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2024年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2024年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中国现代诗歌》。

详细内容为戴望舒的《雨巷》。

通过对该诗的深度解读,让学生了解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个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重点:《雨巷》的意象解读,以及对诗歌的整体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3. 诗意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等,理解象征主义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诗歌中的一句为例,详细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诗歌中的其他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与期待,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主题:《雨巷》2. 意象:油纸伞、雨巷、孤独、期待3. 象征主义手法:象征、隐喻、暗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以“雨巷”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2. 答案示例:雨巷独自行走在雨巷,油纸伞下,岁月悠长。

青石板路,苔痕斑斑,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梦中的她,似曾相识,微笑着,消失在雨巷。

孤独的脚步,踏过岁月,寻找那,失去的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象征主义手法,诗歌创作环节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雨巷教案一等奖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

雨巷教案一等奖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

雨巷教案一等奖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教案设计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雨巷》这首诗,了解并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表演诗歌,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并书写自己的作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或白板、投影仪等。

2.《雨巷》的课文材料和草稿纸。

3.学生课本、作文本和素描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黑板或白板,写上“诗歌”,并请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并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哪首诗吗?”二、展示与朗读(10分钟):1.在黑板上展示《雨巷》的诗歌内容,并请几名学生依次朗读诗歌,注意声音抑扬顿挫。

2.师生共同发现并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形象和情感表达。

三、分组朗读与表演(15分钟):1.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和表演诗歌。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的表演。

四、诗歌欣赏与创作(15分钟):1.指导学生阅读《雨巷》的文字,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雨巷景象。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完成一篇与雨巷有关的短文创作。

4.鼓励学生用插图或素描的方式将自己的创作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

五、展示与分享(15分钟):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短文创作和插图,并鼓励他们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2.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六、诗歌写作指导(15分钟):1.给学生时间写一首自己的诗歌,主题限定为雨巷或雨中的一些场景或感受。

2.提供相关的诗歌写作指导,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雨巷的理解与感受。

七、总结反思(15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诗歌知识和感受,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创作和分享的方式,深入体验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要学诗了,这使我想起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今天我们来读戴望舒的诗《雨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的情,诗人的志,诗人的人。

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首诗。

二、精读品味(一)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和体验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去朗读呢?明确: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

一般来说,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读,而忧郁凄苦的`感情适合用缓读。

(二)品味意象。

1、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几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在前边我讲了一个专门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独自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在悠长又寂寥(静寂、空旷)的雨巷中,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

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

一节一节地找。

2.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冷清不热闹,她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雨巷》,主要针对教材中现代诗歌欣赏的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对《雨巷》的背景了解、词句分析、意境把握、情感体验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理解《雨巷》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对词句的细致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雨巷》意境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诗歌词句的赏析,以及对现代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词句分析: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详细解读,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等。

5. 意境把握:引导学生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与期待。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7. 例题讲解:以一首与《雨巷》意境相近的现代诗歌为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内容:(1)戴望舒(2)词句分析:撑着油纸伞、悠长、寂寥(3)意境:雨巷、孤独、期待(4)情感:忧郁、哀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以“雨巷”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雨巷。

(2)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巷》获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篇1年级高一科目语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材名称人教版高中必修1课题名称戴望舒《雨巷》设计项目内容一、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黎平四中学生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

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二、教材分析《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

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辅导书疏通文章,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互助合作,通过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自由诗的特点。

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

生动讲解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雨巷教案一等奖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精彩)

雨巷教案一等奖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精彩)

获奖荣誉
本课程荣获全国高中语文教学大赛一 等奖。
本课程的授课老师被评为全国高中语 文教学名师。
本课程的教案设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 案设计一等奖。
PART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REPORTING
教材分析与选用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03
教材版本
选用《雨巷》经典版本, 确保内容准确性和权威性 。
教材内容
深入分析《雨巷》的主题 、情感、意象和语言特点 ,挖掘其深层内涵和艺术 价值。
雨巷教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学生 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这 启示我们在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 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团队合作与支持
与同事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形成优秀的教育 团队。
3
不断反思与提高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PART 06
教育创新与未来发展
REPORTING
教育创新理念
01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创新应始终将学生置于核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潜
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播放与《雨巷》情感基调相符的 背景音乐,营造诗意氛围。
画面再现
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象。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 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深化对诗歌的 理解。
PART 03
教学过程与实施
REPORTING
课堂导入与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

