学可现在才读经典,惭愧啊!另外我觉得浮士德对玛加蕾特示爱时说的话太有水平了!“唉,我就不能在你怀里安安静静呆上个把小时,胸贴着胸,灵魂搂着灵魂?”OMG,以后我要是有儿子,他追女孩写情书的时候我一定要强烈建议他写上这段话!最后,我觉得我的这篇文章配上上面的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大放华彩啦!浮士德读书笔记【2】让我回到那个时代,那时,我还在成长之中,那时,诗泉滚滚而来,日新月异地不断迸涌,那时,雾霭笼罩着世界,蓓蕾有可能蔚为奇观,那时,我去丛谷之间,把盛开的百花采来。
我一无所有,却满足非常,因为我追求真理,爱好幻想。
还我那种不羁的冲劲,深厚而充满痛苦的造化,憎恨的威力和爱的权柄,还我消逝的青春年华!——《浮士德·舞台序幕》以这首诗开头,并非偶然。
《浮士德》是一部戏剧,在《外国文学名著&快速阅读》(中国纺织出版社)里,翻译者杨武能说它属于一部诗剧,而现在网上大多说它是一部话剧。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浮士德》读后感范文1 《浮士德》讲述的是德国中世纪一个古老传说,年逾半百的炼金术士浮士德向魔鬼出卖灵魂,换取青春和爱情。
歌德借这个题材演绎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了一出迄今响彻寰的凯歌。
《浮士德》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哲学、神学、神话学、文学、音乐等各方面的知识;形式错综复杂,其中有抒情的、写景的、叙事的、说理的种种不同因素,有希望式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巴洛克寓言剧、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假面剧、意大利的行会剧以及英国舞台的新手法、现代活报剧等等。
《浮士德》是歌德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宏篇巨著,值得细细品读。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
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
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
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
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
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2 《浮士德》,著名作家歌德的作品。
书籍《浮士德》读书笔记个人收获
书籍《浮士德》读书笔记个人收获书籍《浮士德》读书笔记个人收获1歌德的诗歌悲剧《浮士德》,一本往日总觉得无趣枯燥的书,没想到却在疫情期间,给我带来巨大的灵魂冲击。
书中哲学光辉与我的大脑思维相碰撞,竟涌现出许多从未显现过的想法。
《浮士德》属诗剧,是作者歌德从年少的构思写到离世前夕的一部作品,《浮士德》可以说是歌德一生的心血与思想结晶。
它既反映现实,同时又兼具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自强不息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点,也是理解他在转折关头行动的钥匙,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贯穿着这部悲剧的主人公浮士德的活动和思想。
浮士德在前期没有经受住梅菲斯特的诱惑,因为他在追求美的路上,坠入了欲望的深渊。
郭沫若先生曾言:“它(《浮士德》)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
一部发展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的,必然有一物在其发展时百般阻挠。
梅菲斯特就是充当了《浮士德》中的这个角色。
梅菲斯特自称是“永远否定的精灵”,千方百计引导浮士德犯错误,逐步走向深渊。
浮士德也不负他望,沦入欲望深渊,最终也没有完成自己的灵魂救赎。
尽管浮士德每一次都是失败的,但歌德仍然告诉我们,这些无数的局部的失败最终达成了整体的胜利。
辩证法的思想充溢于此。
在初章《天堂序曲》中,天主与梅菲斯特打赌时说过:“人只要努力/难免犯错误”。
在浮士德翻译《约翰福音》是将这一句译为“太初有为”。
这两个细节,充分的暗示了浮士德最后会走向错误的那条路。
对于浮士德而言,他那永远无法满足的心理,也在暗示着悲剧的必然性。
由此,对我们来说,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也不是件羞愧的事情,就如同天主所说“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这与“人之初,性本善”不谋而合。
我们要明白: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错误所在,就算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醒悟,我们也值得被原谅,我们也值得是被天主救赎。
这也就是在《浮士德》最后所提到的“永恒之女性/引我们飞升(此处歌德借用了当时多数人的信仰宗教,但是其实他本人并不是该教徒)”的深意。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士德读后感1000字1《浮士德》追求中所涉及的社会现实只是一个方面,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内容即“人”的主题。
浮士德不断追求的动因不是来自社会矛盾的召唤,也不是有些文章认为的来自魔鬼的诱惑,而是来自浮士德内心的不平衡,是他的内心痛苦促使他不断追求。
他的痛苦不是源自他对外界与物质的不满足,而是源自他对自身状况的不满足,他想改变自己生存方式中的各种缺憾,追求更符合人性、更为理想与健全的人格。
只有从“人”的主题看《浮士德》,才能还《浮士德》以完整性;只有从“人”的主题人手,才是找到了打开《浮士德》的钥匙。
浮士德的每一次追求都是不了了之的,因为他不是为了寻求社会矛盾的解决,而是追求一种健全而完美的人格。
他否定了不完美人格的各个阶段,最后找到了最健全、最完美人格状态的生存方式。
“人”的主题,是18世纪德国美学所探讨的主题,也体现了歌德本人的美学思想。
如果说现实的内容在《浮士德》中是零散的、被分割的,那么“人”的主题则是一贯的、整体性的,这才是《浮士德》作为一个整体的统一所在。
它也极符合歌德本人的创作思想。
歌德曾指出,“艺术家应该通过整体向世界说话”,而这一整体“他在自然中是找不到的,而是他自己心灵的产物”。
根据这段话,我们认为浮士德的活动可以被划分,现实可以被分割和组合,但歌德要表达的思想应该是统一的,浮士德形象应该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出现的。
这是符合歌德对人的看法的。
他曾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
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
”如果我们仍然说,浮士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应该说,这只说出了浮士德形象的象征意义。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浮士德的读书笔记1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品,该小说的创作延续了60年之久,凝结了歌德一生的思想结晶和艺术探索的智慧,为德国和世界文学立起了一座丰碑。
