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性,知道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表;
(2)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意义,梳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掌握化合价、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品质,保持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
复习目录:1:点击教材2:知识回顾3:热点追踪4:难点解析5:复习总结6:链接中考。
学前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 板书设计:
物质
元素
微粒
化学式
学习过程: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
老城中学
赵莉
现在同学们来看这三张图片,他们都是由什么构成的?(过渡)是的,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除了这三种物质之外,世间万物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面我们共同进行“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
【出示复习目标和复习目录】2.知识回顾
物质元素
微粒
化学式
2.知识回顾
微粒
离子
原子
分子
你知道微粒有哪些
特性吗?
首先来看微观上,这些微粒有哪些特性呢?
知识点:分子,原子及结构,离子和离子的形成的有关知识?
2.知识回顾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
原子核电子
质子
中子
决定
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
原子质量
(+)
(-)原子
离子又是怎么形成的?41页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带电荷的离子。
得到电子变负电荷的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正电荷的阳离子,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那除了钠离子、氯离子外,我们还学过其它离子常见离子和原子团:
阳离子:钠离子_____
镁离子_____铝离子____氢离子___
亚铁离子____铁离子____铵根离子_____阴离子:氧离子____氯离子____硫酸根离子____ 氢氧根离子____碳酸根离子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
Na +
Mg 2+
Al 3+
H +NH 4+O 2-Cl -OH -
CO 32-
NO 3-
SO 42-Fe 2+Fe 3+
小结知识点:物质的构成情况,组成情况?2.知识回顾
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
分
解
得失电子
失得电子
构成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氯化钠
宏观组成微观构成
元素
接下来复习元素,什么是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说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Cu
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铜单质
O
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2.知识回顾
过渡:元素组成物质,物质又是怎样分类的?知识点:物质的分类,找同学分别说一下他们的定义。
混合物:空气、海水。
A
22
2±
±2
表示两个
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该原子
表示该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或负电荷
表示在化合物中该元
素显正二价或负二价
2.知识回顾2H________;2H 2_________、____________2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 42-_____________
+2
两个氢原子两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由两
个氢原子构成两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中含
有两个氢原子
两个亚铁离子一个亚铁离子带两
个单位的正电荷两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知识回顾
定义元素符号
化合价
定义
书写
意义计算
定义
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定义
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
分类表示方法
离子
分子
原子
知识体系
元素
宏观组成
粒子
微观构成
物质
表
示方法
化学式
书写
(存在)
意义
单质
酸碱
盐-化合物
【总结】通过本节复习,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收获?
链接中考:
1.(2015•重庆)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 22H 19FN 4O 2,下列
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达本胺是一种化合物B .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C .一个西达本胺分子含有48个原子
D .西达本胺分子中氟、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链接中考
D 2.[2015·南京]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蒸馏水B .汞C .氯化钠D .金刚石 A 3.[2016·兰州]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B
相应的复习专题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产生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本专题又以物质构成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贯穿其中,为本专题的复习打下了基础。
本专题将进一步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以及生活中商品标签上标示物质的含量简单计算,帮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来认识化学。
本专题内容抽象,处理不当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
对一些微观概念,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如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应结合学生熟悉和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和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去认识,以避免发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分化。
同时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注意让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去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以避免发生失去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分化。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效果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和新的评价理念呼唤新型的评价策略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本课的设计以纸笔测试和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本专题又以物质构成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贯穿其中,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以及生活中商品标签上标示物质的含量简单计算,帮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来认识化学。
在这基础上进行分组练习,这种纸笔测试是常用的评价方式,本课中的练习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为主。
根据新课程将认知评价重点倾向对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说明和解释,通
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化学用语的运用能力。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认知水平及表达交流能力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主题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本专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本专题内容,既是对前面第二单元中物质的简单分类进行小结,又为后期学习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作以铺垫,更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为质量守恒定律埋下了伏笔。
在内容的编排上,本专题分为,分别是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分子、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的排布观念,离子以及离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化合价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材将这些内容以资料、卡通画、活动与探究、实验、讨论、习题等形式加以呈现。
具有以下特点:
1、以图表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
2、利用卡通画形象生动地说明或解释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知识
3、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对知识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进行知识的梳理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本专题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从宏观走到了微观世界,那么课标对于这部分知识是怎样要求的呢?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性,知道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表;
(2)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意义,梳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掌握化合价、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品质,保持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教学中的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练习
1.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水蒸发B.石蜡熔化C.干冰升华D.水通电分解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4.下面所列各项中,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造类似。
有关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D.质子数为4
6.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7.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核;③化学性质;④相对原子质量;⑤微粒的电性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⑤
8.以下列举的物质中,肯定只含一种元素的是( )
A.纯净物 B.混合物C.单质 D.化合物
9.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锶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10.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分解反应B
.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11.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请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1)应用广泛的金属铁是由______构成的。
(2)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氧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
(3)调味品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
1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的单质
为 ;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
;
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13.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古希腊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学说: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水、木、火和空气”四种基本成分组成的,也称“四元素学说”.十八世纪末,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及通电分解水能产生氧气和氢气,该学说被彻底否定.
