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发展研究
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普遍受欢迎的学科,其社会服务职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拟从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教育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教育方面拥有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
从课程设置来看,哲学社会科学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传授学生基本的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等知识。
这一方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应该能够理解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来服务社会,并在个人教学计划中加入社会服务组织。
从教育实践来看,社会服务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实践课程等,能够培养其拥有自我控制、社会合作、领导能力等软实力。
二、研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可以通过研究实现。
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需要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类社会问题包括,环保、国际关系、城市发展、家庭关系等。
研究成果的回报与价值体现在其实际应用能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和工具。
三、社会服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包括直接面对社会,为公众提供服务。
在这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机构、图书馆和教育培训机构。
首先,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承担政府和公民团体委托的专业研究项目,为社会问题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
其次,图书馆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人员、学生和大众提供相关资料和图书。
最后,针对社会需求,高校还可组织针对不同层面的教育培训服务,为各个社会群体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和教学资源。
总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广泛受欢迎的学科,不仅提供了人们在课堂和研究领域所需要的知识,也承担着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使命。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都需要深入发掘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不断为社会做出贡献。
理工科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展望
建设等 问题 , 完善课程体 系, 加强教材建设 , 改进教 学 方法。积极 开展 重大课题 的跨 学科研 究和 综合性研 究 , 营造
浓厚 的人 文氛围 , 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 强师资队伍 建设 和学校与科研单位 的联 系, 提 加 使科研水平上新 台阶。 [ 中图分类号 ] G 4. 6 20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编号 ] 10 47 (06 0 — 08 o 09— 44 20 )6 02 一 4
srn te e t gh n d,a d ta hn to oo y so l e i rv d T u h te s inic rsac o a n w e n e c ig meh d lg h ud b mp o e . o p s h ce t e e rh t e i f
第 7卷
第 6期
( oil c ne ) S c i cs aS e
理 工 科 高 校 的哲 学社 会 科 学教 育 发展 展 望
阮 航
( 西南交通 大学艺术与传播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 3 ) 10 1
[ ] 理工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理工科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
Pr s e t o h v lp e to i s p y a d S ca ce c u a in o p csf r t e De eo m n fPhl o h n o ilS in eEd c t o o i i e ste fS in ea d En i e rn n Un v r i so ce c n gn e i g i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上海市教育科研领域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
自2008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经成为上海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平台之一,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推进学科建设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该项目通过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形式推动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
2024年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将在以下方面进行重点工作:1.学科研究:加强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动学科的发展,培养学术骨干,扩大学术影响力。
2.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吸引国际学者参与项目研究,推动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3.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术创新人才,鼓励青年学者参与项目研究,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4.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会议、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及时传播和交流。
5.社会服务:深入开展学科服务社会的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咨询和支持。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将充分发挥学科研究团队的优势和专业特色,积极开展重大学术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同时,该项目还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贡献力量。
总之,2024年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强的创新意识,更高的学术追求,为上海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情况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情况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2.22•【字号】苏教社政函[2008]号•【施行日期】2008.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情况的通知(苏教社政函〔2008〕号)各有关高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厅于2007年底对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公布如下:1.此次项目检查过程中,经审核,共有431项课题研究成果达到结项要求,准予结项;另有1项课题撤项,3项课题中止,批准延期138项。
2. ?/font>?001年始,由我厅批准立项、研究周期截止2007年年底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有2101项,去除批准延期的181项,中止及撤项的38项,应有1882项课题在2007年年底结项。
到目前为止,共有1545项课题达到结项要求,结项率为82%。
