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州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期中检测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出现交通拥挤、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城市问题和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亏损状态。
面临这些问题,我国开始转向TOD模式,主要是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城市土地开发尽量同步实施,解决城市土地规划与交通问题。
二战以后,美国小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人们以小汽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但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人口转移郊区、城市土地利用率下降、城市中心衰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了TOD(Transit 0riented Development)规划理念,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改进了TOD规划理念,首先在欧美进行推广与实践,丹麦哥本哈根、美国阿灵顿等城市利用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取得不错效果。
TOD模式的选址区域分为3种类型,即城市新开发区、城市旧城区、城市待开发区。
城市新开发区是指新开发的区域,这类地区一般位于城市经济开发区或城市边缘地区。
城市新开发区具有土地价格低廉,交通规划灵活等特点,能够以公共交通为中心实施TOD模式,土地
混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道路可以建设为棋盘式,人们可以选择多种不同路线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城市旧城区是指一个城市保持原来的旧貌但又急需改造的地区。
城市旧城区受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影响,改造的过程中难度大,城区存在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城市待开发区是指一般处于城市边缘未被开发的地区。
距离城市中心远,居民上下班出行时间增长,建设公共交通资金投入大。
TOD模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是否完善,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23年2月底,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1条,运营里程9628.2千米。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TOD模式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也给TOD模式发展带来挑战。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密度剧增,具备TOD模式发展的条件。
面临城市发展中的许多问题,TOD模式是我国城市发展较为合适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我国城市迫切需要发展TOD模式,而且我国城市具备TOD模式开展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周丹丹《TOD模式是什么?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如何应用?》)材料二:
TOD在我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国内越来越明晰发展公共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性,发展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越来越符合中国的国情。
在实施TOD城市开发模式中,提高了中心地块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准,对城市高密度地区进行重新开发,缓解人流、车流对地块的压力,达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和城市人车立体分流等目标。
针对国内现有城市人口基数大、城市必要交通出行时间长、城市道路网密度不足的现状,以高效率、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网布局城市交通在中国大城市应用越来越多。
配合步行、骑行以及地面公交接驳和地铁上盖的居民小区开发,减少了居民对小汽车出行的需求,充分利用城市交通资源,使得未来城市开发主导强度沿着轨道交通线发展。
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打造疏密有致的空间结构,周边配套高密度的商业办公楼和居住综合体,通过绿地、广场、道路这些开敞空间,来打造具有吸引力以及适宜步行、骑行的空间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能够最大限度和最经济地分配、疏导与调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城市中心区内部、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空间布局与功能互动。
TOD城市发展模式体现了对未来低碳、公平、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愿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城市规划思想来对空间功能进行重新布局。
并且在时下中国旧城复兴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通过轨道交通开发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在政策导向的基础下,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
(摘编自李金懋《TOD理论思辨及启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开始转向发展TOD模式,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B. 城市规模扩大与人口密度增加是TOD模式实施的条件,该模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是否完善。
