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民族文献回顾

合集下载

纳西族是怎样由历史演变而来的

纳西族是怎样由历史演变而来的

纳西族是怎样由历史演变而来的>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西周时期纳西族先民在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建立犬戎国,立都于静宁县(今威戎镇),据文献记载纳西先民为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

早在炎黄时期,犬戎国就是炎黄部落的劲敌。

《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

”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

东汉时期纳西先民在四川境内建立——白狼国,其属地包括今天四川雅砻江以西的白玉县等地区,与雅砻江东边的牦牛国相邻。

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白狼国曾是一个兴盛繁荣的国度,并和中原的大汉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

”唐代,部分纳西族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

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析诏。

史称越析诏“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

越析诏为时不长被南诏所灭,纳西族先民南下步伐由此止。

此后,纳西族先民退回金沙江中游流域;500多年间,在唐朝、南诏、吐蕃三大强势的夹缝间苦苦周旋,艰难生存。

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铸就了纳西族深沉坚韧、灵活机动的民族性格。

同时,纳西族的文化受到这三大文化圈的润泽,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由此滥觞。

宋代,纳西族先民的政治环境有了改善:北部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南诏也陷入了混乱;东边的宋王朝则穷于应付北方游牧民族,无力经略西南。

“故自南诏以后,麽些之境,大理不能有,吐蕃不能至,宋亦弃其地,成瓯脱之疆,经三百五十年之久。

”纳西族由此获得了一个难得的独立发展时机。

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农耕文明已取代半耕半牧的生产状态),政治上分散的麽些部落渐趋统一;东巴文化体系逐渐宏大完善。

清代以后,木府势力渐趋衰微。

原因是西藏又一次纳入中央王朝辖治的版图,使丽江失去了“西南藩篱”的政治区位优势,且木氏土司把持的庄园领主经济渐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因素。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纳西东巴古籍文献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纳西东巴古籍文献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展开全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13-09-23 12:48 宣讲家字号:东巴古籍文献是用两千多个“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单字写成的东巴经,目前存留二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巴古籍文献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学、宗教学、语言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几乎所有的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2003年9月在波兰格但斯克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纳西族东巴古籍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名录》。

东巴古籍文献是用两千多个“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单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古籍的由来纳西族是非常追求理性的民族,在生存环境异常艰难、物质财富贫乏的条件下,仍创立了奇异而极具特色的精神文化。

该文化以宗教为载体,集纳了积淀几千年的纳西古文明,为世人呈现了人类远古文明的完整形态,因而备受海内外学者及仁人志士的瞩目,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人类珍贵文化遗产。

该文化由宗教祭司代代传承,因其宗教祭司俗称为东巴,该宗教就称为东巴教,故该文化也就称为东巴文化,凡与该文化有关的文字、书籍、舞蹈、艺术品、器物,均被冠以“东巴”二字。

以东巴教为载体的东巴文化,贯穿纳西古代上千年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主导古纳西社会的意识形态,因而形式多样,内容博大精深。

最令世人惊异不已的是:纳西先民创制了2000多个象形文字,形成了特有的文字表达方式和书写风格,并用这种文字写下了数以万计的东巴古籍。

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比汉族甲骨文还古老的文字东巴古籍的内容纳西东巴古籍,记载了东巴教祭司在宗教仪式中所唱或诵的内容,其中有天地万物起源的神话传说,纳西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诸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少数专用于记录仪式规程、仪式画谱、仪式舞谱、历法、医药、占卜方法及占卜图谱等等。

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

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

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纳西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他们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纳西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使得他们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介绍纳西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纳西文化的基础纳西族文化起源于前秦时期,时至今日,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化。

在纳西人的心目中,纳西文化代表着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继承了长达千年的历史文化。

1. 建筑文化纳西族有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全国负有盛名的木楼便是纳西人修建出来的。

木楼是纳西族人的代表建筑,具有神秘、古老、美丽、威严等多种特性。

木楼采用木质结构,内部结构合理,四面楼廊,建筑形态独特,充满着古朴的气息。

它是纳西族人的精神象征。

2. 音乐文化纳西民间音乐源远流长,与纳西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传统音乐主要集中在民间婚礼、庆典和祭祀等传统场合中。

纳西音乐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这些音乐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手工艺文化纳西族有着卓越的手工艺文化,古老而又生动的手工艺品让人们驻足默想。

