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奇案故事(精选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民间奇案故事〔精选8篇〕
中国古代民间奇案故事〔精选8篇〕【篇一】
海盗:民间故事
恕小生冒昧,将军此来,必定败退。

因为你连他们的影子都找不到,而他们假设要攻你,简直易如反掌。

明朝的时候,东南沿海一带海盗猖獗,朝廷为此花了不少力气,但收效甚微。

一位姓张的将军自恃文武全才,韬略精湛,听说朝廷屡次失利后,便禀告上司,自愿带兵前往捕捉海盗示众,以儆效尤。

上司见他勇气可嘉,便给了一条大船和百名精兵,命他开赴浙江海域征剿海盗。

不日,张将军率领士卒来到浙江沿海。

可是,出海数天,海面上白茫茫一片,别说海盗,就连一张破船帆也没找到。

张将军本来信心十足,但见海面上如此平静,心里便冷了大半截。

这天,他单独在船舱里喝闷酒,忽闻一股奇异的浓香。

张将军心想,士兵身上决不会有此香气,船上一定混进了外人。

于是,下令搜船。

果然,士兵在一间水手住的小舱里找到一个书生。

只见此人目假设朗星,鼻如垂玉,一副俊雅清贵的公子模样。

张将军大声喝问:捕盗公船一向不准杂有外人,你是何人,胆敢偷偷混上船来?
公子不慌不忙,上前作揖道:将军息怒,听小生渐渐道来。

家父外出做生意已五年未归,家母整日以泪洗面,小生看着难受,就容许家母出海寻父。

可到了此地,一时雇不到船只,只好借大人的船出海,别无他意。

张将军见他不像海盗模样,说话又斯文得体,就不再深究,且命人添酒加菜,与之闲聊起来。

谁知这公子知识非常渊博,边饮酒边交谈,谈古论今,说仙话佛,无一不精,而且对农桑经济也颇有研究。

张将军一向自以为长于文学,不料非但难不倒书生,反而常常被他诘难,一时大为佩服,连说相见恨晚。

二人一直谈到日落,仍不尽兴。

说着说着,就谈到捕海盗之事。

公子笑道:海盗只可收服,不可剿灭。

因为他在暗处,你在明处,他能洞察你的一举一动,你又如何知其行踪?
张将军哈哈大笑道:谈文论经本将恐不如你,可论起剿匪灭盗,公子可就差远了。

你哪里知道那些毛贼乃乌合之众,能有多大能耐?
公子诘问:将军可曾领教过海盗的厉害?
将军答道:那些偷鸡摸狗的小贼能有什么能耐?本将军虽未亲自领教过,也能猜出他们会耍一些什么小把戏,无非杀人放火,虚张声势,真要见了官兵,还不照样吓得抱头____。

公子微微一笑:可小生所闻异于将军,朝廷不是屡次派兵征剿,结果都知难而退了吗?
将军一怔,随即又道:这只能说明那些带兵的都是敷衍了事,不肯尽责。

难道本将也一定剿灭不了他们吗?
恕小生冒昧,将军此来,必定败退。

因为你连他们的影子都找不到,而他们假设要攻你,简直易如反掌。

何以见得?
海盗谈海盗,岂有不知之理?你假设不信,咱们可以试一试。

将军一听,心中一沉,着实吃惊不小。

当时天空明月高悬,万里之内没有片帆之影。

公子踱上船头,打怀里取出一只筚篥哨,嘘溜溜吹将起来。

不一会儿,水面上突然钻出千百条小船,火把亮堂,刀枪如雪,将捕盗船团团围住。

张将军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公子笑着说:我说海盗抓不得,没错吧?不过将军为国尽职,理当如此。

