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练二选择题分标准练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48分标准练(五)
说明: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1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B.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小
C.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的波长最长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这些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C24=4×3
2
=6种光子,选项A错误;由n=4能级跃迁到n=3
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小,所以频率最小,选项B错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小,选项C错误;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10.20 eV>6.34 eV,所以照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正确。
答案 D
15.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1 kg,m B=2 kg,v A=6 m/s,v B=2 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A、B两球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 A′=5 m/s,v B′=2.5 m/s
B.v A′=2 m/s,v B′=4 m/s
C.v A′=-4 m/s,v B′=7 m/s
D.v A′=7 m/s,v B′=1.5 m/s
解析由碰撞的三个制约关系:①动量守恒,②动能不增加,③碰后速度符合实际情况可知,四个选项都符合动量守恒。
碰后A的速度不可能比B的速度大,可以排除选项A和D。
碰后系统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的大,排除选项C,只有选项B有可能。
答案 B
16.(2020·辽宁六校联考)如图2所示,质量相同的三颗卫星a、b、c绕地球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其
中b、c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a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此时a、b恰好相距最近。
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引力常量为G,则( )
图2
A.发射卫星b时速度要大于11.2 km/s
B.卫星a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的机械能
C.若要卫星c与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加速
D.卫星a和b下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t=2πGM
8R3
-ω
解析卫星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7.9 km/s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绕地球飞行做圆周运动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11.2 km/s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发射卫星b时速度大于7.9 km/s,而小于11.2 km/s,故A错误;卫星从低轨道到高轨道需要外力做正功,卫星a、b质量相同,所以卫星b 的机械能大于卫星a的机械能,故B错误;让卫星c加速,其所需的向心力增大,由于万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卫星c会做离心运动,离开原轨道,不能与b实现对接,故C错误;b、c在地球的同步轨道
上,所以卫星b、c和地球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
r2
=mω2r,得ω=
GM
r3
,
a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所以卫星a的角速度ωa=GM
8R3
,此时a、b恰好相距最近,到卫星a和b
下一次相距最近,(ωa-ω)t=2π,解得t=2π
GM
8R3
-ω
,故D正确。
答案 D
17.如图3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的阻值相等。
a、b端加一定交变电压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A.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 A∶P B=1∶1,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 A∶U B=4∶1
B.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 A∶P B=1∶1,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 A∶U B=1∶4
C.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 A∶P B=1∶16,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 A∶U B=1∶4
D.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 A∶P B=1∶16,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 A∶U B=4∶1
解析 实际上电阻A 消耗的功率并非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这是因为电阻A 串联在原线圈中,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公式可得I A I B =n 2n 1=14。
设A 、B 的电阻均为R ,再根据电功率公式P A P B =I 2
A R I 2
B R =1
16;电阻A 两端
的电压也并非原线圈的输入电压,电阻A 、B 两端电压之比为U A U B =I A R I B R =1
4,故选C 。
答案 C
18.如图4所示,MN 水平边界下方和上方分别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区域Ⅰ、Ⅱ,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1、B 2。
一个重力不计的带电离子从MN 上的O 点垂直于MM 向下射入匀强磁场Ⅰ中,其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已知OQ 的长度为PQ 长度的一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此离子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B.当离子运动到Q 点时速度方向垂直于MN
C.当离子运动到Q 点时速度变大
D.B 1=2B 2
解析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离子带正电,选项A 错误;因为带电离子从O 点开始垂直进入磁场,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故轨迹圆心在磁场边界MN 上,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带电离子离开磁场Ⅰ时速度方向与MN 垂直,选项B 正确;因为带电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离子运动到Q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选项C 错误;离子在匀强磁场Ⅰ中的运动半径是离子在匀强磁场Ⅱ中运动半径的一半,由r =mv
Bq 可知B 1=2B 2,选
项D 正确。
答案 BD
19.如图5甲所示,水平面上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为L =0.5 m ,一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R =0.5 Ω的电阻连接,导轨上放一质量为m =0.5 kg 的金属杆,金属杆与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用与导轨平行的拉力F 作用在金属杆上,使杆运动。
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相对应的速度v 也会变化,已知v 和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则( )
图5
A.金属杆受到的拉力与速度成正比
B.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 T
C.图线在横轴的截距表示金属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D.导轨与金属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拉力与速度是一次函数,但不成正比,故选项A 错误;图线在横轴的截距是速度为零时的F ,此时金属杆将要运动,此时阻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F ,也等于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选项C 错误;由F -BIL -μmg=0及I =
BLv R 可得F -B 2L 2
v
R -μmg=0,从图象上分别读出两组F 、v 数据代入上式
即可求得B =1 T ,μ=0.4,所以选项B 、D 正确。
答案 BD
20. (2020·河北省保定市高三调研考试)如图6所示为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图,初速度忽略不计的带电粒子进入加速电场,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在速度选择器中沿直线运动后通过平板S 的狭缝P 进入平板S 下方的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粒子最终打在胶片A 1A 2上,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与狭缝P 的距离为L ,加速电场两板间的电压为U ,速度选择器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不计粒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速度选择器两板间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B.平板S 下方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C.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大小为4U
BL
D.速度选择器两板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E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粒子带正电,要使粒子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则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等大反向,由此可以判断速度选择器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A 错误;粒子进入平板下方磁场后向左偏转,根据左手定则可知,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 正确;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有qU =12mv 2,在速度选择器中,qE =qvB 0,粒子在平板下方磁场中做圆周运动,qvB =mv 2
