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六国
(1)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
(1)概况
(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深化理解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
二、海内为郡县
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内容
(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4.特点
(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意义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比较归纳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
(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大臣议政可
以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

概念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四、汉承秦制
1.“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2.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归纳总结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4)“家天下”:“九卿”中的部分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一大统治特点。

2.数字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

应用从时间上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从空间上看,秦朝疆域广大,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东到东海,修长城设灵渠,地方设郡县,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应用1 材料中反映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剑桥中国秦汉史》应用2 根据材料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应用依材料指出王绾、李斯、秦始皇三人的政治地位、政治主张与决策过程。

答案王绾为丞相,主张实行分封:李斯为廷尉,反对分封,主张设立郡县;始皇,反对分封。

决策过程:丞相提议→群臣廷议→皇帝决断。

秦统一对民族认同意识的影响
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修建自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焚书坑儒、思想文化专制等。

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
家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应用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

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 B
解析碑文大意是:战国时期天下一分为七,秦灭六国,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又经过魏晋时期的分裂,直到隋灭陈,天下重新统一。

据此判断,“□”处缺失的文字应是秦。

1.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中“最高权力”,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并非最高权力,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皇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宗法制度并非秦朝首创,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制度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2018·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
A.军功爵制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D.皇帝制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4.“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答案 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元元黎民”是指老百姓,“得免于战国”是指避免战乱,取得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题干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故D项正确。

5.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关于郡县制优劣的马拉松式论战中,秦始皇是持肯定观点的第一位专制统治者。

秦始皇持肯定观点主要在于郡县制( )
A.在秦国有坚实基础B.比分封制度更优越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下易形成诸侯割据局面,秦始皇出于对地方政权有效控制的需要,实施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是其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错误,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优劣;D项是郡县制的影响,并非原因。

6.(2018·武威高一检测)秦汉时实行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

这一制度( )
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 D
解析军政大事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有利于皇帝听取不同意见,做到集思广益,故选D。

课时训练
题组1 “六王毕,四海一”
1.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②③④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

2.(2018·嘉兴高一检测)《史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

诸此国颇置吏焉。

”该记载描述的是秦朝治理( )
A.北方地区B.岭南地区
C.西南夷地区D.百越地区
答案 C
解析秦朝修筑长城和“直道”,治理北方地区,故A项错误;秦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故B项错误;秦朝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故C项正确;秦朝在百越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故D项错误。

3.史书记载某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该朝代是( )
A.周B.秦C.汉D.唐
答案 B
解析周人的统治范围还尚未达到朝鲜半岛和北回归线附近,故A项错误;秦朝的统治疆域大致就是东到辽东半岛、西至陇西、北抵长城、南濒南海,故B项正确;两汉时期,西域已经划归中央政府统辖,不是仅至临洮和羌中一带,故C项错误;唐朝的疆域向西是直至今天的中亚一带,故D错误。

题组2 海内为郡县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C.疆域的拓展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出现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

5.(2019·寿光一中检测)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

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答案 C
解析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故答案选C。

6.“郡县制的发明……使得过去由于分封制度而结构不稳的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中央政令更容易贯彻,统一大国的建立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郡县制( )
A.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B.保证了地方自主行政
C.提高了中央决策的效率D.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中“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统一大国的建立”说明郡县制在凝聚力以及统一国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题组3 百官公卿
7.(2018·济南一中期中)《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都不准确。

8.(2019·济南历城二中调研)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 )
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
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
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 C
解析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不仅包括皇帝的称号,也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专门的称号,故选C;A是郡县制的特点,排除A;B中神秘色彩没有体现,排除;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不能改变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排除D。

9.《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

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
答案 C
解析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A项错误;“中人”只是泄露了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故B项错误;秦始皇“弗善”是因为丞相车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C 项正确;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D项错误。

10.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 C
解析执掌奏章,下达诏令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统领百官,处理政事是丞相的职责,故B项错误;“掌讨奸猾,治大狱”表明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故C项正确;草拟诏书,审议执行是唐朝三省的职责,故D项错误。

11.(2018·大同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吏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

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

这体现了官僚政治( )
A.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
B.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
C.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
答案 C
解析从题干材料“皇帝的‘雇员’”“成为一种职业”,可见官僚政治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选C;材料没有提到世卿世禄制,排除A;材料中官员听命于皇帝,无法体现防止皇帝个人专断,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官僚政治与官吏个人素养的关系,排除D。

12.(2018·广东六校三联,25)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到了汉代惠帝、文帝和武帝时,分别派遣御史、丞相、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这说明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故选C项。

13.(2019·武威第六中学考试)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
答案 C
解析在秦朝加强对国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中,注重的是礼法并重,故A项错误;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仍然是人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国家管理更趋于合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即国家管理制度化,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依然是专制制度,并非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

14.“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 B
解析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因此发出“只要走进历史……他都将不请自来”的感叹,故B项正确。

15.(2018·青岛胶南一中竞赛)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认为:“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裂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什么政治制度体现了他的观点。

(3)据材料三,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答案(1)制度:分封制。

体现: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赋等,护卫周王室。

积极作用:①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无法有效运行。

郡县制。

(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

(4)时代背景;看问题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