雨巷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巷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巷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雨巷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雨巷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雨巷》优秀教案】雨巷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这是一首特别适合自己自由诵读的诗歌,让我们边读变感悟。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②读后点评一下。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

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

1《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1《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1《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一)教学设计授课题目《雨巷》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作家作品。

2.理解全诗的意象,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

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理解全诗的意象。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一、师生共读,导入新课(男生):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苦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透明闪亮的双眸,那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灵,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空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

要我怎么形容你的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

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寻你,用我色彩的笔于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箫,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精美的诗篇是轻盈的蝴蝶飞跃万年的光阴,是圣洁忧郁的丁香飘过无边的烟雨。

呵,丁香般的女孩,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二、戴望舒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词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词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词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词。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雨巷》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品,是旧体诗向新体诗过渡中的一个惊喜,比起当时一些文学大师比较干瘪的作品(比如胡适的《蝴蝶》,应修人的《到邮局去》),这首诗歌的出现让探索中的文坛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雅称。

这首诗运用了新的诗歌形式但是又有古典诗歌中含蓄蕴藉的意象。

再加上作者受法国“象征派”风格的影响,主题比较晦涩难懂。

在这首诗歌中最难理解的就是“丁香姑娘"的内涵,这节课我准备抓住“丁香姑娘”比喻的修辞手法作为解读突破口,勾连出“丁香"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内涵,进而梳理诗歌中诗人和“丁香姑娘”的关系——“寻觅”,进而尝试探讨诗歌的主题。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诵这首词,体会这首诗歌的音韵美,领悟叶圣陶说的“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赏析“丁香姑娘"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生勾连已有的知识和积累,理解诗歌中诗人和“丁香姑娘"之间那种“寻觅”的关系中深刻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含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梳理诗人和“丁香姑娘"之间这种爱而不得的关系,体会诗人即使希望渺茫也决不放弃的坚持,感染、影响、激发学生为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丁香姑娘”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含蓄蕴藉"的效果,进而体会戴望舒朦胧的诗歌风格。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精彩瞬间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在这里青年诗人静静地等待,他在等待谁?答案预设:丁香姑娘学生活动一:品味“丁香姑娘”的内涵。

教师引导:丁香姑娘可以叫做丁香般的姑娘。

这其实是一个比喻句,我们来鉴赏一下这个比喻句。

(直接叫同学来回答,不给思考的时间。

雨巷获奖教案范文

雨巷获奖教案范文

雨巷获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雨巷》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戴望舒的现代诗歌风格;(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会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戴望舒诗歌的美,培养对现代诗歌的热爱;(2)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3)懂得分享喜悦,学会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描绘和意境感受;2.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3.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3. 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2.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视频资料;3. 准备诗歌创作的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PPT,了解戴望舒及其作品《雨巷》;2.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3. 教师引导,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品味诗歌意境;4.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美,进行诗歌默写练习;5. 诗歌创作实践,学生动手编写诗歌,分享创作成果;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雨巷》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戴望舒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能力;3. 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情况进行反思;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3.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拓展进行思考。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进行深入学习;2. 介绍现代诗歌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比较学习;3.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

戴望舒《雨巷》优秀优质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优质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现代诗人戴望舒经典诗作《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诗歌抒情色彩》中第一节“诗与情感”,通过分析《雨巷》意象、语言和节奏,体会诗人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雨巷》中意象和抒情手法。

重点: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照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印象,引发学生对本课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雨巷》,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雨巷》意象、语言和抒情手法,如“油纸伞”、“青石板”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例题讲解:选取《雨巷》中经典诗句,分析其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诗句,分析其意象和抒情手法,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主要内容:意象:油纸伞、青石板、雨巷等抒情手法:象征、隐喻、拟人等情感表达:忧郁、期待、憧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雨巷》中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情感理解。

选取一个你喜欢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作业答案:1. 《雨巷》中意象生动丰富,如“油纸伞”象征诗人孤独心境,“青石板”寓意着诗人内心坚定。

诗歌情感表现为忧郁、期待、憧憬,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雨巷》抒情色彩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尝试分析其意象和抒情手法,提高自己诗歌鉴赏水平。

