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内容是关于光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的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了解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探索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他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掌握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过程。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光的一些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获取信息。
但是,他们在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和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图片上的玻璃、水杯、石头和木块,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光在这些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吗?2. 观察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择一个透明物体(如玻璃、水杯)和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石头、木块)。
- 学生用手遮挡住光源,观察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 学生可以讨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并思考光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3. 实验结果分享和总结-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口头交流或展示实验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物体的性质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物体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物体性质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实验器材、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吗?”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物体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学习新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共同学习课文《物体的性质》。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概念,确保学生理解。
3.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段解释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实践探究(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性质,并记录在笔记本中。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关于物体性质的问题,并尝试用实验来验证。
4.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物体的性质。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归纳出物体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教师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Step 5: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物体的性质。
2.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环境中,寻找更多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学生将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中,并在下节课分享。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案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空中的星体》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并探究它们的特点和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天空中的星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天空中的星体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星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现象,对于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等深层次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空中的常见星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体的特点和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天空中的常见星体。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星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讲授法:讲解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星体的现象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讲解星体。
2.准备教案和课件,用于指导教学。
3.准备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等,方便学生观察星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空中的星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星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月亮、星星等常见星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星体的现象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体的运动和变化。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星体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讲解其他天空中的星体,如行星、卫星等,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星体知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星体的特点和现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天空》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天空,了解天空的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地球仪、蓝纸、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1. 老师向学生介绍天空,让学生说出天空的颜色。
2. 老师向学生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大海和陆地,问学生:“你在哪里能看到蓝天和白云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地
球外面,天空是黑色的。
3. 让学生观察天空的变化,有时是蓝色的天空,有时是灰色的
天空,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天空。
4. 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天空,让学生在蓝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
的天空。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天空的颜色和变化,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第二课《认识树与花》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和花,了解它们的外形和生长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 树叶、花朵,图画等。
教学过程
1. 在课前,教师把不同形状的树叶、花朵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想一想,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研究树和花的生长和形态。
3. 让学生创造性地发挥,用玩具积木等材料组合成粗略的“树”或“花”,引导他们尽可能地模仿实物特征,发挥想象力。
4. 鼓励学生探究,去自然中探究树和花的具体生长性和知识。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树和花,掌握了它们的外形和生长习性,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明亮与黑暗》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明亮与黑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0课《明亮与黑暗》,主要介绍光的明亮和黑暗,以及光的传播路径。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光的明亮和黑暗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并能够理解光的传播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光的明亮和黑暗的概念,认识光的传播路径。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能够分析光的明亮和黑暗的原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明亮和黑暗,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明亮和黑暗与光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光的产生和光的传播。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光的明亮和黑暗以及光的传播路径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和描述光的明亮和黑暗,以及光的传播路径。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光源的图片或实物,如太阳、电灯、蜡烛等,展示给学生观察。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光源的明亮和黑暗,例如太阳光明亮,蜡烛光暗。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为什么有些光源很明亮,有些光源很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概念讲解-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光的明亮和黑暗的概念。
- 教师解释明亮的光源通常有更高的光强度,而暗的光源光强度较低。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光源,比较明亮和黑暗的光源,并与概念进行对比和辨别。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太阳和蜡烛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明亮程度。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光的传播路径的实践活动。
-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材料,如玻璃、塑料薄膜和纸张。
- 学生观察光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路径,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归纳光的传播规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导语】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
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
