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状元宰相”指什么?
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2 、“地底下”指什么?
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 因为它来自民 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 量指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
3、“脂粉”的意思是什么?
美化伪装,欺骗宣传。
4 、“筋骨和脊梁”比喻什么?
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
举例论证:从古至今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的 脊梁”,列举事实证明 ,热情歌颂从古到今有 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彻底驳倒对方。 (这是间接反驳)
3、文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4、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指脚踏实地为民族 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来自下层,代 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是使中国挺立 起来的“脊梁”。 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 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鲁迅
学习目标:
• 1.识记鲁迅先生的文学常识,了解《且介 亭杂文》的主要内容;
• 2.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驳论 方法;
•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主义意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 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 问题而作。
特点:
1.短小精悍 2.形式多样 3.反应迅速 4.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 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一般: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一般: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 —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 点)
驳论文: 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
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 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 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 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第一部分: 1、作者开篇树立的靶子是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两年前总自夸 “地大物博”
不久不自夸 只希望国联
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2、支持这个错误观点的论据是什么?
3、敌方的三个论据能证明“中国人失掉
(三)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本文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当时对抗日 前途悲观的亡国论调,驳斥了国民党 反动政客及其走狗文人诬蔑中国人民 失掉自信力的无耻谰言,明确指出了 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表 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
历史新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中国的脊
驳论文知识
驳论方法
(1)驳论点法 (2)驳论据法 (3)驳论证法
批驳方式
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
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 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浙江绍人兴。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家和 革命家。
①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现实。 ②慨叹: 有所感触而叹息。 ③诓(Kuāng )骗:欺骗。 ④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⑤前仆后继:前 形容面英的人勇倒奋下斗去,,不后怕面牺的牲人。继续跟上来, ⑥为民请命:代表人民的利益,替人民说话。
⑦省(xǐng)悟: 醒悟,觉醒。 ⑧玄虚之至:玄妙空虚到了极点。玄虚,空虚,不真实。
信“物” 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
希望国联 也是事实
欺力”
是“他信”
≠
自信力
求神拜佛 却也是事实
是“自欺”
论据不能证
突破口 明其论点 (驳论证)
精读课文,讨论交流 一、品读6——8段。
1、作者自己的论点是什么?提出哪些论据来 加以论证的?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2、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总结课文
(一)摆敌论点论据
论据 两年前: 自夸“地大物博” 不 久: 寄希望国联 现 在: 求神拜佛
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二)反驳
直接反驳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论点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的人
脊梁
间接反驳
论据
古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今 有确信, 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不合逻辑,偷换概念:
驳论证(直接反驳 )
自信力”这个论点吗?
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 中 国
信“失地掉”“、他信信“力物””、信“
人
国联”
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
失 掉
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自
信
发展着“自欺力”
力
☆如何找批驳的“突破口”(齐读3~5段)
自夸“地大物博” 是事实
是信“地”
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 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帝国主 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 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 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8月27日《大公报》 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 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 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⑨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文章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提出对方的论点论据。 第二部分(3-5):通过驳论证的过程驳倒对
方的观点。 第三部分(6-8):明确树立自己的观点,间
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第四部分(9):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梁”?(从自身做起,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民族自
拓 信力呢?)
展
延 伸
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扩大知识 面,深入了解从古到今具有民族 气节的英雄人物事迹,在伟大精
神熏陶下塑造心灵,并且不断丰
富知识,增长才干等。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
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样一篇 文章——
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写一写:
玄(xuán)虚 省(xǐnɡ)悟 摧( cuī )残 渺(miǎo)茫 家pǔ( 谱 ) wū( 诬 )蔑 kuānɡ(诓)骗 zǎi( 宰 )相
Xuán xǐng miǎo jǐ kuāng miè chá 玄虚 省悟 渺茫 脊梁 诓骗 污蔑 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