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基础业务分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规范
QB-J-003-2006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
业务规范
基础业务分册
The Basic Service Fascicule
of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System
版本号: 1.5.0
2006-04-30发布2006-04-30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THE BASIC SERVICE FASCICULE1
OF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SYSTEM1
1范围1
2引用规范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和缩略语1
5总体说明2
5.1目标2
5.1.1重入网分析2
5.1.2营销终端IMEI拆包分析2
5.1.3营销渠道分析2
5.1.4位置分析2
5.2章节说明3
6重入网分析3
6.1名词解释3
6.2识别模式流程4
6.2.1识别模式一:通过手机IMEI对比分析识别4
6.2.1.1分析识别流程5
6.2.1.1.1区分新老客户5
6.2.1.1.2IMEI号清洗工作6
6.2.1.1.3识别新入网客户的有效IMEI6
6.2.1.1.4生成、维护历史有效IMEI库7
6.2.1.1.5识别重入网客户8
6.2.2识别模式二:通过客户呼叫记录与手机IMEI相结合分析识别8
6.2.2.1分析识别流程9
6.2.2.1.1提取有效交往圈信息9
6.2.2.1.2提取有效IMEI信息12
6.2.2.1.3提取重入网客户信息12
6.3分析功能14
6.3.1KPI指标14
6.3.1.1分析目标14
6.3.1.1.1维度指15
6.3.1.1.2指标说明15
6.3.1.1.3面向对象15
6.3.1.1.4功能要求15
6.3.2应用分析15
6.3.2.1重入网客户总体分析16
6.3.2.1.1分析目标16
6.3.2.1.2维度指标16
6.3.2.1.3指标说明17
6.3.2.1.4面向对象18
6.3.2.1.5功能要求18
6.3.2.2多次重入网客户总体分析18
6.3.2.2.1分析目标18
6.3.2.2.2维度指标18
6.3.2.2.3指标说明19
6.3.2.2.4面向对象20
6.3.2.2.5功能要求20
6.3.2.3重入网渠道因素分析20
6.3.2.3.1分析目标20
6.3.2.3.2维度指标21
6.3.2.3.3指标说明21
6.3.2.3.4面向对象21
6.3.2.3.5功能要求21
6.3.2.4重入网客户营销政策分析22
6.3.2.4.1分析目标22
6.3.2.4.2维度指标22
6.3.2.4.3指标说明22
6.3.2.4.4面向对象22
6.3.2.4.5功能要求23
6.3.2.5新增市场网内互转分析23
6.3.2.5.1分析目标23
6.3.2.5.2维度指标23
6.3.2.5.3指标说明23
6.3.2.5.4面向对象24
6.3.2.5.5功能要求24
6.3.2.6存量市场网内互转分析24
6.3.2.6.1分析目标24
6.3.2.6.2维度指标24
6.3.2.6.3指标说明25
6.3.2.6.4面向对象25
6.3.2.6.5功能要求25
6.3.2.7重入网客户消费变化分析25
6.3.2.
7.1分析目标25
6.3.2.
7.2维度指标25
6.3.2.
7.3指标说明26
6.3.2.
7.4面向对象26
6.3.2.