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
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
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预设:,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龟兔赛跑》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故事了解龟兔赛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准备:教案、教具、图片、小板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介绍一下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故事图片: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故事中的龟和兔,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外貌特征,对比他们的形态、速度等。
3. 产生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龟和兔谁更快?龟和兔的速度有什么区别?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观察来得出答案。
4. 进一步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龟和兔的速度差异,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龟和兔各自的特点和特长。
5. 教师讲解: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描述龟和兔的速度,例如:slow (慢)、fast(快)等。
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并用英语表达龟兔的速度。
6. 根据故事细节画出龟兔的路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细节画出龟兔的路程,让学生通过绘画来更好地理解龟兔之间的速度差异。
7. 小结复习:教师可以再次提醒学生龟和兔的速度差异,并进行简单复习,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龟和兔的速度。
8.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用英语描述物体的速度,例如:运动员跑步速度快还是乌龟爬行速度快?9. 课堂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还学会了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图片、小板书等辅助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教案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教案一. 教材分析《奇妙的光》是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观察和体验到光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光的一些基本特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生活经验对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光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2.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板、激光笔等,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光相关的图片和实例,如太阳光、灯光、反射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让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巩固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光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如照明、摄影、植物生长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事物的变化现象。
2.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变化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物体和事物的变化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变化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图片或实物等。
2.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和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回想一下最近有什么事物或物体发生了变化?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季节的变化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变化的原因。
二、探究(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例如:在不同的温度下,蜡烛会有什么变化?水在不同的容器中会有什么变化?4.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以及记录变化现象的方法。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与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铺垫。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结果。
2. 学生可以将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制作成小报告或展示,与同学们分享。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完成观察和实验记录表,并撰写一篇关于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的小记述。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鼓励他们多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物体和事物的变化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过程。
2. 掌握常见材料的用途。
3. 发展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标有不同物质名称的图片卡片。
2. 各种常见材料的实物或图片。
3. 活动所需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关于物质的内容,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提问学生身边有哪些物质,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相互交流。
探究活动(15分钟)1. 准备一些标有不同物质名称的图片卡片,例如铁、铜、纸、塑料等。
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这些物质卡片并尝试猜测它们的用途。
2.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卡片,找出不同物质的特点和用途,并归纳总结。
讨论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归纳结果,并将结果展示给全班。
2. 引导学生根据归纳结果描述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实践活动(15分钟)1.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常见材料的实物或图片,例如玻璃、木头、布料等。
2.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进一步验证和加深他们对不同材料特点和用途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实物比较以及与归纳结果的对比,进一步加深理解。
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新的材料问题,例如拓展到不同种类的金属、塑料等材料。
2.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探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我们学到了什么?不同物质有哪些特点和用途?"2. 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物质,找出新的物质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准备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归纳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过程,并掌握了常见材料的用途。
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实践,学生培养了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并探索新的材料。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教案标题:探索物质的性质——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2. 学习使用观察、比较和测量的方法来描述物质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一:认识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质的性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展示物质的不同性质。
2. 学生实验用具:放大镜、天平、尺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物质的定义,并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有哪些性质吗?”2. 探究(15分钟):a. 展示不同的物质,如纸张、铁块、石头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性质,并与其他物质进行比较。
b.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物质的性质,如“这块石头是灰色的,很大,很重。
”c.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物质的细节,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重量,使用尺子测量物质的大小。
3. 梳理(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b. 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并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描述。
4. 练习(15分钟):a.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物质,描述它的性质,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5. 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
教案二:测量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重量。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质的大小。
3.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结果来比较物质的性质。
教学准备:1. 学生实验用具:天平、尺子等。
2. 不同物质的样本,如纸张、铁块、石头等。
(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
2.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
3.四季的天气教学设计
4.晒太阳教学设计
看月亮教学设计
6.数星星教学设计
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
在城市里面,灯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在旷野里,四周一片黑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2.(出示图片)比较在月牙时和在满月时看到的星空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满月时月光比较亮,它的亮度盖过了许多昏暗的星星的亮度,所以我们能看到的的星星少。
月牙时月光比较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3.全班交流讨论: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怎么做呢?