C. TOD模式不只是一种交通规划策略,更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助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D. TOD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规划理念,实际的落地与实施仍需要因地制宜,从城市实际出发。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TOD规划理念最早由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后经改良在欧美进行推广与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B. 依据TOD模式,在公共交通周边设置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公共设施等,限制了人们出行的活动范围。
C. 轨道交通相较于传统公共交通,效率更高,运力更大,有效疏解了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问题。
D. 在实施TOD模式的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利用应协调推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3. 根据材料一,判断图1中TOD模式的核心为()
A. 居住区
B. 公共开发空间
C. 核心商业区
D. 公共交通站点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TOD模式在国内城市发展应用的一项是()
A. 东莞市聚焦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发展特色产业区,创造开合有致的城市空间,阻隔建设用地的无限扩张。
B. 上海市以城市中心商业区CBD为核心,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次核心,从而打造疏密有致的整体空间结构。
C. 香港地铁沿线建设高密度建筑,提供高密度的住宅区,同时也十分重视沿线商业区与办公区的覆盖率。
D. 北京“湾里”地铁站上盖大型“空中花园”商业中心,成为一站式商业、文化、旅游、娱乐的综合体。
5. 结合材料与图示,给TOD模式下定义。
【答案】1. A 2. B
3. D
4. A
5. TOD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600米左右为半径,合理规划建设住宅区(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公园(公共设施、绿地)等区域,使居民可以通过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到达公共交通站点(使居民减少对小汽车出行需求)的城市开发(发展、规划)模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常年处于亏损状态”错误,材料一中提到我国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是为了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转向TOD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轨道交通常年亏损,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限制了人们出行的活动范围”错误,根据材料一、二内容可知,TOD
模式在公共交通周边设置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公共设施等,缩小了城市中心区域和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人们对小汽车出行的需求,并不是“限制了人们出行的活动范围”。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能够以公共交通为中心实施TOD模式,土地混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TOD模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是否完善”可知,TOD的核心概念是以公共交通为中心,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和规划。
由此判断:TOD模式的核心为公共交通站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通过上题可知,TOD模式的核心为公共交通站点。
BCD三项均涉及公共交通站点,A项中没有强调公共交通站点的作用,无法说明其属于TOD模式在国内城市发展的应用。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能够以公共交通为中心实施TOD模式,土地混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TOD模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是否完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
根据图1“TOD模式结构功能图”可知,TOD模式以600米为半径,合理规划建设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公园等区域;
“配合步行、骑行……,减少了居民对小汽车出行的需求,……使得未来城市开发主导强度沿着轨道交通线发展”,居民可以配合步行或骑行到达公共交通站点(使居民减少对小汽车出行需求),它使得未来城市开发主导强度沿着轨道交通线发展。
考生据此答题即可,要答成下定义的模式,句子要通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桥镇上的魔术师
秋子红
那天夜晚,我们整个土桥镇的人统统都失眠了。
月亮明晃晃地挂在天上,空气中飘荡着一股股辛辣呛人的旱烟味。
已快深夜十二点了,但人们毫无睡意,一个个像反刍的老牛一样圆鼓着眼睛,高声大嗓、唾沫星四溅地议论着不久之前马戏团演出的情景。
我们围在三子家门前的土槐树下,像门廊里的大人们一样,叽叽喳喳地慨叹着,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是啊,对我们这群十一二岁的小屁孩来说,刚才发生的一切太神奇了,简直像一个个充满神迹的梦!那只会做算术题的山羊,那些在驯兽员的皮鞭指挥下钻火圈的老虎、狮子,
那被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剑劈成两半的金发女郎……当然了,还有那个像是无所不能的魔术师,天知道,所有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月光照着我们身边狭长寂静的街道,远处传来一阵阵狗叫声。
我们第一次感到,我们司空见惯的这座终年尘土飞扬的北方小镇,好像跟平时不一样了,周遭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我们无法理解的神奇和隐秘!马戏团是那天中午来到我们土桥镇的。
不过,早在三四天前,我们就看见了贴满大街小巷的演出海报。
更早之前,我们就听到了马戏团要来我们土桥镇的消息。
那天中午,一辆大卡车开进了我们土桥镇,车上下来一群衣着怪异的人。
男人们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女人们戴着叮当作响的大耳环,穿着花花绿绿的连衣裙。
①他们操着悦耳动听的外乡口音,走在我们土桥镇窄窄的街道里。
我们第一次感觉到,我们祖辈居住的这座尘土弥漫的北方小镇,实在是太寒酸、太土气、太落伍了!
