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电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语言
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本·琼生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

作为教师,主要是运用语言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和魅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


教师的语言魅力如一汩汩甘泉、一首首名曲磁石般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得到充实和满足。

为此教师应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
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
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
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
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

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
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
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
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
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的准确;
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严密;
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

教师的语言反映他的修养
教师的语言反映他的业务修养,更反映了他的道德修养。

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教师其实不一定只有训斥谩骂一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如一个学生作业没交,他告诉你,忘在家里了。

对此你会怎么说呢?
1、“真的忘在家里了?那就回去拿来证明给我看。


2“怎么搞得?你不长记性啊!回去好好补补脑子!”
3、“是啊,为了完成这份作业,你一定花了不少心思,可惜今天不能看到你的作业了!”
第一种说法透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所包含的情绪是幸灾乐祸的:你说没带,我就将你一军——去拿来证实一下。

第二种说法,传达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极不耐烦和不满意,言词间还带有对学生的污辱,学生听后的感受是遭疏远和排斥的。

第三种说法,教师传达的信息是信任、体谅学生,同时又表示了遗憾,而且暗示学生老师非常希望看到学生“花了心思”的作业,相信学生听了这样的话语,如果真的忘了带来,不会感到委屈,只会感到后悔;如果是没有完成作业,回去以后也会“花不少心思”补上。

可见,一个教师的语言,可以是很丰富的,就看你如何去使用。

不同的语言,对一个班级,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使集体变成熔炉,也能使集体变成冰窖;它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也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恨可厌。

老师的一句话既可以拒学生于千里之外,也可以似一股清泉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

如果我们在感情上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层关心,多一份是爱,那么表现在语言上,火气、训斥就自然会少得多了。

一、教师语言暴力现象
1.耐心不够
当学生一再学不会时,教师可能会觉得烦躁而失去耐心,常反映在骂学生“笨”。

如“你们班怎么那么笨”、“你们班功课怎么那么差”、“自痴!”,间接的说法有:“连这个都不会”、“这种题目只要会呼吸就会写了”、“你的书是怎么读的”,等等。

蠢猪!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都怎么听课的?
你马上给我站到走廊去。

这个问题你们都不会呀,我教了几十年书,怎么都没遇到你们这样的学生?
你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脑子没进水了吧?”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长久骂学生“笨”会产牛罗森塔尔效应,学生真会愈来愈笨拙。

而且学生学不会,与老师教不好也有关系,再加上课程难度及学牛学习程度等因索,所以当学习效果不佳时,只骂学牛“笨”是不公平也是不正确的。

教师应调整教学方式及教材难易程度。

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粗暴的语击极其影响学生的情绪。

过多‘恶”的语言和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身心健康。

挖苦挑衅的语气,凌驾于人的态度,表现出崎形的师道尊严,无理可讲的霸蛮之气。

教师的挖苦和讽刺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小仅会造
成教学秩序的失控,而且严重刺伤了学生的心灵,容易造成学生孤僻、冷漠、小合群的崎形心理,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师生关系。

2.讽刺刻薄
骂学生“坏”这类词句的出现频率,仅次于前述骂学生“笨”,有时是针对某一学生,如“你是社会的渣滓”。

有时是骂一群人或全班一块骂的,如:“我对你们班已经没信心了”。

这样的说法可能会招怨,因为这此评断太过绝对,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仿佛学生永远不会改正错误似的。

再者不分对错的全班一起骂,也会使没有犯错的学生怨恨老师的“不公平”。

研究报告泉示,如果因为一个人骂全班,会引起全班同学的敌意。

所以,当学生实在“惹人生气”时,老师反而要自我暗示“千万不要动气”、自我勉励“只要一发脾气,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然后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不当的行为,以坚决的口口吻要他们停继续那么做。

一旦停止了,就可以继续上课。

3.口不择言
当老师觉得说破了嘴,仍没有任何效应时,就可能会发“狠”地说:“你是聋子,听不到是不是?”、“老师讲的话,你当月一边风”,再冲动此的话可能会说:“你给我滚!”、“你马上在我面前消失”,甚至会口不择言的说:“你们都给我小心点。