7.5功能要求26
6.3.2.8多次重入网客户消费变化分析26 6.3.2.8.1分析目标26
6.3.2.8.2维度指标26
6.3.2.8.3指标说明27
6.3.2.8.4面向对象27
6.3.2.8.5功能要求27
6.3.2.9重入网老号码充值分析(可选)28
6.3.2.9.1分析目标28
6.3.2.9.2指标说明28
6.3.2.9.3面向对象28
6.3.2.9.4功能要求28
6.3.2.10重入网老号码欠费分析29
6.3.2.10.1分析目标29
6.3.2.10.2维度指标29
6.3.2.10.3指标说明29
6.3.2.10.4面向对象29
6.3.2.10.5功能要求30
6.3.3即席查询30
6.3.3.1重入网客户名单即席查询30
6.3.3.1.1分析目标30
6.3.3.1.2展现内容30
6.3.3.1.3指标说明30
6.3.3.1.4面向对象31
6.3.3.1.5功能要求31
6.3.3.2多次重入网客户名单即席查询31
6.3.3.2.1分析目标31
6.3.3.2.2展现内容31
6.3.3.2.3指标说明31
6.3.3.2.4面向对象32
6.3.3.2.5功能要求32
6.3.3.3一次性弃卡客户名单即席查询(可选)32
6.3.3.3.1分析目标32
6.3.3.3.2展现内容32
6.3.3.3.3指标说明32
6.3.3.3.4面向对象33
6.3.3.3.5功能要求33
6.3.3.4重入网老客户欠费名单即席查询33
6.3.3.4.1分析目标33
6.3.3.4.2展现内容33
6.3.3.4.3指标说明33
6.3.3.4.4面向对象33
6.3.3.4.5功能要求34
7营销终端IMEI拆包分析34
7.1名词解释34
7.2识别模式流程34
7.3分析功能35
7.3.1应用分析35
7.3.1.1终端捆绑销售情况分析35
7.3.1.1.1分析目标35
7.3.1.1.2维度指标35
7.3.1.1.3指标说明36
7.3.1.1.4面向对象36
7.3.1.1.5功能要求36
7.3.1.2终端捆绑销售的的效益分析36
7.3.1.2.1分析目标36
7.3.1.2.2维度指标37
7.3.1.2.3指标说明37
7.3.1.2.4面向对象37
7.3.1.2.5功能要求37
7.3.1.3终端捆绑销售的拆包用户情况分析38
7.3.1.3.1分析目标38
7.3.1.3.2维度指标38
7.3.1.3.3指标说明38
7.3.1.3.4面向对象38
7.3.1.3.5功能要求39
7.3.1.4终端捆绑销售的用户离网情况分析39
7.3.1.4.1分析目标39
7.3.1.4.2维度指标39
7.3.1.4.3指标说明39
7.3.1.4.4面向对象40
7.3.1.4.5功能要求40
7.3.2即席查询功能40
7.3.2.1捆绑营销终端信息查询40
7.3.2.1.1分析目标40
7.3.2.1.2展现内容40
7.3.2.1.3指标说明40
7.3.2.1.4面向对象41
7.3.2.1.5功能要求41
7.3.2.2查询终端捆绑用户信息查询功能41
7.3.2.2.1分析目标41
7.3.2.2.2展现内容41
7.3.2.2.3指标说明41
7.3.2.2.4面向对象42
7.3.2.2.5功能要求42
7.3.2.3查询拆包用户信息查询和分析42
7.3.2.3.1分析目标42
7.3.2.3.2展现内容42
7.3.2.3.3指标说明42
7.3.2.3.4面向对象43
7.3.2.3.5功能要求43
8营销渠道分析43
8.1渠道结构分析43
8.1.1分析目的43
8.1.2维度/指标43
8.1.3说明43
8.2营销人员组成分析44
8.2.1分析目的44
8.2.2维度/指标44
8.2.3说明44
8.3实体渠道业务能力分析44
8.3.1分析目的44
8.3.2维度/指标45
8.3.3说明45
8.4客户质量分析45
8.4.1分析目的45
8.4.2维度/指标45
8.4.3说明46
8.5卡件销售分析46
8.5.1分析目的46
8.5.2维度/指标46
8.5.3说明46
8.6号源铺货量和放号量分析46
8.6.1分析目的46
8.6.2维度/指标47
8.6.3说明47
8.7手机终端销售分析47
8.7.1分析目的47
8.7.2维度/指标47
8.7.3说明47
8.8服务性业务办理分析48
8.8.1分析目的48
8.8.2维度/指标48
8.8.3说明48
9位置分析48
9.1片区化营销经管48
9.1.1客户属地化49
9.1.1.1移动客户属地化49
9.1.1.1.1片区客户发展分析49
9.1.1.1.1.1分析目标49
9.1.1.1.1.2维度/指标49
9.1.1.1.1.3指标口径49
9.1.1.1.1.4使用对象50
9.1.1.1.1.5功能要求50
9.1.1.1.2片区客户变动月分析50
9.1.1.1.2.1分析目标50
9.1.1.1.2.2维度/指标50
9.1.1.1.2.3指标口径50
9.1.1.1.2.4使用对象50
