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要点】
1.掌握:
(1)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菌群失调及产生原因。
(2)感染、传染、LD50、ID50的概念。
(3)细菌致病性、毒力、微菌落、生物膜的概念;细菌致病性的各种因素及其特点。
(4)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概念、作用特点及二者的主要区别。
(5)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以及带菌者的概念。
(6)抗菌免疫机制。
(7)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2.熟悉:
(1)超抗原的概念、基本特征及所致疾病。
(2)感染的来源、方式与途径、类型。
(3)抗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机制。
(4)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控制。
3.了解:
(1)细菌的数量、侵入门户及其与致病的关系。
(2)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课程内容】
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
二、机会致病菌
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
一、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二)毒素
(三)超抗原与疾病
二、细菌侵入的数量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第三节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一)屏障结构
(二)吞噬细胞
(三)体液因素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二)细胞免疫
(三)黏膜免疫
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
二、感染的类型
三、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
第五节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应试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D50(半数感染量)
2.LD50(半数致死量)
3.毒血症
4.脓毒血症
5.内毒素血症
6.败血症
7.菌血症
8.感染(infection)
9.致病微生物
10.毒力因子
11.侵入
12.外毒素
13.内毒素
14.隐性感染
15.显性感染
16.特异性免疫
17.血脑屏障
18.自然杀伤细胞
19.胞外菌
20.完全吞噬
21.溶菌酶 22.调理吞噬作用
23.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24.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25.正常菌群(normalflora)
26.二重感染
27.医院感染
28.内源性医院感染
29.外源性医院感染
30.微生态平衡
31.微生态失衡
二、填空题
1.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和_______。
2.毒素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引起全身性感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_______ 及______ 有密切的关系。
5.细菌的毒力是由_______ 及_______ 决定的。
6.细菌的侵袭力是由_______ 和_______ 构成。
7.内毒素是_______ 菌细胞壁中的_______ 成分。
检测可用_______ 试验。
8.内毒素是由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3个部分组成。
9.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_______ ,菌体抗原(O抗原)是_______。
10.类毒素是由_______ 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 。
11.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 ,可用甲醛制备_______ 。
12.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_______ 、_______ 和肠毒素。
13.抗毒素可由_______ 或______刺激产生。
14.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15.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16.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调理作用可由_______ 和_______ 介导。
17.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_______ 吞噬和_______ 吞噬两种。
18.乙型溶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 ,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
19.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数是_______ ,少数是_______ 。
20.接触感染是指人与_______ 或人与_______ 密切接触引起的感染。
21.抗感染免疫包括和两大类。
22.非特异性免疫由、和等组成。
23.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的后果包括与两种。
24.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介导,其效应分子是。
25.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和。
26.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_______。
27.由于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_______。
28.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某些正常菌群成员获得致病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新分类的七类隔离预防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一)A型题
1.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2.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磷壁酸 D.脂多糖 E.异染颗粒
3.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4.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5.细菌内毒素的成份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脂多糖 E.荚膜多糖6.内毒素的毒性成份是
A.脂蛋白 B.脂多糖 C.脂质A D.核心多糖 E.特异性多糖7.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8.外毒素特点之一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备成类毒素
E.耐热
9.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DIC E.白细胞反应10.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全身其他脏器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