纳西苗族织锦、花鼓制作和金银器具等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衣着文化传统的纳西服饰在典型的村庄里,仍然能够被看到。

蓝色和白色的头巾、领巾、裹襻和马褂等均为代表。

有着丰富的颜色和图案,耐穿耐用、精美绝伦,是中华传统服饰的珍贵遗产,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二、历史背景纳西族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在中国西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此前,纳西族从事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文化和东巴教。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西南地区,东巴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宗教,而纳西族的东巴教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1. 纳西族的东巴教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发源地。

东巴教其实是女儿村附近道场僧人们传承的门户。

纳西族的神秘信仰,至今仍不为人所知。

纳西族

纳西族

•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瓦结构,普遍采用 “三坊一照壁”的形式。一般正房较高, 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 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 • 山区居民多系木楞房,上盖石片。
民族:居住
严家大院照壁
• 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 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 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 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 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 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 “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 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 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 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 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东巴古籍文献(记忆遗产)
东巴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 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 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 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 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 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 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字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 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是一 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 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 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 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 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 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 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 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 故称东巴文。
丽江古城(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坐落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玉龙山 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 (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千 米,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 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 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 、藏各民族 精华,并且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年,中国政府将 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 城中的地位。

人体记忆中的历史-最新资料

人体记忆中的历史-最新资料

人体记忆中的历史一、溯源――神秘而古老的纳西族(一)一个曾经游牧于高原上的古老民族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是现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这古老、神奇、富饶的土地养育了勤劳、纯朴、聪慧的民族。

纳西族的先民可追溯到古代居住在河湟一带古羌人的一个支系“越西羌”,后因多种原因,这支人马向南迁徙到四川盐原县一带后,被改称为“摩沙夷”。

公元8世纪左右,这支人马又向南迁徙、扩展到云南北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在丽江一带定居下来,生产方式以游牧、畜牧为主。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支人马逐渐与当地的土著民族相互融合并兴旺起来,成为了今天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纳西民族。

纳西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普遍信仰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东巴象形文字,他们用东巴文撰写的《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纳西族在其艰苦、漫长的历史发展和进程中,曾经创造过自己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

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绚丽多姿的神话、史诗、叙事诗,以及大型器乐组曲、大型壁画及山歌民谣等民间艺术。

融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是纳西族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相传为元人遗音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别时谢礼)被誉为最古老的交响乐,纳西族人至今尚能演奏。

(二)原始牧猎文化的历史变迁历史告诉我们,纳西先民经历过很漫长的狩猎游牧生活。

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先民们只会通过狩猎手段直接从大自然获得食物资料。

到了秦汉至魏晋时期,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当时的纳西族成为了一个“随畜迁徙”的游牧民族。

随着时代的发展,纳西人民的放牧狩猎生活逐渐被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所代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再依赖狩猎的方式获取食物。

于是牧猎时代渐渐远去,不过这些历史的变迁都篆刻在了纳西族灿烂的民族文化之中。

纳西族历史 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纳西族历史 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纳西族历史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源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祭祀仪规、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古典哲学、东巴文学、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绘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巴文化对纳西族的精神文化影响深远,对县境内其它世居民族亦有重要影响。

18世纪始,中外文化学、宗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不断地收集东巴经,开展对东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东巴教渊源于纳西族早期社会里的氏族宗教。

唐代,中甸白地的纳西族祭师借用藏族本波教祖师丁巴什罗的名称,创造了东巴什罗祖师的形象,称原来的原始氏族宗教祭司“毕补”为“东巴”;对原来的原始氏族宗教崇拜的神灵鬼怪加以充实、完善;对原有的祭祀诵词进行修改、补充,用象形文书写口诵经文;把原有的宗教祭祀仪式加以调整、充实、完善,把原有的氏族祖先崇拜对象加以筛选、提练和升华,使之提高到民族祖先神的地位;在神鬼谱系中,增加从本、佛、道教中吸收的神灵鬼怪;逐渐增加宗教活动中的法器道具和崇拜偶像,创立了纳西族的东巴教。

东巴教最初的仪式规程和经典,在民间自由地抄写流传,并经过学识较高的东巴祭师集结、修改后的东巴教仪规、经典,从白地逐渐向整个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传播。

宋元时期,东巴教在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地区奠定了基础,基本形成了其宗教思想。

