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二)旧唐书
原文: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每折节①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②霍邑,以拒义师。
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
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
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
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
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高祖乃悟而止。
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折节:降低自己身份。
②屯:驻军防守。
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
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举义起事。
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
等到举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
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举义的军队。
恰逢连日大雨,唐军的粮食断绝,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作谋划。
太宗说:“本来我们举义兴兵,是要拯救苍生百
姓的,因此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
现在遇到一些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举义的人很快将解体。
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保全自己?”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
太宗于是在军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军帐内的高祖也听到了。
高祖召他进帐询问原因。
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如果向前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
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
”太祖这才醒悟,不再要求退兵。
八月己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
太宗从南原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
隋军放下吊桥(准备投降),老生却拉着绳子想把吊桥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新唐书·太宗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二)
2、《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原文及翻译(二)三国志
原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
弱冠察孝廉,不就。
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亦南渡江。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
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
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后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昭为军师。
(节选
自《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
译文:
张昭传,张昭,字子布,彭城人。
他年少好学,擅长隶书,跟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与琅邪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出名互为友好。
成年后被举荐过孝廉,但他推辞未就,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州里的才士陈琳等对他颇为称赏。
刺史陶谦举荐他为茂才,他不应召,陶谦认为这是张昭轻视自己,于是将他捉拿拘禁起来。
赵昱竭尽全力解救,才使他得以脱身。
汉末天下大乱,徐州一带士民大多避难到扬州地区,张昭亦南渡长江。
孙策创建东吴基业,任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同他一道登堂拜见母亲,如同辈的密友,国家军政大事,全部托付给张昭。
张昭每每得到北方士大夫的来信来函,他们都将功劳归于张昭一人,张昭想匿而不宣,又担心有私情之嫌,呈报上去则考虑到恐有不妥,进退两难,内不自安。
孙策听到这种情况后,高兴地笑着说:“古代管仲为齐国国相,人家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齐桓公则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
如今子布甚贤,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孙策临终前,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百官拥立孙权并辅佐他。
向汉朝廷上奏章,给各属县发公文,对朝中内外将校则令他们各守其职。
孙权因为悲伤而没有过问政事,张昭就对他说:“作为国家继承人,重要的是能继承先辈遗业,使之昌大兴隆,以建成伟大的功业。
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盗贼占山蜂起,孝廉您怎么能卧床哀伤,与常人那样去放纵个人的感情呢?”于是他亲自将孙权扶上马,侍卫随后列队而出,这之后众人心里才感到有所归靠。
张昭又成为孙权的长史,与从前接受同样的职任。
后来刘备上表任命孙权兼为车骑将军,张昭为军师。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二)
3、《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二)旧唐书
原文: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每折节①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
不愿效死力。
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②霍邑,以拒义师。
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
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
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
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
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高祖乃悟而止。
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折节:降低自己身份。
②屯:驻军防守。
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
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举义起事。
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
等到举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
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举义的军队。