同时,开展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对诗歌意象分析《雨巷》中意象是理解诗歌情感关键,我强调“油纸伞”、“青石板”等具体物象象征意义。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2)《雨巷》获奖教学设计油纸伞:怀旧复古的特点,带有一种时代的气息,那种江南的美,那种诗情画意,那种浪漫在这一个意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方法指导:同上。

示例:第三节)(让一名学生起来朗读该小节,体味意象的特点。

)颓圮的篱墙:一种落寞的情感油然而生,破败的篱墙是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消失的地方,一种淡淡的失落,一种淡淡的哀愁飘散在空中。

(方法指导:同上。

示例第五节)(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读,体味该意象的特点。

)这几种意象都有什么共同点?明确:灰暗的,凄迷的。

通过这些意象,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明确: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2、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除了运用这些意象之外,同学们看一看诗歌中有没有直接来表现这种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试选其中一两处进行分析。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挖掘意象,分析情感的基础上,再来重读诗歌,鉴赏诗歌中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或语句。

) 明确:“彷徨”:徘徊,点出作者内心的渴望与惆怅。

“寂寥”:寂寞冷清的意思,体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内心情怀无人倾诉的无奈。

“哀怨” “凄婉迷茫” “惆怅”“愁怨”:直接抒情的词语。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体现作者内心的哀怨。

“太息”:叹息的意思,内心郁闷的体现。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在这里“冷漠、凄清、惆怅”三个词语中,“冷漠”是外在的表情或态度,“凄清”是内心的悲凉,而“惆怅”则是连绵不断的愁绪。

三个词形成一种语意上的递进关系。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其中“颜色、芬芳、忧愁”三个词语在语意上亦形成一种递进。

颜色是从表面上看,芬芳是走近了闻到的,忧愁是内心的情感,必须用心才能感受到。

(方法指导:这些词语不仅表达了凄凉情感,而且程度上进一步深化。

雨巷教案一等奖 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精彩7篇)

雨巷教案一等奖 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精彩7篇)

雨巷教案一等奖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精彩7篇)雨巷教案一等奖雨巷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一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

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诗无达诂。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1课时。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一、导入课文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

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

⑴ 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⑴ 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⑴ 学生再读。

(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二、进入诗歌1、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

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2、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3、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雨巷》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雨巷》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雨巷》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

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惆怅(chóuchàng)2、学生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4、再请一位学生读整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三、【赏美品美】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

2024年《雨巷》优秀教案

2024年《雨巷》优秀教案

《雨巷》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雨巷》的作者、写作背景、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2)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雨巷》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3)能够准确把握《雨巷》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雨巷》的意象和情感。

(3)通过对比阅读,分析《雨巷》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2)通过学习《雨巷》,让学生体会人生的哀愁与美丽,学会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雨巷》的作者、写作背景、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2)理解《雨巷》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雨巷》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深入挖掘《雨巷》的意象和情感,体会人生的哀愁与美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雨巷》的作者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分享对雨巷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1)教师示范朗读《雨巷》,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1)学生划分《雨巷》的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层次。

(2)小组合作,探究《雨巷》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深入挖掘意象和情感(1)学生描绘《雨巷》中的意象,如雨、巷、丁香等。

(2)讨论《雨巷》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哀愁、期待、失落等。

5.对比阅读,提升鉴赏能力(1)学生阅读其他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2)分析《雨巷》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雨巷》的韵律美、意象和情感。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背诵《雨巷》。

2.写一篇关于《雨巷》的鉴赏短文,500字左右。

《雨巷》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雨巷》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雨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阅读《雨巷》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诗歌《雨巷》。

通过诗歌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通过与学生共同回忆和讨论雨巷这个词,帮助学生建立对雨巷这个景象的认识和印象。

然后,老师出示《雨巷》这首诗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这首诗会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2.课文导读教师朗读诗歌《雨巷》,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3.诗歌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反复阅读诗歌,逐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

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情感表达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雨巷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图片的感受和想象。

然后,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雨巷的诗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表达出对雨巷的独特感受。

5.课堂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课的学习过程及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估1.平时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兴趣及能力的培养情况。

2.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学生对于诗歌《雨巷》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五、教学延伸1.课后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文学修养。

