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艺术之体现。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心理,从直观和内在的多个方面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调动积极性,直观调动,内在调动
参考文献:《现代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提高的主要渠道。

它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一种自我需要的体现。

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也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欲望和目的。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力。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体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化课堂教学,抓住学生心理,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教学之间艺术体现。

一堂成功的课,与学生的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组织、指导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才能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获得更好的发展。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呢?
一、直观调动
1、仪态大方,表情和蔼
教师的形象在整个叫教学过程中都影响着学生。

过于严肃和随便都不利于课堂教学,而轻松自如,表情和蔼则会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更能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语言清晰,语意准确
教师清亮、流利的语言和准确无误的表达,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型。

3、板书规范,示图明了
规范的板书和准确明了的示图,会让学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中,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身临其境、生动逼真,极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难点分散,重点突出,提高了效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虽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也要摆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切不可以认为每一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有时这样会渲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被弄得花撩乱,不知所措,教学效果就可想
而知了,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不能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内在调动
1、激发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如饥似渴的去追求,去探索。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积极型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他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学生对某学科发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进行学习,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改被动为主动。

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采取好的方式与方法,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型。

(1)巧妙导入,滋生兴趣。

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从教学内容出发,通过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事例引出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疑,激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吸引住学生。

2、形式求活泼,不仅仅是追求课堂上的热闹,而且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的现实化,教学评价的情感化,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成为可能。

3、营造活跃的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活化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使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不会感到紧张、沉闷,从而使师生在知识内容上有沟通,在情感上有共鸣、有亲和力,促使信息反馈畅通。

我们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鼓励学生的话语。

小学生求知欲很强、敢想敢说,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优势,采取启发、诱导、讨论、实验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当“主角”,这样才能更加活跃气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觉,更愉快的进行学习。

听课期间,我发现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举手发言的学生廖廖无几。

即便是回答问题,也往往就是那么几个人,其他学生多半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或者睡觉,或者讲话,或者做小动作,或者看其他杂志与小说等等。

可想而知,就我的想法,这堂课不算理想。

那么怎么去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我以为首先要有让学生表现的机会。

教师要经常提问,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回答得好的要给予真实客观的评价,回答得差的,也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告诉他下一次还有机会,并希望他在以后的听课当中继续发言,继续保持。

当然,对于那些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要为此就视而不见,要适当照顾其情绪。

具体操作时,不要总是叫那几个经常发言的学生,培养几个尖子生,往往是每一个老师都原意去做的事情,但如果整个班级的学业上不去的话,并不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因为每一个班总会有几个拔尖的学生,不能说明是教课老师的功劳。

所以为了提高整个班级的课堂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分为,我认为在提问方式上有待改进。

比如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点到谁就由谁来回答,我想这样做有两点好处:有些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回答,而是由于平时回答太少,有点羞怯,不敢回答而已,加之老师平时不太注意这些学生,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一再沉默下去,不仅扼杀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学习兴趣,还有可能致使他们成为课堂上不安分的因子。

因此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以使他们受到关注,加注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使课堂上纪律松弛的现象减少;再就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已经养成了不去思考,消极懒惰的恶习,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可能回答的不尽理想,但至少比一个或几个唱主角要好,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学生侥幸逃避心理,不再抱着由其他人回答问题,自己玩乐的思想,多多少少开动思维。

只要他们动了脑筋,就是好的,
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尽量鼓励他们回答,即便答错了也要求回答几句,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总会慢慢向正确思路靠近,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不断启发他们的思路,不能当一个冷漠的旁听者,切记当他们投来求助眼光时寄予帮助,同时当其因为回答出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而招来其他学生笑话时,要极力压制这些不协调的声音。

为应对连续教学而产生的疲劳,适当加入一些与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笑话或者故事来重新调动学生兴趣,或者缓和厌学的情绪。

比如:美国有一则教学故事,一位上物理课的老师于课堂中间给学生出的题目是:一般人要跳上一楼需要xx牛的力,那么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超人要跳上一百层楼高的大厦需要多少牛的力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下面的学生立即重新燃气解题的兴趣,纷纷抖擞精神思索。

当然无论是那位老师上课,都需要有这种创设教学情景,带领学生轻松走入学习氛围的意识,而那些总是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的老师其实才是思想顽固僵化。

再者广泛的涉猎各项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理论水平,为自己教学提供不尽的感性材料与指导方针,是保证这一切顺利进行的根本条件。

毕竟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首先得提高自己的水平才对。

4、热爱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要充满对所讲内容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

只有进入“角色”,才能声情并茂,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如果教师自身对所讲内容缺乏热情和兴趣,教学语言及课堂气氛必然会沉闷,教学过程难免平铺直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必然不会高。

5、探索要有活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化课堂教学,就要使学生达到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流畅,创造性涌动”的最佳意境。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探索能力的,有创造精神的人,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探索活动,教师要能提出探究性问题。