3. ?/font>舜蜗钅考觳檠槭展讨校蠖嗍钅垦芯空吣馨凑障钅抗芾淼挠泄毓娑ǎ诔晒⒈砘虺霭媸痹谙灾恢帽曜⑾钅颗己拧⑾钅棵苹颉笆〗逃苎缁峥蒲Щ鹣钅孔手钡茸盅杂胁糠盅芯砍晒茨鼙曜⒒蚪嵯畈牧系谋曜⒂胨昵氲南钅坎环饫喑晒宦刹挥枞隙ń嵯睢G敫鞲咝?蒲泄芾聿棵偶忧慷晕姨钅抗芾戆旆ㄓ泄毓娑ǖ男椭傅肌?4.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项目管理工作比较规范,材料报送及时,项目结项率也较高。
按照《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情况,在今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对未能按要求履行项目管理职能的高校,我厅将按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视情节降低有关高校申报限额直至暂停1年申报。
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
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一、课题背景1.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实施的、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1.2 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即将公布,这是引领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理论创新的重要举措。
二、课题目的2.1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三、课题范围3.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领域。
3.2 2023年度的课题可能包括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四、课题选拔4.1 课题的选拔将以公开征集的方式进行,参与资格要求高校、科研机构等有丰富研究经验和实力的团队,并有着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研究项目经验。
4.2 课题选拔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队进行评审,根据研究的科研价值、理论创新、实践意义、学术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五、课题实施5.1 所选定的课题研究团队将获得经费支持,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研究实施,开展学术研究、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
5.2 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将鼓励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提升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六、课题评价6.1 课题研究完成后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理论创新、学术影响力、转化应用效果等方面。
6.2 评价结果将作为相关学术荣誉、奖励和科研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
七、课题成果7.1 课题研究团队将形成学术论文、著作、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等研究成果,并进行学术交流、学术出版等推广。
7.2 课题成果将汇报给教育部,为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结语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现状分析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现状分析摘要:当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理工科高校毕业生人文素质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的建议。
关键字:理工科人文社科教育1.引言大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多学科的、全方位的、全面的综合型人才,其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其人文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加深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和世界各国之间交流,这对大学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促进文理交融,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则将人文素质教育提到了更高的层次[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但是,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理工高校大学生因为人文素质偏低而吃亏的问题日益突出,经常出现“有知识没文化”和“做科技工作却不讲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现象。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
因此,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现状2.1人文社科教育模式现状我国理工科高校的教育模式一般包括有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组织管理、教育过程、学生来源、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
在办学模式上,我国高等教育采用由国家统一管理的方式,分为教育部直属院校、省属高等教育学校和民办高校教育,教育部直属院校与省属高校接受统一管理[2]。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作为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本次研究将聚焦于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课题,旨在推动学术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哲学和社会科学在引领社会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本次研究旨在探索上海市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潜力,并为其提供发展的方向和引领作用,推动学科的创新和进步。
2. 研究目标与内容本次研究的目标是促进上海市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成果。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社会思潮与历史文化研究通过对社会思潮与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探索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重点关注上海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上海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2.2 城市社会治理与发展着眼于上海市的城市社会治理和发展问题,研究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方法。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3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研究通过对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的研究,探讨个体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聚焦于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等方面,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本次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全面深入地探讨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问题。
同时,本次研究将注重创新性。
