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洁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简洁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怎样才算读懂现代语体文。
2.学会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从而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电脑
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以及网络教室教室机和学生机之间的交互功能,对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
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电脑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网络的稳定性有着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为确保讲课
顺利,课前与电脑管理员共同做好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把出现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2.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
作斗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阅读中也提不出
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
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
仅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
并不全懂。懂是相对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就具体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与不懂的界限:
1.应能够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能看出基本内容是由那些具体内容构成?这些具体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
间的关系怎样?
3.对作者所说的观点,能判断正误。
4.对作者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对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
7.对作者所介绍或阐述的事物或方法,能应用或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8.能看出写作意图,即作者写这部著作或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
三、以《关于古典文学人民性的几个问题》为例
快速阅读文章,然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类文章若用读小说的速度来浏览,常常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相反,如果阅读的是一篇小说,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长比如一个长篇,我们看完后也能发表一些自己对小说的看法,为什么?
是不是因为小说有故事?
为什么有故事就容易记?
关键在于,故事有情节,前后环节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顺序,这种顺序阅读时很容易捕捉到,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前后环节间的联系,读过一遍,作品内容的各环节便很自然地在读者的脑子里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四、总结规律
当我们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别种形式的有机结构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和记忆该作品。
由此推出一个相应的阅读基本方法:
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当努力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形成别种形式的结构体。
从这个基本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检测自己阅读效果的方法:
当你能顺利地理出作品内容的发展线索时,你的阅读是有成效的;当你对某部分的内容感到茫然时,那主要是由于你没有搞清它和哪些内容有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怎样去找这条线呢?
回到刚才的例文:
能否留下这五段文字的印象,取决于能否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线:文学的人民性决定于什么—→错误的观点:将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等同—→此观点曾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流行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
理清了这条内容脉络,我们才有可能对这五段文字进行概括:
批评将现实主义与文学的人民性等同起来的观点。
五、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一组同题材的文章。
要求:
1.选择一篇作为精读,其他泛读,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能否理出作者
的行文线索,从而进行概括。
2.做好笔记,课后写一篇题为《棋》的周记。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对
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有些“过”。其表现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重难点知识讲解明白呈现给学生,甚者,有的教师充分设计
各种题型及相应的方案一起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之,以直接应付考试。
教师这种“越俎代庖”的主导作用,善良地扼杀了学生思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泯
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起到了事与愿违的效果。好似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但没有得
到想象中的结果,反而更糟。教师的这种过度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学习上对教师过
分依赖,形成思考的懒惰性,甚至不会思考。在出现换教师或换教学方法后,学生不
适应而茫然不知所措,影响了语文学习的可持续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
作用的发挥要注意度,应以不防碍和代替学生的思考,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度。
2.初中语文教师应对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以便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前
瞻性。
高一学生和初三学生实质上是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
成时期。但是初、高中语文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确实是各有其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也是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不好的一个客观原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
对高中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初中教学实际,适当做
一些铺垫。教师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起到铺垫作用和预防作用,克服学生的一
些不适应,有利于初高中语文良好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