要选择光比较少的旷野,选择没有月亮或月亮较小的晴朗的夜晚。
4.全班交流“月明星稀”的意思。
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得很稀疏。
说说“月明星稀”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交流思考并
用刚才学到
的知识进行
解答。
交流思考并
用刚才学到
的知识进行
解答。
法,期望学生能
够在真实的场
景中观测星空。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7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第三单元第8课时《形状改变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本科学二年级上第9课时《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0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看月亮》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看月亮》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5.看月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以及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来获取知识。
但是,他们对月亮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月亮的基本特征以及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距离等;了解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以及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利用模型或者挂图,帮助学生理解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基本特征以及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2.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月亮图片,了解月亮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
3.思考:学生思考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4.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合作意识。
5.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讨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班级:二年级 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物质科学领域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教案】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今天天气怎么样一、教学内容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一看,观察并描述今天的天气。
第二个活动是动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了解今天天气的主要特征。
第三个活动分两个交流话题展开:一是通过回忆曾经遇到过的不同天气,如雨天、刮风、下雪和沙尘暴等,让学生意识到天气是会变化的,天气现象有很多种类型;二是猜一猜、认一认表示不同天气的标准气象符号,知道用符号表示天气的意义。
第四个活动是阅读和交流,通过教材提供的一份天气预报,让学生了解描述天气现象的几个主要维度。
二、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今天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天气的图片和视频、各种天气预报的视频。
活动三:交流曾经经历过的天气,认识各种标准的天气符号设计意图:●意在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丰富学生的天气经历。
●通过认识标准的天气符号,知道使用符号的意义。
教学建议:●拓展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请学生描述自己经历过的各种天气,谈谈各自的体会。
●观看天气视频,描述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有什么感受。
●可以给出一系列词语,或教师描述一系列天气现象,如云很厚、地面很潮湿等,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天气。
●还可以做词语归类游戏,将一组描述天气的词语打乱,然后让学生对照图片或视频,进行词语归类活动。
●教师出示一种天气符号,进行讲解,解说其内涌;再依次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学生猜测,然后阐述猜测的理由。
●可以给出一种符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后,思考符号如何表示出程度的不同。
比如给出小雨的符号,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是小雨?中雨如何表示?大雨、暴雨呢?再比如给出大雪的符号,提问:小雪、中雪如何表示?●这里可以进行一些迁移活动,比如通过提供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符号,来引导他们认识公共标准符号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材分析】《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从天气变化的角度,通过定性描述反映物质的变化。
本课是按照由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深入地安排了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认识和描述今天的天气。
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看,引导学生自己用一个符号表述今天的天气,通过比较同学们对同一的天气现象设计的不同符号,了解今天天气的主要特征。
第二部分是一个讨论活动,通过回忆曾经遇到过的不同天气,让学生意识到天气是会变化的,通过具体比较,如雨天、刮风、下雪和沙尘暴等,发现天气的不同,同时认识表示不同天气的气象符号。
第三部分是阅读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让学生分析天气气象的主要几个描述维度。
【学情分析】天气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他们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但不知道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一种事物,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学会从各个方面完整地说清一个事物;学生通过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动植物的影响,有意识地学会关注天气变化;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学生会发现,动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关注身边自然界的变化,学会描述不同的季节。
这些活动将进一步结构化学生的天气知识,拓展天气对职业影响的认知,以及对季节特征的认知。
但是同时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刚上二年级学生,他们既迫切需要学习如何动脑思考,也需要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无限的,但是需要有针对的进行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气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2.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今天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主要气象元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难点:分析气象预报中的天气要素。
【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和视频,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猜谜激发兴趣,引出话题,并用语言描述天气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两则谜语,咱们一起来猜猜!(1)“干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数星星教学目的:⑴认识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他们大小不一、亮度不同、远近不等,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⑵明白我们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并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⑶知道晴天的夜晚,在原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