L 2,得v =4U
BL
,B 0
=
EBL
4U
,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
21.如图7甲所示,质量m =2.0 kg 的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现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力F 推着木块运动,1 s 后撤掉推力,木块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 37°=0.6,cos 37°
=0.8,g取10 m/s2。
则( )
图7
A.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B.推力F的大小为20 N
C.在0~3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40 J
D.在0.5 s时,推力F的瞬时功率为240 W
解析撤去F后,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
由速度图象得此过程的加速度a2=-5 m/s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N2-mg=0;-f2=ma2;因为f2=μN2,m=2.0 kg,代入数据得N2=20 N,解得μ=0.5,选项A错误;力F推动木块的过程中,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速度图象得此过程的加速度a1=10 m/s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cos 37°-f1=ma1,mg+Fsin 37°-N1=0,又f1=μN1,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F=60 N,N1=56 N,选项B错误;在0~1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0.5×56×5 J=140 J,在1~3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0.5×20×10 J=100 J,所以在0~3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40 J,选项C正确;因0.5 s末物块的速度为5 m/s,所以在0.5 s时,推力F的瞬时功率为P=Fvcos 37°=240 W,选项D正确。
答案CD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A、V均为理想电表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u的频率为100Hz
B.电压表V的示数为
C.当照射R的光强增大时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D.当的灯丝烧断后电压表V的示数会变大
2.在如图所示的空间内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g为重力加速度)。
绝缘挡板AB 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在电场中,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液滴从挡板下端A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射入电场中,恰好打在挡板AB的中点P处。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液滴从A点射入电场到打在挡板上P点的过程经历的时间为
B.若液滴从A点以初速度2v0竖直向上射入电场,则液滴会打在挡板上B点
C.若仅改变液滴从A点射出的初速度大小,有可能使液滴打在挡板上的速度方向与挡板垂直
D.若仅改变液滴从A点射出的初速度大小,所有打在挡板上的液滴到达挡板的速度方向均水平
3.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若对接后“神舟十一号”和“ 天宫二号”在距地球表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为T。
已知地球半径为R,则
A.“神舟十一号”和“ 天宫二号”运行的线速度为
B.“神舟十一号”和“ 天宫二号”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
C.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4.一质点沿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C.质点在末速度为
D.质点在第内的平均速度为
5.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D.蹦极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级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 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A.θ增大,E增大B.θ增大,E P不变
C.θ减小,E P增大D.θ减小,E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7.一球形行星对其周围物体的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用a表示,物体到球形行星表面的距离用h 表示,a随h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1、h1、a2、h2及万有引力常量G均为己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A.该行星的半径 B.该行星的质量
C.该行星的自转周期 D.该行星同步卫星离行星表面的高度
8.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区域中存在一匀强磁场,比荷相同的两个粒子(不计重力)沿AB方向射入磁场,分别从AC边上的P、Q两点射出,则()
A.从P点射出的粒子速度大
B.从Q点射出的粒子速度大
C.从Q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长
D.两个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一样长
9.一个质点受两个互成锐角的力F1和F2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二力方向不变,但F1突然增大到F1+ΔF,则质点以后()
A.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等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10.如图所示,图甲为质点a和b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图乙为质点c和d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若t1时刻a、b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B.若t1时刻c、d两质点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质点第二次相遇
C.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t1到t2时间内,四个质点中只有b和d两个质点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
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的温度为T1时活塞上升了h。
已知大气压强为p0。
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活塞与气缸间摩擦。
①求温度为T1时气体的压强;
②现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添加砂粒的质量为m0时,活塞恰好回到原来位置,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12.某同学研究小滑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查阅资料得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长木板、小滑块(可安装挡光片)、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弧形斜面、挡光片、螺旋测微器、刻度尺。
器材安装如图甲所示。
(1)主要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宽度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__mm;
②让小滑块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释放,读出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示数t;
③用刻度尺量出小滑块停止运动时挡光片与光电门间的距离L;
④求出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用物理量g、d、L、t表示)
(2)为了减小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3.如图所示,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条相互平行且相距为d的光滑固定金属导轨P1P2P3和Q1Q2Q3,两导轨间用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导轨P1P2、Q1Q2的倾角均为θ,导轨P2P3、Q2Q3在同一水平面上,P2Q2⊥P2 P3,倾斜导轨和水平导轨用相切的小段光滑圆弧连接。
质量为m的金属杆CD从与P2Q2处时的速度恰好达到最大,然后沿水平导轨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杆CD始终垂直导轨并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空气阻力、导轨和杆CD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杆CD到达P2Q2处的速度大小v m;
(2)杆CD沿倾斜导轨下滑的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1以及全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
(3)杆CD沿倾斜导轨下滑的时间Δt1及其停止处到P2Q2的距离s。
14.木块A、B质量分别为和,与原长为、劲度系数为轻弹簧相连接,A、B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此时弹簧被压缩了5c m。
已知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推力F=2N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所示(g取10m/s2),
(1)求此时A,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水平推力不断增大,求B即将开始滑动时,A、B之间的距离
(3)若水平推力随时间变化满足以下关系求A、B都仍能保持静止状态的时间,并作出在A 开始滑动前A受到的摩擦力图像。
(规定向左为正方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D C C C D
二、多项选择题
7.AB
8.AC
9.AB
10.AD
三、实验题
11.①温度为T1时气体的压强;
②此时气体的温度.