9.1.1.1.2.5功能要求50
9.1.1.2竞争对手属地化51
9.1.1.2.1片区竞争对手客户数月分析51
9.1.1.2.1.1分析目标51
9.1.1.2.1.2维度/指标51
9.1.1.2.1.3指标口径51
9.1.1.2.1.4使用对象51
9.1.1.2.1.5功能要求51
9.1.2片区化营销经管51
9.1.2.1日KPI52
9.1.2.1.1分析目标52
9.1.2.1.2维度/指标52
9.1.2.1.3指标口径52
9.1.2.1.4使用对象52
9.1.2.1.5功能要求52
9.1.2.2月KPI52
9.1.2.2.1分析目标52
9.1.2.2.2维度/指标53
9.1.2.2.3指标口径53
9.1.2.2.4使用对象53
9.1.2.2.5功能要求53
9.1.3片区化营销分析53
9.1.3.1片区资费分布54
9.1.3.1.1分析目标54
9.1.3.1.2维度/指标54
9.1.3.1.3指标口径54
9.1.3.1.4使用对象54
9.1.3.1.5功能要求54
9.1.3.2片区特征分析54
9.1.3.2.1分析目标54
9.1.3.2.2维度/指标55
9.1.3.2.3指标口径55
9.1.3.2.4使用对象55
9.1.3.2.5功能要求55
9.1.3.3特定局部区域分析(可选集)55
9.1.3.3.1分析目标55
9.1.3.3.2维度/指标56
9.1.3.3.3指标口径56
9.1.3.3.4使用对象56
9.1.3.3.5功能要求56
9.1.3.4片区营销活动期间业务发展分析(可选集)56
9.1.3.4.1分析目标56
9.1.3.4.2维度/指标56
9.1.3.4.3指标口径57
9.1.3.4.4使用对象57
9.1.3.4.5功能要求57
9.2热点小区分析57
9.2.1热点小区通话特征分析57
9.2.1.1分析目标57
9.2.1.2维度/指标58
9.2.1.3指标口径58
9.2.1.4使用对象58
9.2.1.5功能要求58
9.3集团客户小区业务分析(可选集)58
9.3.1集团小区通话地理集中度分析(可选集)59
9.3.1.1分析目标59
9.3.1.2维度/指标59
9.3.1.3指标口径59
9.3.1.4使用对象59
9.3.1.5功能要求59
9.3.2集团小区短信广告分析(可选集)60
9.3.2.1分析目标60
9.3.2.2维度/指标60
9.3.2.3指标口径60
9.3.2.4使用对象60
9.3.2.5功能要求60
9.3.3集团小区短信广告目标客户匹配(可选集)61
9.3.3.1分析目标61
9.3.3.2维度/指标61
9.3.3.3指标口径61
9.3.3.4使用对象61
9.3.3.5功能要求62
9.4漫游客户群体分析62
9.4.1省内漫游客户群体特征分析62
9.4.1.1分析目标62
9.4.1.2维度/指标62
9.4.1.3指标口径62
9.4.1.4使用对象62
9.4.1.5功能要求63
9.4.2节假日特定景点网络压力分析(可选集)63
9.4.2.1分析目标63
9.4.2.2维度/指标63
9.4.2.3指标口径63
9.4.2.4使用对象63
9.4.2.5功能要求64
9.5网元收益分析(可选集)64
9.5.1网元收益分析(可选集)64
9.5.1.1分析目标64
9.5.1.2维度/指标64
9.5.1.3指标口径64
9.5.1.4使用对象64
9.5.1.5功能要求65
9.6GIS应用(可选集)65
9.6.1营业厅GIS展现(可选集)65
9.6.1.1分析目标65
9.6.1.2维度/指标65
9.6.1.3指标口径66
9.6.1.4使用对象66
9.6.1.5功能要求66
9.6.2特定市场分析GIS展现(可选集)66
9.6.2.1分析目标66
9.6.2.2维度/指标66
9.6.2.3指标口径67
9.6.2.4使用对象67
9.6.2.5功能要求67
9.6.3大客户通话变动轨迹GIS展现(可选集)67
9.6.3.1分析目标67
9.6.3.2维度/指标67
9.6.3.3指标口径68
9.6.3.4使用对象68
9.6.3.5功能要求68
9.6.4关键业务发展指标OLAP分析-GIS展现(可选集)68
9.6.4.1分析目标68
9.6.4.2维度/指标68
9.6.4.3指标口径69
9.6.4.4使用对象69
9.6.4.5功能要求69
9.6.5数据业务体验地域分布GIS展现(可选集)69
9.6.5.1分析目标69
9.6.5.2维度/指标69
9.6.5.3指标口径70
9.6.5.4使用对象70
9.6.5.5功能要求70
10编制历史70
前言
为适应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经分系统综合目前各省市场营销热点需求,精炼出四个专项分析,为精细化营销提供深度支撑,主要包括:重入网分析、营销终端IMEI拆包分析、营销渠道分析和位置分析。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市场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以中移有限业【2006】78号印发。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吴唯宁、刘虹、段云峰、柳兰屏、高男男、谢志崇、崔洪涛、王敬尧、常冬、赵静、余疆、刘盾等。
