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机制:——三个基本形成条件?
——基础条件?
充足的水 足够的堆积物 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较大的地面坡度(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山谷地形有 利于流水汇集;)
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
——触发因素和动力条件
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 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1)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 (2)沿海地区——海啸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世及界其地分震布带的分布
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
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边
界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
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环太平洋地区
C.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榆次:雪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是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 及地质环境恶化。
地质
陆地 作用 产生
环境
变化
破坏人类 生存环境
危及人类 生命财产
地质 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发生机制
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地震 的避防
(2019·北京高考)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 源与环境破坏。
二、滑坡和泥石流
类
滑坡
型
泥石流
概 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 念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 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地震中的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属于自然原因导致,世界上绝大 多数属于构造地震;人为原因也可以诱发地震,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
在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中,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起决定性的 作用,破坏植被和不适当的开挖、堆积等人为因素加剧灾害的发生。
点拨: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 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 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
正处于板块边界地带,所以容易发生地震。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
地震频发地区: 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3.地震的危害
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
【纠错辨析】 灾情人员伤亡减少并不代表经济损失减轻 地震灾情的变化:人员伤亡有所减少。原因是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 于完善。 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原因是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滑坡示意 图
滑坡体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 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一般由降雨、河流冲刷、地震、融雪等自 然因素引起。近年来,由于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滑坡比例明显增加。 在农村,滑坡也俗称 “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A:原土体坡 面
D:滑坡后坡 面
E:滑坡面
(3)发生机制——三个基本因素因素?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泥石流多发于山区,且一般分布于山谷地区,甲、 乙、丙三地均为山谷,易发泥石流。丁地位于平原,地势低平,无泥石流灾害发 生的地形条件,因此其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第2题,丙地地处山谷,且有 铁路经过,因此若发生泥石流,可能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该地地处山区,植被 覆盖率一般较高,因此泥石流有可能会损坏林木;由于该地坡度较大,因此不适 宜农田分布,因而造成的危害最不可能是破坏农田。
(2020·南充二模) 堪察加半岛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区。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 加半岛中东部三座活火山(如图甲)。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频发,其中最大的几次 火山泥石流都是由舍维留奇火山爆发导致。图乙示意舍维留奇火山剖面。据此完 成3~5题。
3.影响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 B.坡度 C.物源 D.植被覆盖度
(A )
4.与我国西南山区的暴雨泥石流相比,图示区域火山喷发引起的泥石流
①气体较多 ②碎屑物颗粒较大 ③温度较高 ④运动速度慢
A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舍维留奇火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向最可能为 (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3选A,4选A,5选D。第3题,火山喷发形成大量松散火山岩碎屑物,但是 要形成火山泥石流,必须要有水源的参与。该区域纬度较高,山体海拔较高,山 体存在冰川,火山喷发导致冰雪融水、冰崩雪崩以及火山雷雨等,水源丰富从 而诱发火山泥石流;其他因素均非主导因素。第4题,由于火山泥石流的碎屑物 多由火山喷发带来,因此火山泥石流气体较多,温度较高,且碎屑物颗粒较小, ①③正确,②错;泥石流的运动速度与泥石流的规模、区域地形坡度等均有关 系,所以该区域的火山泥石流运动速度不一定比我国西南地区的暴雨泥石流更 慢,④错。第5题,据图乙舍维留奇火山新、老火山口的位置以及图乙中的指向 标可知,其火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动方向最可能为西南方向。
因此发生滑坡的概 率增大。故选C。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发生滑坡的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C)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上升
D.水位稳定
2.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 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
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
对比: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成灾 原因
滑坡
①地势起伏大 ②岩体土体松动、破碎,存 在易滑动面 ③植被覆盖较差
泥石流
①山区地形陡峻、山高谷深 ②岩 体土体松动、破碎 ③大量水流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地区
岩体或土体结构松 软,比较破碎,地 势起伏较大的斜坡 地区(山地丘陵、 工程建设频繁区)。
震级大小 根据震级的大小地震可以分为
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
之间的地震
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 同程度的破坏
1
震中
震源深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震源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 ﹤70km 70~300km ﹥300km
烈度
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 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等震线是烈度相同点的连线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一册
一、自然灾害的含义
1.自然灾害含义 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 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必备条件: 诱 因:自然界异常变化 受灾体:人员、财产、资源等