鼓励研究团队运用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形成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4. 研究成果与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研究团队将通过学术论文、学术研讨、学术期刊发表等方式,向学术界和社会传递研究成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 立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立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立项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速,我国教育体系也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决定启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并已经进行了立项工作。
本篇文章将就该专项项目的重要性与意义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参与项目的学者们提供指导和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该专项项目的重要性。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作为一项政府支持的研究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设计教育改革方案等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同时,该项目也为广大学者提供了研究和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该专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需要围绕教育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方向。
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可以从教育思想史、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等角度深入研究,展望未来教育的方向和发展。
在教育政策研究方面,可以以教育改革政策为基础,综合分析国内外教育政策的先进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案。
在教育改革研究方面,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比较分析,深入探讨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参与该专项项目的学者们进行研究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思维与科研方法的应用。
同时,还应注重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专项项目的转化和应用。
研究成果的转化应该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操作,推动理论成果与教育实践的相互渗透。
同时,应该积极与教育机构、学校等合作,通过共同研究、实验示范等方式,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总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的立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广大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该项目,开展深入研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主要围绕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展开。
在这个项目中,将着重关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为上海市高校提供更多学术研究支持和资源。
首先,我们将致力于推动哲学研究的发展。
哲学是人类思维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对于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因此,在2024年的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中,我们将通过培育和教育一批具备扎实哲学基础的高校教师,激发他们对哲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将组织一系列哲学学术研讨会和论坛,为高校哲学教师提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促进哲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其次,我们将注重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
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广泛,其中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2024年的项目中,我们将针对上海市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我们将鼓励高校教师参与社会调研和实地观察,并引导他们将研究成果成果转化为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上海市的社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此外,我们将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改革。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2024年的项目中,我们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我们将推动高校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最后,我们将倡导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市,具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创业环境。
在2024年的项目中,我们将鼓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2024年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将致力于推动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互动,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上海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个项目将为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上海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知识城市的目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3.23•【文号】教社科厅[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教社科厅[2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现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教育部办公厅2013年3月23日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设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以下简称发展报告项目)。
为加强和规范发展报告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发展报告项目的宗旨是,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汇聚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形成研究特色和学术品牌,锻造一批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咨询型智库。
第三条发展报告项目要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大力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
第四条发展报告项目按照“整体规划,滚动实施,定期评估,打造智库”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评估合格者持续支持,不合格者淘汰。
第二章资助范围和建设任务第五条发展报告项目重点资助下列重大问题:1.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列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示范区、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黑 龙 江教 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HE I L ONG J I ANG E DUC AT I ON ( Hi g h e r E d u c a n o n Re s e a r c h& A p p r a i s d)