太阳刚一偏西,马戏团演出的大帐篷就在镇子外面的空地上搭起了。
我们看见了关在铁笼里的狮子、老虎。
一只脖颈上纷披着长长的鬃毛、威风凛凛的雄狮,在铁笼里卧着,突然朝我们龇着锋利的牙齿,凶狠地嘶吼了一声。
我们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但不久我们又心满意足地笑了。
我们还看见,帐篷外面一个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孩子,骑在一辆独轮车上,边转着圈边灵敏地将手上的两只帽子不停地轮换着戴在头上。
我们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心里痒痒的,我们恨不得天马上就黑。
那天傍晚,夜幕刚刚落下来,马戏团演出的大帐篷就被我们镇上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我们手里攥着软磨硬泡从父母那里要来的皱巴巴的五
块钱,从人缝中挤进去,终于买到门票进了帐篷。
帐篷内,用长木板一级级搭成的观众席上早坐满了人。
我们又在人缝中挤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位置,可以站在木板上将目光越过前面一个个头顶,看见帐篷深处铺着红地毯的椭圆形舞台。
一阵铃声响过后,演出开始了。
②我们从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人。
魔术师头戴一顶礼帽,拎着根手杖,白衬衣上一袭黑色燕尾服衬托出他挺拔颀长的身材。
他脱帽弯腰向人们问好,彬彬有礼得像一位绅士。
我们看见我们镇子上的姑娘们用一束束深情的目光望着他,眼眶里湿漉漉的,闪烁着一种饥渴难耐的光。
他那双戴着白手套的手多神奇啊!他举起手杖,说一声“变”,我们看见手杖变成了一把花雨伞,然后一把又被他变成两把三把四把,直到他的身边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雨伞。
他从衣兜里掏出块丝帕,噗地吹口气,丝帕就在我们目光的注视下变成了一朵玫瑰花。
然后魔术师又掏出一块丝帕,蒙在玫瑰花上,又噗地吹口气,揭开丝帕,玫瑰花变成了一只扑棱着翅膀的白鸽子。
终于,令我们激动万分的时刻到来了——有人推过一只大铁箱,一位身材窈窕的金发女郎被魔术师锁进了铁箱,只在箱外露出她的头和一双脚。
魔术师举起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剑,咔嚓一声将箱子一下劈成了两半!我们的心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我们听见观众席上的人异口同声地尖叫了一声。
但令我们惊异的是,那位金发女郎并没有死,她的头在一只箱子外晃动着,向人们微笑致意,她的一双脚正在另一只箱子外左右摆动。
“魔术师会分身术!”
“不!他一定会巫术!”
看着看着,我们禁不住叽咕争论起来,直到前面的大人们纷纷回过头,用凶狠的目光瞪着我们,我们才噤了声……
表演结束以后,我们依旧围绕着魔术师的话题争论着。
直到大人们打着呵欠催促我们回家时,我们才不得不结束争论。
第二天天一亮,我们起床后顾不得洗把脸,就一个个往镇子外面马戏团搭帐篷的地方跑。
马戏团的人好像刚起来,懒洋洋地在帐篷外嬉笑着、打闹着。
不远处,有个矮胖的女人在用炉子做饭,碗筷瓢盆就摆在她身边的土地上,锅盖上落满了苍蝇。
看样子饭快熟了,③但那从锅盖下飘出的饭香味,远远盖不住远处铁笼里的狮子、老虎所散发出的一股股气势汹汹的腥臭味。
后来,我们看见了魔术师。
他像被人施了魔术一样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穿着皱巴巴的衬衣,眼窝深陷,头发蓬乱。
他走到炉子前伸手揭开锅盖,捏了块肉片丢进嘴里,边咀嚼边向远处一个年轻女人抛了个媚眼,吹了声口哨。
我们听见做饭的矮胖女人嘴里吼出了一句粗野的叱骂。
我们看着这一切,心里酸酸的,我们忽然想哭。
那天中午,任凭马戏团帐篷外的大喇叭声嘶力竭地不停吆喝,我们坐在屋子里,身子动都没动。
到了夜晚,据说马戏团帐篷里的观众席上,只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
第三天一早,在我们还沉湎在香甜的睡梦中时,一辆大卡车载着魔术师和马戏团离开了我们土桥镇。
许多年后,我们终于明白,魔术师和马戏团与其说是自己离开的,④
不如说是被我们“赶”走的。
因为,我们无法相信,那些在我们的想象里高贵、无所不能的人,居然像我们一样,那样卑微、寒碜而艰辛地活着!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圆鼓着眼睛,高声大嗓、唾沫星四溅”来描写“我们”议论马戏团演出的情景,引人入胜,十分生动形象。
B. 文中并未提及“会做算术题的山羊”“钻火圈的老虎、狮子”的具体表演,说明其不如“被劈的金发女郎”精彩。
C. “我们”看到年龄相仿的骑独轮车的孩子可以灵活地玩弄手上的帽子时的心理活动,既展现了“我们”的羡慕,也突出了“我们”对表演的期待。
D. “我们”在演出时忍不住对魔术师会分身术还是巫术展开争论,前排大人们纷纷回头怒视,暗示“我们”不要打扰演出。
7. 对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子①中“悦耳动听的外乡口音”强调了马戏团成员与土桥镇居民的差异,使得他们更具神秘感,也更容易引起镇上居民的好奇。
B. 句子②中“不可思议”表现了“我们”面对魔术师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敬意,当面对外来文化和未知的事物时,“我们”感到手足无措。
C. 句子③中“饭香味”与“腥臭味”对比,凸显了马戏团中的神奇与日常、超凡与平凡相融,日常生活与土桥镇居民并无太大差异。
D. 句子④中“被我们‘赶’走”是因为土桥镇的居民在看到马戏团真实的
一面后,对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大大降低,促使马戏团离开此地。
8. 本文开篇与《祝福》开篇都采用了(1)的记叙方法,(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种记叙方法为本文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9. 读书小组要为本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经讨论,其中一组决定从文章的主题切入。
作为这组的成员,请你仔细品读文章,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6. B 7. B
8. (1)倒叙
(2)①文章以“倒叙”的方式开篇,先描述了马戏团表演结束后的夜晚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随后详细叙述马戏团的到来与表演情节,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②形成强烈对比,加强情感共鸡,凸显出“我们”从充满好奇、仰慕到失望、冷静的心理变化,体现了土桥镇人对马戏团态度的鲜明转变,引人深思。