”。

老师因性急而“口不择言”也会“祸从口出”,因为学生纵然不敢公然反抗。

现在敢反抗的愈来愈多了,但“以身作则”地骂人,却给了他们“错误示范”,他们也会学老师说此“狠”话,甚至比老师更“狠”。

4.失去控制
对学生讲话时容易滥用教师的特权,对学生进行威逼:“你们几个再敢捣乱,我要好好收拾收拾你们几个,不信试试?”、“我今人就是不当教师,也要揍你”。

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恐吓:“今年评差生首先推你”。

5.轻率评价
我看你是精神有问题吧?不用到学校来了,明天你直接到精神病院去好了。


“你真是害群之马,真是‘颗老鼠屎搞坏锅汤!这学期的优秀班级’评比,我们班看来是评不上了!
分析: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那些犯纪律犯错误的学生,否则,学生容易丧失自信和激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最终容易导致破罐J毛破摔。

这样武断的嘲讽和讥刺越多,学生反而越小当回事。

6.施加压力
看来我是管不了你了,是不是要让我请你爸妈来学校坐坐喝喝茶呢?”
你还是不听?是小是要让我带你去政教处报到?”
分析:无论如何,教师小该通过施加压力的力法强迫学生去学习,而是要让学生去感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收获,有了学习的需要从而主动自觉学习。

教师通常使用这样恐吓的力法是无法达到教育日的的,威逼的击辞只是教师承认自己的无能罢了。

7.自吹自擂型
我研究……问题十多年了,难道还不如你以前的那些老师?难道还不如你?
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都多!
某班的某老师有什么能耐呢?他不就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吗!还是个专科生,函授本科文凭好像都没拿到!
分析:此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常有意无意地在学生而前夸耀、吹嘘自己,击语中也小乏贬低他人之意,甚至讲此击过其实的话,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失去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还会破坏教师之间的正常关系,十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教师的语言暴力之原因分析
1.职业因索
角色模糊同角色冲突与教师语言暴力有着.i v著相关。

所谓职业角色混乱,是指从业者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地位和应尽的义务。

这种现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组织米能对其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者米能按规定操作而造成的。

而角色冲突常常发生在从业者感到组织所提出的要求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或不恰当的时候。

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

萨顿( Sutton, 1984)指出,以h情况最容易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①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但却不允许教师使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资源;②要求教师负责班级的工作,但却不给他们相应的权力。

此外,当教师经常被要求做木职工作以外的事时,也
容易产生角色混乱和角色冲突。

随着学校功能的口益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

当教师由于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出现无所适从、心力交瘁时,在与学生沟通时最容易出现语言暴力现象。

2.学校因索
首先,学校缺乏一种良好的组织氛围被证明与教师的语言暴力有着直接关系。

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若教师在这一组织中与同事关系紧张,缺乏校长或上级(如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等)的支持,就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压力力II剧,这种情绪无处发泄时,学生就成了教师的出气筒,语言暴力现象随之
产生。

其次,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班级人数的膨胀也是诱发教师语言暴力的重要因索。

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教师每口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解决的难题。

这一过程常常使教师穷于应付,疲惫不堪。

在这种情况卜,教师极易出现语言暴力现象。

此外,学校的办公条件、教师待遇等实际问题也与教师的语言暴力有一定的相关。

3.社会因索
首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让教师感到有压力。

由于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因此,其所承受的社会期望也就较高。

同时,在价值观念口趋多元化的今人,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在多方的期望之卜,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口剧增。

其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其专业性更多的是体现在他们能对学生探索和钻研的领域给子专业或准专业水平的指导。

为超前于学生,教师不得不挤用木就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来进修。

所有这此都使教师不堪重负,并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而这此恰恰是教师沟通时产生语言暴力的重要因索。

4.个人因索
在有关教师的个人研究中,人格特征与教师在工作中的倦怠情绪密切相关。

此外,一此个人背景因索,如年龄、教龄、学历、生活环境等因索,也与教师的语言暴力相关。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教师应有运用教育语言的智能,包含艺术技巧与心理情绪层面,帮助学生向上、向善。

教师的语言有感动人、激励人的力量,教育才会获得成功,教师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教师的语言应:
少一点如雷贯耳、面目可憎,多一点优美动听、和颜悦色;
少一点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多一点荡气回肠、激情洋溢;
少一点语言慌张、罗嗦烦琐,多一点娓娓到来,语言精炼;
少一点南腔北调的方言,多一点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技术:曼妙、细腻、唯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魅力
一、声音是师生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58%是通过视觉,35%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只有7%是我们实际表达的语言内容。