明朝至清朝雍正初年,东巴教在民间继续发展,复合仪式、经典数量增多。

一些原先口耳相传的经文,继续被写成新的经典。

纳西族东巴祭司在原有东巴象形文基础上创造了格巴文,成为书写经文的第二种文字。

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以后,纳西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入封建地主经济时期,东巴教仪式和经典中融入了许多反映反映封建统治和压迫的社会内容,如大祭风(超度情死者仪式)、延寿仪式及经典。

同时随着纳西族的迁居,东巴教随之向周边地区(如永胜、维西等)传播,出现用东巴文和格巴文混写的经书及专门用格巴文书写的东巴经书,东巴教各种类型的经典在这个时期基本完备。

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婚俗在我国的西南部的云南省,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丽江。

在这里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纳西族。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及。

蒗县的永宁区、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等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西藏的茫康县也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纳西族人口数为308839.根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同汉族交往较多,群众多能使用汉语文。

纳西族曾在古代有过表意的象形文字,称东巴文;另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称为哥巴文。

但都未在群众中推广使用,只是记载了古代的许多诗歌、传说、故事和宗教经典。

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方案。

根据史书记载,纳西族的先民与汉代称“牦牛夷”,晋代称“摩沙夷”,唐代称“磨些蛮”的部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这些不同的称谓,当是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同一族称。

公元3世纪初,越膂郡定作县(今四川盐源)已有“摩沙夷”居住。

8世纪末叶,在今丽江金沙江流域和盐源雅砻江流域也有“磨些蛮”的分布。

从三国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雅砻江以东的纳西族先民逐渐向西南迁徙;盐源以西金沙江流域一带的磨些族亦逐渐聚集于丽江地区并繁荣起来。

定作地区的磨些部落,在唐代曾有一部分渡过金沙江,向南进入洱海东部今宾川一带建立了“越析诏”,亦称“磨些诏”,为当时洱海地区六诏之一。

唐代吐蕃势力兴起,向东向南扩展。

唐朝为了防御吐蕃,扶持六诏中的蒙舍诏统一其他五诏,建立南诏政权,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势力来牵制吐蕃。

今丽江、永宁一带成为南诏、吐蕃角逐之地,先后为吐蕃、南诏所统治。

公元1253年,蒙古征大理,由丽江东境渡江,木氏祖先麦良迎降,被授为茶罕章(丽江)管民官。

1276年置丽江路,设军民总管府,麦良子孙世袭总管。

丽江路隶云南行省,属呈朝中央的一级地方政权。

明初,纳西族首领木得被授为世袭丽江府土官知府,统治纳西族和附近各族人民。

纳西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纳西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纳西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本文将从纳西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习俗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沿革纳西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史前时期,他们是在古代滇池区域繁衍生息的部落之一。

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初,纳西族逐渐形成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为一个统一的部族。

这一时期,纳西族经济以农业为主,逐渐开垦了许多高原农田。

他们还熟练地利用水源,修建了灌溉系统,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公元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纳西族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

当时纳西族的政权达到了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在这个时期,纳西族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繁荣,如纳西文学、纳西音乐等。

纳西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这个时期也是纳西族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着后来的战乱和政治动荡,纳西族的统治政权逐渐衰落。

二、传统习俗纳西族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祖先文化的承继。

婚俗是纳西族传统习俗中的重要部分。

纳西族的婚姻制度非常特殊,他们实行的是“走婚”制度。

简而言之,就是男女双方没有正式的婚礼,而是通过相互居住和性生活来确认婚姻关系。

这种习俗保留了纳西族传统的部落婚姻方式,体现了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纳西族还有一种独特的传统节日,那就是“三月街”。

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纳西族对春天的迎接和庆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穿着传统的纳西族服饰,载歌载舞,共同庆祝丰收和祈福。

这个节日一般会持续数天,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参观体验。

此外,纳西族还有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

他们的服饰以色彩鲜艳、线条简洁而著称。

男性常常穿着长袍和宽松的裤子,而女性则以彩色长裙为主。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表达了纳西族人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

总结:纳西族历史上经历了繁荣与衰落,但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独特习俗,不断传承着纳西族的精神和价值观。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

世界记忆名录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和丽琨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 用东巴文和格巴文书写下来的东巴教经典,俗称 东巴经。

