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临检白细胞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临检白细胞详解
第3 单元白细胞检
1.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
应属于
A 分裂池白细胞
B 成熟池白细胞
C 贮备池自细胞
D 循环池白细胞.
E.边缘池白细胞:
2.通常情况下,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
A 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
B.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
C.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
D.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
E.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
3.关于白细胞计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数>15X109/L时,可增加稀释倍数B.白细胞数<3X109/L时,可增加计数量
C 固有误差与计数细胞数量成正比
D 若出现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E.镜下白细胞胞质透亮,胞核深染突出
4 关于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
A.显微镜计数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血细胞分析仪法低
B.血细胞分析仪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C.血细胞分析仪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的首选方法D 血细胞分析仪法适用手大规模健康人群普查,为常规筛查方法
E 血细胞分析仪法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
5.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有秩序检查的部位。
.
A 头部
B 体尾交界处
C 体部
D 尾部 E.边缘部
6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 化脓感染 B.门脉性肝硬化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伤寒、副伤寒
E.系统性红斑狼疮
7.正常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B 安静松弛时较低,活动后较高
C 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时显著增多
D 妊娠分娩时增加
E.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
8.关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叙述错误的是A.严重组织损伤引起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B 反应性增多的粒细胞以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C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及炎症
D 某些感染如伤寒等中性粒细胞可降低
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中性粒细胞可降低
9.外周血白细胞胞浆中可以无颗粒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单核细胞
10.关于单核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儿童外周血较成人稍多
B 成人单核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8%
C 妊娠期生理性增多与中性粒细胞变化不平行
D 出生后2 周婴儿可成生理性增多
E.疟疾时可见增多
11 可用于监测组织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保护剂,叙述正确的是A.伊红B.溴甲酚紫 C.丙酮
D.碳酸钾 E. EDTA
1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着色剂,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 B 溴甲酚紫 C.丙酮
D 碳酸钾
E 草酸铵
14.关于五种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正确的是
A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
B.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
E.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活性
15.激光与细胞化学法血液分析仪中,可用于白细胞化学染色并分类的细胞内酶的种类为
A.碱性磷酸酶 B 酸性磷酸酶
C.非特异性酯酶 D 过氧化物酶
E.磷脂酶
16.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A.0. 01~0. 05 B. 0.5-0.7
C 0.05-0.5 D.0.02~0.04
E.0.2-0.4
1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中错误的是
A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C 嗜碱性粒细胞0.5%一5%
D 淋巴细胞20%-40%
E.单核细胞2%-3%
18.中性粒细胞减低症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应小于
A.0.5 X 109/L B.1.5 X 109/L
C 2.OX109/L D.2.5 X109/L
E 3.O X109/L
19淋巴细胞减低见于
A.风疹 B 严重化脓性感染
C 组织移植排斥反应
D 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
A. 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
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
B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1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应在65~70分钟内完成
B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
C.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B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观察烧伤患者的预后
E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
22下列现象与白细胞无关的是
A.Dohle小体 B.棒状小体
C.中毒颗粒 B 染色质小体
E.退行性变
23取静脉血20μl加至0.7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人计数盘,计数五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数为625个,则应报告白细胞计数结果为A. 25 X109/L B. 50 X109/L
C. 75 X109/L D. 100 X109/L
E. 125 X109/L
24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细胞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是
A 1:14
B 1:13 C. 1:12
D 1:11 E. 1:10
25.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除外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脾切除
C.长期使用氯霉素 D. 放疗患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6.下列结果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患者的是A.白细胞总数常增加B.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及退行性病变
C.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增多
D.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E.嗜酸性粒细胞常轻度增加,
27.在疾病进行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A.造血物质丰富B.骨髓造血功能旺盛C.脱氧核糖核酸增多 D 机体抵抗力强E.炎症恢复期
