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适宜技术的注意事项与禁忌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防止晕针,针刺前应先与患者交待针刺疗法的作 用,可能出现的针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于过 度饥饿,体质过度虚弱者,应先饮少量水后再行针刺; 对于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应令其休息片刻后才针刺。
2、滞针;在针刺行针及起针时,术者手上对在穴位内 的针体有涩滞、牵拉、包裹的感觉称滞针。滞针使针 体不易被提插、捻转,不易起针。滞针的主要原因是 针刺手法不当,使患者的针刺处发生肌肉强直性收缩, 致肌纤维缠裹在针体上。出现滞针后,不要强行行针、 起针。应令患者全身放松,并用手按摩针刺部位,使 局部肌肉松弛。然后,轻缓向初时行针相反方向捻转, 提动针体,缓慢将针起出。
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 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八、推拿疗法
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 疗法。推拿疗法是在其理论指导下,结合 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 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的一种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1. 饭后30min,空腹及劳累后,均不宜进行 推拿。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 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五、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 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 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注意事项
1 、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 、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 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
2. 应取得患者合作,并经常注意患者反应 及局部情况,根据病情变换手法,适当掌 握强度,防止擦伤。被动时手法要轻缓。
3. 室内空气要流畅,温度要适宜,冬季注 意保暖。
禁忌证
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出血倾向、精神 分裂症、结核病进展期、恶病质、急性化 脓性炎症。局部有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管 炎、皮肤病者禁用。妇女孕期和月经期腰 骶、腹部及下肢不宜按摩。
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 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 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 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 法。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 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 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感 谢
感 谢
阅 读
阅 读
深度。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3、 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 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 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4 、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操作前检查注射器情况。注 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
禁忌证
1、 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2、 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者禁用。
六、毫针疗法
毫针疗法是指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 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 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 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注意事项
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等多种原因, 可能出现如下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晕针:晕针是针刺治疗中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
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 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 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 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 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 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 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 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 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 的目的。
性肿瘤部位禁刮。 5、妇女月经期下腹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禁刮。 6、感染性皮肤病患处,糖尿病患者皮肤破溃处,严重下肢
静脉曲张局部禁刮。 7、大汗、大出血后、过度疲劳时禁用。
三、艾灸疗法
• 艾灸疗法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 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 的一种技术操作。
注意事项
•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 属于正常 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 无需处理, 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 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 干燥,防止感染。
1、针具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提倡一次性用 针。
2、在施行刺络治疗时要做到稳、准、轻、快, 防止因手法粗鲁、刺入过深、创口过大造成组织
和器官的损害。对初次接受刺络放血治疗的患者, 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以防晕针。
3、在进行刺络治疗时若穴位与血络不相吻合, 应以血络为主进行治疗,遵循“宁失其穴,勿 失其络”的原则。
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对针刺过度紧张,或者患者在针
刺前处于饥饿、劳累等虚弱状态,或患者取姿不舒适,术
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等。如患者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突然出
现头晕、恶心、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此时应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令患者平卧,闭目休息,
并饮少量温开水,周围环境应避免噪杂。
若症状较重,则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素髎等 穴,促其恢复。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如不见效并出现心 跳无力,呼吸微弱,脉搏细弱,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为了防止滞针,针刺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不 使患者在针刺时产生紧张,并在针刺前将针体擦净, 不可使用针体不光滑、甚至有锈斑或者弯曲的毫针。 针刺时一旦出现局部肌肉挛缩造成体位移动时,应注 意术者手不能离开针柄,此时可用左手按摩针刺部位, 缓慢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轻捻针体同时向外起针, 不得留针。另外,在行针时应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单方 向捻转针体,避免在行针时发生滞针。
禁忌证
• 1 、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 2 、颜面部、心前区、大血管处和关节活动
处不可用瘢痕灸。 • 3、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 4、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
大恐、大怒之时禁灸。
耳针疗法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王不
留行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 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禁忌证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 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 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 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 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 孕期亦应予禁刺。
4、刮痧治疗后饮热水1杯,补充水分, 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5、刮痧治疗后,一般约3小时左右方可 洗浴。
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严重贫 血等病症禁刮。
2、严重心脑血管病急性期、肝肾功能不全者禁刮。 3、韧带、肌腱急性损伤部位,新发生的骨折患部禁刮。 4、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瘢痕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以及恶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中医常用适宜技术的注意事项 与禁忌证
中医科
一、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 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 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 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 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 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
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
行吸收。 6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
体,覆盖消毒敷料。
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肿瘤、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 患者感到局部热、 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 发红,应及时处理。
3、 热感觉时,嘱患者
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 以提高疗效。
二、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 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 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 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 作。
注意事项
1、 应避风,注意保暖。 2 、不宜连续大面积刮痧治疗,每次治疗时
间不宜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 种病症的原则。 3 、刮痧治疗时,不要过分追求痧的出现, 防止刮拭过度,消耗正气或造成软组织损 伤。
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
刺。
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 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 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 若直刺过深, 都有伤及肺 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 导致创伤性气胸, 轻者出 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 甚则呼吸困难,唇甲 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 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 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