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6《将相和》(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
五年级语文上册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 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 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 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 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 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 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 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蔺相如
渑池
fǒu
击缶
我会写
zhào chén yì gōng xiàn
召 臣 议宫献
nuò diǎn
诺典
chāo qiè
抄怯
jù jīng zuì
拒 荆罪
召 臣 议 宫 献 诺 典 抄 怯拒 荆罪
左右 结构
独体 结构
上下 结构
chén 不要写成“口”。
臣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带璧换城,秦无诚
以死相拼,让秦王
赵王和大臣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赵王和大臣们的心情很矛盾、很着 急,因为他们担心秦国会恃强凌弱,不 守信用。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 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 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 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 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我会读
jiànɡ
bì
将相和 和氏璧
称赞 强q逼iǎnɡ
lián
廉颇
抵dǐ 御yù
qīnɡ
páo
上卿 战袍
召集
nuò
允诺
cí
推辞
zuì
请罪
chén
大臣
h划uà 归
rǔ
侮辱
lìn
将
意,设法送璧归赵。 为赵王击缶。
立功,官至上大夫
又立功,官拜上卿
相
带兵至边境,作好 抵御秦兵的准备。
和
廉颇很不服气。
负荆请罪
避免与廉颇见面, 回车退避。 与门客陈说利害
背上绑着荆条,到 蔺相如门上请罪。
国家利益为重,负 荆请罪。
完璧归赵
思考: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在 这柱子上”吗?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 步,……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 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 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 势很盛。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 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就用和氏璧来 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 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 过人。
随堂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ì (1)和氏(璧)
( 碧)绿
(避 )免
dǐ (2)( 抵)御
( 底)部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府(邸)
抵御----(投降)
允诺----(拒绝)
强大----(弱小 )
胆怯----(勇敢)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缶?表现了他什么样的 品质特点?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 这实际上是秦王在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 而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 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 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三个 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是矛盾产生 的——直接原因,“负荆请罪”就是矛 盾的——高潮和结局,三个故事共同突 出了“和”对国家的重要性爱国是和好 的根本原因。
秦王企图骗璧
完璧归赵 蔺相如智胜秦王
将
蔺相如完璧归赵,晋封大夫
相
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蔺
和 渑池相会 相如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立功,封上卿
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蔺相如顾全大局, 背着荆条来请罪。
文章主题
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 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 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 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 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与政治远见, 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 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 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 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 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 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 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朗读第二个故事, 试着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试着 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渑池会面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 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 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 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 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 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 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 常进攻别的国家。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很强大”“常常进攻”说明秦国当 时的实力很强,并且经常恃强凌弱。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 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 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 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 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 怕他派兵来进攻。
五年级语文上册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 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 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 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 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 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 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 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 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蔺相如
渑池
fǒu
击缶
我会写
zhào chén yì gōng xiàn
召 臣 议宫献
nuò diǎn
诺典
chāo qiè
抄怯
jù jīng zuì
拒 荆罪
召 臣 议 宫 献 诺 典 抄 怯拒 荆罪
左右 结构
独体 结构
上下 结构
chén 不要写成“口”。
臣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带璧换城,秦无诚
以死相拼,让秦王
赵王和大臣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赵王和大臣们的心情很矛盾、很着 急,因为他们担心秦国会恃强凌弱,不 守信用。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 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 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 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 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我会读
jiànɡ
bì
将相和 和氏璧
称赞 强q逼iǎnɡ
lián
廉颇
抵dǐ 御yù
qīnɡ
páo
上卿 战袍
召集
nuò
允诺
cí
推辞
zuì
请罪
chén
大臣
h划uà 归
rǔ
侮辱
lìn
将
意,设法送璧归赵。 为赵王击缶。
立功,官至上大夫
又立功,官拜上卿
相
带兵至边境,作好 抵御秦兵的准备。
和
廉颇很不服气。
负荆请罪
避免与廉颇见面, 回车退避。 与门客陈说利害
背上绑着荆条,到 蔺相如门上请罪。
国家利益为重,负 荆请罪。
完璧归赵
思考: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在 这柱子上”吗?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 步,……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 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 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 势很盛。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 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就用和氏璧来 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 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 过人。
随堂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ì (1)和氏(璧)
( 碧)绿
(避 )免
dǐ (2)( 抵)御
( 底)部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府(邸)
抵御----(投降)
允诺----(拒绝)
强大----(弱小 )
胆怯----(勇敢)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缶?表现了他什么样的 品质特点?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 这实际上是秦王在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 而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 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 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三个 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是矛盾产生 的——直接原因,“负荆请罪”就是矛 盾的——高潮和结局,三个故事共同突 出了“和”对国家的重要性爱国是和好 的根本原因。
秦王企图骗璧
完璧归赵 蔺相如智胜秦王
将
蔺相如完璧归赵,晋封大夫
相
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蔺
和 渑池相会 相如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立功,封上卿
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蔺相如顾全大局, 背着荆条来请罪。
文章主题
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 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 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 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 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与政治远见, 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 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 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 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 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 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 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朗读第二个故事, 试着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试着 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渑池会面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 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 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 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 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 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 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 常进攻别的国家。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很强大”“常常进攻”说明秦国当 时的实力很强,并且经常恃强凌弱。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 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 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 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 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 怕他派兵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