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柏坡调研报告
寻访红色记忆----西柏坡调研报告
今年暑假去平山县西柏坡进行了参观,平山县西柏坡是革命胜地、伟人生活工作原址、老一辈革命家对当时的忆苦思甜。
通过与当地导游的交流,使我对此次的红色之旅西柏坡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更好地完成此项调研,我在完成对西柏坡的探访的同时,也通过聊天的形式询问当地居民西柏坡几十年来的变化。
一.实践活动的调研主题及目的
西柏坡浓缩了建国后改革开放依赖党的辉煌历史,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的理想基地。
参观革命胜地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关于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由朱德、董必武等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
7月17日至9月13日,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从而大大推动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开展。
伟大的革命意义,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三.西柏坡旧址
(一)中央旧址
首先我们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大门向南,分前后两部分。
前院自东而西,是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
刘少奇、董必武的旧居,还有军委作战室旧址和中央机关食堂旧址等。
在后院东北角,三间窑洞式建筑是朱德的办公室、休息室和会客室的旧址。
虽然早就在网上看到过它的照片,但是身临其境时却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七届二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地保继续地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会议提出的很多目标都已经实现,但是这次会议的精神却永不过时,需要我们继承。
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对于我们这些八十年出生的年轻人尤其有指导意义。
我们同学中的所有人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成长经历使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往往是一个成功者所应当具备的。
因此,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两个务必”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国家的地位也比以前提高了,但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先辈们艰苦奋斗给我们留下的。
我们不但要继承先辈们留下的胜利果实,还要继承他们的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永葆生机,继续繁荣下去。
况且现在的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一个国家都不能放松前进的脚步,否则就会被甩在后面。
而且现在很多资本主义大国还妄想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颠覆中国政府;台湾还没有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有些台独分子还很嚣张;在外国势力的资助下,达赖喇嘛还妄图实现西藏的独立等等。
因此,我们决不能放
松警惕,“两个务必”的精神永远不能丢。
而我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身上的责任很重,更应该刻苦努力,好好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
为将来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知识,储备能量。
(二)西柏坡纪念馆
随后我们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纪念馆门口的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像,看着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我们的领袖们正是在这里,组织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进入记念馆,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光荣的平山。
这里先容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一、二展厅:中心工委在西柏坡。
先容了工委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全国土地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等重大事件;三展厅:决战前夕。
先容了大决战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四、五、六展厅:大决战。
先容了党中心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争的战场及人民支前情况,无疑,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身者,才奠定了***广场上那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
七展厅:中国***七届二中全会。
八展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先容了党中心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情况;九展厅:难忘的岁月。
展出了当年领袖和工作职员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厅:历史不会忘记。
展出了现在各级党、政、军领导及社会名人等参观回访西柏坡的历史照片。
纪念馆里展出的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比较系统地先容了党中心和***等中心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劳苦功高纪念馆门前站立着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五个领导人的塑像,我们在那里合影。
我们的笑脸定格在了那一时刻。
毛主席亲,共产党更亲,我们这一代人定会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把共产党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中国,造福全人类。
四.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已不仅仅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而是升华为一种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首先,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
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不论从何种角度去概括总结,都不能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
而当时党中央领导人正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解放。
其次,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
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了空前决战;三大战役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己成定局,面对纷杂万端的社会矛盾,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全党、全军再接再厉,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另一方面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在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两个“敢于”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革命主义精神,两个“务必”体现了积极进取不断革命的精神。
这两种精神贯穿于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并且两种革命精神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夺取胜利,迎接解放,战胜困难,实现转变的强大精神支柱。
这一时期还有许多鼓舞军民奋斗的革命精神,诸如,着眼大局服从大局,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团结统一,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立新世界等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以往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围绕两个“敢于”、两个“务必”革命精神的展开,并为其服务的。
再次,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
中国的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英勇斗
争中渐渐形成的。
最重要的是,这种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
最后,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西柏坡精神是与西柏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和当时的革命形势联系在一起。
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
续不断,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
此外,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反映,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有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联系群众等。
这些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国大陆,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乃至对新时期推动四化建设,对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中保持清醒头脑,对在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刻跨入二十一世纪,迎接更大的挑战,都具有不朽的重要意义。
现在,正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政治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时刻。
但有时候物质上的富裕却带来了精神上的困乏。
由于面临了更多的诱惑,加之自身的不坚定,许多领导干部在成就面前自我陶醉,迷失了自我。
这时,继续提倡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的精神,无异于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共产党继续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在化的新的发
展阶段。
正在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面对这样的机遇的同时,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尤其重要。
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
但同时,我们国家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扬敢斗敢胜的西柏坡精神,切实增
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
五.我们的收获及总结
对于正处于大学阶段的我们,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不管在学习、工作的工程中,学习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必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帮助。
其中,实事求是就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科学上的问题,每一次试验,以及每一个数据。
同时,作为实事求是内在要求,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
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和科研人员面临的尴尬问题,即论文数量很多,但高质量,有影响力,真正创新的文章很少。
