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专题精选了时下最新说明文6篇,统一编排题号,给定分值,满分120分;可作为平时考试或练习使用,也可作为教师备课使用。
【一】(21分)
清凉世界出手中
●郭艺
①中国素有“制扇王国”之称,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扇子。
从古至今,扇子一直备受国人喜爱,除了作为扇风引凉的器具,更与其雅致精巧、具备抒情寓意的艺术风韵分不开——于扇面上题字作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②江南地区的扇文化历史悠久。
明清以来,杭扇和苏扇因其种类多样、制作精良广受好评,杭州的黑纸扇与苏州的白纸扇更是被并誉为“杭黑苏白”,成为折扇中的名品。
清末民初,杭州制扇业已形成产业体系——以“林芳儿”“张子元”“舒莲记”等最为著名,它们周边汇集众多扇业加工作坊,依附这些著名商号做代工,形成庞大的产业链。
1893年前后,杭州“王星斋”(后称“王星记”)扇庄逐渐发展成为杭州扇业的翘楚。
1937年,为迎合市场需要,杭扇中出现了具有城市时尚的檀香拉花绢面女式扇。
扇面描绘花卉和风景,色彩以淡柔为主,并有着极其雅致的名号“西泠”“玉带”“双峰”,把西子的温婉带入了扇的品性。
除此以外,杭扇中还出现了书画扇、曲艺扇和舞蹈扇等一批创新产品。
③20世纪40年代末,社会局势动荡,此时杭州的扇业进入低迷状态,一些著名扇庄如“舒莲记”“马学记”等纷纷倒闭,“王星记”成了杭扇硕果仅存的代表与传人。
1956年,“王星记”被收归国有。
1958年,由于政府对手工艺产业重视,杭州制扇工艺得到大发展。
1959年9月,“王星记”扇厂恢复停产多年的全棕40茄、50茄黑纸扇、真金象牙扇、男式檀香扇、湘妃骨边扇等工艺扇品种,扇业再次踏上蓬勃发展之路。
如今,杭州“王星记”扇厂的制扇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④【甲】扇骨和扇面是扇子的主体。
【乙】扇骨制作关键是精工与细作,南方多采用竹为扇骨材质,要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一系列工艺,通过抛光、打磨技艺,体现材质光色之美,再经雕刻、镶嵌来美饰扇骨。
【丙】除了竹以外,扇骨也采用如乌木、紫檀、白檀、楠木、鸡翅、黄杨、桃丝木等上等木材以及兽骨、玳瑁、牛角甚至金属等其他材质。
【丁】明清时期,扇面制作愈发讲究。
【戊】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如“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均创作过大量的扇面书画精品。
【己】由于文人雅士参与,在扇骨上雕刻书法、篆刻、图案等,不仅促进扇骨制作技艺,也提升了扇子的艺术价值——雕工的精微与细致,体现了扇子的雅致与品位,与扇面艺术相得益彰,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⑤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的黑纸扇,曾常被作为杭州特产进贡朝廷,深为宫廷贵族及文人墨客所青睐,故黑纸扇又有“贡扇”之称。
“王星记”生产的黑纸扇为扇中一绝。
黑纸扇分为“全本”和“全棕”两种。
“全本”扇骨取材浙江安吉、绍兴等地的毛竹(又称玉竹),以六年以上竹龄、入冬后截取的竹为原料;“全棕”扇骨则以云南、广西野生棕竹为材,其料色泽乌黑、纹路自然。
黑纸扇经过制骨、湖面、摺面、上色、研磨、整形等86道独特的工序,可使其雨淋不透、曝晒不翘、纸不破、色不褪,故而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美誉。
其扇面装饰也极为讲究,有泥金、泥银、剪贴、绘画、书法等形式。
⑥近年,新一代艺人大胆创新,运用现代理念挖掘传统扇工艺精华,使中国传统名扇越老越显生机。
以“王星记”扇厂为例,从最初的一把黑纸扇,到现在拥有15大类400多个
品种3000多个花色的“扇子王国”,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知名品牌。
⑦一代代手工艺人用匠心与信念制扇,使扇子有了温度,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必将促进传统工艺的保护和振兴。
(2018年08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丙】∥【丁】【戊】【己】
B.【甲】【乙】【丙】∥【丁】【戊】∥【己】
C.【甲】∥【乙】【丙】【丁】【戊】∥【己】
D.【甲】【乙】【丙】∥【丁】∥【戊】【己】
2.第⑥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4分)
3.文章说明顺序是,介绍扇子的,重点说明了的选材与制作。
(6分)
4.根据第⑤段说说“王星记”扇子受青睐的原因。
(4分)
5.最后一段说“一代代手工艺人用匠心与信念制扇,使扇子有了温度,有了生命,有了情感”,说说这句话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5分)
【二】(17分)
动物奇妙的黑白搭配
●余夫