(1)从现代物质组成的理论看,在水、土、火和空气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火(填“属于”或“不属于”) 物质。
(2)从化学变化的理论看,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成分是 ,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 (3)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 (4)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_____。
1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________,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____(填
E
A
B
C
D
2
+12 2 8 +11 2 8
+10 2 8 2 8
+9 1
+11 2 8
“得到”或“失去”)电子,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M2-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元素的名称为______。
已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
16.氧化铝是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它由铝离子和氧离子构成。
(1)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3个铝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_。
(3)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一个氧离子中有_______个质子。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课后反思
本章课题一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要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概念、知识、方法;课题二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尤其是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而原子结构教学上不要求会画,只要求会识别就可以了;课题三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常见的元素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对元素周期表要会查;课题四包括化学式、化学价、有关化学式的三类计算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
因此,对本章知识要系统掌握,要强化知识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知识运用,尤其是引导学生查看“商标”的说明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主要作用的。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需要说明的问题:
1、“分子和原子”一个课题专门讲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在本单元进入到原子的内部,讲原子的构成,只是再引出一个高潮,这几部分内容是逐步深入的,有利于学生建立粒子观。
2、关于相对原子质量,教科书考虑到学生没有同位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含糊的、初步的了解。
教科书中实际是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使用(初中化学的阶段性)。
3、关于元素,“元素”名词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出现,教科书把它当作物质的基本成分。
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
而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是微观和宏观的结合点,不宜一次要求到位。
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说法,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的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教学重点,它的教学要注意分散难点,逐步记忆。
教科书在第二单元就已经给出了一些元素符号,当时是作为化学符号出现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化学课一开头就以化学符号的形式有计划地逐渐给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元素符号,这就减轻了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
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4、离子,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的内容要求不高,只是“知道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初步建立粒子观。
这部分内容与旧教科书相比是大大降低了,只是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就可以了。
到课题3离子为止,教科书已初步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可利用“物质及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知识体系来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图、表等来小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化学式与化合价,教科书中对于“化合价”的定义也是弱化的,以举例的方式指出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把重点放在如何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上,也就是化合价的应用上。
关于原子团,标准中也没提,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概念,很多地方是过不去的,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补充,因此教科书中出现原子团的概念,并给出了几种根价,如硫酸根、硝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等。
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方便的使用化学式。
如果没有原子团,学生写化学式就很麻烦。
二、教学的可取之处:
“物质构成的奥秘”非常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分为三部分:化学式的概念和读写,化合价的相关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
1、要详细背课,既要背教材也要背学生。
例如:分子、原子这些名词学生虽然在生物和物理上已听说进,但并没建立这些概念。
对这些微观的粒子感到陌生,由于微观粒子
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到抽象,学生缺乏感性知识,感到难于理解甚至怀疑,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直观,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最好以投影的方式投影出来,引导学生去认知、去分析、去理解。
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情况是肉眼看不到的,但通过图片就可使这些微观的东西以宏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变得直观,变得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现在人们借助高科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了苯分子的图片以及在晶体硅表面移走硅原子获得当今最小的两个汉字“中国”。
通进对两幅图片的讲解,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眼前,将分子、原子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打消怀疑的思想。
2、重视认知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在内容上,重视本章的第一节引导,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学生的世界接受了微观粒子的存在,那么给这些微观粒子冠以名号应该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不管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
课本中的性质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重点是建立起相应的观点。
针对本章知识比较抽象和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多,我在教学中对每个考点一一攻关。
首先抓每个知识点从理解、记忆、运用上的“过关“。
如对化合价等抽象知识点设计了“顺口溜”,尽量将相关知识及时总结、找准关系,形成知识的线条,体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课程标准分析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本部分将帮助同学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拟化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学习一些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新的课程标准对该主题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本文就对新课标中“物质的构成”这一主题做以简要分析。
一、本主题内容及知识特点
1.新教材中本主题的重点内容如下:
物质的简单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
微粒构成物质常见的现象的微观解释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构成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化学元素
元素的简单分类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2.本主题的知识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能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存在,了解相关的初步知识,知道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即可,在九年级化学学习范围内,有些问题不宜探究的过深,延伸的太多,以适应这个阶段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本部分知识结构可分两条线索,图示为:
首先让学生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之后具体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明白这些粒子间的相同点、不同处、相互关系,了解它们不但具有微粒的一般性质,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
对于构成物质的方式,明确大多数物质是分子构成的,少数单质是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再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化合物。
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物质的典型的构成方式即可,至于更多更复杂的结合方式,不必要做延伸介绍,以免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
一条副线: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
上面两条知识结构的线索也可以综合表示为:
宏观微观化学用语相对质量
物质分子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元素原子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表示
对于化学用语,在学习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能熟练书写出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常见化合物、单质的化学式等,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见缝插针,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反复练习,加强记忆。
对于化合价,结合其一般规律会由化学式计算其中某元素化合价或者根据化合价能推写出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价的实质不必深究。
二、新课标上的新体现
在根据新课标编撰的教材中,关于物质构成的内容与之前的教材相比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还略有增加新内容:
(1)第十二单元在人类的营养物质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人类的发展的紧密关系(2)首次把元素周期表以完整的形式展示,并要求同学了解其中的简单规律和知识,这样便于同学们认识到知识体系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但不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内涵,只从总体上了解元素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成了元素周期表。
(3)把对元素的认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知道矿泉水中含的某矿物质的多少一般是指元素的含量;生活中补钙、补铁指的是补充身体所需的某元素。
要会识别各种标签上的内容与数据。
三、本主题在中招考试中的题型、题量、难度
鉴于本主题只是在初中阶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不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在考察时通常会避免题目过深,有关题量也不是很大,所占分值不是很高。
在2015年--2017年占全卷分值的约13%。
另外,从2017年全国一些教改实验区的中考试卷看,对本主题内容的考查体现了更丰富、更灵活,重基础、求创新的特点,主要以化学用语、语言表达、选择等形式考察,把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测试成为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考察形式。
另外,根据标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用微观实质解释一些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元素周期表规律性的表述等也是目前比较新颖的题型。
四、复习方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