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猜迷谣》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猜迷谣》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篇: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猜迷谣》教案新人教版《猜谜谣》
教学内容
1、听音乐猜谜语。

2、欣赏山东谜语歌曲《猜谜谣》、云南歌曲《猜调》、以及安徽的黄梅戏《对花》,了解各地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说谜面,生猜测。

二、听音乐看表演,猜动物
师: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
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听音乐(法国圣桑的《乌龟》《金鱼》《狼》《袋鼠》)表演,其余的学生猜测。

三、谜语歌曲导入
师:其实,谜语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唱猜歌谜的习惯。

有位叫马革顺的音乐家,他作了一首儿童谜语歌曲,在上学期李老师已经教过我们了,好咱们来复习一下,听一听是哪一首歌曲?
师放录音《夏天的雷雨》,并出示歌词,生分组唱。

四、欣赏新歌曲
1、师:下面进入咱们的第二个环节,欣赏一首谜语歌曲。

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说一说谜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来不是虫;
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
坐着高,站着低,你说稀奇不稀奇?
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欣赏这首山东的谜语歌曲,好,咱们一起把歌词来读一读。

听录音,生学着哼唱,并辅助动作。

2、师:其实不只山东有谜语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歌谣,下面跟老师走进云南,欣赏一下彝族的风土人情。

全体学生搭乘“火车”(多媒体展示火车图片),并在《火车开了》音乐中走进云南。

师播放风景图片(边讲述),并附背景音乐为《彝家娃娃真幸福》。

师:云南彝族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幽幽的山谷仿如世外桃源,层层的梯田象一首韵味实足的诗歌,稻子熟了,金黄的颜色代表着丰收的喜悦。

那里的姑娘们个个能歌善舞,每逢节日里,她们便身着盛装,翩翩起舞。

看她们的姿势多优美呀。

同学们,看看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戴头帕、衣服包彩边,戴银项链)
师: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

一年四季除了影响较大的火把节,彝族年,选美节等,(并附有各种节日的图片)还有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儿童节用彝族语言叫“阿依蒙格”。

生跟老师学彝语。

播放彝族经典民歌《猜调》,并对此歌曲简介。

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中跳一跳彝族舞蹈。

3、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

同学们知道哪些戏曲?(略)
(1)多媒体展示黄梅戏剧照。

师放黄梅戏《对花》片段,并附歌词,学生猜测。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师范唱一句,学生评论。

(2)老师带领学生清唱《对花》片段,并附有黄梅戏动作,学生边唱边模仿。

(3)知道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吗?
老师介绍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

后传入安徽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


5、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欣赏了黄梅戏《对花》,学跳了彝族舞蹈,欣赏几首有趣猜谜调,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

希望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

第二篇: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推荐)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第二单元
幸福的歌
第一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信、自然,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和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唱、舞等音乐形式简单渗透彝族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3、感受歌曲,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愿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自主处理歌曲,创新延伸。

教学难点:
1、一字多音处
2、通过唱、舞等方式分小组进行编创活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季节,这个时候出去旅游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组成“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

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出示:简单介绍云南以及云南彝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中配有歌曲的伴奏音乐。


3、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引出彝族,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3、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聆听《彝家娃娃真幸福》听觉冲击。

板书:题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寓教于乐
(一)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问:彝族的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2、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当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3、你能随着歌曲感受一下“阿里里”这句歌词吗?
4、还有哪些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二)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再来听一遍歌曲,听的时候注意以下歌曲的速度。

2、讨论歌曲速度(稍快)
3、什么样的情绪用稍快表现比较合适?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心情?(活泼、欢快、高兴)
4、你能用这种情感随着原唱哼唱一下吗?再次播放歌曲原唱、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用la音来模唱一遍歌曲。

6、你能给歌曲填词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请同学们大胆表现。

7、你学会了哪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8、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也忍不住要表现一下,你们欢不欢迎?
学生仔细聆听老师范唱、学生打拍子
(三)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1、听钢琴单手弹奏旋律,核实音准,注意一字多音处。

2、完整伴奏,演唱歌曲。

适当为歌曲加上律动。

3、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4、歌曲中你还有哪些小绊脚石,让我们一起清除掉。

三、创造表现
(一)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1、彝族小朋友除了会唱歌之外,舞蹈也很不错。