2.继续创作鼓励学生继续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参观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寂寞独行,执着追求《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一读音韵:品尝诗歌的音乐美2. 二读言语:品尝诗歌的情感美3. 三读意象:品尝诗歌的意蕴美4. 四读内涵:品尝诗歌的思想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教学难点: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结合里弄、胡同、小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江南雨巷的联想)师: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来;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

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舒缓的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走进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

二、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1. 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2.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3. 再听配乐朗诵,考虑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形成的?【明确】①堆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构成声响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拍、加强了诗歌的抒情颜色。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保证了音韵的和谐分歧,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③运用排比、双声叠韵词。

如“芬芳、彷徨、难过"等。

师:这些手法的运用构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建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颜色,构成了一种音韵美。

三、再读言语,品情感之美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同学们在与录音朗诵的对比中考虑该用什么语调去读。

(教师朗读指点:语速舒缓,留意进展,带感情的词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来。

)【明确】幽怨、低沉、伤感、难过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一《雨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设计】《雨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教学重难点1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2新设计《雨巷》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经典之作。

如何才能让《雨巷》这首意境朦胧、情韵悠远的好诗在同学们内心深处长久贮存,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呢本文教学拟采取“三步教学法"——首先听歌曲《雨巷》, 创设情境,听读诗歌,走进雨巷,形成初步感知,并用自身的情感体验品味意境之美;接着走出雨巷,分析探讨诗歌美的表现以及“丁香姑娘”的象征义,从而理性的把握诗歌;然后再次徜徉雨巷,通过学生的自主配乐朗诵再次亲身体验诗歌之美。

通过三步教学,力图既做到“入乎其内",又完成“出乎其外”。

3学情分析虽然高一学生在初中也接触过现当代诗歌,但那只是浅尝辄止,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

对于《雨巷》这样的新诗,诗意朦胧,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4重点难点意象的把握、“丁香姑娘"的象征义5教学过程5.1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听歌曲《雨巷》评论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

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画面,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播放歌曲《雨巷》)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共同感受戴望舒给我们构筑的优美意境。

活动2【讲授】诵读指导评论1、听读——听完这首诗,你感受和体验到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找出直接写情的词语)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明确: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雨巷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巷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巷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品味诗歌意象,把握诗人情感。

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体会本诗的意境美,感受戴望舒独特的诗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意象,把握诗人情感。

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问题法。

演绎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步伐再次走进这雨巷,感受这雨巷的魅力。

(播放幻灯片)二、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请个别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幻灯片)(1)《雨巷》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他有哪些代表作品?(2)《雨巷》是一首什么诗?它的写作背景是什么?(3)《雨巷》中的“丁香”有什么象征意义?诗人通过丁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雨巷》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学生齐读全诗,加深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

三、深入品味请学生用轻柔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分钟)请个别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

(3分钟)请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了意象的诗句,并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10分钟)请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在诗中反复提到“丁香”这个词,它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5分钟)请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用“希望逢着”而不用“渴望、企盼”等词语?(5分钟)请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把愁绪比作“丁香般的惆怅?(5分钟)请学生思考:诗歌的最后一节与开头两节有何联系?(5分钟)请学生思考: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5分钟)请学生思考:本诗的主题是什么?(5分钟)四、拓展延伸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诗歌中的其他意象,如“油纸伞”、“雨巷”、“姑娘”等。

(5分钟)请学生思考:如果将本诗中的意象进行替换,是否会影响到诗歌的整体氛围和主题表达?(5分钟)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一首短诗,表达自己对于雨巷的感受。

(5分钟)请学生欣赏著名歌手李健的《雨巷》,并与原诗进行对比分析。

(5分钟)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品味了戴望舒的《雨巷》,了解了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以及主题表达。

2024精选雨巷教案全国一等奖(2024)