12.950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采用图像法;增大释放高度
四、解答题
13.(1)(2)(3)
14.(1)向右,向左;(2)11cm,(3).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人从距地面h高处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A.人对小球做的功是
B.人对小球做的功是
C.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
D.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里用来测量磁场力的一种仪器—电流天平,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电流天平测算通电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若他测得CD段导线长度m,天平(等臂)平衡时钩码重力N,通过导线的电流I=0.5 A,由此测得通电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B是
A.方向水平向左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方向水平向右
3.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
中子星合并之前,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二者越转越近,最终碰撞在一起,形成新的天体。
若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此过程中两中子星的
A.线速度逐渐变小
B.角速度保持不变
C.周期逐渐变大
D.向心加速度逐渐变大
4.如图为洛伦兹力演示仪的结构示意图。
由电子枪产生电子束,玻璃泡内充有稀薄的气体,在电子束通过时能够显示电子的径迹。
前后两个励磁线圈之间产生匀强磁场,磁场方向与两个线圈中心的连线平行。
电子速度的大小和磁感应强度可以分别通过电子枪的加速电压U和励磁线圈的电流I来调节。
适当调节U 和I,玻璃泡中就会出现电子束的圆形径迹。
下列调节方式中,一定能让圆形径迹半径增大的是()
A.增大U,减小I
B.减小U,增大I
C.同时增大U和I
D.同时减小U和I
5.电磁炉热效率高达90%,炉面无明火,无烟无废气,电磁“火力”强劲,安全可靠.如图所示是描述电磁炉工作原理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恒定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恒定磁场,恒定磁场越强,电磁炉加热效果越好
B.电磁炉通电线圈加交流电后,在锅底产生涡流,进而发热工作
C.电磁炉的锅不能用陶瓷锅或耐热玻璃锅,主要原因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
D.在锅和电磁炉中间放一纸板,则电磁炉不能起到加热作用
6.如图所示,水平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带电油滴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板右端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两金属板表面仍均为等势面,则该油滴()
A.仍然保持静止
B.竖直向下运动
C.向左下方运动
D.向右下方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
7.一质量m=60kg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竖直向上跳起,经t=0.2s以大小v=4m/s的速度离开地面,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在这0.2s内
A.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为240N∙s
B.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为360N∙s
C.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零
D.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480J
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人体,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的探测到。
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是
B.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是
C.在PET中,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的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9.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现使板带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增大两极板之间的距离,指针张角变大
B.将板稍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大
C.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D.若将A板拿走,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
10.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是
B.导体的电阻是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D.当通过导体的电流是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小球(可视为质点)用非弹性悬线吊在天花板上,在悬点正下方A点处有一物块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2m光滑曲面滑块c与地面在B点平滑连接,小球a的质量为m,物块b的质量为2m,物块b与B点左侧的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B点右侧的水平地面光滑。
将小球拉到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的位置由静止时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刚好与物块发生弹性碰撞,碰后物块能滑到曲面上某一最大高度处。
悬线长为L,A、B两点的距离也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碰后小球a再次摆动的最大高度;
(2)碰后物块b滑上曲面c的最大高度。
12.一辆汽车以v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突然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
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2=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
求:
(1)经过多长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
(2)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四、解答题
13.如图所示,用轻质活塞在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壁间摩擦忽略不计,开始时活塞距离汽缸底部高度h1=0.50m,气体的温度t1=27℃.给汽缸缓慢加热至t2=207℃,活塞缓慢上升到距离汽缸底某一高度h2处,此过程中缸内气体增加的内能△U=300J.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活塞横截面积S=5.0×10﹣3m2.求:
(ⅰ)活塞距离汽缸底部的高度h2;
(ⅱ)此过程中缸内气体吸收的热量Q.
14.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水平直径上有一点P,P到圆心O的距离为,在P点处有一个发射正离子的装置,能
连续不断地向竖直平面内的各方向均匀地发射出速率不同的正离子. 已知离子的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不计离子重力及离子间相互作用力,求:
(1)若所有离子均不能射出圆形磁场区域,求离子的速率取值范围;
(2)若离子速率大小,则离子可以经过的磁场的区域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D A B D
二、多项选择题
7.BC
8.ABC
9.AB
10.ACD
三、实验题
11.(1)(2)
12.(1)4s (2)2s, 4m
四、解答题
13.①0.80m ②450 J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