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l通用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广饶花官乡王新梅
[摘要]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在研究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在研究中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 信息技术;体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关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重视应用和个体的体验及全员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规律,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实践性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研究性学习正符合学生的这种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并且研究的结果的获得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或是直接从书本上得到的,而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强调学生动脑的实践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
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教材内容限制的教学活动,它改革了以往学科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动态学习环境中。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等方面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4.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一般是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研究为基本形式,其结果如何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程度,合作越好,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越快,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方法和人际交往能力。
5.创新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要相信自我,相信科学,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质疑、尝试,勇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功。
三、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
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分层出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供研究目标,为学生参与研究提供靶子,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生推到研究新知的第一线,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愈具有广泛迁移的价值。
所以,在确定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时,必须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所必需的因素。
2.学习内容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区别,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是以直接经验,即通过实践获得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为基础的。
因此,同样是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范围里的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和技能,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却注重使学生应用这些原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
3.学习策略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是沟通学校与社会、书本与实际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宗旨。
在一项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原有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改变。
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法组织教学,“换汤不换药”,改革便无法推进。
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探索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
4.学习评价的设计
在评价目的上,必须明确研究性学习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原则上,不搞一刀切,不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在评价要求上,要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但求方法的创新化,在评价标准上,不是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而是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集体性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开始,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会提问,不会假设猜想,即便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或收信信息,学生却束手无策,因此,在研究性教学实践时,注意以问题为学习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在操作实践中形成问题,注意多让学生大胆地假设、猜想,鼓励学生探讨、交流,在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同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
这样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画图和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对不同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实现功能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结论,教师再组织不同小组利用机会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了,在小组学习中也培养了协作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层次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水平,建议学生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实现性。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学习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学,重心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的形成,因此,在评价时,必须明确研究性学习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不是把学生分出等级,而是
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每个学生都投入参与,勇于实践,大胆探索,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良好效果。
总之,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首先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借助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教学观念。
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