2024精选雨巷教案全国一等奖(2024)
介绍戴望舒的其他代表作品,如 《我的记忆》、《寻梦者》等, 让学生感受戴望舒诗歌的独特魅 力。
13
课后作业与辅导
背诵全诗
仿写练习
要求学生背诵《雨巷》全ຫໍສະໝຸດ ,加深对诗歌 的理解和记忆。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模仿《雨巷》的写 作手法和意象运用,创作一首短诗。
阅读推荐
个别辅导
推荐学生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歌作品,以 及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代表作品,拓宽学生 的阅读视野。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雨巷 文化,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雨巷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5
教材分析与选用
01
02
03
教材特点
分析所选教材的特点,包 括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图文并茂等方面。
2024/1/30
22
06
未来展望与改进方向
2024/1/30
23
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01
个性化教育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方案。
02
跨学科融合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024/1/30
18
05
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
2024/1/30
19
学生作品展示
诗歌朗诵
学生将自选的《雨巷》片 段进行朗诵,展现对诗歌 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024/1/30
创意写作
学生根据《雨巷》的意境 和风格,进行创意写作, 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文 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雨巷》优秀教案《雨巷》教案戴望舒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

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二、整体感知,正字音(1)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明确:孤独、忧伤、惆怅、失落、哀怨问:古代诗词中有哪些诗句是表愁怨和忧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柳永《雨铃霖》(3)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明确:低沉、缓慢、略带悲伤。

三、整体解读1、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明确:共有6个。

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

人物形象——我、姑娘2、具体解读意象1)雨巷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

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

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和孤独的氛围。

而油纸伞与雨巷、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暮春,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小雨,在幽深、寂静、凄美、朦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迷离、空蒙的氛围,总体来说,朦胧、感伤。

4)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

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

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本诗中的丁香展现出其美丽、高洁、愁怨。

古典诗词中有关丁香的描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芭蕉弯弯如月牙,丁香凄凄似别离。

——李璟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

——韦庄各自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牛峤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李珣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王国维板书: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雨巷:悠长、寂寥、迷茫篱墙:破败、凄凉迷离、凄凉而哀伤的意境丁香:美丽、高洁、愁怨四、具体探究1、问:为什么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明确:丁香姑娘在原文“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是美丽高洁,“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是哀怨彷徨。

在原文中多次出的描摹丁香姑娘的词“美丽高洁;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叹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2、问:作者用雨巷、篱笆墙、油纸伞、丁香姑娘等典型意象,准确地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

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明确: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戴望舒(1905—1950)戴,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州诗人。

1928年《雨巷》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

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

时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潮坠入深渊。

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

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友人的家里。

此时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他在失望中写下了这首诗歌。

3、问:雨巷仅仅是一条狭窄破旧、阴暗潮湿的小巷吗?明确:雨巷象征着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4、问:在雨巷中,丁香姑娘最终是“静默,消散”,说明了什么呢?明确:丁香姑娘——人生理想,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总结: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

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其实,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五、艺术特色思考:诗歌采用了怎么样的艺术手法?明确: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

如: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2、优美的音乐旋律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

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七、作业设计篇二:《雨巷》获奖教学设计年级高一科目语文授课时间 2课时教材名称人教版高中必修1课题名称戴望舒《雨巷》设计项目内容一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黎平四中学生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

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二教材分析《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

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辅导书疏通文章,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互助合作,通过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自由诗的特点。

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

生动讲解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培养在孤独迷茫中收放自如的宽远情怀。

教学重点 1诗人的创作风格,语言,意象,表达技巧,情感。

2重要语句的赏析。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感情,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本文,重在指导学生感悟文中内涵,培养语文能力,既学会又会学,领会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这篇课文抽象,难点较多,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有步骤地进行探究。

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法等技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课堂。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理解。

4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

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局部性疑难问题,体会作者感情。

5运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把课堂带入学习的气氛中,尤其是本诗歌的情境中,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

”(作者戴望舒的告白词)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看出诗人对爱情有着浪漫而美好的追求,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联想诗人对生活的向往是何其唯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一起感受他的多样情怀。

2检查预习情况。

一抽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生词含义,扫清阅读障碍。

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彷徨寂寥彳亍凄婉颓圮惆怅。

二提问学生“本文用了哪些意象?”(问答,点拨,讲解)明确:雨巷,油纸伞,哀曲,篱墙,丁香姑娘,我,大息般的眼光。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共同探讨,抽代表回答)带着问题“全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何特点?”朗读。

4深入文章的准备(师生共同完成)一与文章相关的知识(一)作者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介绍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

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三)文学常识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施蛰存。

他们提倡“纯然的现代诗”,追求诗歌的散文美,内涵丰富。

5精读,鉴赏课文,突破重难点。

(学生齐读,自由思考,老师点拨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