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
《浮士德》凭借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及其鲜明的艺术特征谱写了一部灵魂发展史和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
《浮士德》是现代哲学的诗,又是诗的现代哲学。
它艺术地表达出来的新世界观、人生观,是歌德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其中的“浮士德精神”更是给人巨大的启示与力量。
(一)苦难人活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数不尽的苦难。
刀刀说:“在某一天快乐,在某一天忧伤。
”张爱玲说:“人生那么短,苦难那么长。
”可见,世上没有人可以脱离苦难困难而存在。
各家有各家的愁,各家有各家的难题。
读了《浮士德》,深感一部伟大的作品自有其伟大之处。
该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于今天“浮士德精神”仍能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是跨时空的人类财富。
作品中,魔鬼靡菲斯特与上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魔鬼认为人类必定堕落,代表着“恶”,与上帝的“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
上帝则认为人类是不断向上发展的。
作为“恶”的代表,魔鬼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我们谁也不愿有他存在,但他又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世上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他与上帝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又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
靡菲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价值,而浮士德执着地追求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
他们二人之间的角色关系,正好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我们生活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苦难既然存在,自然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人生而为人,都渴望自己愿望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平安快乐一些。
但是光想是不够的,要付诸行动,而在这条路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阻碍。
唐三藏想取得真经,就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读《浮士德》有感
读《浮士德》有感读《浮士德》有感(精选21篇)读《浮士德》有感篇1作为歌德的代表作,也作为西方诗剧的典型,《浮士德》有太多的奥秘和争议。
但谜团掩不住它的光辉,它依旧引来年轻人的痴迷。
作为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高中生,我只能用直觉与常识揣测它的深意。
中世纪时,浮士德博士厌倦了经院生活,将灵魂卖给了魔鬼,条件是魔鬼带他看遍世界、经历人生百态。
然后,他看到了酒徒的潦倒生活、皇帝的幽深宫廷,参与了魔鬼的省会和王位战争,先后爱上了玛格丽特与海伦的幽灵,最终在获得封地、建成城池后,在忧愁中死去。
全书文采飞扬、想象空灵,洋溢着浓厚的神话气息与宗教情感。
然而最令人着迷的是在中世纪与古罗马的外壳下,暗中激扬的新哲学、新宗教。
一切,都要从浮士德本人说起。
浮士德首先代表了一种自我解放。
浮士德研读哲学、法学、医学、神学四大传统学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炼金术、炼丹术,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学者。
然而凝固的学术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千篇一律的赞扬满足不了他的渴望。
他精通神学、笃信上帝,却将灵魂卖给魔鬼,只因为他渴望变革与快乐。
在中世纪黑色地层的重压下,即使如他这般禁锢已久的思想,都渴望着解放――尽管这“解放”在本人看来危险而罪恶。
这种求变求新的热望,属于承压的囚徒也属于施压领袖。
歌德用这种极端方式展现了自我解放的力量。
之后,浮士德历经相思、自责等折磨,悔恨愤怒,却唯独不后悔离开经院,反而催促魔鬼带他走向更远。
这种执着的“奋发向上”的意志,恰恰是人性中最独特的部分。
浮士德虽投靠撒旦,但最终却上了天堂。
这又代表了一种新的宗教观。
与但丁的死板相对,歌德安排的这位内心向上的主角,虽然也曾罪孽深重,依然得到宽恕。
这里的“救赎”已不是天主教廷的考评等第,而是以教为纲、从善如流、符合时代脉搏的新的评价标准。
它与我们今天在欧美文化中体会到的宽容宗教相一致,是人文主义和新教的创造,这种宗教将信、善、望保存,把狭隘和偏激去除,使欧洲文化更为光彩夺目。
从更高层次上讲,浮士德也许代表了整个近代西方人的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浮士德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浮士德读书笔记
浮士德读书笔记【1】
歌德这个老头子聪明得过分,他还永远有18岁的小姑娘的可爱,这倒罢了,可18岁的小姑娘也爱他。
怪不得他垄断了欧洲的爱情。
我总觉得浮士德有些强迫症(歌德老先生你不要骂我啊!)当然了,他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效仿的。
可我偏偏就是喜欢那个老和浮士德捣乱的靡菲斯特。
靡菲斯特实在是太酷啦!我私心里觉得他应该是披着斗篷,带着兜帽,时而戏谑,时而冷笑,时而骂娘,时而跳脚的大酷哥一枚。
他应该是冷笑地说:“尊贵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常青。
”OMG,实在是太给力了!
我尤其振奋于他即将带领浮士德开始访问小世界时说:“我祝贺你开始这段新的人生旅程!”哇哇,每次看到这句话我的小宇宙就燃烧了,激动之情不能自已!恨不得也和靡菲斯特签个契约。
歌德你实在是太伟大了!创造出这么酷的男二号!深深后悔自己不学无术,如果勤奋些不就早一点读到这么棒的书了么?哎,相见恨晚啊!我太失败了,学外国文学可现在才读经典,惭愧啊!
另外我觉得浮士德对玛加蕾特示爱时说的话太有水平了!“唉,我就不能在你怀里安安静静呆上个把小时,胸贴着胸,灵魂搂着灵魂?”OMG,以后我要是有儿子,他追女孩写情书的时候我一定要强烈建议他写上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