A.菌血症 B.脓毒血症
C.内毒素血症 D.毒血症 E.败血症
11.具有粘附作用的物质有
A.RNP B.LTA C.P蛋白 D.DAP E.DPA
12.带菌者是指
A.体内携带有细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
B.体内携带有细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
C.体内携带有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人
D.体内携带有致病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
E.以上都不是
13.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活菌释放至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 B.由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C.性质稳定、耐热 D.毒性强
E.抗原性强
14.能使细菌吸附到粘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
A.鞭毛 B.菌毛 C.荚膜 D.R因子 E.芽胞
15.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
状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6.下列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份是
A.H抗原 B.O抗原 C.荚膜多糖 D.LPS E.肽聚糖17.在疾病的流行中,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重要传染源是
A.急性期病人 B.恢复期病人
C.健康带菌者 D.带菌动物 E.患病动物
18.细菌毒力的强弱取决于
A.细菌侵入的门户
B.机体抵抗力的强弱
C.细菌侵入的数量
D.细菌侵袭力及细菌的毒素
E.细菌能否产生芽胞
19.对于菌血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 B.细菌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C.细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侵入血流 D.化脓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繁殖E.只有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侵入血流
20.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种形成
B.与生俱有,人皆有之
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21.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22.关于天然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23.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A.PHA受体 B.C3b受体 C.PWM受体 D.LPS受体 E.ConA受体
24.机体对外毒素免疫作用是依靠抗毒素的
A.调理作用 B.粘附作用 C.中和作用 D.灭活作用 E.清除作用
25.为治疗菌群失凋症,应使用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E.微生态制剂2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或鹅口疮多属于
A.内源性感染 B.医源性感染
C.交叉感染 D.外源性感染
E.隐性感染
27.不是正常菌群致病条件的是
A.寄生部位改变 B.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C.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D.菌群失调 E.药物治疗
28.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变形杆菌
29.正常菌群是
A.无侵袭力的细菌
B.不产生毒素的细菌
C.健康人体内的致病菌
D.健康带菌者
E.以上都不是
30.下列哪种细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
A.霍乱弧菌 B.副溶血弧菌
C.肠炎沙门 D.大肠埃希菌
E.军团菌
31.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多属于
A.食物中毒 B.细菌性痢疾
C.过敏性反应 D.菌群失调症 E.霍乱样腹泻
32.条件致病菌是
A.正常时不存在于机体内的非致病菌 B.正常时存在于机体内而不引起疾病的细菌C.从外部侵入,但尚未引起基本的病原菌 D.恢复期病人排泄的病原菌
E.以上都不是
33.防止医院感染的蔓延主要针对什么环节采取措施
A.病原体 B.宿主年龄 C.传播途径 D.医院环境 E.宿主基础疾病34.防止医院感染蔓延的主要措施是
A.消灭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毒灭菌
E.合理使用抗生素
35.下列疾病不需要肠道隔离的是
A.霍乱 B.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肠热症 E.细菌性霍乱(二)B型题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1.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组织所出现的特征性毒性症状,称为
2.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3.革兰阴性细菌在宿主体内感染使血液中出现内毒素引起的症状,称为
4.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
5.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极少量繁殖,引起轻微症状,称为
A.细菌的侵袭力 B.机体的抵抗力 C.细菌的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D.细菌的毒素 E.细菌的毒素与侵袭力
6.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
7.病原性细菌的毒力取决于
A.IgM B.SIgA C.IgE D.IgD E.IgG
8.在细菌感染早期出现
9.对局部粘膜感染有重要防御作用
10.一般在感染晚期出现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葡萄球菌
C.丙酸杆菌 D.新生隐球菌
E.白假丝酵母菌
11.目前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12.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真菌是
13.皮肤最重要的常住厌氧菌是
14.医务人员带菌率最高的细菌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流行性腮腺炎 C.甲型肝炎 D.结核病 E.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15.需要严格隔离的是
16.需要呼吸道隔离的是
17.需要接触隔离的是
18.需要肠道隔离的是
(三)C型题
A.外毒素 B.内毒素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1.主要产生于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生菌
2.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
A.败血症 B.菌血症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3.病原菌在血中的短暂性过程是
4.病原菌在血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中毒症状是
A.粘附因子 B.透明质酸酶 C.两者均有关 D.两者均无关
5.与细菌侵袭力有关
