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 3.3.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领航】2013高考历史 3.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某某省某某中学2012届高三第四次调研,8)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了《诗经》有关知识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题中“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大意是:《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X公开反叛。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项。

答案:A

2.(某某省某某一中2012届高三回头考试,18)X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下列关于苏轼在“词”领域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其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

B.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C.其词清新俊逸,意境丰富,开豪放词派之先河

D.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浪漫色彩,至今广为流传

解析:本题考查了苏轼及有关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B、C、D三项符合所学,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词清新俊逸,意境丰富,开豪放词派之先河;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浪漫色彩,至今广为流传。

A项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成就,本题选A项。

答案:A

3.(某某省某某市2011届高三一模,5)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

解析:随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得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适应市场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出现,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正确答案应选D 项。

答案:D

4.(某某泗县2012届高三9月质检,2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某某化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从题干提供的形式来看,其内容、形式等都逐渐“下移”,由高雅、贵族化逐渐通俗、平民化,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要。

答案:A

5.(某某省某某中学2012届高三9月考,5)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殷商时期出现甲骨文,书法在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成为一门艺术。

所以排除A、B、C。

答案:D

6.(某某省某某市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12)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解析:分析材料联系各选项,A项说法错误,汉字的演变趋势应是由繁到简;C项说法过于绝对,图画文字也是一个重要来源;D项与材料不吻合,本题选B项,“舞”

字是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的。

答案:B

7.(某某一中2011届高三11月考,31)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解析: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端庄浑厚、笔势开X、雍容大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本题中唐朝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答案:D

8.(某某省某某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以下两幅图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这种画风开始出现于( )

A.魏晋南北朝 B.唐代

C.宋元 D.明清

解析:题目中的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起源于唐朝的王维,所以选择B项。A项时期人物画成就突出;C项风俗画和文人画成就突出;D项最突出的是文人画中的写意画。

答案:B

9.(某某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6)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

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某某作汴州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A项是唐朝高适所作《蓟中作》;B项是唐朝岑参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项是唐朝高适《燕歌行》;D项是宋代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故此题应该选择D。

答案:D

10.(某某省崇雅中学2011届高三测试二,22)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解析:元代文人地位十分低下,处于社会底层。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满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兴盛。

答案:C

11.(市西城区2012届高三期中,33)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剧与昆曲的融合

D.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解析:京剧是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了某某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X考究。

答案:C

12.(某某某某八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2)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二郎神是金色,窦尔墩是蓝色……。你认为“金色脸”表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