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舞蹈。

请同学们观看的时候,注意一下舞蹈中的服装,看一下他们的服装都有哪些特点?
2、讨论:银项链,白衣白帽等都是彝族人的传统服装,也有其特殊的含义。

3、你能跟随视频跳起来吗?
4、让我们也入乡随俗,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吧!分小组进行排练,形式自定,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二)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1、各小组汇报演出,背景音乐为歌曲伴奏。

其余同学也可以为其演唱。

2、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促进提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彝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继续旅行,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他不同民族的风土
人情,感受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

四、完美结、讨论: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以后我们该做些什么?
2、演唱歌曲走出教室。

结束本。

第二时
教学内容:聆听领唱、合唱《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目标: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教学过程:、听辨本单元几首不同音乐作品的片段,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导入本教学。

2、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歌曲表达的内容。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的三个部分。

4、听辨歌曲中的领唱和合唱,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分别表现合唱和领唱。

如:听到合唱跟随歌曲的节奏拍手,听到领唱有节奏地点头等。

、堂小结,跟随音乐走出教室。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13年21日备
小学二年级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这是我转为孩子写的分析,教案仅是教学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裁剪修复,因时间精力有限,文中可能有纰漏,不得做特细致纠正及标注,望谅。

《秋游》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充满童趣,秋意盎然。

其中作者写景的次序很明朗:从秋风起---天空---田园---孩子们条理清晰,既展示了秋季景色特有特点,又便于记忆与模仿,而且富有乐趣,对初学语文的孩子来说是很棒的范文。

《教材分析:这个题材是《2008,北京》的续集。

主要描绘了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的景况。

奥运会即将结束了,但人们依旧留恋不舍。

当晚北京城里热闹非凡,人们不分民族,不分肤色,都被奥运卓越、友谊和尊重的精神所感染和吸引,
大家又唱又跳在狂欢,不愿离去。

2008的北京奥运是成功的,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让孩子好好去感悟这种爱国热情。

《英英学古诗》主要通过祖孙俩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孩子是如何跟着奶奶学习古诗的,随着作者的镜头推进,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英英是怎么学古诗的,以及学了什么古诗。

文章内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帮助孩子了解学习语言对话的方式。

《乡下的孩子》展示的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田园生活的画面,画中的孩子手捉蝴蝶,口含树叶,臂挎菜篮在田野里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劳动嬉闹的情景,令人羡慕向往。

作者想通过此画面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想借此激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上四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很对孩子的心思。

1、《秋游》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秋游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 3 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

你读了有 4 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布臵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

教师范读。

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兔()家()喊()
郊()晚()逐()城()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

大家5(),多开心呀!
2、《2008,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知道2008,北京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2、师:2008年,北京将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齐读课题。

3、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提问:你从课文中了解了那些内容?
提出自读要求: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2、教学生字词
(1)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

全班交流。

3、场:共六画,左右结构。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

米:共六画,独体字。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北京、时间、上空、飞机、外国、朋友、全场、礼花(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京、环、表、名、国、园、机、场、米
3、练习组词。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
么内容?
2、再读质疑,交流,解惑。

3、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北京奥运会另人留恋与不舍。

4、从哪些词语句中看出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充满留恋和不舍?
5、指导感情朗读此时此刻的北京.(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1、学习第一句。

“这时”指什么时候?
练习用“如同”造比喻句
小结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
边读边想象,当时“鸟巢”内的人们是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快乐的。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句
思考: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感染”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
思考:这一句你了解了什么?
练习用“但是”造句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人们是多么快乐啊!通过电视收看闭幕式的我们也是同样的快乐,我们多么留恋奥运会那段快乐的时光啊!要跟北京说再见,我们真的还不愿意呢?
板书:不愿离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令人留恋
北京奥运
不愿离去
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

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

“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略)。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之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13 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2、读一读,请学生领读。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4、学习生字词:
请学生自形分析,并说说注意点,尤其是“曾”的笔顺。

三、课堂巩固练习。

在课本上描红。

四、布臵作业。

《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4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灶()
坏()
肚()
扁()
含()
编()
念()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