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第1节 食物链教案 苏科版.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新版)苏科版
-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食物链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食物链书写困难:学生对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存在困难,容易混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3. 拓展资源获取不便:学生难以获取与食物链相关的拓展资源,限制了知识的深入拓展。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食物链书写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食物链书写指导,通过图解、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清晰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方法。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食物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食物链的书写和应用。
-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 拓展资源整合:整合食物链相关的拓展资源,以易于获取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板书设计
- 重点知识点: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捕食、被捕食、能量传递、生态平衡。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第1节食物链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设计方案。
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
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个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第六章第1节食物链教学设计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师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构成。
-学生通过观看、操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食物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的食物链实例吗?
-如果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的生物消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保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食物链的构建,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食物链,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作业提交时,请确保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2.学会构建食物链,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生态案例,构建食物链模型。
-学生能够运用食物链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理解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掌握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差异。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食物链》教案
导入新课微剧本表演: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洒在田埂上,只见一只红冠公鸡昂首阔步巡逻者它的领地,突然它加快脚步冲向一株绿草,原来有一只蚱蜢栖息在草叶上,可是还没等公鸡走近,不知什么东西扫过叶面然后“扑通”一声,蚱蜢不见了——“谁干的?”----还没等公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它忽然感觉头上有一阵阴影掠过。
不好!它本能的向它老巢狂奔而去。
原来一只在天空盘旋的老鹰俯冲而下抓起一条难得出来晒太阳的菜花蛇振翅飞去---原来是虚惊一场,公鸡喘息着停下脚步,想了一想又提起脚步狂奔起来,万一鹰没吃饱又杀个回马枪呢?自然界每时每刻无处不在上演着类似的景象,或许有点血腥,有点残忍,但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请大家观察这个场景中:谁可以吃谁?有没有什么方法清晰表达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6个学生按照微剧本就行充满创意表演创设逼近真实的教学情境新课内容一、初探农田生态系统一、制作食物链物理模型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老师提供的彩色纸条制作食物链模型,每组制作2-3个,选择其中之一上台参评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谁吃谁”,然后制作食物链的物理模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食物链模型二、分析食物链的本质通过观察所制作的模型发现:1食物链起点是:绿色植物;2食物链的终点是:最高级生物;3食物链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通过对具象的观察和分析,启发理性思维发现食物链的本质三、建立食物链的概念模型1、教师范例第一条食物链;要求学生模仿写出其余食物链2、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概念模型,总结食物链特点3、反馈练习各小组根据老师范例,将制作的模型食物链转化成文字表达并归纳食物链特点帮助学生将物理模型转化成概念模型二、再探农田生态系统创设场景二:农夫家里来客人,到农田中抓鸡做菜,写出食物链1、人是不是食物链中的组成部分?2、分析某顿午餐中包含的食物链分析食谱中的食物,写出相关食物链例如:认识到:认识自然界中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将学生的目光引导到日常生活中,运用食物链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三、深探食物链创设场景三:农夫感觉一个菜不够,想捕杀青蛙可以吗?1、生物防治2、生态农业分析讨论,回顾生物防治和生态农业的知识关注实际生活并懂得将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6.1 食物链1.概念2.本质3.特点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食物链模型的改进和制作,经过反复实践后最终才有不同颜色的彩色纸条制成环然后环环相扣,这样的物理模型不但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了食物链的概念,而且便于对食物链特点的观察和分析,颜色的设置即考虑了相关生物的特色,更考虑了色彩的搭配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审美,尝试着渗透steam教学。
第3单元第6章第1节食物链-教案2-生物七年级上册
增强课堂趣味性
新课讲授:1、食物链的概念
(1)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讨论问题归纳出什么是食物链
动手画一画,讨论归纳问题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总结的能力
2、食物链的特点:
(1)观察图片写出食物链
(2)讨论分析问题得出食物链的特点
观察图片,写出食物链,讨论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学习了生物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而这些又都是从食物中获取的,说出生物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再通过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初步学会画简单的食物链。通过分析讨论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关系。观察分析图片,说出天敌能防治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观看视频“灰喜鹊防治松毛虫”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谁吃谁”理解食物链,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通过绘制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
观察图片,写一写,说一说讨论并分析问题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畅所欲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课后拓展: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农田害虫设计一个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案,造福于家乡。
3.6.1食物链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食物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能画出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查阅资料、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和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对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生物防治方案的设计。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网络课件,并调试好电脑。
2、学生准备写有庄稼、田鼠、猫头鹰、牛、草、人的卡片以及连接卡片用的带箭头的纸条,双面胶。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第5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人体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那么食物又来从何而来呢?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打开投影和学生一起观看)(学生打开食物链的网页,点击首页的猎豹捕食的链接,观看。
)师:想一想猎豹和羚羊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猎豹吃羚羊、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过猫抓老鼠、蜜蜂采蜜等场景,那猫和老鼠、蜜蜂和花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也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师:好。
这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叫做食物链。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食物链的知识。
(板书课题)师:下面我们点击网页上的学习目标,了解一下,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点击,阅读。
)师:在了解学习的目标后,我们来看看食物链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学生点击,阅读。
)(二)新课学习师:下面点击在线学习。
我们知道在语文课中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哪个同学能回答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阅读网页上的流动字幕回答)师:那我们想一想,螳螂、蝉、黄雀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和同学讨论一下,并填写在本页下方的表单中,姓名用学号代替,并提交。