28.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如血液稀释20倍,计数9个大方格数得嗜酸性粒细胞18个,则此标本嗜酸性粒细胞应报告为
A.0.2X109/L B 0.4X109/L C 0.5X109/L D.0.6X109/L E.1.0X109/L
29.下列几种异常白细胞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的是
A Pelger-Hüet 畸形 B. Alder-Reilly 畸形C chedialk-Higashi 畸形
D. May-Hegglin 畸形 E.毒性变化
29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
D 组织细胞 E,巨核细胞
30 正常状态下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被破坏所在的系统是
A.红细胞系统 B 脾脏 C.肝脏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淋巴细胞系统31.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
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 早幼粒细胞
D 杆状核粒细胞
E 原粒细胞
32 与白细胞无关的是
A. Auer小体 B.杜勒小体
C.中毒颗粒 D. Howell-Jolly小体
E 空泡
33.正常生理情况下,关于白细胞变化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A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B 安静时高,进食后低
C 剧烈运动、剧痛时降低
D 妊娠期轻度减低
E.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水平相近
34.正常情况下,血涂片经染色后中性粒细胞核象最多见的是
A 杆状核
B 二叶核
C 三叶核
D 四叶核 E.五叶核
35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
A 分裂池 B,成熟池 C 贮存池
D 循环池
E 边缘池
36.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核分叶多的细胞增多说明造血功能衰退
B.五叶核以上粒细胞超过0.03称核右移
C.核左移常为预后不良之兆
D.疾病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E. 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般为1:3
37.机体处于急性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所得白细胞值为
A.成熟池 B.循环池 C边缘池 D.贮存池E.分裂池
38.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总数超过20.O x 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 200个白细胞
B 当血涂片上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白细胞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
C 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吉染色复查
D 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E 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片中体尾交界处39.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减少的是
A 脾功能亢进
B 尿毒症
C 急性溶血
D 肺吸虫病
E 尿毒症
40.核左移见于
A.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B.恶性贫血
C.急性中毒
D.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
E.炎症恢复期
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50X Lo9/L,显微镜染色分类中查见每100个白细胞中有20个有核红细胞,通过校正公式计算,白细胞计数应为
A. 1.80Xl09/L
B. 1.35 X l09/L
C. 1.30 X l09/L D. 1.25 Xl09/L
E. 1.20 X l09/L
42.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有关的血液学指标和形态是
A.豪焦小体 B. 裂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泪滴形红细胞
E. 卡波环
43.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形态是
A.棒状小体 B. Russell小体
C.Dohle体 D. Mott细胞
E.Chediak-Higashi 畸形44.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的是
A.伤寒 B. 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链球菌感染 E.过敏性休克
45.经瑞氏染色后,关于白细胞胞田胞胞质内颗粒描述正确的是
A.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细小均匀的颗被染成红色B.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有粗大、均匀的橘红色颗粒
C.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有大小不均蓝蓝黑色颗粒D. 单核细胞胞质内有细小的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E.小淋巴细胞胞质内有较多的嗜天青颗粒
46.关于血液细胞染色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液固定血细胞时间一般为20min左右B. 瑞氏染色结果偏红,多见于缓冲液
的Ph偏碱性C.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着色较好
D. 血涂片染色时,常用的缓冲液pH为:7. 0~7.2
E. pH为6.4的缓冲液可使瑞氏染色结果偏蓝
47.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时所得计数值为何处的白细胞数
A.分裂池 B.成熟池 C.储备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
48.重度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A.>1% B.>5% C.>10%B D.>15% E.>25% 49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急性失血
C.伤寒 D.急性溶血 E.急性中毒
50.在炎症的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可提示
A.类白血病反应
B.机体反应性高
C.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D.预后不良
E.骨髓加速向细胞释放
51.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形态特点,错误的是
A.大小不均 B.中毒颗粒
C. 空泡变性
D.Dohle小体
E. 巨多分叶核
52.中性粒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的原因是
A.细胞质脂肪变性 B. 染色条件不良
C. 细胞的退行性改变
D. 内质网与核糖体融合E.DNA合成物质不足
53.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盛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
A. 大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
C. 幼稚单核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
E.幼稚粒细胞
54.在手工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血液稀释比例为20倍,计数四周四个大方格内的自细胞数为112个,
则自细胞的浓度为
A. 22.44XIO9/L B. 11.2X 109/L
C. 5.6X109/L
D. 4.8XlO9/L
E. 2.8XlO9/L
55.白细胞中发现Auer小体可排除下列疾病中的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向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瘸
第4 单元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1.血液分析仪叙述正确的是
A.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多采用流式技术
B.仪器法对白细胞的分类不能替代显微镜分类
C.采用电阻抗法的仪器可进行白细胞五分类检测
D.小孔管是仪器主要的染色部位
E. 测量脉冲的大小无法测出细胞体积大小
2.在电阻抗法中,与脉冲大小呈正相关的是