目前保存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的东巴古籍文献共20000余卷,产生年代无考。

主要 记载的是东巴教祭司在祭祀仪式中诵唱的经文,是纳西族东巴教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使用的经典、书画和民间记事文书。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由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丽江地区行政公署申报,于2002年3月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03年8月28日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是流传千年的纳西族古典文献,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用东巴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了纳西族古老的 语言、文字、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宗教、哲学、、文 、、 、 、 、 、 、社会、心理、狩猎、畜牧、农业、水利、植物、动物、、、、、、、、、 婚姻、民族、审美、生态、环境等知识。

其类别按东巴教祭祀的性质和仪式内容分为祈神类、禳鬼 类、丧葬类、占卜类和世俗活动记事类等5个类型的经典。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的产生年代无考,学界东巴古籍 形 于 代,上世纪都有发展。

东巴经主要在有东巴教分布的地区传承和使用,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县、香格里拉市、宁!彝族自治县、永胜县和 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等地区。

东巴古籍文献随 着传承民族支系和地域的不同,其语言文字和内容也有不同的地域特色。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用竹笔(玉龙6北部地 区出现过铜笔和铁笔)和松明烟制作的墨作为书3工具;用D 花皮和构树皮制作的东巴土纸作为书写载体,文字是纳西族先民自创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和标音文字格巴文。

东巴古籍多半为比例约3:1的长方形状,横长纵短,线装。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具有多重、独特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体现在:第一,珍稀性。

东巴文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体系化的图画象形文字。

其字形犹女口图画,6水鸟兽栩栩女口生,生动形象。

它与 埃及圣书字、西亚苏美尔人的丁头字、中国殷商的甲骨文以及墨西哥的玛雅文比较,字形古朴,字源原始,字体结构自然,在人类文字创造和发 展的历史上独树一格。

丽江纳西族的民俗文化

丽江纳西族的民俗文化

丽江纳西族的民俗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中的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习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地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文化地理

明至民国时期纳西族文化地理
东巴文化
明代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鼎盛时期,东巴文字、东巴壁画等文化 遗产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
丽江古城
明代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纳西族的文化特色 ,成为后世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纳西古乐
明代纳西族的音乐舞蹈艺术达到了较高水平,纳西古乐成为纳西族 文化的一张名片,至今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民国时期纳西族的教育改革与文化传承
教育改革
民国时期,纳西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重视和发展。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教育改革,兴办学校、 培养教师,提高纳西族子女的受教育程度。现代教育理念和知识逐渐融入纳西族社会,推动文化变迁 。
文化传承
面对现代化冲击,纳西族重视文化传承工作。传统技艺、歌舞、民俗等活动得到保护和传承,纳西古 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挖掘和整理。通过文化传承,纳西族保持了民族特色,同时也为国家的多元 文化增添了魅力。
清代纳西族的疆域变动与行政管理
疆域变动
清代时期,随着中央政权的更迭和周边民族的侵扰,纳西族的疆域发生了多次变 动。这些变动不仅影响了纳西族的聚居范围,也对其文化地理格局产生了深远影 响。
行政管理
清代政府对纳西族地区实行了直接管辖,设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如丽江府、大 理府等,对纳西族地区进行行政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纳西族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民国时期纳西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经济发展
民国时期,纳西族地区的经济逐渐融入 国家经济体系。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等传统产业得到发展,同时现代工商业 也逐渐兴起。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 改善为纳西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
VS
社会变迁
随着经济的发展,纳西族社会发生了深刻 变迁。传统社会组织逐渐解体,新的社会 阶层和群体涌现。城市化进程加快,纳西 族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纳西族社区逐渐 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纳西族的文化、习 俗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传统与 现代交融的特点。

纳西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纳西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纳西族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西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历史上,纳西族曾经建立了辉煌灿烂的丽江古城,创造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传说。

而如今,纳西族的古代文化依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一、纳西族的传统建筑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在鲁能州的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

它们是以材料金属性料为主材,结合了木材、石材和泥土等建筑材料,形成了一种宜居、宜游、宜憩、宜观赏的传统建筑群体。

纳西族的传统建筑遵循了“三格四进院落”和“中轴对称”的建筑风格,并且注重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宗教性。