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第6章 第1节 食物链》(1)
第1节食物链(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从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着手,增加学生对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
然后在卡片接龙游戏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在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3)描述食物链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中找动物,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2)会绘制简单的食物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PPT课件、卡片、双面胶,白纸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出示课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
2.问题:猜猜视频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您能猜出视频中的成语吗?说一说其中生物的关系。
3.谈话1:在视频中,谁吃谁?“谁”被“谁”吃呢?谈话1.再现生活(1)大家一定非常喜欢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现在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自然吧。
(课件展示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画面,画上有青草、青蛙、蛇、老鹰、鸡等。
)(2)大家能根据自己的见闻说说田野里的这些动物,它们谁被谁吃了?2.深入研究(1)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卡片接龙将画面上出现的动植物写在卡片上,每种多写几个,请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相关的卡片用()接龙起来。
它们由于食物关系联系起来排成一队,大家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你能把他们之间谁被谁吃了的关系连起来吗?(注意把被吃的生物放在前面,吃它的生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的方向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1.食物链的定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的一种关系。
2.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部分。
3.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4.食物链的实际例子:通过具体的生物例子,如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预习资源,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中的实例,如草原食物链,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食物链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食物链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答案:正确
2.填空题
题型:根据上下文,填入合适的词语或短语。
例子:在生态系统中,草是___,被兔子捕食,兔子是___,又被鹰捕食。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
3.连线题
题型:将相关词语或概念进行匹配。
例子: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答案:
-生产者----->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章 第一节 食物链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一节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②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②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①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②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课文导入1、分析成语“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中涉及的生物之间的捕食现象。
2、例举:其它的生物之间的捕食现象。
用成语故事――“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导入本课。
使学生了解: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关系。
分析农田中的生物1、找出青草、蚱蜢、青蛙、鸡、蛇和鹰6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吃与被吃关系)?2、怎样把这些食物关系表示出来(学画食物链)?3、总共能画几条食物链?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P70页第二、第三节指导学生学画、认识食物链小结:①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
②食物链的画法1、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2、让学生认识食物链,以及学会画食物链。
(提示:“→”表示捕食关系)交流、讨论:1、每条食物中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生物?2、各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哪几类?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信息库:P71页第一节、P78动物的食性。
评价、补充、小结(完整食物链的特点):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使学生明确食物链的特点。
(提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有生产者。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分析食谱中的生物交流、讨论:1、人类的食物涉及到一些动物,这些动物所吃的食物又是什么?2、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获得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1、组织学生写出午餐所涉及的生物并填入表格。
3.6.1 食物链(1)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食物链》教学设计教材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材料制作模型,并用模型表示抽象的食物链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影响,珍爱生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八年级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准备教学之前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查阅资料,做成PPT,并准备相关道具,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思考生物间存在什么关系?活动一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1.做一做:卡片接龙(小组合作: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他的生物排在后面,一直排到没有生物吃它为止;中间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连接成一条龙的状态,有几条连几条。
2.想一想: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像什么?3.写一写:用文字写出图中的食物链4.议一议:▲在食物链中,食物链一般有几个环节?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指向谁?表示什么意思?(一般有3-5个环节。
“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被捕食者的能量流向捕食者。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1 食物链 教案
《食物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内容,是在认识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生产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更深的层面揭示第2章所学到的环境中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渠道。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生物防治,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环境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自然界生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点:运用食物链的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预备单1. 情境引入: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思考:这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学习目标:①通过学习,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并能正确说出什么是食物链。
②通过分组活动,进行分析与综合,能正确地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③通过查阅资料,能初步进行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3.自学检测: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后自己尝试作回答,不会回答的请在问题上做好标记。
①在生物圈中,动物和人都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和。
②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③食物链通常是由开始的,它一般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6.1食物链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找出一个生活中的食物链实例,并分析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及书写方法,能够正确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2.掌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运用食物链分析实际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变化。
3.了解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食物链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生态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如森林、草原、湖泊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食物链的存在。
2.教师可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农作物、家禽家畜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食物链的实际应用。