①许多鱼类、水鸟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背部为黑色、腹部为白色的特点。
这是一种“反隐蔽”的伪装方式,可以使水面上和水底下的动物都不易发现它们。
②陆地上黑白搭配得恰到好处的动物无疑就是人见人爱的大熊猫了。
最新研究表明,这种独特可爱的毛色是一种进化中的妥协。
因为从竹子中获取的营养和热量有限,大熊猫无法储存足够的脂肪用来冬眠,必须在冬季飘雪、夏季葱郁的山地森林中活动。
而它们又无法通过迅速换毛来适应不同季节的背景颜色,因此进化出这种折中的保护色。
③大熊猫的“黑眼圈”当然不是为了让它们看起来更萌。
事实上,这些“黑眼圈”的形状与大小差异很大,可以帮助它们进行同类间的识别。
有趣的是,黑色的耳朵和眼圈也能用来向竞争对手传递敌意,在威胁对手时甚至还能将“黑眼圈”放大。
当它们不想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凶猛时,则会用爪子盖住“黑眼圈”。
④最神奇的黑白搭配,还是斑马身上那种黑白相间的条纹。
这种条纹在其他动物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其中一些动物便自然而然地以“斑纹”来命名。
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的伊蚊,在身上和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斑纹,所以又叫“黑斑蚊”或“花蚊子”。
三带圆雀鲷和射水鱼都是具有斑纹的鱼类代表。
但是,这些斑纹的美感都无法与斑马身上的条纹相比。
斑马全身分布着黑白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非常漂亮。
⑤斑马身上的条纹的发育过程也很有趣。
在雌性斑马的妊娠早期,一个固定的、间隔相同的条纹形式就已经在胚胎中“设计”完毕了,并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逐步
..加以实现。
所有的条纹都是在胚胎发育的第5周,即它的尾巴出现之后出现的,靠近鼻孔处的细条纹最早就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鼻子扩大之前确定的;而颈部比较宽的条纹最早是在胚胎发育的第7周,即颈部伸长之前确定的;最宽的臀部条纹则是与身体的其他部分成比例发展的。
它四肢上呈水平方向的条纹可能是在腿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所有的条纹机械地转了一个角度而形成的。
⑥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也是一种保护色。
首先,在开阔的草原和荒漠地带,这种黑白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看起来有模糊或分散其
体型轮廓的作用。
其次,斑马是群居动物,即使它们身体的色彩并没有融入周围的环境,但当它们混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条纹就能使捕食者几乎无法分辨出每个个体了。
而当整个群体一起奔跑时,捕食者更是很难区分它们身体的具体部位。
此外,斑马身上的条纹还可以通过偏振光的作用,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刺刺蝇的注意力,防止被其叮咬。
6.阅读第②段,概括大熊猫毛色黑白搭配的原因。
(4分)
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5分)
8.第⑤段中的加点词“逐步”有何表达效果?请联系语境简要分析。
(4分)
9.通读全文,说说动物毛色黑白搭配的主要作用。
(4分)
【三】(18分)
味精,还能不能“任性”吃
●钟凯
①谷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谷氨酸钠俗称味精。
人体可以合成谷氨酸,同时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谷氨酸。
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将谷氨酸及谷氨酸盐的安全摄入量调整为每千克体重30毫克。
同时,他们还建议欧盟的管理部门强化食品中的添加限制,这可能是30年来味精遭遇的最大挑战。
②20世纪初,日本人从海带的鲜味中得到启发,提取出谷氨酸得到了“味之素”,实现了人类餐饮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20年代,中国化学家吴蕴初运用水解法提取出谷氨酸,并将这种产品称为“味精”。
“二战”后,日本微生物学家发明了用短杆菌发酵糖蜜获取谷氯酸的新工艺,这种工艺经过不断优化,一直沿用到今天。
味精以其良好的口味、低廉的价格征服了食品工业界和餐饮行业,数十年来长盛不衰。
③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从食物蛋白质中消化吸收的谷氨酸大约是13克,而从味精中摄入的大约是0.5克。
从这个角度来说,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会太差。