而在35%的听觉交流中,语言的形式,如音质、音频、语调、语气、停顿则是影响听觉交流的核心因素。

声音是语言内容的载体,语言动作发出者音质的刺耳、音调的低沉或高亢、音频的舒缓或急促、语气的漂浮或坚定,给予交流者或受众的感受、传递的信息是有差异的。

·在西方政坛上,注重声音修炼往往成为政治家们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细节。

在英国,被人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她的外表和风度几乎无可挑剔,可她那不悦耳的尖刺声音,曾经一度影响了人们对她的喜爱度,为了在选民们的听觉上展示一个有风度、有权威、可靠的英国保守党领袖的形象,她在音质专家的指导下,重新练习发声,改变了原有的尖细音质,对她作为一个女政治家的形象增色不少。

在西方,优秀的电视播音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不是以靓丽的脸庞和青春的年龄而赢得观众,他们最大的财富来自他们的才智和独具感染力的声音。

训练你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
用录音机录制一节自己的课,自我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声音。

(1)语调。

是否抑扬顿挫,教学语言是否充满激情。

(2)声调。

是否太尖、太低或声音嘶哑?高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让学生感到头痛和烦躁甚至反感。

你可以把力气集中在嗓子眼上,要学会运用腹部和胸部的力量。

(3)音量。

是否音量太大或太小?太大的声音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太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

(4)语速。

是否太快或太慢?语速太快,容易使学生听不明白,难以发挥“听觉记忆”的效果;太慢了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耐心,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

(5)停顿。

讲课时是否留下了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语言的重点是否突出?适当的停顿是必要的,停顿能够突出重点,引起注意,激发思考。

(6)发音。

教学中是否有过多的重复语或口头禅?是否有发音或读音错误? 是否有发音或读音错误?是否有不文明的脏话?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发音准确,避免口头禅。

二、不要总让你的舌头跑在脑袋的前面
愚蠢总是在舌头跑得比头脑还快时产生的
--古希腊哲学家奇伦教师的语言内容本体成分:“理”、“情”
1.理
(1)指有知识主题,或思想主题,或原理主题;
(2)指有逻辑和思维方式。

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信息首先需要做到体系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围绕主题,呈现出知识的结构。

零散的知识不能形成智慧,无论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是思想品德观念的教育,务必要体现知识的主题特征。

(3)包含清晰的逻辑和明确的思维方式。

具有清晰的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明白知识主体的内在哲理和知识内容本身,以已昏昏,难以使人昭昭。

2.情
(1)指有情景、情节、情感的表达,即所谓“寓理于情”;
(2)指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富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讲授的基本要求是生动形象、层次清晰,如果去掉了情景、情节、情感,教师的讲授语言是难以吸引学生,也难以明理的。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

我们说一个教师的表达能力强,一方面是指语言内容的精彩和华丽,另一方面是指语言形式的感染力。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语气合理、张驰有度,是教师语言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

三、倾听学生的心声
倾听学生的理解、观点、思路或构想;倾听学生心灵的困惑、学习上的感悟,甚至他们人生旅程上稍嫌幼稚的人生感悟,是师生交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要适当留给学生自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机会,听听学生是怎样理解教学内容的,是怎样看待一些关键问题的,从而判断他们理解了多少,哪些没有理解,哪些方面有创见。

千万要注意:教师的嘴不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脑袋也不是知识的“水桶”。

(一)倾听的作用
倾听他人谈话是对谈话一方的尊重,是友好的表示,同时也有以下作用:
1.了解大量信息,如事实、数据及他人的想法;
2.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信仰;
3.了解他人,改善工作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使紧张的关系得到缓和,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二)倾听的方法
1.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对方的态度。

交谈双方在价值观念、信仰、理解问题的角度及思维方法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给倾听对方谈话增加了难度,如“还能指望他说些什么呢”的想法一旦产生,听对方谈话就很困难了。

2.偶尔的提问、提示,给讲话人以鼓励。

讲话者总是希望与听讲者交流,希望被人理解,如果听话者说“我可能没有听懂,你能否讲具体一点?”“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考虑的呢?”等,会使讲话人产生被人理解、接受的感觉。

3.及时反馈。

倾听一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对讲话人所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的理解,给讲话人以反馈,从而表达出讲话人所发布的信息已被听讲一方接收。

反馈的形式有逐字逐句地重复讲话人的话。

“这个知识点我讲了五、六遍,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就不明白呢?……”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讲的课成了学生的“耳边风”的现象应该不是个别现象了。

这里当然与学生从小缺乏倾听的习惯有关。

那么,这种现象与老师在平时是否同样忽视了倾听学生的声音也有关系呢?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

