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孩子的13条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育孩⼦的13条建议
孩⼦的成长不仅靠⽼师、学校,还要靠⽗母、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缺乏真正了解。
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对教育孩⼦的13条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教育孩⼦的建议(⼀)
爱要有⽅,严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两极分化”。
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严得不近⼈情。
过份爱孩⼦的家长常常替孩⼦包办⼀切,使孩⼦从⼩不能学着⽤⾃⼰的⼒量克服困难,⾃⼰的事情⾃⼰不做,以为别⼈的帮助理所当然。
有的⽗母则以“爱”为理由,对孩⼦过份严厉,经常骂孩⼦,甚⾄打孩⼦。
这样的孩⼦往往会听话,但渐渐失去⾃尊、⾃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
理想的家教应该“爱有⽅,严有度”,⽗母要对孩⼦多说⼀些⿎励的话,多与孩⼦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定是最好的。
对教育孩⼦的建议(⼆)
不要替代孩⼦选择
家长对待孩⼦,常有⼀种“不放⼼”的⼼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做。
从⼩帮着孩⼦穿⾐服,从⼩让孩⼦跟⼤⼈睡,孩⼦上学,帮着检查⽂具书本,不让孩⼦⼲家务活。
甚⾄长⼤了找⼯作、结婚,家长都要⼤包⼤揽。
在这种包办中,孩⼦的好奇⼼和想试试看的⼼理被抹杀,变得懒惰、依赖、怕苦怕累、没有主见、不负责任。
孩⼦能做的事,要早⽇放⼿让孩⼦⾃⼰去做。
关键的选择,要让孩⼦⾃⼰去选,以便增加孩⼦的责任感和⾃信⼼。
对教育孩⼦的建议(三)
对多元智⼒的认识
哈佛⼤学教授、⼼理学家HowardGadner提出的⼈的多元智⼒理论等到⼈们普遍认可,这种理论认为,⼈⾄少独⽴存在着7种以上的智⼒,即:⾔语—语⾔智⼒,⾳乐—节奏智⼒,逻辑—数理智⼒,视觉—空间智⼒,⾝体—动觉智⼒,⾃知—⾃省智⼒,交往—交流智⼒等。
这些智⼒在不同⼈⾝上,错综复杂地以不同的⽅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起,使每个⼈的智⼒都有独特的表现⽅式和特点。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是多⽅⾯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断⼀个⼈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多种多样。
不要过早地对孩⼦下结论,教育孩⼦⼀定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予以挖掘发扬,最终就能做到每⼀个孩⼦都成功。
对教育孩⼦的建议(四)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多数家长总认为“孩⼦犯错不好”,但对于孩⼦的成长来说,错误和成功⼀样不可避免,⼀样有意义。
孩⼦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孩⼦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
孩⼦因为害怕犯错,什么也不敢尝试,⼩⼼翼翼、胆战⼼惊地成长,那才是最⼤的失败。
错误也是⼀种美丽,也是⼀种成功。
孩⼦有了错,家长⼀定要平静对待,当它是⼀件好事,当它是孩⼦进步、成长的机会,切勿⼤惊⼩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孩⼦犯错,⽽不给孩⼦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对教育孩⼦的建议(五)
学会夸奖孩⼦
⼤家现在都知道赏识教育,但夸孩⼦也是⼀门学问,⼀门艺术,只有运⽤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先,夸奖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不要夸⼤,也不要缩⼩。
如果夸得不准,孩⼦就会产⽣疑问,起不到激励作⽤。
如果夸错了,孩⼦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产⽣坏作⽤。
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真情地夸,孩⼦才能积极回应。
⼼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往往会感到是在骗他。
家长对孩⼦每⼀点进步给予发⾃内⼼的夸奖,会使孩⼦受到真⼼和亲情的感染,树⽴“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和信⼼。
三要夸奖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氛围,夸奖作⽤也会降低。
夸奖的形式很多:除真诚的语⾔外,还有赞赏的⽬光和微笑,亲切的拥抱,轻轻的抚摸,等等。
孩⼦的成长不是⼀朝⼀⼣的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的⾏为和举⽌,经常夸他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充分感受⽗母的信任和⿎励。
对教育孩⼦的建议(六)
教孩⼦欣赏别⼈,不要以⾃我为中⼼
独⽣⼦⼥常常是别⼈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更不懂欣赏别⼈,⾃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际关系带来⿇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
家长应当教育孩⼦学会欣赏别⼈,这样才会正确看待⾃⼰,才能与别⼈合作好。
可经常请其他⼩朋友和⾃⼰的孩⼦⼀起活动,引导孩⼦欣赏别⼈。
如果我们能教育孩⼦从⼩每遇到⼀个⼈,都能向他们学习⼀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定会⾮常优秀。