截至目前,针对味精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或遗传毒性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并没有发现明确的毒副作用。
④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分别于1970年和1973年评估了谷氯酸及其盐类的安全性,设置了每千克体重120毫克的安全摄入量。
1987年,JECFA再次评估后,将安全摄入量改为“无须限制”。
2004年,JECFA又一次评估了谷氨酸的安全性并维持了之前的判断。
⑤味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其中东亚是味精产量最大也是食用量最大的地区,全球味精年产量约200万吨,其中一半来自中国。
⑥1968年,一些消费者在吃中餐后出现不良反应,后来的研究将怀疑对象指向了味精,舆论将之称为“中餐馆综合征”,这在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1995年,科学界将这些和味精有关的症状统称为“味精综合征”包括烧灼感、面部麻木、头痛、无力、眼跳、恶心、心悸等。
⑦现在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绝大多数和“味精综合征”有关的早期研究都存在设计缺陷,因此缺乏说服力。
最近10多年的研究也并未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每天摄入量不超过3克就没事,而且只有极少数人对味精敏感。
⑧“味精吃多了不好”似乎是个常识,但到底多少算多呢?研究发现,味精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不过前提条件是空腹一次吃10克。
有研究发现,味精能毒害脑神经,不过需要一
次吃250克,但正常人不会这么做。
此外,动物实验发现,味精吃多了可能增加肥胖概率,但对一些人进行长期调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当然,味精吃多了肯定会影响血压,毕竟它是含钠的。
10.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有何妙处。
(4分)
11.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联系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6分)
(1)“味精在个球范围内广泛使用,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2)“最近10多年的研究也并未找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每天摄入量不超过3克就没事,而且只有极少数人对味精敏感。
”句中“最近10多年”有何表达效果?
13.试简要分析第⑧段的说明思路。
(4分)
【四】(21分)
欢腾的查干湖
●祝大伟
①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因为松花江和嫩江的交汇,松原成为一个多湖泡之地。
“查干湖”不但是这儿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达60万亩。
②这里的渔工,祖祖辈辈生活于此,富饶的查干湖就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
查干湖内有鱼类60多种,以胖头鱼、麻鲢鱼、鳡条鱼、嘎牙子鱼和大白鱼等最为著名。
③查干湖冬捕的领头人被称作“鱼把头”,是冰上的“灵魂人物”。
在渔工的眼里,鱼把头是他们心中公认的“好人”,有“神奇”的本领,能带领他们打到鱼。
④鱼把头咋就知道哪里有鱼?识冰,就是鱼把头的绝活之一。
作为鱼把头,首先要选定捕鱼的地方,指挥渔工凿冰、布网。
冬季,鱼群在冰下喜欢成群地聚集。
由于鱼的聚堆往往使水涌动,冰面上的雪便微微起鼓,这种冰面是有鱼群的征兆。
不但如此,鱼把头还要观察冰的颜色、听冰下的声音,来分辨出鱼群的位置。
⑤鱼把头丈量好冰眼距离和位置后,渔工们每两个人一组便开始凿冰眼。
渔工怀抱着
20 多公斤重的冰镩,镩上白霜凝结将寒光反射到远方。
这是渔夫们的“神笔”,用来“镩冰”“炸冰”。
渔工们先凿开一个大冰眼,叫“下网眼”,有1.5米宽,然后用镩子钻出近百个直径为40 多厘米的冰眼。
⑥冬捕时一趟网由96 块网组成,总长度为2000 米。
渔网由11 米长的穿杆带动,顺入水中,跑水线的渔工将渔网娴熟地由上个冰眼制导到下个冰眼,最终让大网在冰下展开,把一平方公里的水域全都合围起来。
⑦到达出网口,巨大的渔网由空网变成了“实”网。
实,就是“红”,早上,开始起网,俗称“日头冒红网”,意味着丰收。
⑧出网,要靠马拉绞盘。
4 匹健硕的马儿拉着绞盘打转,随着马轮子拉着网上的大绦,网被缓缓地拉出水面。
等鱼出完,网和绳上的水把渔工身上淋湿,又冻成冰壳,他们一个个就成了会移动的“冰雕”。
⑨查干湖冬捕曾于2006 年和2008 年分别以单网冰下捕捞10.45 万公斤和16.8 万公斤两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张文说,如今单网捕捞的重量早已超过了这些纪录。
⑩查干湖冬捕,始于辽代,敬畏自然的理念与捕鱼的技艺一同传承至今。
