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雨巷》教案设计五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关于高一语文《雨巷》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雨巷》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训练朗读和揣摩诗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对于现代诗歌,高一新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朗读上有一定的语感,但在读出情感、品味意象、领悟诗情等欣赏实践上仍有欠缺。

特别是对《雨巷》这种象征主义诗歌,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如何引导他们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如何引导他们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与之共鸣,是课堂教学中需予以关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训练朗读,揣摩词句,感受诗中形象和情感。

难点: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遥望雨巷煽情激趣1、导入语:在细雨如丝的江南,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静默地彳亍而行……这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们就随戴望舒一起走进这《雨巷》。

2、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案中自学导引部分,整体感知诗歌 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围)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本诗的意境 (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暗淡朦胧凄迷的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或短语的好处 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复辞格的使用好处是起强调作用,强调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形式上使语调舒缓) 4、诗歌中的姑娘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诗句来赏析 (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动人,轻盈空灵,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结合丁香花的特点和本诗的感情基调分析;结合本诗的意境来分析;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深化到本诗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选《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小节改写为散文,要求符合本诗的意境,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语言优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调) 五、小结: 在这梦一般的叹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们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缪斯的殿堂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时代,走出这种迷濛的忧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会寻找到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却不忧伤的姑娘 再次聆听专家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苇之航):①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将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赏析。

具体章节为《雨巷》全文。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和解析,使学生理解《雨巷》的意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重点:朗读、分析和创作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详细讲解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诗句,运用所学知识。

6. 赏析: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喜欢的现代诗,进行赏析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诗歌原文3. 意象、情感、修辞手法4. 例题解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巷”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示例: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注重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如《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雨巷》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4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4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唐磊的音乐《丁香花》。

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诵读1、诵读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颓圮(tuípǐ)2、美吗?什么样的美?美;忧郁美、朦胧美,不同于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词的凄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

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读进来有舒缓悠扬之效。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4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4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及磁带,雨巷图片。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实录]:一、分角色朗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

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

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全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巷》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作者介绍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作者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讲解重点词语。

4.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 课文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7.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巷》2. 作者:戴望舒3. 诗歌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4. 写作手法:象征、隐喻等。

5. 主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雨巷中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其次课。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学习诗歌,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对其认知体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

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诗歌的审美和情感这一维度,覆盖到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

也是围绕这个教学主旨,拟探讨以下两个大层面的问题:一是从诗歌的愁闷情怀中去感悟诗人情感特性的几种详细体现,如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等。

二是分析诗歌形式的独具匠心,如意象选择的朦胧伤感、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等特点,最终可以组织学生就诗歌的深层内蕴进行探讨,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体会诗歌的美,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对于中国古代诗歌,高一学生基本上有了肯定程度的积累,一些喜闻乐见的名篇多半学生可以做到烂熟于胸。

他们对中国现代诗歌也并不生疏,一些学生还写过一些自由体的小诗。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时下流行的唯美抒情文字也有所偏好,这些都将成为《雨巷》教学的基础依托和爱好点所在。

《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韵的和谐美,学生在诵读及老师的点拨下应当不难领悟,但对于《雨巷》意象的朦胧隐曲以及深层意蕴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设置上应当敏捷开放一些,可创设各种情境,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印证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置身其间,疏通学生的思维路径。

三、设计思想"没有生命元素就没有诗",诗歌是人类生命体验最凝练的表达,因而诗歌教学不行单纯从文章学角度对诗歌进行断章取义的理性分析和中心主旨的挖掘,而应本着"敬重与要求"的教学理念,从老师"主导"地位动身引导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体验,在走进作者的内心天地的同时构筑自己的体验空间。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雨巷》全文。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培养学生的朗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雨巷”为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雨巷的想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作者戴望舒,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雨巷》,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指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合作探究诗歌中的“丁香”象征着什么?“我希望逢着”一句在诗歌中的意义是什么?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课堂分享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诗歌鉴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培养其文学素养。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美,关注人生。

7.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雨巷》。

四、教学反思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所提高。

3.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作业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雨巷》这首诗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能从诗中找到对应的词句来支持你们的观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我希望逢着’这句话,其实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雨巷教案(精选5篇)

雨巷教案(精选5篇)

雨巷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雨巷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低沉幽怨(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

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

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

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成一条“追求之路”,怀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单薄细弱,一般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者白色,颜色不轻佻,经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精选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精选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雨巷》。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课文,分析课文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赏析,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感受,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思考课文中的意象。

3. 讲解与赏析:a. 分析课文意象,如“雨巷”、“油纸伞”、“丁香”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b. 品味诗歌语言,如“寂寥”、“惆怅”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c.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某一意象,阐述其表达效果。

d.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意象,进行仿写练习。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及诗人的情感,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主要内容:a. 课文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b. 诗歌语言:寂寥、惆怅等c. 诗人情感:怀才不遇、孤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雨巷》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其中,“雨巷”象征着人生困境,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而“油纸伞”则代表着希望,是诗人在困境中寻求的精神寄托。

“丁香”寓意着美好,诗人渴望在寂寥的雨巷中找到那份美好。

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紧密结合,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提高诗歌朗诵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讨论诗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诗歌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提高诗歌朗诵和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的把握;诗歌情感的传达;诗歌语言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简要介绍《雨巷》的作者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分享自读感受,教师点评。