本规范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范围
本规范综合目前各省市场营销热点需求,精炼出四个专项分析,为精细化营销提供深度支撑,主要包括:重入网分析、营销终端IMEI拆包分析、营销渠道分析和位置分析。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各省公司省级经营分析系统和地市数据集市市场分析、应用功能的建设。
2引用规范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v1.0)》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与BOSS系统互动业务规范(v1.0)》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与BOSS系统互动接口技术规范(v1.0)》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业务技术规范(v1.5)》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总体说明
5.1目标
为适应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经分系统综合目前各省市场营销热点需求,精炼出四个专项分析,为精细化营销提供深度支撑,主要包括:重入网分析、营销终端IMEI拆包分析、营销渠道分析和位置分析。
5.1.1重入网分析
在经营分析系统中构建重入网客户识别的分析模块,从每月的新增客户中识别出重入网客户,并通过对重入网客户的入网渠道、入网政策、消费行为、欠费情况等进行多角度的定性定量分析,寻找诱发客户网内互转的原因和可控点,制定有效措施,控制离网率,不断提高营销效果。
5.1.2营销终端IMEI拆包分析
为优化营销模式,提高捆绑营销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各省经营分析系统对拆包信息提供相关的分析、查询和报表统计功能,了解捆绑营销的效果和各渠道的拆包情况,统计分析捆绑营销的效果和质量,发现IMEI拆包的一般规律。
5.1.3营销渠道分析
通过对营销渠道的分析可以提供营销、渠道经管和建设所需的渠道构成、营销人员组成、卡件/手机终端销售情况、服务性业务办理、号源铺货量和放号量、实体渠道业务受理能力的分析,为营销和渠道的发展建设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统计分析数据。
5.1.4位置分析
位置分析按照渠道终端(如营业厅)的位置划分,将业务和客户发展情况分配到位置上,强化对业务整体情况的分析,以提高对渠道的管控力度,指导各省的片区化营销经管,增强营销渠道的分析能力。
5.2章节说明
本规范包含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介绍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起草单位、解释权。
第二部分总体说明——介绍本规范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重入网分析——详细描述重入网的识别模式流程和应用分析功能。
第四部分营销终端IMEI拆包分析——详细描述IMEI拆包的识别模式流程和应用分析功能。
第五部分营销渠道分析——详细描述为营销渠道分析提供的渠道构成、渠道成员、终端销售、卡号资源等分析功能。
第六部分位置分析——描述位置分析在片区化营销、热点小区、漫游客户群、集团客户小区业务以及GIS等营销领域的分析应用功能。
6重入网分析
6.1名词解释
重入网客户:重入网是指客户已经拥有中国移动某个地市分公司一个移动号码,由于某种原因又新买了中国移动该地市分公司的另一个移动号码入网,新号码以全部或者部分替代原有号码,这样的现象称为重入网,这样的客户称为重入网客户。
其中,重入网客户不包含一卡双号客户。
多次重入网客户:半年内发生两次以上(含两次)重入网的客户,是重入网客户子集。
一次性弃卡客户:购买历史号码卡时所带有的费用使用完之后就直接弃卡的重入网客户,是重入网客户子集。
交往圈:与一个移动号码发生通话行为的所有的对端号码集合。
交往号码:一个移动号码的交往圈内的号码。
全集交往圈:在一定时间段内与一个移动号码A发生通话行为的对端号码的全集称为A在这段时间内的全集交往圈。
