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片类选择题分类解析及技巧点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图片类选择题分类解析及技巧点拨
随着中考历史命题思路的改变,历史图片类试题在各地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明显。

图片类试题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优点,可以使试卷图文并茂,突出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本文拟对2016年中考真题中的图片类选择题进行简单的归纳,通过总结和解析,希望对学生解答图片类选择题有所帮助
一、历史人物类
此类选择题属于图片类选择题中比较简单的题型。

主要特点是:图片大都出自教材,或者是图片中的人物有文字提示,主要侧重对历史人物成就、功绩的考查。

解读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果有提示性文字,一定要看清提示性文字提供的信息;如果没有,则要借助图中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及所处的环境等进行分析;最后要结合问题进行综合解读
【例1】(2016・江苏宿迁・5)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的人物图片展。

下列不应选取的图片是()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人物,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明清时期”。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
不符合题意
【答案】A
【例2】(2016・山西・1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分别列举图2和图3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作出的贡献
(2)图4人物的贡献对图5人物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为读图简答题。

主要考查人物的成就和影响。

本题的特点是具有人物的姓名提示,回答时根据姓名提示按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1)秦始皇: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加强思想控制等。

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平定准噶尔叛乱等。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曲线、折线类
此类选择题主要以曲线、折线的变化表达某种史实的发展和演变等情况。

其中的关键是:数据的不同、曲线(折线)的发展趋势等。

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曲线、折线的提示性名称,提示性名称往往透露了相关的历史信息;其次,分析曲线、折线的变化趋势;再次,要结合问题将要求回答的变化和曲线、折线呈现的变化进行结合;最后,结合选项内容确定正确答案
【例3】(2016・四川成都・1)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据图6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解析】本题考查对纪年的理解。

图示中关于年代尺的划分已经十分清楚,读图可知“公元前273年”应该属于公元前3世纪,在此需要注意的就是“公元前299―前201年”为“由前到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例4】(2016・山东泰安・22)图7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

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本题属于比较简单的年代图形选择题。

其中的有效信息是1921―1949年以及相关的重大事件。

1921年中共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期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D
【例5】(2016・江苏苏州・10)图8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曲线型选择题。

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曲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其中最高点显示的经济增长率出现于1958年左右,达到20%上下;最低点出现于1961年左右,达到-30%左右,这分别同当时实行的“大跃进”运动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有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6】(2016・河北・14)图9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折线型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问的是“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

解题时首先应注意曲线的提示为“1949―1962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重工业落后,同农业、工业、轻工业等相比属于最薄弱的环节,这也就说明了重工业的起点最低。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运动后,我国的重工业有所发展和进步。

综合分析应该确定③为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曲线【答案】C
三、历史地图类
综观中外历史,“××事件形势图”在教材中很为常见。

它是对历史空间方位的形象诠释。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图中的文字提示,特别是一些关于城市、地区的名称;其次,就是要注意相关的图例;再次,应注意图中一些特殊的符号,如箭头的走向、战役的范围等;最后,将这些有效信息和问题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答案
【例7】(2016・广东・10)图10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解析】本题中的形势图提供的有效信息是文字,诸如广州、南昌、长沙等,另外箭头代表的是部队的进攻方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由广州出发,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势力,符合图中的形势。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例8】(2016・湖南长沙・20)图11中由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了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阅读图片可知,①符合这一描述。

②到达非洲南端,同迪亚士的航线有关;③到达了印度,同达・伽马的航线有关;④实现了环球航行,应同麦哲伦航线有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例9】(2016・山西・17)(节选)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是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12到图13的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简述图13、图14反映的史实之间的联系
【解析】本题也可看作读图简答题。

图片均是史实的形势图。

试题特点是三幅图片均有提示,这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两个问题都要注意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回答【答案】(1)贸易路线由海、陆丝绸之路转向以全球海上贸易路线为主;贸易范围由欧亚大陆扩展到欧、亚、非、美洲。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相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在殖民扩张中,西欧国家为了掠夺原料、资本,逐步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四、历史漫画类
漫画类试题是当今中考历史试卷中的一朵“奇葩”,此类试题中的漫画以夸张的手法将相关的史实展现在考生面前,展示出一个个生动的情节,让人在捧腹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训。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首先是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其次是注意漫画夸张的写照跟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系
【例10】(2016・四川广安・6)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上述两幅漫画中的文字分别是“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和“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这是我国“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现象的写照。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例11】(2016・山东聊城・12)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两幅漫画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习俗方面(称呼)的变化。

从第一幅图中的具有等级观念的尊卑称呼到第二幅图中的平等称呼,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影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五、历史现象类
在历史图片中,历史事实(现象)图片类试题属于多数,它们可以是一件文物、一个事件、一个宣传标语等。

这些图片用瞬间的定格将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答这类试题的基本方法是:具体图片具体分析,注意图片和问题的有机结合,要学会从图片、问题、选项中找到共同点,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当然,解答图片类试题的基础还是要对教材中的图片熟
悉,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强化通过图片学历史、对图片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等
【例12】(2016・山西・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图17是三幅有关浙江河姆渡遗址的邮票。

河姆渡原始居民不可能使用青铜农具,所以将带有②的选项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例13】(2016・湖北孝感・4)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图18的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解析】本题四幅图片中的内容均为我国古代的农具。

但图片并没有提示性文字,这就相应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应该为战国时期出现的铁犁铧;B为唐朝时出现的筒车;C为宋朝时出现的插秧车;D为唐朝时出现的曲辕犁
【答案】C
【例14】(2016・甘肃张掖・3)图19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解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15】(2016・山东临沂・12)图20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解析】本题为一张宣传画。

其中关键信息是“1936年”,结合这一年份和图中的人物(张学良和杨虎城)可知,这一事件应该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16】(2016・山东泰安・3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本题中的两幅照片提供的有效信息是上面的“国旗”,第一幅为中国和英国国旗,第二幅为中国和葡萄牙国旗。

结合设问可知,这分别再现了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情景。

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