3.分析诗歌意象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雨巷”、“丁香”、“姑娘”等;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意象进行深入分析;4.鉴赏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象征、暗示等;学生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美;5.感悟诗歌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如孤独、寂寞、希望等;6.诗歌朗诵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师指导朗诵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8.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和鉴赏;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分析诗歌意象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同学们,你们觉得‘雨巷’和‘丁香’这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有没有同学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A:“我觉得‘雨巷’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学生B:“我同意,‘丁香’则像是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愁绪。

”在鉴赏诗歌语言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大家注意到了吗?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用了‘一样’这个词,这是为什么?有没有同学能解释一下?”学生C:“‘一样’这个词把丁香和姑娘联系起来,既形象又含蓄,让人想象那个姑娘就像丁香一样美丽而愁怨。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雨巷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雨巷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雨巷【教学目标】1.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的背景和主题。

2.能够理解、分析并体会诗歌中的用词、意象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分析诗歌中的用词、意象和情感表达。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前准备好《雨巷》的诗歌原文、注释和翻译。

3.准备一些相关图片和短片,以便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下雨的短片,引起学生对下雨场景的回忆和感受。

2.通过图示和文字描述引导学生想象一个雨巷的情景,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诗歌。

二、呈现(10分钟)1.出示《雨巷》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2.教师朗读诗歌原文,让学生跟读。

同时出示诗歌的翻译和注释,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难词。

三、理解(15分钟)1.学生自由阅读《雨巷》的诗歌原文,理解诗意和情感表达。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作者的感受、意象和情感表达,并讨论和解释自己的答案。

3.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对汇报进行评论和补充。

四、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隐喻、拟人、比喻等。

2.让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义,并进行诗歌赏析的讨论。

3.展示相关的图片和短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五、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以《雨巷》为题,写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学生交流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引导。

【教学延伸】1.提供更多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更多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作业】1.抄写《雨巷》的诗歌原文,并画出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2.准备一个关于《雨巷》的口头报告,讲述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雨巷》这首诗歌。

有关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有关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有关高一语文《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分析诗歌的形式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3.挖掘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2.诗歌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情感把握。

2.诗歌语言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雨巷》,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内容(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诗歌鉴赏(1)诗歌的意境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雨巷”、“丁香”、“愁怨”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3)诗歌的语言特色:品味诗歌的语言,如“悠长”、“寂寥”等,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5.诗歌象征意义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丁香”象征着什么?6.诗歌情感把握(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愁怨”、“惆怅”等。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7.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雨巷》,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8.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雨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使学生对《雨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收获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悠长、寂寥的雨巷”,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寂寞和等待。

高中语文《雨巷》的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的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雨巷》诗歌;(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分析;(2)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3)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诗歌韵律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戴望舒的诗歌朗诵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2)引导学生分享对雨巷的记忆和感受。

2. 诗歌讲解:(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雨巷”、“油纸伞”、“姑娘”等;(2)讲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3)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3.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诗歌鉴赏:(1)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雨巷》诗歌;2. 写一篇关于《雨巷》的读后感;3. 调查身边同学对雨巷的记忆和感受,分享彼此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师生互动。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情感体验。

3. 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雨巷》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诗无达诂。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

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⑵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⑶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二、进入诗歌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雨巷》是当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雨夜中人们归家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之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雨巷》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戴望舒;•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细心品味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诗歌的审美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细腻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诗歌的审美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雨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雨巷的特点和形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步骤二:课堂阅读(15分钟)•分发《雨巷》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静读诗歌,体验诗歌的美感。

•学生个体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理解。

步骤三:课文解读(20分钟)•分析《雨巷》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解读诗歌中的代词、修辞手法和意象的使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步骤四:诗歌欣赏(1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版本的《雨巷》朗诵或音乐演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欣赏后,进行集体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五:写作表达(20分钟)•引导学生以诗歌形式或散文形式,表达自己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进行个人创作,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教案:《雨巷》教案设计五高一语文教案:《雨巷》教案设计五[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②表扬一下。

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

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

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

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

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

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①雨巷②丁香般的姑娘③我④油纸伞⑤颓圮的篱墙⑥太息一般的眼光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

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

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

(美丽、高洁)。

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

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

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参考: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5、总结: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

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明确: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

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

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书设计。

雨巷戴望舒雨巷我丁香般的姑娘第二课时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请大家翻开课本第6页。

(板书课题)2、我们今天继续来感受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特色。

(板书:音乐美)指名一位同学来说说它美在哪里?(板书:首尾呼应)我们昨天还讲到了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节)每一节有几行?(6行)那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呢?(由此引出一个语法常识:压韵)二、讲述诗歌的音乐美㈠压韵。

1、那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压韵”?参考:许许多多的诗歌,顺口溜,都是要押韵的,否则就不好听,听的人也记不住,声音就不美丽。

这,就是押韵的好处。

明确:诗歌的压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

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有时候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有时候可以转换压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

巧妙的压韵能使诗歌富有韵律美。

2、大家再来看看课文,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是)每一节又压了几次韵呢?(和同学一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指明压的ang韵,1-7节压韵次数分别为3、2、3、2、2、3、3)明确:全诗一共7节,每一节都是6行,每一节压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有意的使同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里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板书:压韵) ㈡反复。

1、大家看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觉得写的好吗?(好)2、大家都觉得这一句写的好,那是因为他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板书:反复)3、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反复”呢?明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

4、很好。

是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复吗?请找出来(共四处)5、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写诗,写好了可以拿给我欣赏一下,写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

㈢排比。

1、大家找找课文里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没有?(排比。

找出诗句)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

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

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板书:排比)㈣再次齐读。

下面就请大家再一次一起带这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它的音乐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