其他角度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 ①文章先写土桥镇居民对马戏团的期望、崇拜与好奇,强调了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往往抱有美好的想象和高度的期望;
②接着描写了居民们发现魔术师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并无太多不同而不再观看表演。
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真实与期望的落差时所经历的失望、冷漠与疏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说明其不如‘被劈的金发女郎’精彩”错误。
不能仅通过描写的详略来判断演出的精彩程度,这一判断过于片面。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B.“手足无措”错误。
“手足无措”比喻慌乱之间没有主意,不知该怎样应付,此处“不可思议”表现了“我们”对魔术师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敬意,当面对外来文化和未知的事物时,“我们”感到十分震撼,并非“手足无措”。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的能力。
(1)本文开篇写马戏团表演结束后的夜晚场景,再讨论马戏团演出的情景,属于倒叙;《祝福》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也是倒叙。
故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2)文章先描写晚上的场景——“那天夜晚,我们整个土桥镇的人统统都失眠了”,描述马戏团表演结束后的夜晚氛围“空气中飘荡着一股股辛辣呛人的旱烟味”“人们毫无睡意,……唾沫星四溅地议论着不久之前马戏团演出的情景”,文章第一段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目的是吸引读者兴趣。
后文详细叙述马戏团的到来与“金发女郎被劈”“骑独轮车的孩子可以灵活地玩弄手上的帽子”等众多表演情节,从而使得整
个故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文章先写“我们”圆鼓着眼睛,高声大嗓、唾沫星四溅地议论着不久之前马戏团演出的情景,再写“我们”回忆由一开始面对魔术师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敬意,到后来的他们在看到马戏团真实的一面后,对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大大降低,促使马戏团离开此地。
前后心情形成强烈对比,加强了情感共鸣,凸显出“我们”从充满好奇、仰慕到失望、冷静的心理变化,凸显了土桥镇人对马戏团态度的鲜明转变,揭示了人们由期待到失望的心理过程,引发读者的共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短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表面上要求写文学短评的思路,实际上是要求我们总结文章的主题。
文章先写当马戏团来到我们土桥镇时,大家的心理状态——“我们第一次感觉到,我们祖辈居住的这座尘土弥漫的北方小镇,实在是太寒酸、太土气、太落伍了”,那“悦耳动听的外乡口音”也强调了马戏团成员与土桥镇居民的差异,使得他们更具神秘感,也更容易引起镇上居民的好奇。
文章强调了土桥镇居民对马戏团的期望、崇拜与好奇心理,说明人们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表明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往往抱有美好的想象和高度的期望。
“马戏团的人好像刚起来,懒洋洋地在帐篷外嬉笑着、打闹着……我们看着这一切,心里酸酸的,我们忽然想哭”“到了夜晚,据说马戏团帐篷里的观众席上,只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文章接着描
写了居民们发现魔术师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并无太多不同而不再观看表演,观众席上只稀稀拉拉坐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
那“饭香味”与“腥臭味”对比,凸显了马戏团中的神奇与日常、超凡与平凡相融,日常生活与土桥镇居民并无太大差异,从而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真实与期望的落差时,内心经历的失望、冷漠与疏离的过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翠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燕王许诺。
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亦则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焉!”陈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
”陈翠曰:“无害也。
”遂入见太后曰:“何臞【注】也?”太后曰:“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也。
”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赍地百里,以为人之终也。
今王愿封公子,百官持职,群臣效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
’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以为公子功而封之也。
太后弗听,臣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
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
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公子终身不封矣。
”
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
”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