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行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行动研
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教学融合研究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语文标准》)指出:“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中华经典诵读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的行动研究,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也造成社会信仰迷茫、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社会问题,而表现在中学生身上就是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断层,学生淡忘了经典,甚至学生在语文早自习面对诗词经典也激不起诵读的兴
趣。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之类的过去“国学”普及读物,也很少接触。这些问题,暴露出我们语文教学在传统经典诵读方面的不足。党的19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将中华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进行融合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本实验课题为中华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行动研究。所谓“中华经典”,是指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课题研究主体为我校语文教师;研究对象为农村薄弱高中语文教学;研究内容为农村高中语文学科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学生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信,形成理想人格的源泉。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倡导人文教育,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实质就是品格教育。英国的曼纳帕客学校专门开发有人文学科的校本课程,以期对中学生进行更好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美国等西方许多国家都在做有益的尝试。国内目前影响较大的研究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的研究。重在对丰富传统文化在教学内容、吟诵教学法促进对古诗文的理解、在研究中促进学生能力的生长、从教
学策略上谈改进,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教学特质等研究进行研究。在上海、浙江、广东等课改区,其他地方也多有研究,但在我省此课题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经验总结多,形成深层次研究成果少。
研究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体现。将传统经典诵读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需要。如何培养“富裕”的下一代?这是目前经济发达条件下教育面临的困境,而本课题研究,直指立德树人目标,课题有前瞻性。
2.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课题组将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内在涵义”、目前存在的问题,“课堂改进模式”、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评价激励机制等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并遵循传承性、创新性、适可性、发展性、实践性五大原则。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使“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
整合,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语文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研究内容:本课题是一项语文教学工作综合性行动研究,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语文教育水平从落实核心素养角度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
1.明确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内容。
2.当前传统经典诵读现状分析研究。
3. 经典诵读的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
4.优化经典诵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5.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拓展师生中华经典诵读视野的研究。
6.如何在写作教学中与经典诵读结合的研究。
7.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
研究重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本,立足课堂,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措施;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等),通过新课程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创新之处:经典诵读是我国传统母语重要习得之法。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将弘扬传统文化,着眼立德树人作为语文学科的目标。而语文新课标要求重视文化传承与审美鉴赏,本课题研究研究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启发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实验课题为中华经典诵读融入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行动研究。主要通过对当前“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研究、实验,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整合网络媒体优秀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从而总结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般经验在全校以应用与推广。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活动效果反馈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