冬捕开始前,查干湖的渔工要让沉睡了大半年的网从网库里“醒来”,举行“醒网”仪式,以真诚的心去唤醒亲密伙伴——网。
小年前,捕鱼活动就结束,“人和自然,都要迎接年这个喜庆日子。
14.文章以”欢腾的查干湖”为标题,有什么好处?(5分)
15.仿照下面的格式,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
(4分)
识冰→→→→→“醒网”
1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查干湖有鱼类60多种,以胖头鱼、麻链鱼、蠕条鱼、嘎牙子鱼和大白鱼等最为著名。
17.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⑩段的理解。
(5分)
【链接材料】电鱼、即用高压电捕业,是获得业的捷悉、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收获比常规捕立方法多几倍的立,业虾一同打尽,不过因电查而触电身亡的事件经常出现。
【五】(21分)
“海水稻”的的水是海水吗
●邢军武
近年来,媒体与各级政府对“海水稻”给予铺天盖地的超常关注。
如果真能够用海水来生产水稻,将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伟大成就,怎样评价都不过分。
既然专家把这种水稻称作“海水稻”,并由此获得超常的关注和轰动效应,理应先从什么是海水、什么是水稻讲起。
虽然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并非什么水都可以被称作海水。
海水通常都是特指海洋里的水。
而海水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咸,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35克盐,其余965克是H2O或曰淡水。
相比对海水的了解,人们对水稻的认识更多。
因为水稻是中国人的主粮,也称大米。
其产区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几乎遍及全国一切具有水资源条件的地区,都有水稻的身影。
所谓“海水稻”,据说是上世纪80年代,广东湛江陈日胜先生在遂溪海边芦苇荡里发现的一种野生稻谷类植物(也有报道说,其实就是遂溪古已有之的地方特产“长毛谷”或曰“长毛红米”)。
从芦苇能够在这里形成大面积群落推测,应该不是纯海水,而是内陆河流入海形成的湿地,其水应是淡水与海水的混合水。
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项目负责人称其“海红12”能够在含盐量4.5‰以下的土壤中种植。
通常每天为潮水所淹没的滩涂,其土壤含盐量一般应与潮水盐度一致,因此推测这里的所谓“海水”盐度应在4‰~6‰或更低。
这一点也可以从袁隆平院士称其“海水稻”能耐6‰以下的含盐量得到印证。
但奇怪的是,不知何故一直未见人们对该区域水体含盐量的直接测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靠海的水就一定是海水,前面已经介绍了海水有严格的盐度定义。
同时,虽然都是海边,其实无论土壤还是水体其盐含量会相差甚大。
考虑到湛江地处我国降雨最充沛、河流最发达、淡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缺乏北方普遍存在的形成盐碱地和盐碱环境的气候条件。
天然“海水稻”生长的环境虽然可能混合有海水,但其盐度并不足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海
水,而只能称为咸水或微咸水的“两合水”。
应该说,发现并驯化培育这一具有一定耐盐能力的野生稻种非常有意义。
据说,陈先生曾在室内用含盐2.2‰~8.0‰的水试种过,证实该稻种能生根发芽。
但即便其真能耐受8‰的含盐量,距离耐受海水盐度也还相差甚远。
因此“海水稻”的叫法具有强烈的误导性,使人误以为该水稻能在海水里生长。
须知,4‰或8‰与30‰已经是量级上的差距,如果不明就里的老百姓相信这种夺人眼球式的宣传,真的以为用海水灌溉就能栽培这种所谓的“海水稻”,必然会造成颗粒无收的悲惨结局。
由于“海水稻”的炒作者深知其并不能耐受海水,所以其生产模式实际是采用在淡水中掺海水的方式勾兑出所需要的盐度,而众所周知,我国淡水资源尤其是北方地区极其贫乏,某地连引入的黄河水都已经不能支持城市生活和工农业需求,在此背景下,再将极其珍贵的淡水掺杂进所谓1/8或一半的海水,必然使来之不易的淡水资源受到海水污染,由此造成海水入侵和次生盐渍化扩散,对周边水源和农田构成持续的环境危害。
同时,“海水稻”还声称,能够实现在15亿亩盐碱地种水稻,从而多养活2亿人的宏伟蓝图。
这说明他们并不清楚盐碱地的成因是因为干旱缺水。
事实上,如果有水,广大的盐碱地区早就种上了水稻,这在至少四千年前就已经被古人大力实施推广了,无须等到“海水稻”的问世。
虽然近几十年来生物学技术正比以往更加突飞猛进地发展,基因测序、基因组、转基因技术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提高作物耐盐能力的研究中,但依然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
可见,“海水稻”未来是否能在海水里生长还不清楚,也还需要观察。