探究在城市的夜晚很难看到繁星的原因。
教学重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教学难点:弄明白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晴天的夜晚,在原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⑴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星星的知识。
⑵板书课习题:⑹数星星⑶学生齐读课习题二、认识星星⑴出示课本第18页上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一看这张图片上的星星有什么不同?⑵学生自由观察图片,仔细思考问习题。
⑶全班交流讨论,老师小结:这是一张夜晚的星空图,上面有无数颗星星,这些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
三、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⑴同学们,我们看星星都是在什么时间去看呢?(晚上)同学们有没有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呢?那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学生思考问习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预设答案:星星睡觉了;星星被乌云遮住了;太阳光太亮了;星星害羞,躲起来了;星星回家了………⑵那么终究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呢?下面我们来做做实验。
(1)老师指挥学生把教室的窗户关上,门也关上,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
(2)老师谈话:同学们,现在你们感觉教室里面怎么样?(有点暗)(3)是的,我们教室里面现在有点暗,就像我们到了晚上天黑了一样。
而我们教室的天花板就像是夜晚的天空。
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手电筒拿出来,打开,照耀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大家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发现手电筒照的光分明的印在了天花板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光斑。
(5)老师小结:大家把手电筒的光照耀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我们能够分明的看得到,就像我们能够分明的看到夜空中的星星一样。
202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202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科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能进行简单的实验,并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和推断;5. 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2. 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2.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第一单元:天地人和动物(共计4课时)教学内容:- 地球的方位和变化;- 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和动物的特征、行为等来理解相关知识;-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观察动物的生长变化等;-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 第二单元:植物的神奇世界(共计4课时)教学内容:- 植物的种类和结构;-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结构和生长过程来理解相关知识;-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种子发芽、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 第三单元:物质与变化(共计4课时)教学内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常见物质的分类。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来理解相关知识;-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物质的溶解、观察物质的燃烧等;-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4. 第四单元:身体的奥秘(共计4课时)教学内容:- 人体的组成和功能;- 健康的生活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导读:本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数星星教学目标:1、认识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他们大小不一、亮度不同、远近不等,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2、明白我们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并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3、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
探究在城市的夜晚很难看到繁星的原因。
教学重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教学难点:弄明白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星星的知识。
2、板书课题:6、数星星3、学生齐读课题二、认识星星1、出示课本第18页上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一看这张图片上的星星有什么不同?2、学生自由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这是一张夜晚的星空图,上面有无数颗星星,这些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
三、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1、同学们,我们看星星都是在什么时间去看呢?(晚上)同学们有没有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呢?那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预设答案:星星睡觉了;星星被乌云遮住了;太阳光太亮了;星星害羞,躲起来了;星星回家了………2、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呢?下面我们来做做实验。
(1)教师指挥学生把教室的窗户关上,门也关上,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
(2)教师谈话:同学们,现在你们感觉教室里面怎么样?(有点暗)(3)是的,我们教室里面现在有点暗,就像我们到了晚上天黑了一样。
而我们教室的天花板就像是夜晚的天空。
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手电筒拿出来,打开,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大家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发现手电筒照的光清楚的印在了天花板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光斑。
(5)教师小结:大家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得到,就像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夜空中的星星一样。
(6)教师继续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的窗帘打开,门窗全部打开。
继续把我们的手电筒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看一看,我们还能够清楚的看到一个个光斑吗?(看不到了,光斑消失了。
)(7)教师让学生关掉手电筒,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我们把窗帘、灯、门、窗全部关上的时候能够看到手电筒照射在天花板上的一个个小光斑,而把门窗打开、窗帘拉开的时候,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光斑了呢?(8)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太阳光非常强烈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9)教师小结:是的,因为太阳光非常强烈,它的光远远超过了我们手电筒光的强度,当然也超过了我们看到的星星的强度,所以在如此强烈的太阳光下,我们手电筒照出来的小光斑当然看不到了,而发亮的星星也更加就看不到了。