请将军不必惊慌,小生不过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说罢冲着海面招了招手。

一条雕花小船急驰而来,船头两名带刀美女躬身迎候:请大小姐上船!
将军珍重,小女子告辞了。

先前的公子跳上小船,飘然而去,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在海面上久久回荡。

中国古代民间奇案故事〔精选8篇〕【篇二】杯中蛇影:民间故事
现代有个辍学的学生叫书生。

他热爱文学。

颇有见地。

可惜无人欣赏。

便自创一种文学方式叫荒唐文学。

就是有一段话映射出含意。

例:杨贵妃表示胖,可是竟被世人嘲笑,被所谓作家协会所不齿。

孤独一人。

漂泊人生。

因常似李白醉酒自娱。

唱:世上无爱情,酒中有天地。

世人皆醉我独醒。

世上皆醒我喝醉。

称酒风子。

市长是官场老手。

上有官官相卫。

便有钱有权。

无所不作。

民怨载道。

却无人奈之如何。

这就是一党为政的天下。

谁又敢说。

这人好慕名声。

聚文人也作秀。

可笑合全市的文人。

书生也被请去。

书生本不愿。

却不得己。

这天。

大家喝酒畅观。

市长放言:朋友们,今天是就名人。

放大言。

满汉全席书生站起说市长莫放言,等我来放屁。

如今是我们大汉民族复兴的时候。

怎么能满汉全席。

应该是汉
满全席。

你不见农民伯伯辛苦工作。

我们在这里吃喝。

汗〔汉〕满全席,你们知道农民汗满田地
绅士作家,或是官僚文人都嘘笑嘲弄他。

阻书生发言。

这就是中国官场。

黑啊。

真的黑。

这市长举起一个古代瓷杯晶莹半透明。

杯外画一小青蛇。

缠绕慢行。

吐着舌芯。

瞪着眼。

栩栩如生。

倒下酒。

杯中一看宛如有一条蛇在其中。

却是称奇。

无人不称赞。

唯有书生一看。

杯中却无蛇。

大家都说他瞎眼。

有一人提一恶作剧。

谁敢喝杯中酒。

无人敢喝。

生怕杯中蛇喝下去。

只有逗弄书生。

书生道:杯中无蛇。

一口喝下,一冰冷。

如有蛇状东西穿喉而下。

难道真的有蛇。

一看杯子。

杯外蛇不见。

而杯中却有蛇。

而众人看杯外没有蛇杯内也无蛇。

蛇那去。

难道书生喝下去了。

杯中蛇。

画中蛇。

难道书生都喝下去。

书生一动。

好象有东西在腹中行动。

啊?真的喝了杯中蛇!回家就一病不起。

书生卧病,常喃喃自语:杯外蛇,杯中蛇。

为何我不见杯中蛇。

喝下却见杯中蛇。

世人都说我喝杯中蛇。

命中注定会疯癫。

悲中色。

色中悲。

因色而有悲。

因悲而有色。

和尚诘:杯中也是蛇:杯外也是蛇,即然是条蛇。

当然喝不得。

又有书生道:杯中也无蛇,杯外也无蛇。

既然没有蛇。

怎么喝不得?喝下却有蛇,怎么能喝得。

既然已喝下。

怎么喝不得?
杯中蛇影门惊奇媒体,也惊慌官场。

检查机构终于查明市长贪腐。

收回杯子。

原是宋朝____喝茶的杯子。

归还给博物馆。

不久书生就离奇死去。

有一法医剖腹。

无病无毒。

只见腹中有一青蛇在游逗。

惊呼。

青蛇可害人。

难道贪官就不祸国殃民。

不久有一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杯外画着一条青蛇。

倒入酒。

酒中有一青蛇。

中国古代民间奇案故事〔精选8篇〕【篇三】
金龙池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在芦芽山极顶太子殿四周,环绕着五六个状似圆盘的小水池。

这些水池大者口径可达o。

5米,小者约0。

3米。

水池在石崖之顶,由人工凿成,虽历干百余年,至今完好无缺。

池中夏有碧水如镜,冬日结冰如银。

白云从崖之上空飞过,其倒影映现于池中,宛假设神龙显影,腾挪飞跃,奇趣无穷,人们将这些水池称作金龙池。

关于金龙池的金龙,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候,芦芽山便是一块宝地,这里麦萎双穗,禾长双株,人们过着富足美满的好光景。

有一年,天上的玉皇大帝扮作秀才到民间查
访,路经芦芽山时,见一老妇正在门口拣谷穗,上前问道:拣此谷穗有何用途?
老妇答道:拣出好的来年作种子,次的碾米自己吃,剩余的秕谷喂鸡喂猪。

玉帝不快乐地说:普天下的人是把最好的谷物做成供品敬神仙,你为何要留作种子呢?
老妇道:好种出好苗,神仙也难饶。

玉帝怒气冲冲地大叫道:哼,好种出好苗?假设是老天不下雨,好苗也得当柴烧!
老妇没好气地反驳道:一方水土一方人,芦芽山人不信神!
玉皇大帝一听此话,暴跳如雷地吼道:一方水土一方人。

