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 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三: 旧中国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
不足、资金短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 及其进行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如果不引导个体农 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也 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因此, 用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
“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 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一辆 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P25-27,要求:时间3分钟,围绕目标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1)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最重要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作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
决定
有利于解决
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
小 结:

最为广泛而深

刻的社会变革








在艰辛探

索中前进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改造——意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党的八大对社会 主要矛盾 主义建设的贡献 主要任务
指明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探索中的曲折
【课堂巩固】
2、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 ) ①国国家营资本经主济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 的开始了对它们彻初底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 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工业建设

• (1)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建设

• (2)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 (3)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科技

(4)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国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 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 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 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 发生严重困难。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东欧出现一批
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给中国人民 带来了希望。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 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国际环 境,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3.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多穷: 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6美元; 人均原煤59公斤;人均钢0.39公斤;人均发电量7.9度;
“一而美横 国穷向人对 均二比 国白当 民时 总”的 产的世值界1新88:2中美元国; 英如国何人均重国新民总书产写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指导) +
苏联经验教训(鉴戒) +
中国实际(结合)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引领十航月向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 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复习回顾
社会性质 近 代 中 国
历史任务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开始标志 五四运动
资 本 主 义 道 路 走 不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民 主
发展历程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主 义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革 命
取胜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课堂巩固】
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 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 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使广大劳动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巩固】
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 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感谢聆听
小科普: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
转变为
,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2、思新考民:主为主什义么向要社、会并主且义能过进渡行的“历三史大必然改性造” 向 社会主义过渡?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
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
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 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 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 过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 供了坚强的依靠力量和重要的物质基础。
1.过渡时期的时间划定、总路线和总任务?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划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意义
【课堂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 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11994199年年新五中四国运诞动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 的转变 B.119 4569年年社中会华主人义民改共造和的国基的本成完立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 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 刻的社会变革 D.1社949会年主中义华人改民造共的和基国本的完成立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个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 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
【一个肯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 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 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 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 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 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 备和物质基础。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前方道路又该 如何走呢?
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艰辛探索时期的划定
自主学习2
阅读教材P27-29,要求:时间3分钟,围绕目标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面临的崭新历史课题? 2.中共八大的贡献? 3.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与曲折? 4.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的意义?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和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在“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下,加强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以解决私营工 业在原料来源、产品销路和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国营商业也逐步扩大 批发范围,所经营商品主要是粮食、棉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他商品 的零售业务让给私营商业或小商小贩经营。开始了不同程度上对工商业 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为以后对私营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性质、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
胜利标志 理论成果
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思想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目标】
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事物发展的社道会路主是义曲探折索的中,的曲前折途是光明的。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 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 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 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4、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