在古时候,纳西族人民把宗教文化融入到了建筑中,许多庙宇、寺庙、神龛、佛塔都是以传统建筑风格建筑而成。

这些建筑还表现了纳西族的创新精神和建筑智慧。

二、纳西族的服饰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具有独特服饰文化的民族。

在很久以前,纳西族的人们就开始将自己的文化和品味融入到了服装中。

在纳西族的传统服装中,女性的裙子以长、宽且褶皱重重为特征,主要用草麻、棉和亚麻等天然材料制成,颜色以白色和黑色为主。

而男性的服装大多是白色长袍和蓝色毛面巾,常常看起来简约、富有节制和优雅。

三、纳西族的音乐文化纳西族也是一个具有丰富音乐文化的民族。

在古代,纳西族人民在白族、藏族等周边民族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并且发展出了“草帽歌”、“手鼓词”和“花海”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

“草帽歌”是纳西族传统音乐中一种温馨而感人的歌曲形式,通常用于表达爱情和家庭幸福。

而“手鼓词”则是一种充满朗诵性和旋律性的音乐形式,旋律动听,词意深刻,可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此外,纳西族还保留了很多独特的器乐和音乐传统,如“崇鼓”、“三弦”、“拉马巴”等。

四、纳西族的美食文化纳西族是一个拥有悠久美食文化的民族。

在日常生活中,纳西族人们注重草食植物的利用,以米饭、酸奶、花馒头、口粑和蜜汁鸭肉等为主要食品,具有独特的食味和营养价值。

纳西族的美食也通常会结合排场和礼仪,并给予食客最好的款待和关怀。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纳西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纳西族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不少进展。

一、纳西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纳西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一直是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纳西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

1. 纳西族的起源与民俗文化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研究表明,纳西族可能起源于距今10000年前的核心原始社会。

同时,对比研究显示,纳西族与苗族、壮族、彝族等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

2017年,北大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持了一项以“纳西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为题的项目,对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传承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纳西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纳西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2. 纳西族宗教信仰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Weston La Barre曾在其著作中探讨纳西族的神话、宗教与仪式,纳西神话中的人祖传说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依靠田野调查和民间文献来研究纳西族的宗教信仰。

Chris White 在其著作《纳西族的宗教》中深入分析了纳西族神话、传统信仰、宗教文化和仪式,揭示了纳西族的宗教特征和文化内涵。

3. 纳西族地理空间与社会组织纳西族地理空间和社会组织也是西方学者的关注点。

符合瓷在其著作中研究了云南西部纳西族地区的地理空间、族群分布和发展历程,并对纳西族的社会组织、居住结构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析。

纳西族语言是一种汉藏语系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西方学者近年来对纳西族语言与文字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1. 纳西语言的语音、语法与语义主要依靠实地调查和语言学分析,纳西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Janick Wrona等人在其著作中分析了纳西语言的音系和音节组合规律,深入探讨了纳西语语法的结构和特点。

2. 纳西文化与文字纳西文化和文字的研究也逐渐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

J.-F. Billeter等研究者在其著作中论述了纳西族文化与书法的关系,探讨了纳西族书法的魅力和特点。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近年来,西方国家对纳西学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学者们对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因此备受西方学者的关注。

在对纳西族的研究中,西方学者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纳西族的历史渊源、社会结构、信仰文化和语言文字。

他们试图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揭示纳西族的文化与历史,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于纳西族的历史渊源,西方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试图还原纳西族的迁徙史和形成过程。

他们通过对考古遗址和史书的分析,发现纳西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就已经在滇池流域和金沙江中游一带繁衍生息。

纳西族的社会结构也成为西方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他们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尝试揭示纳西族的社会组织、家族制度、婚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了解到纳西族拥有独特的家族制度,重视家族和亲属关系,家族在纳西族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纳西族的信仰文化也备受西方学者的关注。

他们深入挖掘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试图揭示纳西族的宗教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异同。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纳西族信仰白族的白教和藏传佛教,这两种信仰在纳西族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学者们也对纳西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纳西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称为纳西文。

西方学者们通过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试图解读纳西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纳西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

近年来西方国家对纳西学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学者们对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纳西族的认识,也为纳西族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撑。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对纳西学研究的行列,共同探索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纳西族历史简介 纳西语是怎样来的

纳西族历史简介 纳西语是怎样来的

纳西族历史简介纳西语是怎样来的>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个被世人称之为“象形文古国”的纳西人生活区域内,纳西人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象形文字不但创造了一种辉煌的古文明,而且丰富了纳西族乃至中国的古文化。