哪方人氏也信神;三年不落一滴雨,看你信神不信神!说罢,愤愤然驾云而去。

玉帝回到天庭,余怒未消,立即降旨,命东海龙王道:三年以内,滴水不降芦芽山!
东海龙王不敢抗旨,立即吩咐他的儿子金龙前往芦芽山,坐阵监视,不降滴雨。

那金龙本是东海龙王的第九十九个儿子,平时被龙王管束在龙宫中好不孤寂,今驾祥云飞临芦芽山上空,拨开云头向下看时,只见这里株株树木挺立,棵棵青草葱茏,朵朵山花艳丽,片片庄田茁壮;人世间男耕女织,幼童嬉戏,好一派乐陶
陶的田园景象。

金龙触景生情,不免对此情此境迷醉留恋起来,哪里还忍心用三年不降滴雨的残酷手段,来降灾于这块宝地呢?于是,金龙自作主张,施展神威,反而给芦芽山偏降了三寸春雨。

这事岂能瞒过玉皇大帝,他便遣金甲力士将金龙绑缚在芦芽山顶的水池之中,并且降下御旨道:小金龙不忍心降旱灾于芦芽山,那就叫他永世囚禁在这水池中!
小金龙虽然被囚于芦芽极顶水池中,但他热爱人间美景的仁慈之心却始终未变。

他虽然身体被缚,但仍凭借没被捆绑住的尾巴的自然摆动,每日早晚力施播雨之能,将池中之水挥洒于芦芽山区。

金龙每摆尾一次,芦芽山周围五里得雨。

由于有了金龙的庇荫,芦芽山更加成了天旱雨淋山,无雨山不干的上乘宝地了。

中国古代民间奇案故事〔精选8篇〕【篇四】
黄河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

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

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

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
____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

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刚碰到的是仙女。

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

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

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

快到花园那里,突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

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快乐得不得了。

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

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辞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

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

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

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

”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

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

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

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

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

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

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

员外年轻是练过
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

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

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

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

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

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

”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

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

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中国古代民间奇案故事〔精选8篇〕【篇五】
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传说天帝有六个女儿,她们一起跟王母一娘娘一学习纺纱织布。

五个姐姐年龄大了,各有各的事儿;虽然天天学,但手艺学得一般。

只有最小的妹妹,学习专心,手艺学得特别好。

她织出的布,把戏多,图案美,。

她织成的绢,又轻又软。

她还能织出层层迭迭的云彩,这些云彩随着时间和节气的变换而变化无穷,其颜色有时洁白如絮,有时红得如火;其形状有时象蘑菇,有时又象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她织的衣服,浑然一体,没有任何缝制的痕迹。

被称为无缝天衣。

王母一娘娘一见她织布的手艺高,就说:“不用给她另外起名字了,就叫她织女吧。

”从此,人们就叫她织女。

织女姊妹六人都长得很漂亮,织女长得最美。

织女天天在天宫中坐在织布机前织布。

从织女织布机前的窗子往外望,远处有一条闪光的银河。

沿着银河往下走,走出假设干里,极目向银河的对岸望去,那无所不有的世界,就是人间。

人间有一个看牛的牧童,因为他天天牧牛,人们就叫他牛郎。

牛郎的父母早已亡故,他跟着哥哥嫂嫂度日。

哥哥待他还好,只可惜天天到外面去干活,不管家中的事。

也管不了家中的事。

嫂嫂是个狠心的人,天天一逼一着牛郎干最重的活儿,只给他吃米糠饼和野菜一团一子,有时连糠菜都吃不饱。

老牛看到牛郎饿得厉害,常常偷偷地流泪。

一天,老牛见牛郎饿得走不动了,很心疼他。

它想帮着牛郎填饱肚皮,就挣脱拴牛绳,到哥哥种的白薯地里去吃白薯藤。

它咬着白薯藤,成心用劲往外拽,这样连地下面的白薯就一起拽出。

它自己只吃白薯藤,把白薯留给牛郎吃。

牛郎的嫂嫂经常想出许多法儿来虐待牛郎。

牛郎也不计较,只是天天到山中牧牛。

一天,牛郎的嫂嫂对牛郎的哥哥说:“牛郎如今已经大了,饭吃得不少,活干得不多,和他分家算了!”牛郎的哥哥说:“分家倒可以,只是这个家该怎么分?三间房子总得给他一间吧?五亩地总得给他一亩吧?”嫂嫂听了,白了丈夫一眼说:“房子土地都没他的份儿,顶多把那头老牛分给他。