3.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如“农田里的农作物是如何被损失的?”引导学生从食物链的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食物链的概念、组成、书写方法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对食物链的重要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3.强调学生对食物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关爱。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态系统,绘制其食物链图,并分析其中的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的影响。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细节,如正确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完整地展示食物链等。
3.教师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可以运用彩色笔或其他装饰手段,使食物链图更加生动有趣。
第3单元第6章第1节食物链-教案1-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特点。
(3)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尝试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交流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确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
(2)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难点:如何设计生物防治。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做中学”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动画片段:螳螂捕蝉(学生观看)。
故事情节: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
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2)问题: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非常了解,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例子反映了生物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答:吃与被吃)。
2.提出“做中学”的问题——分析农田中的生物(1)问题展开: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产生的联系是很容易看到的。
你还能举例吗?(2)谈话:(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草、蚱蜢、青蛙、蛇、鸡、鹰) 这些生物大家认识吗?怎样利用食物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你会怎么做?(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卡片、胶带等材料,按照一定的食物关系顺序把卡片串连起来。
)(3)“卡片接龙”活动: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一个同学排好吃与被吃的顺序,被吃的生物排在前,吃它的生物排在后,最后将卡片串起来。
也可以鼓励创新,采用其他方法,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相互牵绳的方法。
)(4)模型展示,建立“食物链”概念: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模型展示汇报。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模型,从这些卡片接龙模型中,大家能看出什么道理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什么形状?);并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记录书写下来,用“→”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
第3单元第6章第1节食物链-学案2-生物七年级上册
3)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______________
4) 在探究二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
(说明鸡既可以吃________,又可以吃动物,是________。)
3、探究三:分析食谱中的生物(即人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2、探究二(小组活动):青草、蛇、蚱蜢、鹰、青蛙
提问:(3)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三点拨与提升
食物链的规律:
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
二次复备栏
一预习与反馈
1、生物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动物、植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________、水、温度、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
2、什么是食物链?
二交流与展示
说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1、探究一(小组活动)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箭头将下列生物连起来。
1)结合图,分析一份中餐的食谱,写出包括人在内的各条食物链:
2)提问: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拓展讨论: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四巩固与检测
1、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之间的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________开始的;(2)位于食物链中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___________;(3)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则大多是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草蚱蜢青蛙蛇鸡鹰
(教师活动)食物链: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所构成的联系。在PPT上出示植物、兔子、鼠、蛇、老鹰、狐狸四种动物。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把这几种动物的名称用水笔写在便签纸上,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先看老师的示范。并要求学生按照刚才老师的方式书写在本子上,并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书写食物链。(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影响,珍爱生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八年级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奠定基础。
2、食物链的特点:
(1)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
(2)食物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正确的箭头指向是:被捕食者捕食者。
(1)一般食物链的第二环节是植食性动物,其它环节为肉食性动物。
议一议
(1)以青草蚱蜢青蛙蛇老鹰为例,如果老鹰的食物只有蛇,蛇的食物只有青蛙,假设有一天,青蛙从这世界上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況?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采用模拟探究、观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有关知识。通过学生参与模拟,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过程
找四个同学上台进行角色扮演:青草、青蛙、虫子、蛇,要求学生在10秒内找到自己爱吃的食物,并拉手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谁吃谁
1、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
请同学们讲P96页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动物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找到,并用带箭头的线连接起来。
问: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的连接是怎么连接的?被捕食者 捕食者
青草鸡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1节食物链教案苏科版
教学课题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材料制作模型,并用模型表示抽象的食物链概念。
(2)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食物链?
课堂小结
1、一种生物不是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2、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且起点必须是生产者。
3、箭头方向要正确: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直到最高级消费者。
植物兔子鹰兔子
植物兔子狐狸鹰
植物鼠狐狸植物狐狸
植物鼠鹰
植物鼠蛇鹰鼠蛇
请下面的同学检查黑板上的书写正确吗?同桌间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食物链中包括几个环节?
(2)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在生态系统中的是什么成分?
(3)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什么成分?根据他们的食性,可将动物分为哪几类?
(4)仔细观察食物链,食物链还存在哪些共同点?
三、关于让学生上黑板书写食物链的设计,是为了让他们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拉进教师和后进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其实也很快乐,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但在施教的过程中,给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照顾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这一部分同学来进一步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以让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找、写食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PPT,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总体而言,这堂课从设计和施使中还是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教学反思
一、生物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生物学现象,通过老鹰抓小鸡式的游戏方式导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通过小组活动,并在学生探讨过程中给出讨论的问题,让学生目的的活动,创设出讨论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