对教育孩⼦的建议(七)
帮孩⼦建⽴⾃信和⾃尊
我们的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的⾃信、维护孩⼦的⾃尊。
⽐如,为孩⼦⼤包⼤揽,孩⼦没有机会去做事,⾃尊和⾃信就⽆从建⽴,做⼈的根本就不能确⽴。
我们应经常对孩⼦的独⽴思考和⾃我决策⾏为予以⿎励。
我们在批评孩⼦的错误之前,⾸先要表扬他好的⽅⾯,这样维护他们的⾃尊和⾃信。
即使孩⼦做错了,仍要表扬他独⽴解决问题的⾏为,然后再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尊⼼的维护和⾃信⼼的培养。
很多批评可以变成对孩⼦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批评更有效。
对教育孩⼦的建议(⼋)
把握教育孩⼦的契机。
教育孩⼦的时机有
很多,如安排孩⼦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买⽇⽤品,等等,引导孩⼦从⾝边的⼩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就能健康成长。
教育契机很多,关键在于“把握”。
孩⼦的⽣⽇、⼉童节、新学期开始等是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励孩⼦闯过难关,迈上⼀个新台阶。
孩⼦犯错、考试后、参加活动前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好好地利⽤这些契机教育孩⼦,会取得平时难以取得的效果。
对教育孩⼦的建议(九)
培养孩⼦超越⾃我、⾃我发展的能⼒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谁也不能靠着⼀点知识和本事,到处通吃、⼀辈⼦通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我,才能收获⼀⽣的幸福和成功。
⽗母要想让⾃⼰的孩⼦成为优秀的⼈才,必须让孩⼦具备⼀种永不满⾜、不断奋进的能⼒。
⽗母可以通过点点滴滴引导孩⼦正确地、理智地认识⾃我,客观公正分析,认识⾃⼰有哪些长处,哪些劣势,进⽽发挥长处,克服不⾜,不断战胜⾃⼰。
孩⼦有了⼀些成绩,就肯定他们,并提出新的⽬标,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久⽽久之,孩⼦就能不断⾃我超越。
对教育孩⼦的建议(⼗)
教育孩⼦需要⼀个过程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了,很⾃然地就要想到“结果”。
其实,从开花到结果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教育也是如此。
在教育孩⼦⽅⾯,不少家长缺少耐⼼,不明⽩“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
忽视过程的教育,是⼀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理!教育孩⼦,要懂得:责任⼼⽐虚荣⼼更重要!诚实和勤奋是最终成功的基⽯。
对教育孩⼦的建议(⼗⼀)
培养孩⼦的感恩之⼼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现在的孩⼦丧失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呢?答案:都是⽗母惹的祸。
感恩之⼼是建⽴在对⽗母所付出的艰⾟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
只有了解⽗母的⾟劳的孩⼦,才会理解⽗母对⾃⼰的付出,也才会⽤感激之⼼看待⽗母,并随时准备回报⽗母。
然⽽,随着物质⽣活⽔平的提⾼,现在相当多的家庭⽀付孩⼦学习⽣活的费⽤,已⽆须通过艰苦奋⽃甚⾄挣扎才能获得,孩⼦常常感不到⽗母的艰⾟。
沟通的缺失是孩⼦感恩之⼼丧失的重要外因。
相当多的孩⼦不了解⽗母⼯作中的⾟苦、⽗母所承受的压⼒。
⽽⽗母为了让⼦⼥集中精⼒学习,也不愿让孩⼦了解⾃⼰⼯作的压⼒和艰难。
相当多的⽗母会这样教育孩⼦:你好好读书,家⾥的事情不要你操⼼;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
⽗母给孩⼦从⼩就确⽴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孩⼦也⾃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
所以当他真的长⼤,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有如此价值观,尽管进了⼤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样要求,并希望⽗母能⽆条件的满⾜。
培养孩⼦的感恩之⼼,要让孩⼦知道⽗母的付出和艰难,要经常引导他们从⼩就及时对⽗母作⼒所能及的回报。
“惯⼦如杀⼦”,你把好东西都给孩⼦吃,还是每次让孩⼦先给爷爷奶奶吃?你能让孩⼦明⽩孩⼦每天⽣存的保障是很多⼈努⼒的结果吗?我们不但要感恩亲⼈,还要感恩社会。
对教育孩⼦的建议(⼗⼆)
.学会与学校、⽼师沟通,合作⽐抱怨好
许多家长把孩⼦交给学校,关⼼得就少了,只是偶尔通过孩⼦了解⼀下学校的情况和孩⼦的情况。
由于是间接了解,难免有些⽚⾯或不客观。
以⾄于和孩⼦,和学校,和⽼师之间发⽣⼀些误解,再采取不恰当的⽅式解决,最后适得其反。
抱怨孩⼦,抱怨学校、⽼师,都不可取。
当我们真诚地和⽼师⽤⼼沟通,⼀些问题就会迎刃⽽解。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理解孩⼦、理解学校,给孩⼦做好榜样,尊重⽼师,和⽼师密切联系。
懂教育的家长⼀定会承担孩⼦成长过程中⾃⼰应尽的教育责任。
我们不可以把教育孩⼦这样的头等⼤
事100%交给学校。
对教育孩⼦的建议(⼗三)
⾝体⼒⾏,和孩⼦⼀起成长
家庭教育寓于⽇常⽣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瞬间,家长毫⽆掩饰的⾔谈举⽌时时刻刻被孩⼦模仿。
事实上,如果⼀个孩⼦⽣活在⼀个充满仁慈、爱⼼和责任感的家庭,他⽇后也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
如果⼀个孩⼦⽣活在⼀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私⾃利的家庭,⽇后他可能成为⼀个粗鲁的毫⽆教养、甚⾄危害社会的⼈。
这些都是“薰陶”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