反正牛已经老了,拉不动犁哥哥做不了嫂嫂的主,只好听嫂嫂的。

就这样,牛郎和哥嫂分居了。

牛郎什么也没分到,只分到一头老牛。

分家后,没房子住,老牛带着牛郎到一个石洞里住;没地种,老牛帮着牛郎开荒。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头一年就获得好收成。

者牛又帮着牛郎驮来木头,砖瓦,盖起了三间房子。

两年以后,牛郎家中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用,吃住都不用发愁了。

牛郎白天到山中牧牛,干活,晚间回到家中,除了老牛以外,没有人和他说说话,商量商量事情。

这样冷冷清清地过日子,实在是很寂寞,好在牛郎过惯了寂寞清苦的日子,也不觉得怎么样。

可老牛总想帮着牛郎成个家。

这一天,老牛突然能说话了。

他对牛郎说:“牛郎啊,你该成家了。


老牛是牛郎最亲密的伙伴,它这样关心牛郎,牛郎很是感谢,过了一会儿,牛郎叹了一口气对老牛说道:“老朋友啊,老朋友,你还不知道咱这个家吗?眼下虽说有些吃的,可到底还是太穷,谁家的姑一娘一肯嫁我牛郎?”
老牛说:“人固不可以妄自高大,也不可以大小看自己,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只要你能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就会有姑一娘一肯嫁给你。


老牛是牛郎最好的伙伴,它的话他能不听吗!
老牛对牛郎说:“天上的仙女,姊妹六人,明天中午就要到银河北面的一个水塘里洗澡。

这姊妹六人中,年龄最小的那个,长得最漂亮,心最灵,手最巧,心眼儿也最好。

她能纺线,能织布,能做饭,能吃苦。

你明天中午先到池塘岸边的树丛后面等着。

等她们下水洗澡时,你就把她的衣服拿走。

她没有衣服,回不了天宫,就留在人间了。


牛郎有些犹豫,说:“这样怕不好吧?”
老牛说:“这没有什么不好。

其实织女自己也想到人间来,过一过人间的生活,只是天上的天条严,管束紧,她不得自一由。

你这样做倒正好称了她的心愿。


经老牛的一再劝说,牛郎听从了老牛的话。

可是,织女和众仙女洗澡的池塘是在银河岸边,牛郎怕去不了,就说道:“天河是天上和人间的界限,老远就有天兵天将把守,怎么能去得了?”老牛大包大揽他说:“这些你只管放心,到时候你骑在我的背上,我送你去就是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老牛让牛郎坐在它的背上,老牛驮着他去。

临行的时候老牛嘱咐牛郎闭上眼睛。

牛郎闭着眼睛坐在牛背上,只听得两耳生风,不一会儿就到了。

牛郎一睁眼,已经到了银河边。

银河很宽,河里的水滔滔滚滚,向着远方流个不停“河水清澈,水面上的水纹在一一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非常好看。