A.细胞数量 B.细胞内颗粒数量
C.细胞染色质密度
D.细胞体积
E.细胞核形态
3.目前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不包括的方法是
A.电阻抗法
B.荧光透射比色法
C.阻抗与射频技术法
D.光散射与细胞技术法
E.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法
4.当红细胞直方图曲线显示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反映
A.缺铁性贫血 B.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5.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中间细胞主要包括
A.大淋巴细胞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 杆状核细胞
E.小淋巴细胞
6.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假性异常的因素有A.纤维蛋白原 B.非晶形物质聚集
C.白细胞直径增大 D.中性粒细胞峰右移
E.红细胞主峰左移
7.血细胞分析仪用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采用的散射光角度为羿
A. 0。
前角光散射
B. 10。
狭角光散射
C.30。
狭角光散射 D. 90。
垂直光散射
E. 90。
消偏振光散射
8.血液分析仪幼稚细胞检测通道使用的试剂中加入了
A.新亚甲蓝 B. 硫化氨基酸
C.碱性槐黄 D.伊红E.亚甲蓝
9.使用激光与细胞化学法进白细胞分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0.血细胞分析仪法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对网织红细胞进行分型,当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时正确的变化是
A. Ret增多,LFR增多,HFR增多
B. Ret减低,LFR增多,HFR增多
C.Ret增多,LFR减低,HFR 增多
D. Ret增多,LFR增多,HFR减低
E. Ret增多,LFR减低,HFR减低
11.导致血液分析仪网织红细胞计数假性降低的原因为
A.室温放置过久
B.出现巨大血小板
C.红细胞内疟原虫寄生
D.红细胞存在包涵体
E.小板聚集
12.血细胞分析仪光散射法鉴别红细胞与大血小板的原理为
A. 血小板与红细胞大小不同
B.试剂破坏红细胞,只留下血小板进伊计数
C.血小板与红细胞表面抗原不同
D.血小板与红细胞折射指数不同
E.血小板与红细胞对光亮度吸收率不同
13.血细胞分析仪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 MAPSS)原理中使用90度消偏振光散射
法可区分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4.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引起假性升高的原因为
A.血小板聚集
B.异形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D.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
E.小红细胞增多
15.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中,电脉冲信号大小与血细胞的哪一种
特征相关
A.细胞体积大小 B细胞是否有核
C细胞核分叶多少 D.细胞内颗粒多少
E.细胞的成熟程度
16.配制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时,起到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的物质为
A.甘油 B. 乙醇 C.伊红
D. 草酸铵
E. EDTA
17.使用白细胞稀释液进行白细胞计数时,不被稀释液破坏的红细胞是
A.有核红细胞 B. 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大红细胞
E.小红细胞
18.现在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是
A.血细胞计数板法
B. 单通道电阻抗计数法
C. 免疫流式细胞术 D.手工血涂片镜检法
E.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
19.血细膨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原因主要有
A. 可能存在原始细胞B.可能存在有核红细胞C.可能锌在中性粒细胞增多
D.可能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可能有异形淋巴细胞
2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中性粒细胞峰右移、抬高、增宽的原因
A.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现象
B.可能有有核红细胞
C. 可能存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
D.可能有巨大血小板增多现象
E.可能有异形淋巴细胞
21.下列属于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参数的是
A. MPV B.MCV C. MCH
D. MCHC E.Hct
22.血小板直方图峰左移,MPV偏小,提示
A.存在小红细胞
B.存在红细胞碎片
C.存在血小板聚集 D. 存在小血小板
E.存在血小板卫星现象
23.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导致计数结果偏低的因素为A.小红细胞 B. 标本有微凝集
C. 微生物
D. 高脂血症
E.有核红细胞
24.电阻抗原理的血液分析仪采用浮动界标技术可提高下述哪项指标计数的准确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
25.血细胞分析仪的电阻抗法检测原理的发明者是
A.库尔特
B.居里
C.牛顿
D.阿基米德
E.克拉珀龙
26关于血液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血剂中常含氰化钾
B.氰化钾与血红蛋白作用后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C血红蛋白衍生物在530~550nm下比色
D.吸光度变化与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
E.仅器可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27.关于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脉冲信号的数量与细胞数量成反比
B.脉冲信号的数量不能提示细胞的数量
C.脉冲越多说明细胞体积越大
D.脉冲振幅与细胞核成正比
E.脉冲振幅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28.血细胞分析仪法中的光散射原理中,正确的是
A.激光源的多色光扫描
B.激光源的杂光扫描
C.激光源计数50%的细胞
D.散色光的角度为0。
~90。
E.激光源的单色光直接扫描进入计数敏感区的每一个细胞
29.三分群血液分析仪是指
A.将血细胞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B.将白细胞分为小细胞、中间细胞、大细胞C.将血细胞分为成熟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D.将血小板分为正常、大血小板、小血小板E.分为血细胞、血浆及其他
30.血小板直方图的范围在
A.2-30fl
B.8-38fl
C.18-48fl
D.30-64f
E.30-64fl
3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的脉冲大小取决于
A.细胞形态
B.细胞厚薄
C.细胞体积
D.细胞均一性
E.细胞核的形态
32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将中性粒细胞定为大细胞群是因为
A.细胞体积大
B.脱水后细胞体积较大
C.颗粒多
D.细胞核的大小
E.细胞胞质较多
33表示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的指标是
A.RDW
B.MCV
C. MCHC
D. MCH
E. HCT
34.不会影响血细胞直方图变化的因素为
A.血细胞体积大小
B.稀释液
C.溶血剂
D.操作人员的技能因素
E.标本测定次数
35.在红细胞直方图主峰右侧的细胞为
A.体积较大红细胞
B.体积较小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大血小板
E.淋巴细胞
36.有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血病缓解时,MPV减低
B.骨髓功能恢复,MPV上升
C.败血症时,MPV减低
D.局部炎症时,骨髓造血不受抑制,MPV 正常E.骨髓造血衰
竭,持续减低
37.关于血细胞分析仪法计数红细胞,正确的是
A.计数红细胞时,连同白细胞一起计数
B.血细胞分析仪都是用电阻抗法进行红细胞计数
C.MCV,MCH,.MCHC可由仪器直接测出
D.RDW是仪器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后计算得出
E.白细胞与血小板不干扰红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