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生态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自然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可
行性及意义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学号:*********
姓名:***
摘要:生态自然观在西方学者看来,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
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在批判机械自然观的基础上,论证了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强调从自然优先角度,用辩证思维方式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分析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努力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人与自然协调一致发展。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无疑会为我们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提供一种全新的思想认识和有力的理论支持。
它不仅对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也有重要的启发。
而“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人类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
1.概述
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但随着人类干预自然能力的增强,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生产总值而不顾环境代价的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和规模庞大“征服自然”活动,这既破坏了宝贵的地球自然资源,又向环境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匾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自然观中有关人与自然的辩证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观念: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
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
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
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
展示中国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
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2.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
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因素,从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来探讨人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条合乎逻辑的思维路线。
它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强调人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强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性。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人口素质状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社会政治条件基本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
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无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对我们认识和克服生态环境危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美丽中国的美丽所在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善待自然,越来越尊重自然。
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仍旧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换来的是环境恶化,这样依旧不是美丽的中国。
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本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的地方。
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
“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
4.坚持生态自然观,创建美丽中国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
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
人类比其他一切动物强,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
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不改变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里。
马克思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在他看来,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健康的、和平的。
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适于人类的环境。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人类的创造活动要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
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生态自然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落实生态自然观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