1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20.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7分)
21.“海水稻”的水是海水吗?(4分)
2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3.“其产区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几乎全国一切具有水资源条件的地区都有水稻的身影。
”这句话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六】(22分)
高科技让喝水更有趣
●于川梓
①冬天来临,气候越来越干燥,我们愈发需要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杯子,满足我们的饮水需求。
目前,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杯子,它们集美貌与实用于一身,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②此前,美国某公司就推出了一款智能水杯,方便实用。
这款杯子使用蓝牙技术与移动电子设备相连,随时提醒什么时候该喝水了,并且它会将喝水的行为记录下来,每到周末就会把这一周的喝水情况绘制成图表,供参考。
此外,杯子的杯沿处设置了一个非常精美的LED长条,当整个杯子倾斜的时候它就会发光。
这条线会因为你喝水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长度。
同时,这个杯子还跟健康、运动等软件兼容,能够把我们每天的运动量也计入在内,从而进一步精确地评估我们当下所需要的饮水量。
③高科技的水杯不仅仅让你喝更多的水,还要让你喝到更加干净的水。
另一家美国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高科技水杯“莱特杯”,赚足了眼球。
本款产品与其说是个水杯,不如说它是一个便携式的净水系统。
它所独有的紫外线消毒技术能够让充满了微生物的水净化到规定标准。
所以有了它,你即便是在野外,也不愁没有干净的水喝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杯子本身是有香味的,一共分了6种气味,包括了混合浆果味、可乐味等。
除此之外,它的杯口还能传递出一点甜甜的味觉,但又没有添加任何卡路里。
这些小设计也给曾经平淡无奇的白开水增添了一些噱头。
产品开发人员表示:“其实香气能够占据味觉体验80%的比重。
”也正是这一点让它在众多高科技水杯中脱颖而出。
④除此之外,另一家外国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理念的杯子,只不过它的智能性更多体现在杯盖上。
这款水杯的杯盖可以与应用相连,根据你实际的身体情况评估你的饮水量。
它还能通过发光,发出响铃等功能提醒人们喝水。
最重要的是,在众多与之类似的智能水杯中,它的价格还是最低的,因此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⑤看了这么多高科技水杯,我们会发现,有了心仪的高科技杯子,喝水这件事也能变得更加有趣。
24.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4分)
25.高科技杯子“让喝水更有趣”,“有趣”体现在哪里?(6分)
26.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27.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8.除了本文介绍的高科技杯子外,在你的身边,还有没有类似的高科技杯子?请举出一个具体例子。
(4分)
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答案
【一】《清凉世界出手中》
1.C(本段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安排层次,先介绍扇子的主体,再重点说明扇骨和扇面的制作,最后说明二者结合所带来的艺术成就。
)
2.举例子、列数字。
以“王星记”扇厂为例,以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中国传统名扇越老越显生机的事实,有很强的说服力。
3.时间顺序发展历史扇骨
4.①扇骨选料讲究,以毛竹、生棕竹为原料;②制作精细,经历86道独特的工序;③扇面装饰极为讲究。
5.示例:做事要有“匠心”和“信念”方能成功,“匠心”是技术的保障,“信念”是成功的基础;学习更应如此,一方面要讲求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有必胜的信念,二者相互结合,才能让学习更有成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动物奇妙的黑白搭配》
6.大熊猫需要在冬季和夏季活动,但又无法迅速换毛来适应不同季节的背景颜色,因此进化出了一种折中的、黑白搭配的保护色。
7.举例子、作比较。
列举黑斑蚊、三带圆雀鲷、射水鱼等动物,说明黑白条纹在其他动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