有效交往圈:与一个移动号码发生通话行为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密集程度的对端号码集合。
交往指数:是根据客户与每个交往对象的通话次数、通话时长、通话频率综合计算出来评估该客户的所有交往对象中谁能够成为有效交往圈成员的判断依据。
符合率:两个号码交往圈相似性的衡量指标。
查全率:在识别客户组中找到正确的目标客户的数量占目标客户的百分比。
准确率:在识别客户组中找到正确的目标客户的数量占所有模型认为是目标客户的总数的百分比。
6.2识别模式流程
重入网客户的分析识别提供两种参考实现模式:通过手机IMEI对比分析识别模式和通过客户呼叫记录与手机IMEI相结合分析识别模式。
各有限责任公司可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参考选择适合自身的相应模式进行实现。
模式一:通过手机IMEI对比分析识别。
此模式主要通过手机IMEI信息识别重入网客户群,特点是识别流程简单,系统资源占用少,实施难度较小,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
但由于分析维度较为单一和受手机IMEI信息质量的影响,该模式对于普及率较高和二手机市场较为发达的地区,分析结果的准确率和查全率不高。
模式二:通过客户呼叫记录与手机IMEI相结合分析识别。
此模式主要通过客户的呼叫记录同时结合IMEI信息识别重入网客户群,特点是基于对客户的呼叫记录进行分析,识别客户的交往圈,分析维度较多,能够弥补IMEI分析的误差,在参数设置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分析结果的准确率和查全率较高,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但由于该模式基于对客户话单的分析,需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相关参数的设置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较长时间的跟踪校验和修正,投入的精力较大,实现难度相对较高。
6.2.1识别模式一:通过手机IMEI对比分析识别
本模式主要通过对新入网客户使用手机的IMEI号与存量客户的IMEI号历史库进行分析识别出重入网客户。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率,每月定期对上上月新入网的客户(上上月入网并激活的客户,仅有入网客户资料无话单的客户排除在外)进行分析。
分析示意如下图3-1:客户在M月入网并激活(有话单产生),则在M+2月(计算月)对M月入网并激活的所有客户进行重入网分析。
图6-1 时间段示意图(模式一)
6.2.1.1 分析识别流程
每个新、老客户号码均一一对应一个有效IMEI,系统按照对应关系生成客户号码和客户有效IMEI的数据库,数据库会根据客户的行为变化(如手机更换等)按照设定的规则对客户的有效IMEI进行动态的更新,最终系统通过新入网客户的有效IMEI与老客户有效IMEI的一致性判断筛选出重入网客户。
图6-2 流程示意图(识别模式一)
6.2.1.1.1区分新老客户
本识别模式需要首先剔除特殊客户。
特殊客户指:员工卡、免费卡、测试卡的客户。
剔除特殊客户后,将客户分成两部分,即新入网客户和老客户。
(1)新入网激活客户定义:特定自然月M月份内新激活的客户号码。
例如:某客户11月份入网,12月份首次产生话单,则认为该客户为12月新入网激活客户。
本章不作特别指明的统一简称为新入网客户。
(2)老客户定义:在M月份以前激活的客户。
例如:我们分析12月新入网客户的重入网现象,则老客户是指在12月以前产生IMEI的客户。
6.2.1.1.2IMEI号清洗工作
IMEI清洗工作的目的,是在进行处理前,剔除部分不规范或者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异常数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不规范数据:不符合规范的IMEI号和对应客户删除。
例如:带有字母的IMEI (A00098888)、IMEI不完整(不足14位,或大于14位的IMEI)、IMEI为空值等等。
(2)一个月内一个IMEI号曾与N个手机号码(建议N大于5)建立对应关系或一个月内一个手机号码(不论新老客户)对应N个IMEI号(建议N大于5),则将此类IMEI及对应客户号码删除。
6.2.1.1.3识别新入网客户的有效IMEI
首先明确客户最后使用的IMEI号为最新IMEI。
新入网客户有效IMEI确定规则:新入网客户在激活次月取当月最新IMEI进行识别,如果最新IMEI稳定时间超过X(建议X取3)天以上,则取最新IMEI为该客户的有效IMEI,否则,取该客户号码所对应的多个IMEI号中存在天数最长的IMEI号作为新入网客户的有效IMEI。
例A:设某客户号码在12月份入网,X取3天,其最新IMEI号码的情况如下:
1.21-1.31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11
则,参照以上计算规则,最新IMEI号4600×××11对应的稳定天数超过3天,因此取最新IMEI为有效IMEI。
例B:设某客户号码在12月份入网,X取3天,其最新IMEI号码的情况如下:
1.1-1.29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12
1.30-1.31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13
则,参照以上计算规则,最新IMEI号4600×××13对应的稳定天数没有超过3天,因此取1月中该客户使用天数最长的IMEI号4600×××12为有效IMEI。
6.2.1.1.4生成、维护历史有效IMEI库
老客户最新IMEI稳定N天(建议为30天)以上则定义为老客户的有效IMEI;观测老客户在M -1月底的IMEI情况,如果老客户在M-1月底不存在稳定在N天以上的IMEI,则根据其在M-1月底的最新IMEI进行识别,如果最新IMEI稳定时间超过Y(建议Y取3)天以上,则取最新IMEI 为该客户的有效IMEI,否则,取该客户号码所对应的多个IMEI号中存在天数最长的IMEI号作为老客户的有效IMEI。
如果最终存在一个有效IMEI对应多个老客户号码的情况,将此有效IMEI同其中入网时间最长的老客户对应,其它的老客户号码删除。
历史有效IMEI库需要保存近3个月曾经在网的老客户和其对应的有效IMEI,即(M-3、M -2、M-1)三个月曾经在网的老客户和其对应的有效IMEI(请参照时间窗示意图)。
3个月前离网的客户和其对应的有效IMEI将不在历史有效IMEI库中。
具体保存几个月,可视情况而定,建议不少于3个月。
为说明以上计算规则,假设并举例如下:
现假设在2006年2月1日,研究2005年12月份新入网客户中的重入网情况。
则需要生成并保存2005年9-11月份的老客户的历史有效IMEI库,以便进行对比。
取N=30,Y=3 例A:设某客户号码在9-11月份期间,对应IMEI号码的情况如下:
9。
20日以前,该客户号码的有效IMEI号为4600×××01
9。
21-11。
28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2
11。
29-11。
30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3
则,参照以上计算规则,由于该客户号码在9。
20日后对应的IMEI号4600×××02对应的稳定时间超过30天,其有效IMEI从4600×××01变更为4600×××02。
最新IMEI号4600×××03由于对应时间小于3天不予采用。
例B:设某客户号码在10月份入网,对应IMEI号码的情况如下:
10。
6-10。
31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4
11。
1-11。
20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5
11。
21-11。
30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6
则,参照以上计算规则,由于此客户从未有过超过30天以上的IMEI,在其11月份中,最新
IMEI4600×××06对应的稳定天数超过3天,因此取最新IMEI为有效IMEI。
例C:设某客户号码在10月份入网,对应IMEI号码的情况如下:
10。
6-10。
31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7
11。
1-11。
28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8
11。
29-11。
30日,该客户号码对应IMEI号4600×××09
则,参照以上计算规则,由于此客户从未有过超过30天以上的IMEI,在其11月份中,最新IMEI4600×××09对应的稳定天数没有超过3天,取该客户号码所对应的多个IMEI号中存在天数最长的IMEI号,即4600×××08作为客户的有效IMEI。
6.2.1.1.5识别重入网客户
M月新入网的客户在计算月时也已经成为老客户,其有效IMEI也会出现在历史有效IMEI库中,在识别重入网前,首先在历史有效IMEI库中剔除M月新入网客户号码和其对应的有效IMEI。
如果新入网客户的有效IMEI在历史有效IMEI库中存在并且此历史IMEI对应的老客户状态符合下面任一条件,则将此新入网客户定义为重入网客户:
(1)老客户在新入网客户的激活次月底属于异常状态,各省视情况自行确定异常状态的各种类型。
例如:报暂停、租机到期停、销号(退租)停、紧急停机、申请销号、欠费预销号、申请预销号、有效期到期停、超信用度停主叫、超信用度停双向、挂失停、欠费停等;