6.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A.菌群失调 B.交叉感染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7.临床上发生的细菌二重感染属于
8.主要见于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的感染
A.内源性感染 B.外源性感染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9.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一般为
10.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一般为
A.潜在性致病菌 B.致病菌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1.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是
12.严重传染病的病原菌是
13.内源性感染的病原菌是
四、多选题
1.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
A.耐热且抗原性强
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菌体外
C.经甲醛处理后可脱毒成类毒素
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
E.可引起DIC
2.有关细菌毒素正确提法是
A.只有G-菌产生内毒素
B.外毒素主要由G+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C.多数外毒素均有毒性亚单位和无毒亚单位
D.外毒素对热不稳定,60℃30分钟可被破坏
E.内毒素可用鲎试验进行检测
3.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
A.普通菌毛 B.芽胞 C.荚膜 D.壁磷壁酸 E.A族链球菌M蛋白4.内毒素可引起
A.发热反应 B.细胞毒作用
C.内毒素血症 D.多克隆B细胞激活 E.食物中毒
5.内毒素的特点有
A.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B.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
C.耐热性强
D.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E.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似6.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
A.均来源于革兰阳性菌 B.化学成分为脂蛋白
C.大多于细菌稳定生长期合成并分泌至胞外
D.对机体组织具有选择性作用且毒性强
E.可经甲醛处理脱毒成内毒素
7.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
A.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
B.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
C.乳汁中SIgA的作用
D.胎盘屏障作用
E.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8.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体液免疫主要真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B.细胞免疫主要真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C.血脑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D.抗体与细菌接合直接杀死病菌
E.SIgA主要抗局部感染
9.人体的非特异免疫包括
A.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
B.血脑和胎盘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正常组织和体液中抗菌物质作用 E.乳中分泌型IgA作用
10.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
A.中性粒细胞与吞噬作用
B.补体参与调理作用
C.IgG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
D.抗毒素对体内相应细菌的中和作用 E.CTL的杀伤作用
11.有关抗胞外菌感染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有
A.碱性多肽、白细胞素能直接损害菌细胞膜
B.中和抗体行使主要特异性保护作用
C.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是杀灭细菌的主要力量
D.青霉素能有效阻止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合成
E.特异性抗体能增强炎性细胞的杀菌能力
12.人体非特异免疫包括
A.屏障作用 B.炎症反应
C.正常体液和组织中拥有杀伤病原体的物质
D.干扰素生成及作用
E.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
13.非特异免疫的特点为
A.天生具有,与机体遗传特性密切相关 B.针对某一微生物具有免疫力C.其免疫力可因相同细菌或其抗原再刺激而增强
D.可因某些微生物的作用而后天获得
E.抵抗病原体感染的首道屏障
14.正常菌群构成机体生态平衡可表现在
A.皮肤粘膜的生物拮抗作用
B.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
C.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成熟
D.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E.一定的抑瘤作用
15.对人致病的细菌有
A.正常菌群 B.条件致病菌
C.潜在性致病菌 D.致病菌
E.机会致病菌
16.易感对象是永远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A.精神状况 B.年龄因素
C.基础疾病 D.所处环境 E.心理
17.接触隔离适用的疾病有
A.鼠疫 B.天花 C.急性呼吸道感染 D.咽炎和肺炎 E.狂犬病18.肠道隔离适用的疾病有
A.麻疹 B.腮腺炎 C.霍乱 D.甲型肝炎 E.胃肠炎19.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
A.由于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B.肠蠕动使大量细菌排出体外C.肠道分泌物可抑制细菌生长
D.微生物相互作用以保持稳定平衡状态
E.只有ABC正确
5.肠道隔离适用的疾病有
A.麻疹 B.腮腺炎 C.霍乱 D.甲型肝炎 E.胃肠炎
6.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
A.由于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B.肠蠕动使大量细菌排出体外
C.肠道分泌物可抑制细菌生长 D.微生物相互作用以保持稳定平衡状态E.只有ABC正确
五、问答题
1.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2.简述致病菌引起人体全身性感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情况。
3.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有哪些?
4.何谓细菌的毒力?试述决定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5.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
6.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7. 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
8.简述补体和抗体的调理作用。
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0.何谓微菌落和生物膜,在细菌的黏附定植中有何作用?意义如何?
11.何为致病岛?其特点如何?