恰逢连日大雨,唐军的粮食断绝,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作谋划。
太宗说:“本来我们举义兴兵,是要拯救苍生百姓的,因此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
现在遇到一些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举义的人很快将解体。
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保全自己?”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
太宗于是在军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军帐内的高祖也听到了。
高祖召他进帐询问原因。
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如果向前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
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
”太祖这才醒悟,不再要求退兵。
八月己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
太宗从南原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
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
隋军放下吊桥(准备投降),老生却拉着绳子想把吊桥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新唐书·太宗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二)
4、《旧唐书·裴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旧唐书·裴垍传》原文及翻译(二)旧唐书
原文: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
弱冠举进士。
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
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
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
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
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谓垍曰:“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
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
”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当时翕然称吉甫有得人之称。
元和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同平章事。
明年,加监修国史。
垍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元和五年,中风病。
宪宗甚嗟惜。
明年,卒,废朝,赙礼有加,赠太子少傅。
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
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
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
垍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
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
垍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垍廷语之曰:“独孤与李孜孜献纳,严补阙官业,或异于斯。
”休复悚恧而退。
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咸著名迹。
其余量材赋职,皆叶①人望,选任之精,前后莫及。
议者谓垍作相,知无不为,于时朝无幸人,百度浸理;而遘疾休谢,公论惜之。
(选自《旧唐书•裴垍传》,有删改)
【注】①叶:读__佴,意为“和洽、合”。
译文: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
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
贞元年间,在对策得第一名,被任命为美原县尉。
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
当时吏部侍郎郑殉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恪守正道,不接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发现有真才实学者。
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
李吉甫从翰林承旨之职被任命为平章事,诏书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对裴垍说:“宰相的职责,应该是要选拔贤良优秀的人,如今我却茫然不知可否。
您很有识人之明,如今的杰出人才,请您对我说一说。
”裴垍取笔写下那些人的姓名,写了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基本都被选用了,当时人们一致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
元和三年秋天,李吉甫出京镇守淮南,于是皇上让裴垍代替他任同平章事。
第二年,加任监修国史。
裴垍上奏说:“登朝官(定时入朝参见皇帝之官)中五品以上的任学士,六品以下的任直学士;如果不是登朝官,不管其品级大小,一律担任校理之职;其余的名称全都强制取消。
史馆所请的登朝官中的入馆者,都担任修撰;不是登朝官的,都担任直史馆之职。
依循这些长期作为固定的制度。
”皇帝听从了他。
元和五年,裴垍患了中风病。
宪宗大为嗟叹惋惜。
第二年,去世时,皇帝为他停止朝会,赠给助丧葬的物品及礼仪加等,追赠他为太子少傅。
当初,裴垍担任翰林承旨,恰逢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国家的机要事务,全都让裴垍参与。
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
等到做了宰相以后,恳请皇帝整顿法令制度,考核官吏政绩,都被皇上用心听取和采纳。
裴垍迅速跃居相位,但器度严肃庄重,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也不敢用私事来求他。
谏官议论时政得失,按旧例,掌权的人大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
裴垍在中书省时,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从拾遣之职改任补阙之职,等到他们朝见谢恩时,裴垍在廷上对他们说:“独孤郁与李正辞二人勤勉不懈,进献忠言,严补阙的业绩,也许和他们有所不同。
”严休
复惶恐惭愧地退了下去。
裴垍在翰林院时,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任用韦贯之、裴度担任制诰之职,提拔李夷简担任御史中丞,这些人后来都相继担任宰相,都有很好的名声。
其余的人,他也能量材授予官职,都合乎人们的期望,选拔和任用人才的精准,其前其后,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议论的人认为裴垍担任宰相,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在当时朝廷中没有宠幸之人,各种政事逐渐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可是他因患病辞职休养,大家都认为十分可惜。
《旧唐书·裴垍传》《旧唐书·裴垍传》(二)《旧唐书·裴垍传》(三)《旧唐书·裴垍传》(四)
5、《北史五十二·柳庆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北史五十二·柳庆传》原文及翻译(二)北史
北史列传第五十二原文及翻译
柳庆字更兴。
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