3、出示城市星空图和旷野星空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边观察边思考:为什么这两幅图中,一个图上的星星少,一个图上的星星多?(1)引导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因为在城市里面,灯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在旷野里,四周一片黑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3)教师:如此说来,我们要想看到星星,就必须考虑到光的因素,那么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怎么做呢?(4)出示课本第26页的中间一幅插图及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完成相应的题目。
(5)同桌交流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6)全班交流讨论: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到旷野里去,因为旷野里很黑暗,有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星星。
另外我们还应选择在晴天的时候去看星星,因为如果是阴天的话,天上会有乌云,会挡住很多的星星,我们就看不到满天的繁星了。
4、最后,老师来跟大家学习一个成语,叫“月明星稀”。
(1)学生读一读这个成语,读准字音。
(2)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借助字典。
(3)全班交流“月明星稀”的意思。
(月明星稀的意思是,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得很稀疏。
)(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月明星稀”的原因。
因为天上的月亮非常明亮,他的亮度盖过了许多昏暗的星星的亮度,所以我们抬头看天上星星的时候,就只能看到少数的明亮的星星了,所以,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尽量要选择在天上没有月亮或者天上月亮不是太明亮的时候去看,这样才能看到满天的繁星。
(5)齐读“月明星稀”这个成语四、课堂总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星星》,知道了天上有无数的星星,他们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大,有的小,并且我们还探索了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了当光线非常强烈的时候,我们会很难看到天上的星星。
2、到这一课为止,我们已经把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全部学完了,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第七课《推和拉》。
看月亮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模拟实验中各种材料所代表的是什么,明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模型。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相模拟材料(每小组黑白球一个、圆纸片16个)、小组地面画好圆圈、汇报卡、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探明前概念,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月球的基本知识,那么关于月球你了解哪些知识呢?2、学生回忆月球的基本知识。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不发光、不透明,他反射太阳光---)3、了解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
(1)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2)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月相变化的顺序。
(3)课件演示不同的月相,呈现月相的概念: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4)出示古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提问: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那种自然现象呀?4、出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那么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研究月相变化,板书课题:《月相变化》。
二、画月相1、提出问题:出示弯月图,你所见到的这种月相是在月圆前,还是月圆后?(引起学生争论,师:有不同的意见了,月相变化是怎样的顺序呢?每个人都说来不及,这样吧,让我们把见过的月相画下来)2、分组活动,画月相、剪月相并按顺序贴在汇报卡上:把见过的月相画下来,再排排顺序,看看你们头脑中的月相是怎么变化的?(课件演示画月相的方法,用一条线勾勒出你看到的月相,多余部分用剪刀把它剪下去就行了,按照你影响中的顺序贴在汇报卡上。
每个小组信封里有八个圆纸片,商量能不能剪出八种不同的月相,剪下来,汇报卡上已经画好了圆圈,标好了农历的时间,就把你剪下的月相贴在相应的圆圈里就行了)3、交流展示:把汇报卡贴在黑板上展示。
4、观察分析:引导全班观察分析。
看看各组的月相图,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三、模拟月相变化1、提问:同一时间的月相,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的朝向也不一样,谁画的对呢?月相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想不想弄清楚?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模拟实验,观察月相到底是怎么变化的。
2、讲解实验方法:我们把教室的正前方作为阳光照来的方向,小组地面画好了圆圈,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同学们作为地球上的观察者,一会要站在中间“地球上的观察点”,另一名同学举着一个黑白球来模拟月球,沿着大圈转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一个月。
3、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半黑一半白的球来代表月球呢?(师引导学生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塑料小黑球模拟月球实验观察)黑白球白色表示被照亮的一面,黑色表示暗的一面,模拟试验中要注意:月球公转中,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4、推测:月相变化与什么有关?5、指导学生实验。
一名学生模拟月球,把球举到头顶,亮面始终向着太阳。
从初一的位置开始逆时针转一圈,其余同学站在中间观察并记录。
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全组的同学都观察过月相后,模拟月球的同学再移动到下一个观察的日期,保持亮面朝前。
(记录方法:各小组再拿8张圆纸片,跟刚才一样勾勒出我们自己看到的月相,黑的部分也就是太阳光没有照射到的部分用阴影表示,一会用剪刀剪掉,亮的部分标上日期,一是怕忘了哪个时间的月相,另外也可确定月相的上下,因为它是圆的,如果上下颠倒了,它的方向就颠倒了,最后吧你们记录好的月相剪好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展示。
)6、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记录,重新画月相,贴在汇报卡上。
观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
月相亮面方向的变化。
7、展示汇报卡8、分析比较:这是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之后画的月相,与前一次画的比较,两次一样吗?9、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上半月,由亏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由圆到亏,亮面朝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提问:现在你们能说说月相变化与什么有关吗?2、思考、交流。
3、小结:跟我们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的角度有关、和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4、拓展延伸:今天开始,请同学们持续观察一个月真实的月相,看是否和我们在模拟实验中看到的一样,还有其他规律吗?今天是农历的()老师建议大家()时间去观察,每天观察时间固定,如果当晚找不到月亮,第二天早上再去观察,作好记录,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预祝同学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
(下课)晒太阳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3、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4、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能够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首儿歌: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
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说的就是太阳。
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