导致 科研 活 动 的异化 。
二、 哲学社 会 科学研 究评 价应 遵循 的原 则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研究 评 价 体 系指 标 是 衡量 高校 人 文 社会 科学 研 究水 平 的测 度工 具 。 通 过 开展人 文社 会科 学 研究 评 价 ,可 以有 效地 掌 握 高 校人 文 社 会科 学 研 究 资 源、 力量 、 成果 、 效 益 等方 面 的分 布情 况 , 使 这 种测 度 工 具有效而可信 , 测评结果全面 、 客观 、 准确地反映高校人 文社 会 科 学 的现 状 水平 , 因此 , 对 其评 价 指 标 的遴 选 应
象, 但也 不容 忽 视 。
( 二) 质 量评 价 亟待 加 强
哲 学社 会 科学 的成 果 形式 通 常是 论文 、 著作 及 研 究 课题。在评价 中, 论文和著作 的数量 、 科研经费的多少 、 出 版机 构 和立 项 单 位 的级 别 就 成 为认 定 成 果 质 量 高下 的重要 标 准 。事实 上 , 这 些量 化 的指 标不 应 成为 唯一 的 评价 标 准 , 它们难 以真正 科学 地 测量 出成果 的质 量 。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长周期的研究 , 其效果也具有滞 后性 的特点 , 没有所谓立竿见影的好成果 , 而我们的评 价通常是评价近两年的成果 , 导致这真正有价值 的科研 成果 难 以得 到客 观公 正 的评价 ,造 成 智力 资 源 的浪 费 ,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分析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评价体系作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进行质量评估的重要工具,其建立与完善对于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多样,涉及的评价指标也各有不同。
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对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构建、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对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分析,为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提供参考,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如何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水平和质量。
通过对评价体系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评价体系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完善,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和支持。
本研究也旨在强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情况分析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是指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安排。
近年来,随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日益发展,评价体系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对象广泛:评价对象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水平的科研团队以及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题目征集
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题目征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决定在2023年启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为此,教育部决定向社会广泛征集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题目。
1. 背景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明显,高校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之间存在脱节。
另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等问题。
2023年教育部决定启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2. 重大项目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可以更好地借鉴国际教育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教育创新和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项目成果实施后,将有望在新时代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国教育实现转型升级。
3. 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题目征集要求(1)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针对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2)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科学研究方案,可行性强,研究方法科学、合理;(3)提出的研究课题需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要求,尊重学术规律,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4)提出的研究课题需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特点,较好地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
4. 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题目征集流程(1)征集时间:自公告之日起至XX月XX日止;(2)提名单位或个人可通过教育部冠方全球信息站、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网等渠道提交申报材料;(3)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书、研究方案、课题提纲等相关材料;(4)经专家评审,确定最终申报材料,公布入选名单;(5)公布入选名单后,项目启动立项,并于研究期间组织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3.02.10•【文号】教社政[2003]1号•【施行日期】2003.0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1、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资源丰富,队伍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优势明显,国际学术交流活跃,图书资料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显著成绩。
但是,与世界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
2、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是否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
要不断增强实践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探讨
第2 3卷 第 1 0期
V 1 3 No 1 b . .0 2
荆 门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i g n T c n c l l g o r a f n me e h i a l e J Co e
20 0 8年 1 0月
Oc .0 8 t 0 2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探讨
毛锦茹 涂运根 ,
(. 1 西北大学 公共 管理学 院 陕西 西安
【 摘
7 0 5 ;2 10 1 .桂林 旅游 高等专科 学校 ,广西 桂林
5 10 ) 4 06
要】繁 荣哲 学社会科 学提 出 了理 工科 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 学学科 的任务 。理工科 大学 办文科是 当前一个重
要研 究课题 , 也是一个难题。文章从教 育本质 、 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角度思考 , 为理 工科 院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不单 教 认 纯是一 个学科本身的发展 , 更应从教育本质上和高等 学府 长远发展 目标上去审视 , 充分理 解‘ 文教 育与科 学教 育融合” ‘ 人