7月28日,生活报踏访56个民族的记者在对纳西族进行采访时深深感到,纳西人始终在为拥有这一独特的文字而骄傲。

有资料显示,纳西族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象形文的民族。

80%的居民使用纳西语纳西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在纳西人当中,约有80%的居民使用纳西语,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纳西族先民,生活在汉、白、藏、彝等民族之间,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字。

相传,古时有一天,突然发大水,只有一个叫崇忍利恩的人劫后余生,与天神知劳阿普的女儿衬红裹白一见钟情。

衬红裹白带领崇忍利恩上了天堂,但知劳阿普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而且想出了杀害崇忍利恩的主意。

知劳阿普让崇忍利恩赤脚过刀梯,让他在一昼夜砍伐完99片森林,一昼夜烧光所砍伐的树木,一昼夜在被砍伐的99片森林的地上撒下种子,一昼夜把撒下的种子再如数收回等。

但知劳阿普没有想到崇忍利恩是9位开天男神、7位辟地女神的族系,他是连翻99座山不知道疲倦、连涉77条深谷不需要歇息的族系后代,任何人打不死也不会被征服。

当知劳阿普所有的伎俩都用完后,只好将女儿嫁给崇忍利恩。

于是,崇忍利恩夫妻二人来到地上过着耕牧的生活。

不久,他们就有了恩恒三兄弟。

这三兄弟长大后,却不会说话。

后来,经过祭拜天父天母后,三兄弟才会说话,但他们的话语却各不相同,大哥说的是藏语,后来发展成如今的藏族;老二说的是纳西语,并逐渐发展成纳西族;而老三则讲白语,而后发展成为白族。

传说虽然过于浪漫,但说明纳西语与白、藏等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

近年来西方国家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近年来,西方国家对纳西学(Naxi Studies)的研究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深入探索。

通过对相关著作和研究报告的梳理,现将纳西学研究的进展做一个简要的述略。

一、纳西文化的修复和保存对于纳西族的语言、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存成为了纳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许多学者和机构致力于纳西族传统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等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承,如艾默生学院(The Emerson Institute)、中国云南中医学院等机构,以及Jean-Pierre Hostelley、姚作钧等专家学者。

二、纳西族历史与文化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了纳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学者们对纳西族的历史、文学、哲学、传说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将其与中国和亚洲的历史、文化进行对比和分析,如Meredith Schweig、魏迪、张一平等。

三、纳西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研究纳西族与周边多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交流也是纳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者们通过考察纳西族与汉、藏、彝等民族之间的交往、文化融合、民间传说等,揭示纳西族历史和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如Patricia Herbert、余红胜等。

四、纳西族的社会结构和传统生活方式纳西族的社会结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也成为了纳西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学者们通过对纳西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信仰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纳西族的多元文化和社会结构,如Pascale Dollfus、徐芬芬、杨荣进等。

综上所述,近年来,西方国家对纳西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领域包括纳西文化的修复和保存、纳西族历史与文化、纳西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研究、纳西族的社会结构和传统生活方式等。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将有助于推动纳西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论文

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论文

论丽江独特的纳西族风情和文化这次的云南之行给我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很多的收获是我没有想到的,经过这次考察,我了解了很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也亲身感受到了那种文化氛围,尤其是丽江的纳西族风情和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设计匠心独运,富有神奇色彩的东巴文化,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烁,为什么丽江的具有这样独特的纳西族风情和文化呢?这就需要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啊分析,得出这个结论。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她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以坦荡的胸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向外延伸,并与如网的小巷相连接,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

街道全用石头铺成,由于长年累月的踩踏和风雨洗涤,被磨得十分光滑。

刮风不起尘沙,雨天没有泥泞。

源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河水,到了城头双石桥后,分数股穿街过巷、环城流淌。

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院中有奇花。

纳西族一般居住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

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术楞房,以术板覆顶。

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

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古城建筑——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纳西族 论文

纳西族  论文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摘要: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在所处社会政治生活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文化,体现出四个主要特征:共同体主义的社会秩序意识;和为贵的政治心态;现实主义的历史秩序意识;强调传统与注重变化的并行不悖。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促进了纳西族社会的政治发展;推动了纳西族社会的文化发展;促进了纳西族社会及滇川藏交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纳西族;木氏土司;政治文化;功能和作用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界定是:“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1〕(P29)政治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一定反作用,一个民族积极的价值观念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影响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往往具有这样的基本功能:变革政治体系、维持政治体系的稳定、维持政治关系、规范和约束政治行为。