(2)老客户在新入网客户的激活次月底仍属于正常在用状态下,并且激活次月底前Z(Z 建议为7)天内老客户主叫记录为零。
6.2.2识别模式二:通过客户呼叫记录与手机IMEI相结合分析识别
本模式主要通过对新入网客户使用手机的呼叫记录特征与历史号码的呼叫特征对比,根据相似程度,确定新入网客户嫌疑名单,结合IMEI信息,确定重入网客户名单。
6.2.2.1 分析识别流程
图6-3 流程示意图(识别模式二)
说明事项:
流程中(2)、(1,3)意思说明:以(2)表示重入网识别基准月,(1)表示重入网识别基准月的前一个月,(3)表示重入网识别基准月的后一个月,(1,3)表示要同时建立重入网识别月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数据信息。
以识别M月重入网用户为例,描述识别步骤。
图6-4 时间段示意图(模式二)
6.2.2.1.1提取有效交往圈信息
取M-1,M+1两个月的语音详单,按照下述步骤生成M-1月有效交往圈和M+1月有效交往圈,其中(M-1即1,M+1即3)。
图6-5 交往圈提取流程示意图
说明事项:
交往指数:衡量一个移动号码的交往号码与其交往程度的量化指标,以通话频度、通话时长、通话次数加权计算,以通话频度占主要权重,通话时长、通话次数占次要权重,具体权重各省可以通过测试后确定。
计算公式:Exp=ƒ(call_freq,call_dura,call_counts)
通话频度:衡量一定时间内(一般以月为单位)某个号码的每个对端号码在该号码交往圈中出现的交往频率,计算此频度时综合考虑对端号码出现的天数、周数、旬数,可以降低一些临时性突发通话号码的干扰,确保通话比较有规律的号码通话频度高,提高频率计算的精确性。
综合考虑日、周、旬出现的通话频度计算方法如下:
Freq=(Dn+Wn+Pn)/C
C :常量,表示某客户连续的一个时间段内的天数
Dn :某交往对象在C 天内与该客户有交往行为的天数
Wn :某交往对象在C 天内与该客户有交往行为的周数
Pn :某交往对象在C 天内与该客户有交往行为的旬数
如下图所示:某号码与A 和B 在30天内的通话次数都是6次,但与A 的通话集中在2周内,并且在同1个旬度内,而与B 的通话分散在5周内,并且分散在3个旬度内,相比之下,该号码与B 的交往更加有规律和稳定,与B 的通话频度FreqB 就高于与A 的通话频度FreqA ;从与C 和B 通话对比看,与C 的通话次数10次,高于与B 的通话次数,但由于与C 的通话非常集中,C 的通话频度FreqC 低于更有规律性的B 。
图6-6 交往频度计算方法示意图
干扰号码:非客户的特定交往圈的公共号码(如1860)或在系统全集中为非唯一的号码(如VPN 短号)为干扰号码,这些号码的存在会干扰交往圈识别的准确性,需要对这些干扰号码进行排除,干扰号码提取有如下几种参考:一个月内有很大数量的不同本地移动客户(浙江经验值为200名)拨打过的电话号码、单位总机号码、市政特服号、运营商特服号、VPN 短号等均可判定为干扰号码。
有效交往圈的确定:根据计算出来的交往指数大小对全集交往圈中的交往号码进行排序,
提取交往指数高的号码建立有效交往圈,具体提取的号码数量根据客户的消费层次确定,不同消费层次的客户段(可以根据客户的ARPU分段)所具有的交往圈大小不同,需要提取的有效交往号码个数也不同,消费层次越高有效交往圈的交往号码取数范围越大,具体取值各省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或经验值进行识别(浙江经验值为分10个消费层次,有效交往圈交往号码取数范围为10-16之间,实际各消费层次取得的有效交往圈大小均值在6-15之间)。
6.2.2.1.2提取有效IMEI信息
取M-1,M+1两个月的语音详单,按照下述步骤生成M-1月有效IMEI信息和M+1月有效IMEI信息,其中(M-1即1,M+1即3)。
图6-7 有效IMEI信息提取流程示意图
IMEI清洗工作的目的,是在进行处理前,剔除部分不规范或者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异常数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不规范数据:不符合规范的IMEI号和对应客户删除。
例如:带有字母的IMEI (A00098888)、IMEI不完整(不足14位,或大于14位的IMEI)、IMEI为空值等等。
(2)一个月内一个IMEI号曾与N个手机号码(建议N大于5)建立对应关系或一个月内一个手机号码(不论新老客户)对应N个IMEI号(建议N大于5),则将此类IMEI及对应客户号码删除。
6.2.2.1.3提取重入网客户信息
取M月新增用户号码M+1月的有效交往圈信息,与M-1月所有客户有效交往圈信息对比,找出新号码有效交往圈的符合率。
取M月新增用户M+1月的IMEI信息,与所有客户M-1月I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