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
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言毕,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主人所窃。
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
庆疑之。
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
”“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
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
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
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柳庆字更兴,小时候就聪明灵活有气度,博览群书,不咬文嚼字,喜欢饮酒,擅长应对。
在他十三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字多的文章来背诵,柳庆立即读三遍,就能背出来,一字不漏。
大统十年,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是魏帝的至亲,他的外甥孟氏常常横行霸道。
有人告他盗牛,柳庆查获实情,即刻下令把他关押起来。
孟氏一点也不害怕,竟对柳庆说:“如果把我带上镣铐,难道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元欣也派人来申辩孟氏无罪。
孟氏因此更加骄横。
柳庆就召集僚佐属吏,充分地揭露孟氏依仗权势欺压残害百姓的罪状。
话一说定,就下令将他打死。
从此以后,权贵之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金子京城,寄居在别人家里。
他每次要外出,常自已拿着钥匙。
不久。
锁还是好好的,金子却全部不见了。
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窃。
郡县审讯拷问,房东被迫认了罪。
柳庆对这个案子有怀疑,于是把商人叫来询问:“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里?”回答说:“常常自己带着。
”柳庆问:“你曾与人同住吗?”回答说:“没有。
”又问:“曾与人一起饮酒吗?”回答说:“有一天曾经与一个和尚两次饮酒,喝醉后白天就睡了。
”柳庆说:“那和尚才是真正的盗贼啊。
”立即派人捉拿和尚,那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了。
后来抓住和尚,追回了那些金子。
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郡县官吏审问追查,没有人知道强盗藏身的地方,邻居被拘禁了许多人。
柳庆认为盗贼是乌合之众,可以通过诱骗来捕捉他们。
于是他写了一些匿名信,贴在好些官府门上,信上说:“我等合伙抢劫胡家,同伴各种人都有,恐怕终究要泄露出来。
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
如果允许自首的免罪,就愿意来
告发。
”接着柳庆又张了一道免罪的文牒,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反缚双手到文牒前自首,因此将盗贼一网打尽。
柳庆主持公道明察秋毫的事迹,都是类似这样。
他常感叹地说:“汉代的于公自称办案无私,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6、《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宋史·苏洵传》原文及翻译(二)宋史
原文:
《心术》曰: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当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嶮。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迁,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敛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
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译文:
《心术篇》说:
做将帅之道,应当首先正心。
即使泰山倾覆于眼前也不变脸色,麋鹿出现在身旁也不眨眼睛。
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地对付敌人。
对于士兵要使之有正义感,没有正义感的士兵,即使以利相诱惑恐怕也不好指挥。
只有正义之气可以激励士兵,也只有士兵的正义之气被激发出来之后,才可以跟随将领打好一次又一次的战斗。
凡要进行一场战争,必须做到战争之前注意养财,搞好物质准备工作;即将开战的时候要注意养力;战争开始后要注意养气;战争胜利之后,要注意养心。
具体说来,所谓养财,就是要谨慎地燃起报警的烽烟,注意派士兵侦察摸清敌人的底细,使老百姓无所害怕,无所惊慌,从而安心种田,发展生产,准备财力;所谓养力,就是要丰厚犒赏士兵,使之养精蓄锐,无精神负担;所谓养气,就是要使士兵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所谓养心,就是用人不尽其所为,以保其有一个正常的心理态势。
总之,要让士兵蓄有怒气,怀有欲望,并且不让这种怒气发泄干净,不让这种欲望得到完全满足。
因为有怒气就会有勇气,怒气不尽则勇气不尽。
有欲望就会有贪念,欲望不尽则贪念不止。
这样一来,即使天下统一了,士兵也不会厌恶战争,这就是为什么黄帝发动七十场战争而士兵始终毫不懈怠的原因所在。
将帅要有智谋和威严,士兵就不要太聪明了,使之愚钝一些为好。
因为将帅有智谋就可使士兵感到不可捉摸,深不可测;有威严就使士兵不敢违抗命令;士兵愚钝,就会老老实实地听命于将帅,就会效忠将帅而不怕死。
大凡调兵遣将,必须做到知敌之主,知敌之将,然后可以冒险发奇兵。
三国时,魏将邓艾越过悬崖峭壁突然攻击蜀军,如果不是蜀主刘禅的无能,则邓艾的百万之师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击破。
邓艾
之所以敢这样出奇兵,就是因为他了解刘禅的无能。
所以说,古之贤将不仅能以自己的士兵向敌人挑战,而且能通过对其将帅情况的分析试探而摸清敌军的底细,这样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断了。
作为主帅,应该是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所谓知理即是知道战争的意义和目的,只有这样,主帅才能不屈不挠;所谓知势即是知道战争的形势,只有这样,主帅才能胸有成竹,不至于沮丧;所谓知节即是知道掌握战争的节奏及用兵的节度,只有这样,主帅才能伸缩进退自如。
主帅应不为小利所动心,不为小患而不安,因为小利小患足以玷辱我军的技艺与本领。
要把心思用在处理大利大患方面。
只有深怀技艺与本领而又自爱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
所以说,一忍可以应付百勇,一静可以制服百动。
军队总有长处和短处,这在敌我双方都是一样的道理,试问:“我之所长,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当然不敢与我较量;而我之所短,我收起来不用,敌人也会硬与我争斗,怎么办呢?”答曰:“虽然我有所短,但我如果表现出顽强抗暴的精神,敌人就会怀疑而退却。
而对于我之所长,应悄然加以掩蔽,敌人就会因轻视而陷入我之圈套中。
此长短之术也。
善于用兵的将领,要使士兵无所顾忌而有所依恃。
士兵无所顾忌才会不怕一死,有所依恃才会对战争充满信心。
比如说,如果我们手中拿着短短的一截棒棰,遇到凶猛的老虎时,大家都会呼喊着一起围攻老虎,而如果我们空手无依恃时,即使遇上小小的壁虎也会畏而却步,此乃人之常情,知此者方可为将。
即使穿内衣睡觉,但只要你以手按剑,取时刻警惕的态势,则强者也不敢逼近你;相反,即便你穿甲戴盔地靠在武器上入眠而不警惕,那么孩童也可举弓将你射杀。
所以说善于用兵的人要始终保持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姿态,只有这样,你才能显示出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
7、《史记·贾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史记·贾生传》原文及翻译(二)史记
原文: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