纳西族在所处社会政治生活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文化。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的政治文化趋于成熟稳定,形成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对纳西族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来阐释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的政治文化具有如下特征:1.共同体主义的社会秩序意识在纳西族的早期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共同体利益优先这一政治文化的萌芽。

“尔”是纳西古代氏族社会的基本组织,也是早期的政治组织。

在这一共同体中,纳西族个体总是把共同体的利益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以这一利益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取舍,作为共同体成员,首先必须服从共同体的首长。

当元、明时期纳西族社会正式被纳入中央王朝(国家)的管辖时,即这些独立的共同体被统一到更大的共同体中央王朝中时,原来的共同体并未打破,而是以整个为单位加入大的共同体即国家中。

纳西族古籍简介

纳西族古籍简介

纳西族古籍简介纳西族,自称“纳”、“纳西”、“纳汝”、“纳日”等,汉晋时称“摩沙夷”,唐、宋、元、明、清时称“麽些”,近代被称为“麽些”、“摩梭”等。

纳西族渊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我国西北黄河、湟水一带的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西南至雅砻江流域,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流域。

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的相邻地区,绝大部分聚居在滇西北丽江市。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纳西族现有人口308 839人,其中295 464人分布在云南省。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西部和东部方言区。

纳西族原有东巴文、哥巴文、阮可文和玛莎文四种文字,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东巴文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由两种体系的文字组成,一种是以图画的方式表意的原始象形文字;一种是以简单的笔划写成的有固定音读的标音文字。

长期以来,这种文字主要由东巴教的经师掌握和使用,只有少数群众使用这种文字记事、记账、写信等。

纳西语普遍信仰多神东巴教,东巴教因纳西语称巫师为“东巴”而得名,东巴亦称“经师”,一般为父子、兄弟及家族内传承。

东巴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从事活动时有简单的道具和法器,但无系统教义,亦无寺庙及统一的组织。

纳西族古籍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括用纳西文字以及汉文书写的文献古籍和口头流传下来的作品等。

用纳西文字书写的古籍即“东巴经”,多用东巴文书写而成,少数用哥巴文抄写。

除宗教外,还有历史传说、文学艺术、风尚习俗、天文历法等内容.东巴经卷轶浩繁、内容丰富,留存至今的东巴经约有1 400多种(册)40大类32 700余册,是纳西族宝贵的古籍文献资料。

国内收藏了2万余册,其中丽江市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各藏4 000余册,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丽江东巴文化院等收藏亦超过千册;国外收藏1万余册,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约藏5 000册,哈佛大学博物馆藏2 000余册,此外德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等图书馆、博物馆和私人有一定数量的收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民族文献回顾
姓名:邱志芳学号:12012000605 专业:民族学
纳西民族概览
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自治区三省濒临的金沙江、澜沧江及其支流、无量河和雅砻江流域,具体聚居地有云南省的丽江、宁蒗、永胜、华坪、中甸、维西、德庆、鹤庆、敛川、兰坪、贡山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巴塘以
及西藏自治区的察隅、芒康等县。

其中以滇西北的江县为最大聚居区,纳西族
人口295464人(2000年的人口普查),纳西族的自称有“纳西”、“纳恒”、“纳日“、纳罕”,经国务院批准,1954年统一称为纳西族。

纳西民族语言概况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划分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县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东部方言区的纳西族多数属纳西古氏族“梅”和“禾”两支后裔。

纳西族的宗教主要是东巴教,其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渐吸
收了藏族的本教、藏传佛教等一些内容。

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

现有文献概况
乾隆《丽江府志》,丽江志办公室1991年铅印
光绪《丽江府志》,丽江县文化馆石印本
黄金衔:《治丽箴言》,光绪十九年(昆明)长春坊明文堂刊印本
《丽江文史资料》,丽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丽江志苑》。

丽江县县志办公室编
参考文献
《纳西社会历史调查》第一、二、三辑,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3-1988年《东巴教中的生殖崇拜探讨》,载《东巴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四川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滇川纳西族地区民俗和宗教调查》,云南省社科学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1990年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