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防控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有序开展了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有力保障了畜牧业持续发展和动物产品安全,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一个时期我省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动物疫病防治基础不断强化。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基础不断强化,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检疫监督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级兽医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加快建立。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动物防疫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一级抓一级的防疫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专家技术咨询和科学决策机制不断完善,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日趋复杂。从动物疫病自身发展规律和省内外疫情形势看,我省疫源分布较广,外来病传入威胁大,当前乃至未来很长时间,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外来病、新发病形势将日趋复杂。禽流感、口蹄疫等病原污染面广,猪瘟、新城疫等疫病临床表现非典型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普遍,重大动物疫病感染率仍然较高。我省人畜共患病传播、流

行的风险因素依然广泛存在,奶牛结核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处在较高的水平,牛羊布鲁氏菌病在局部地区反弹,人畜共患病危害持续增大。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增大。动物疫病如不加强防治,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抵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成果,还将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面临挑战。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兽医工作定位和任务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从总体上衡量,目前我省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低,活畜禽跨区域调运和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健全,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力量薄弱,防疫机制、模式和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把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治为主题,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及公共卫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为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级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防治机制。

——立足省情,科学防治。立足我省省情,准确把握动物防疫工作发展趋势,科学判断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合理设定防治目标,开展科学防治。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我省的地理条件、自然气候、经济状况、养殖特点,按照养殖方式、动物和疫病种类等,分区域、分病种设定防治目标,实施差别化防治。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整合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资源,确定全省优先防治病种,明确省级与市县事权,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措施,加强示范推广,统筹推进动物防疫各项工作。

(三)防治目标。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种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更加健全,法律法规和科技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三、优先防治病种、区域布局和防控方略

(一)优先防治病种。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动物卫生状况,综合评估经济影响、公共卫生影响、疫病传播能力,以及防疫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优先防治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种动物疫病;重点防范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小反刍兽疫等13种外来疫病。省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疫病流行风险,适时提出调整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病种名录的建议。除纳入本规划涉及的病种外,各市州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因病设防的动物病种,适当增加动物疫病防治病种,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三)防控方略。统筹安排动物疫病防治、现代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的动物疫病防治模式,着力破解制约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性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条件保障,实施计划防治、健康促进和标准化促进策略。

1.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计划防治。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大的重点病种,定期评估动物群体卫生状况和防控效果,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控制计划,努力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稳定控制,最终实现净化消灭。

2.实施畜禽健康养殖促进策略。确立健康养殖理念,加强疫病源头控制,积极推行自繁自育、封闭饲养模式,提高种用动物自给能力和健康水平。健全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定期实施动物健康检测,推行无特定病原场(群)和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证。

3.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策略。大力扶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逐步降低畜禽散养比例,有序减少活畜禽跨区流通。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净化养殖环境。完善养殖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监管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为动物防疫提供前置条件。引导养殖者统一防疫,定期监测,严格消毒,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

四、重点任务

省兽医主管部门要在全面掌握疫病流行态势、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制订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包虫病的防治计划,出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奶牛结核病防治和种禽场疫病净化、种猪场疫病净化的指导意见,强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有效防范重点外来动物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