成 为世 界一 流大 学是 必 须确 立 的长远 发展 目标 。 世 界一 流大 学都 有 自己的 学科特 色 。从 世界 一 流 大学 的现 状看 : 佛最强 的专业 是商 学 、法 学 、政 哈 治 学 、医 学等 学 科 ; 桥大 学 有 3 剑 1个学 院 、6 2个 系 ,其 中人 文社 会 科 学类 的 院系 多 于 自然 科 学类 的 院 系 ;美 国耶 鲁大 学 以人 文社 会 科 学见长 ,校长 理 查德 宣称 耶鲁 是世 界 上 “ 一所 人文 学大 学” 第 ,其英 语 、法语 、比较 文 学 、历 史 、艺 术 学、音 乐 、戏 剧
哲学社会科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均 与哲学 社会 科学 素 质关 系密 切 , 即便 是业务 素
创新 要靠 人 才 。国 内外 的研 究表 明 ,1 纪 2世
质. 也不 能缺 乏人 文 精神 。 而人 文精 神 的培养 , 离 对 于人才 的基 本 素质要 求 是 :1 具 有进 取 、 新 () 创
不 开哲学 社会科 学 。因此 , 学社 会科 学基础 和 精神 ; 2 具有 宽 广 的 知 识 面 和 良好 的 社会 适 应 哲 ()
题 极大 地 削弱 了我 国高 等教 育 的文化 基础 , 其结
3 .知 识 和 科 学技 术 的发 展 需要 人 文精 神 , 果 是我 国 的大学 生 缺乏 对 国情 的 了解 . 缺乏对 其
自然科 学教 育必 须 与 哲 学社 会 科 学教 育相 辅 而 他 国家文 化 的 了解 , 缺乏 应有 的文化艺 术修养 和 行。 自然科学 教 育与 哲学 社会 科 学教 育如 车之两 高 尚情操 。作为 全 社会 性 问题而存 在 的“ 重物 质 轮 、 之两翼 , 臾 不可 分离 。 当今时 代 , 鸟 须 一方面 轻 精神 , 重经 济轻 文 化” 的现 象 , 大学 生 中都 有 在 科 学 技 术飞 速 发 展 . 一 方 面人 与 自然 、 与社 不 同程度 的反 映 。 于文 化 、 德 、 另 人 对 道 审美 和精神 生 会 、 与人之 间的矛盾 也 越来 越尖 锐 。科 学 技术 活 的忽 视 , 人 不仅 导 致 大 学 生 素质 的降 低 , 不 可 也 固然给人 类带 来 高度 的 物质文 明 , 同时 也带来 一 避免 地使 他们 陷入 物 质 的 、 术 的和功 利性的 追 技 系列 社会 问题 、 社会 伦 理 问题 。科 技发展 给人 们 求误 区 。 哲学社 会 科学 教育 正是 让人 摆脱直 接 的 带来 丰 富的 物质享 受 , 使普遍 存 在 的生 态平 衡 功利 性达 到高层 次 文化 品味 的重要 途径 。 代化 也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Au g . 2 0 1 3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高校 哲学 社会科学 教育发 展研究
李 博
( 华南理 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广东 广 州 5 1 0 6 4 0 ) 摘 要: 认识高度不 足 , 管理理念错 位 , 办学思路偏颇 , 文理缺乏交 叉渗 透 ,以上 因素 严重制 约着哲学 社会科 学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1 5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J ou r n a l of S ou t h Chi na Un i v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1 5 No . 4
但 是 ,文理 工并 重 的 高等 教 育理 念 ,在 一些 理
整合 、 关注 学生人文精 神和道 德修养 的潮流影 响 下, 我 国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高校加入 了发展哲学社
会科 学教 育 的行列 。
工科高校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有 的一哄而上、 贪 多求大, 却 因基础 薄弱 、 资源有 限, 造成哲学社会
文等作为研究对象 , 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
他们的作用 同样 重要 。 ” 以上关于 “ 四个 同样重要” 的论述 表 明 , 哲 学社 会科 学研 究成 果 与 自然 科 学研
究成 果 同样 能 转 化 成 生 产 力 。 区别 在 于 ,与 周 期 短、 见 效快 的 自然科 学 相 比 , 哲 学 社 会科 学 往 往 通 过 意识 的 先 导 作 用 来 影 响社 会 ,具 有 潜 移 默 化 的 “ 慢热” 属性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对 生 产 力 的推 动 作 用
科 学学 科地 位总 体偏 低 , 教 育效 果 不容 乐 观 。还有
一
2 0 0 1 年8 月 7日, 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讲话 中 指 出 ,“ 在认 识 和改 造 世界 的过 程 中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与 自 然科学同样重要 ; 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 学家 , 与培养高水平 的 自然科学家同样 重要 ; 提高
亦是在充分的时间积淀基础上逐步显现的 , 即通过 思想观点 、 法律法规 、 制度政策等精神文 明成果来 推动物质文 明建设 ,进而实现 其研究成 果 的社会
化 。所 以说 , 哲 学社 会科 学与 自然 科 学 如 同鸟 之双
翼, 同为人类知识体系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 倚重或偏废一方都是万万不能的。
作者简介: 李
博( 1 9 8 3 一 ) , 男, 天津市人 ,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 文艺对比。
1 3 8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1 5卷
学科 不 是 光 鲜 的 摆 设 ,更 不 是 理 工 科 的 陪 衬 。 当 前, 理 工科 高校 对哲学 社会 科学 教 育认 识 高度 的不 足 直接 酿成 了 以下 三方 面 问题 : 1 .管理 理 念 错 位 ,即 用 发 展 理 工 科 教 育 的 思 路 来管 理文 科 。 办 文科 , 就 要按 照文科 的发展 规 律办 学 。文 理 两 大科 的发 展规律 既有 共性 ,也有 个 性 。如果 用 管 理 理科 的办 法来管 理文 科 , 就 忽视 了 文科 发展 的个 性 。在 学 科 建 设 、师 资 培 养 、科 研 成 果 的 量 化 指
教 育在理工科高校 的健康发展 。发 展哲学社会科学教育 ,既符合 高等教育规 律 ,又是迈 向世界一 流大 学的前 提 ,
更是增 强国家“ 软实力 ” 的内在要求 。因此 , 应从建设师资队伍 、 优 化学科结构 、 营造人文 氛围三方 面入手 , 努力
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水平 。
关键词 : 理 工科 高校 ;哲学社会科 学 ; 发展路径
案》 , 规定“ 大学教育 以注重 自然科学及实用科学为 原则 ”, 遂开 “ 重 理轻 文 ” 之端。 … 新 中 国成立 后 ,在 高等工程教育基础薄弱的背景下 , 为培养对 口的专 业人才 , 国家对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 , 从而产生 了 许多纯工科院校 , 也导致一些人文学科被停止和取 消。改革开放后 , 在“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的政策推 动下 , 科学教育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 而人文教育 则被严重削弱。进入 2 1世纪, 我 国加快 了高等教 育的国际化步伐。在发达国家普遍关注人文与科技
中图分类号 : G 6 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0 5 5 X( 2 0 1 3 ) 0 4— 0 1 3 7— 0 5
一
、
理工 科 高校 在 哲 学社 会 科 学教 育
方 面 存在 的 问题
1 9 3 0年 ,国 民政府 颁布 《 确立 教育设 施趋 向
全 民族 的哲学 社会 科学 素质 ,与 提 高全 民族 的 自然
些理工科高校 , 误入形式主义歧途, 为综合化而
综合化 , 盲 目开办了一批与原有理工科专业既无关
联 、又无 交 叉 、 更 无 融 合 的 文科 专 业 ,导致 同一 屋
檐下近在咫尺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之所 以会 步人这些误区, 从根本上说 , 是 因为上述高校没能 从 战略 高度认 识 和 把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对 经 济 发 展 、 社会进步的重大意质 同样重要 ; 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 与任用好 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 2 0
基金项 目:本文获 2 0 1 2年度华南理工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x 2 w y ml 1 8 3 8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