人类生命财产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
主要依据:灾害的形成原因
自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
然 灾
震级大,震源较浅 地处地震带上 建筑物防震能力差等
构造地震(说明: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形成原因:
地壳构造运动 →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 断裂或错位, →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分布规律: 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大的断裂活动构造带为地震多发地区(地震、 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呈带状分布。 ) ——多发的原因: 位于地质构造断裂地带,地壳活跃,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较频 繁,故地震多发。 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
多发生于山区 雨季降雨高峰 期或连续降雨 之后。
西南山区(最频发)
2015年11月浙江丽水山体滑坡现场
2010年8月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
滑坡 泥石流
危害
堵塞河道掩埋农田、道路、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暴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 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 天气: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
发生泥石流; •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
流。
2、修建三峡水库后,
由于水库库岸水位
比修建水库前涨幅
增大,对滑坡的发
生起到润滑作用,
(1)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B)
1. 地震的成因
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地应力
存在于地壳 中的应力。 即由于岩石 形变而引起 的介质内部 单位面积上 的作用力。
岩层倾斜 地应力 岩层断裂 或弯曲 超限 或错位
能量急 剧释放
地震波 传播
地面 震动
地震构造示意图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图
•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 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泥石流示意图
上游地形多为三 面环山一面出口 的瓢状或漏斗状
中游地形多为狭 窄陡深的峡谷, 谷床纵坡坡降大
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 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山谷如雷鸣.浑浊的流体在很短 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 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1)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D)
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2)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
生方式是( ) D
A.抓住漂浮物漂浮
1、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在沟谷,而
B.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台风、滑坡不一定发生在沟谷中,BC错误;根据图中桩林
坝的构成形态可知,无法防御洪涝灾害,A错误;该工程
气象与洪涝灾害
旱灾、台风、寒潮、冰雹、洪涝
害 分
海洋灾害 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
类
生物灾害
鼠害、虫害
问题:判断以下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并指出自然灾害的类型。
A.发生在荒无人烟区的地震。否
B.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喷出1500米的黑色烟 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四名队员伤亡。 是 地质灾害
在图中找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
震中:地面正对 着震源的那一点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 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 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
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 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源:地球内部 岩层破裂引起震 动的地方。
震中
等震线
震源深度
震中距
地震构造示意
震源
震级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 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 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 越高。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 约 增 加 32 倍 , 相 差 两 级 , 能 量 相 差约 _1_0_0_0____ 倍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滑坡、泥石流
• 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
1.泥石流: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 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 引发条件。滑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 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多发。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 软弱面的存在(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暴雨(水分渗入软弱面)、地震等起了诱发作用。
——大规模的工程(开挖山脚、坡面增加负荷、蓄水等) 兴建起了诱发作用?(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
影响烈度的因素
因素 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质 建筑物坚
大
近
构造 固程度
浅 断裂带 越低
烈度
大大
大
大
大
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和震源深度
汶川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度,简要分 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
等有关 ,一般来说: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
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
灾害发生的触发机制,增加了滑坡发生的可能和强度)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4)防御措施——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非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 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通过减灾规 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
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位于沟谷中,图示沟谷植被覆盖率低,含有大量松散沉积
D.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物,易发生泥石流,这些松散物质经过桩林坝后被拦截下 来,所以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最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最不可 能是 A.冲毁铁路 B.阻塞河道 C.破坏农田 D.损坏林木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 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暴雨泥石流、冰川泥石流)
C B A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 现象。
泥石流
滑坡 海啸
地震
灾害链。
火灾 崩塌
瘟疫
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