6、关注学生情感,调动其积极性。

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尊重学生主体的表现。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要求和探知自己未知事物的需求,这样就会很容易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习起来就能事半功倍。

而对于自己不敢兴趣的的事情,不要说学生,我们教师自己会投入多少精力呢?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多数自制能力较弱,如果没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很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更谈不上使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以及由于兴趣所在进而对知识的探索,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填鸭”式的强化教育,不仅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学生逐步产生厌学心理。

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接受知识效率就会低下。

教师也会白白浪费了大量精力,做了“教书匠”,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所以,教师在教学重要注意已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情感体验,这样就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班上差生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虽然智力较差,但是学习态度较好:一种是学习态度较差,但智力并不很差;一种是既学习态度差,智力因素又差的学生。

这三种情况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成绩低劣而丧失了学习信心。

人都有被欣赏被重视的欲望,更何况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

特别是差生,表扬赞赏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

因而,恰当中肯的表
扬,在他们心中是会掀起巨大波澜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他们的闪光点。

作为老师。

如果能充分挖掘并发现这些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那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也许会因此而慢慢改变他对学习的态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的观念也应当转变,陈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师道尊严”那一套更是一点也行不通了。

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对于一些差生心存偏见,甚至讨厌,从不和他
们谈心,他们完不成作业我就大声喝斥。

尽管我整天板着面孔,可是课堂秩序仍不乐观。

后来一些老教师给我讲了“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我开始亲近他们,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一来果见成效,不仅课堂秩序好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跨超式的提高。

无定法、学无止境的道理。

只要作为一名教师热衷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一门心思扑在教学研究上,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

搞好教学靠的是实践而不是空谈理论,我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吧!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大门永远向勤奋者敞开着。

7、突出参与性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作并使用教具,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高兴起来、兴奋起来。

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思想投入情况,因势利导,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力求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学生利于接受的活教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这样,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条极佳途径。

老师可把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定期举行数学竞赛活动,提供资料,指导方法;课堂教学分层次要求,力求满足这批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励他们参加各种小型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在解题时,要求学生不只满足于一种正确的解答,要思考多种解题方法,并选出其中最佳方法;在学习态度上,要求学生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在心理上,要求学生注重承受能力的培养,经受成功和挫折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充满信心,不断进取,树立争当强者的勇气。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着力培养其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创设情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我设计的实践活动是,测量并计算出学校各种花台的周长。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既巩固了周长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独立思考体验交流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活动中,学生虽然感受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他们参与了丰富、生动的活动,亲身经历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也就实现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要用最高层次的思维结果来要求每一个学生。

例如:把36个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活动时,学生们独立思考后,有的用方格纸拼,有的画图拼,有的凭借想像拼,当他们找出不同的拼法后,教师才与同学们交流共同找规律。

活动中,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能独立思考,不轻易放弃,最后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灵感。

(3)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教师要精心创设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果学生对活动的内容产生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下面五种活动方式:
动手操作活动:常用的方法是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等,通过操作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数学制作活动:学生在制作正方体、长方体、七巧板、时钟模型等的过程中,既能感知这些东西的特征,又为进一步观察、概括其特征打下了良好基础。

数学游戏:爱游戏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

在游戏中,同学们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可谓一举多得。

数学实验活动:数学实验对学生制作数学模型、探索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放手让学生做“盛水”实验,通过实验,总结概括圆锥体体积公式将不会成为难事。

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既可以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得以延伸,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融入生活情景,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精心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突出平等合作式教学
要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满腔热忱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和信赖,激发学生得到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交流,建立感情,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语言,和蔼的微笑,委婉的批评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体验自身的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活动中,学生虽然感受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他们参与了丰富、生动的活动,亲身经历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也就实现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要用最高层次的思维结果来要求每一个学生。

活动时,学生们独立思考后,然后教师在与同学们交流共同找规律。

活动中,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能独立思考,不轻易放弃,最后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灵感。

9、尾留活意,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课,一个知识点结束后应留出时间让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疑问,或老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出课堂,使那些有研究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中继续前进。

我记得我读小学时,我们班的同学数学成绩特别好,就是其它成绩不好的同学,数学也学得很好。

一个原因是数学老师的课讲得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时,对全班同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成绩好的同学做五道题,那成绩差的同学就只用做两到三道题。

这样,下课时,成绩好的同学完成了作业,而成绩差的同学因比其他同不少做,所以,也能按时下课休息。

这样,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而当他们进步了,能赶上其他同学了,数学老师又会及时表扬肯定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按时完成任务和不断进步的喜悦。

于是,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愈来愈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这一理念,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创设情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线段”以后,我设计的实践活
动是,测量并计算出学校各种花台的各个边长。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既巩固了线段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想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科学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扩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