12.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发生机制。
13.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的某种实验动物,半数(50%)感染所需的最少细菌数或细菌毒素量。
2.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的某种实验动物,半数(50%)死亡所需的最少细菌数或细菌毒素量。
3.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组织所出现的特征性毒性症状。
4.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症状。
5.革兰阴性细菌在宿主体内感染使血液中出现内毒素引起的症状。
6.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7.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极少量繁殖,引起轻微症状。
8.是病原微生物或条件病原微生物在在一定条件下与宿主机体相互斗争所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过程。
是微生物与宿主个体、细胞和分子的多层面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现象。
9.能引起感染或宿主疾病的微生物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或病原体。
10.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统称为毒力因子。
11.指某些毒力强或具有侵袭能力的病原菌主动侵入非吞噬细胞的过程。
12.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分泌出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称外毒素。
13.革兰阴性菌的毒素即脂质A部分,是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的,称内毒素。
14.当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弱,数量较少,同时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或相对较强
时,细菌感染没有对机体造成较大伤害,不出现明显症状时,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15.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且宿主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时,其感染所造成病理损伤使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时称为显性感染。
16.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
17.由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
主要通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微弱的吞饮作用,阻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18.是抗感染免疫中较早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该细胞无需抗原预先刺激,不受MHC限制,就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在早期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
19.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的细菌。
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
20.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残渣被排出胞外,此即完全吞噬。
21.为一种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液、唾液、泪液、乳汁和黏膜分泌液中。
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
22.抗体和补体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杀灭病原体的作用。
23.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情况下大量繁殖,引起感染。
该菌是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又称机会致病菌。
24.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为菌群失调症。
2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机体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由于长期相互适应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分布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保持生态平衡的特定
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
其中以细菌为主,且以其研究最深入,故将正常微生物群通称为正常菌群。
26.又叫重叠感染,是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的感染,由耐药菌或真菌所致,系一种菌群失调症。
27.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如住院或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或医院工作人员等,但主要为住院患者在医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
28.又称医院自身感染,是患者在医院内由于某中原因使自身寄居的正常菌群转变称机会致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感染。
29.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我存在的微生物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又成为交叉感染。
30.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
31.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微病理性组合状态。
二、填空题
1.(侵袭力,毒素)
2.(内毒素,外毒素)
3.(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菌血症)
4.数量途径
5.毒素侵袭力
6.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
7.革兰阴性脂多糖鲎
8.脂质A 核多糖 O特异性多糖
9.脂质A O特异性多糖
10.外毒素抗毒素
11.蛋白质类毒素
12.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13.外毒素类毒素
14.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
15.皮肤与黏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胎盘屏障
16.抗体补体
17.完全不完全
18.碱性多肽细胞膜
19正常菌群的细菌隐伏的病原菌
20.患者感染的动物
2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22.(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的免疫成分)
23.(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
24.(B细胞,抗体)
25.(皮肤与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26.(菌群失调)
27.(菌群失调症)
28.(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
29.(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
30.(严格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病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三、单选题
(一)A型题
1.C 2.E 3.B 4.C 5.D 6.C 7.E 8.D 9.A 10.B 11.B 12.C 13.C 14.B 15.A 16.D 17.C 18.D 19.B 20.C 21.C 22.E 23.B 24.C 25.E 26.A 27.E 28.C 29.E 30.D 31.D 32.B 33.C 34.C 35.B
(二)B型题
1.B 2.D 3.E 4.C 5.A 6.C 7.E 8.A 9.B 10.E 11.A 12.E 13.C 14.B 15.A 16.B 17.E 18.C
(三)C型题
1.A 2.B 3.B 4.A 5.C 6.C 7.A 8.B 9.B 10.A 11.C 12.B 13.A 四、多选题
1.CD 2.CDE 3.ACE 4.ABCD 5.ABCE 6.CD 7.ABDE 8.ABCE 9.ABCD 10.AB 11.ABE 12.ABCD 13.ADE 14.ABCDE 15.BCDE 16.BC 17.CDE 18.CDE 19.ABCD 五、问答题
1.答: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主要涉及
菌体的表面结构和释放的侵袭蛋白或酶类。
(1)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膜磷壁酸
以及荚膜和微荚膜。
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
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2)侵袭性酶:是指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
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2.答:全身感染是指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
临床上常见有下列几种情况: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3.答: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