一、倾听的意义
1.倾听是师生共鸣的动力
倾听是面向人的生命的存在,是揭示、回忆和思考存在的可能性的重要手段。

倾听的任务是领悟被听者,通过倾听,教师领悟了学生首先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不是物质或观念的存在,相应地施之以对应于生命而不是对应于物(如机器)的教学方法。

同样重要的还在于,当教师通过倾听领悟了学生生命存在的内涵和特性之时,他也领悟了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倾听的相互性和辩证法:“当我倾听自己,听我的话,我的语声时,我也能倾听他人,我在我之内倾听他人。

反过来,当我倾听他人时,我也能倾听自己,我在我的世界的他人之中,并通过他们倾听自己。

我们彼此共鸣应和。


[1]
2.倾听是师生互动的源泉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

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

倾听是在交往中展开的。

倾听促进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交往。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套以听觉为中心的
新的交往模式,改变了以视觉为中心的狭隘的交往结构,并创造出一套丰富生动的交往技艺。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

”[2] 如果教师拒绝倾听,使自己的教育变成独白,他实际上是人为地与学生隔离开来,拒绝与其交往和对话。

这种拒绝也是对“转换”的拒绝,因为倾听就是一种转换,就是站在他人的位置上了解对方和自己,就是变换位置、角色和体验,拒绝这个转换,就是拒绝与他人交往。

无论如何,听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来实现的。

3.倾听是师生对话的基础
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3]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须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不会做一名真诚的倾听者,就很难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倾听本身也就是一种教育。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

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话。

而这种交流、对话是离不开彼此间的倾听,只有细心地、专心地倾听彼此的心声,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有效地交流、对话平台。

交流与对话是通过“说和倾听”来实现的,在沟通中,倾听比说更重要。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倾听比学生的倾听更重要。

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说的话让学生能听进去,必须学会听学生说话,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二、教师——倾听什么和如何倾听
1.倾听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个人知识)。

这些看法和见解大都带有个人的欲望、需求、情感、思想和个人的历练等。

(1)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

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的欲望和需求往往不是通过他们的行为,而是通过他们的声音表达出来。

它可能是一段叙说、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简单的感叹词,以及一声呼喊和连绵不断的吸泣。

对这些声音所表达的欲望和需求的倾听、理解和应答,就成了教师倾听的重要任务。

(2)倾听学生的情感。

对学生情感动向和状态细致人微的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是成功教育者的重要标志。

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能迅速准确地从学生发出
的各种声音中听出愤怒、悲哀、快乐和喜悦等各种情感,同时在教学上作出适当及时的反应和调整。

(3)倾听学生的思想。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倾听学生的欲望和情感,他还善于倾听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尽量认可它们的价值和意义。

当学生发现自己那些隐藏不露羞于见人的思想被教师倾听并认可时,他们就与教师建立了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

于是,他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4)倾听学生个人的见解。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对一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些“意想不到”的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大多是有缺陷的,甚至是错误的),并且学生能运用自己的“原理”解释自己的结论。

学生头脑中的这些有缺陷、甚至错误的见解含有自己对自然界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又是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同时,学生又要凭借这种有缺陷、甚至错误的见解来认识世界,因此,学生往往对自己早先形成的各种见解深信不疑,并试图将这些见解迁移到对新环境、新现象的解释中。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这些自以为深信不疑、自认为正确的见解。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少走弯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2.如何倾听
(1)接纳和平等。

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

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方一个生命的尊重。

(2)鉴赏和学习。

既然倾听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承纳,这种价值对于教师而言,就不是全然无关的。

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始终会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个被倾听者声音的独特性。

这必然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是教师向学生的学习,是成人向儿童的学习。

在倾听中,向学生学习是教师投人倾听时必要的态度。

这一学习将会使教师返回自身,充实自身。

(3)参与和体验。

教师应在参与中倾听。

他的倾听不是对学生声音的被动的听,而是主动的听,这种主动性在倾听与精神生命的发展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这意味着作为倾听者不仅是旁观者,而且是行动者、创造者。

他将通过倾听去参与学生的成长、参与创造学生的声音。

不过,这种参与的目的不是主宰学生的声音,不是从外部施行的控制和干预,更不是对学生发展的替代,而是一种引导和促动,目的是帮助学生从已有的单调、混乱和僵化的声音变为复调、有序和充满活力的声音,这种参与因此具有了创造性。

三、倾听——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