离银河岸边不远,有几个清澈碧绿的池塘。

这些池塘远远看去,好象缀在银河带上的颗颗明珠。

老牛对牛郎说:“你可不要只顾看景误了大事。

你赶快到第三个他塘旁边的树丛后面等着,仙女们一会儿就来。

你可要记清了,要拿那个年龄最小的仙女的衣服,可不要拿错了。


过了不多时间,一群仙女乘风飘然而来。

她们长得都很俊美,穿的衣服都很华美。

她们的年龄看起来都差不多,很难分
清哪个大哪个小。

牛郎想,要我认清那个年龄最小的,这我可认不出。

他懊悔当时没向老牛问清楚。

仙女们在池塘边聚齐了,要到池塘里洗澡的时候,一个仙女说:“今天脱一衣下水,衣服要按次序放。

”另一个说:“这样很对,上次穿衣服时,三妹妹忙手忙脚的,竟把我的袜子给穿错了。

”一个仙女出来指指点点他说:
“大姐的衣服放在东边第一棵树下,依次往西排过来,二姐的衣服放在第二棵树下。

六妹妹的衣服放在最西边那棵树下。

”六妹妹就是年龄最小的织女,她放衣服的地方离牛郎躲的地方最近。

牛郎此时心中不发慌了。

他躲在树丛后面,头也不敢抬,气也不敢大声喘。

过了一会儿,池塘里传来了众仙女的说笑声。

有的夸说水清,有的夸说水静,有的嫌水凉,有的怕水深。

她们在水中嘻嘻笑笑,打打闹闹,洗得很是快乐。

牛郎听到众仙女都到池塘里去了,就从树丛后面悄悄地走了出来,来到织女放衣服的树下,拿起织女乘风的仙衣,回头就走了。

众仙女洗罢澡,从他塘里出来,各自去穿自己的衣服。

织女穿好内一衣,要穿那件乘风的外衣,却不见了。

四周都找了也没找到。

有的抱怨她不放好,有的抱怨她耽误了回天宫的时
间。

三姐说:“大姐带我们出来洗澡,六妹妹丢一了仙衣,回不去,这可怎么办?”
大姐也没有方法,她怕误了时辰回去要受责罚,就说:“时间已到,如今顾不得许多了,我们有乘风衣的先回去吧。

”于是五位仙女都披好乘风衣,凌空而起,飘飘然飞去了。

织女只穿了内一衣,没有能乘风飞升的仙衣,不能腾云驾雾。

她回不了天宫,只好留在原地。

众仙女走后,织女无处可去,她还在四周找她的衣服,猛抬头,远远望见牛郎。

她走了过去问道:“这位哥哥,可曾见到我的一件外衣?”牛郎点点头说:“见过。

”织女恳求把衣服还她。

牛郎说:“我的老牛朋友叫我向你提个条件,你肯容许的话,我就还你。


织女见这小伙子老实厚道,话说得朴实、诚恳,相貌端正,体格强健,心中产生了好感,就问道:“有什么条件,你说吧,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容许。


牛郎待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他说出求婚的意思。

织女听了,红着脸点了点头。

就这样,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到田间去耕田种地,织女在家纺纱织布,夫妇相亲相一爱一,不缺吃,不缺穿,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太平日子容易过,弹指过了五年,织女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长得伶俐可一爱一。

织女快乐地对牛郎说:“人间的生活,自有人间的欢乐。

我愿意永远生活在人间,和你白头到老。

”牛郎快乐他说:“多亏老牛朋友的帮助,使咱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愿咱们永远相一爱一,永不别离。


好景不长。

在他们夫妇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苦难却悄悄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天帝和王母一娘娘一得知织女留在人间嫁给牛郎的消息,大为恼火,立即派遣天兵天将,去把织女捉回到天廷问罪。

王母一娘娘一怕天兵天将办事粗心,还亲自跟了去观察动静。

这天,牛郎照例到外面去耕地,织女让两个孩子在外面玩耍,自己坐在织布机上织绢。

突然一群天兵天将闯到织女跟前,不由分说,押解着织女就要返回天廷。

织女知道这场灾难躲不过,说道:“能不能稍等片刻,让我见一见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天神哪里肯准,说时间已到,立即押解着织女往回走。

牛郎回家,不见妻子,只见两个孩子在哭。

他里里外外找了好几圈也没找到。

问两个孩子:“一妈妈一哪里去了?”孩子只知道哭。

牛郎很是着急,他来到牛棚里,对着老牛伤心。

老牛告诉他,天帝知道织女的消息,派天兵天将把她押回天廷去了。

牛郎听说,悲哀万分,立即找了一根扁担,两个箩筐,让两个孩子坐在箩筐里,自己挑着前去追赶。

可是他挑着儿女,走得很慢。

他想,走得慢不要紧,只要能渡过银河,我就可以一直追到天廷。

他挑着担子好容易来到银河,却找不到银河的踪影。

原来王母一娘娘一怕牛郎渡过银河追赶,命令管天河的天神把银河搬到天上去了。

牛郎接近不了银河,无法渡河去追赶,只好挑着一双儿女回到自己家中,再想方法。

牛郎回到家中,见织布机上的布还在机上没织完,织女却不见了。

孩子哭着要找一妈妈一。

牛郎听到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地难过。

老牛见牛郎和两个孩子哭得非常伤心,就说道:“牛郎啊,你照顾我多年,如今我已老了,快要死了。

我死之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


老牛说完话,闭上双眼,死了。

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

他披上牛皮,果然可以腾云驾雾。

他又挑上儿女,披上牛皮,继续去追赶织女。

牛郎升到天空,天空中群星灿烂,他在众星中穿来穿去。

他追了一程又一程,前面那熟悉的银河已遥遥在望。

隔河的织女也仿佛可以望见。

牛郎非常快乐,箩筐里的两个孩子也很快乐,伸出小手来招呼一妈妈一。

隔河的织女看见丈夫和两个孩子赶到了,也伸出手来和他们打招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