这时候,学习和领会两个“务必”的精神,并切实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去做,无疑是我国科研事业的出路,也是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
在科研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及艰苦奋斗的作风。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要坚持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端正态度,排除杂念,一心一意做科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时,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明确历史任务,求真务实,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篇二:西柏坡调研报告
发扬西柏坡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导语:
西柏坡是我党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上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结
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将要开始的交汇点。
新中国是从这里走来的。
西柏坡时期培育产生的西柏坡精神,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思想。
一、形势转折:时代特征
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两种不同国情条件下形成的,前者是在西柏坡时期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革命的衔按期间所形成的,后者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形成。
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与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
全会,分别是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思想集中的体现。
形势的转变是这两次会议相同或相似之处:西柏坡精神处于社会转折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西柏坡时期形势有三大转折。
一是武装斗争转向生产建设。
二是乡村转向城市。
三是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二、继承发扬:时代精神
西柏坡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
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对今天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其重大的促进作用。
1.艰苦创业精神
中国共产党素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建党初力量弱小的时期,还是井冈山、长征、延安艰难困苦的时期,党依靠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力量强大的国内外敌人和千难万险。
当民主革命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就指出:“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历史证明,发扬西柏坡的艰苦创业精神,我们党克服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个个胜利。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支持和鼓舞,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五种精神”,就是江泽民同志所提倡的新时期“64字创业精神”。
即使在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2.彻底革命精神是将革命半途而废,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当时社会大转折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
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要经得起生死考验,在和平建设中又要经得起执政考验。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
情况”、“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又在全会所作结论中把“力戒骄傲”作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一,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3.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敢于打大仗,敢于进行战略决战,这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集中表现。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超凡的勇气、胆略和指挥艺术,于历史的紧要关头,在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三大战役”,这是中外古今战争史上打破常规的新创造,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我军的“小米加步枪”最终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加坦克”。
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医治战争的创伤,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
为此,“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4.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前提条件。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上作了深刻的分析:“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
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
”毛泽东坚定地回答说:“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
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这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精神。
三、具体落实:时代要求
西柏坡精神既是河北人民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中央对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是非常重视的。
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参观时题词:“坚持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李瑞环同志来西柏坡时曾说:“要组织人们到这里看一看,让大家知道,革命是怎么过来的,共和国的创建是多么不容易,从而激发斗志,把我们今大的工作做更好些。
”杨尚昆同志重返西柏坡,参观后为平山人民赠言:“发扬西柏坡精神,加快平山建设步伐。
”河北省作为
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首先有义务、有责任对西柏坡精神很好地进行学习、研究和宣传。
1.增强发扬西柏坡精神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西柏坡精神是加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珍贵精神财富和巨大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西柏坡精神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西柏坡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营造更加浓厚的发扬西柏坡精神的氛围十分必要。
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的宣传教育相比,同党和人民对发扬西柏坡精神的要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就河北而言,有些党组织和群众还弄不清什么是西柏坡精神,就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了。
我省的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宣传西柏坡精神的重任,使其入耳入脑,弘扬光大。
今天,我们面对改革开放和国际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发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是要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种干劲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西柏坡精神今天不会过时,今后也不会过时,让西柏坡精神在全省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让西柏坡精神成为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力量。
2.把发扬西柏坡精神作为加强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发扬西柏坡精神要结合本省实际,有针对注、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出河北省的特色。
河北省驻军多、军校多、烈军属多,这有利于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双拥共建等精神文明活动,促进新时期军民、军政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河北省革命老区多、革命遗址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这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
育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作用。
河北地处首都北京的周围,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河北省就是祖国的“胸膛”,河北省主动地实施“护城河工程”,从而为北京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全省在创建文明城市竞赛中,不同类型城市倡导和树立带有本市特色的城市精神,塑造本市良好形象的独特模式,如文化式的旅
游文明城市,花园式的沿海文明城市,现代式的新兴文明城市等等。
西柏坡精神的理论研究是学习和宣传西柏坡精神的基础,进一步深化西柏坡精神的理论研究,有利于西柏坡精神的学习、宣传、继承、发扬。
研究的成果应及时研讨交流,扩大影响,增强效益,解决目前只有在纪念活动日才开研讨会的状态。
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上,使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更紧密地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要研究和解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扬西柏坡精神,发扬西柏坡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西柏坡精神与加快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
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西柏坡精神,发挥表率作用,那么这种无穷的精神资源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系
软件工程2班孙浩然 2011.7.15篇三:西柏坡红色探访调研报告
追寻红色足迹,探索革命精神
——以西柏坡革命圣地为例
成员:周洪涛文金元
韩晋生田野
周琪曾磊
学校: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彭康书院
班级:电子34班
队伍名称:“寻觅红色西柏坡小分队”队长:周洪涛
联系电话:183********
摘要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的山村。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
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里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
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如今的西柏坡已
经是全国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可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