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检测题人教版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封线※※※※※※※※※※※※※※※※※※※※※※※※※※※
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第一
次月考检测题人教版无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6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上面答题卡上)
1.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
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
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

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
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
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
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
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3.“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
家的小城镇。

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

”这段材
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4、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就公民的活动和权利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发现雅
典公民()
①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国家的所有官职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
③担任公职,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可以领取“津贴”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扩大到妇女
和老人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
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6.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
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7.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
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8.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
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
人远离饥饿。

”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A.食品流通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文化教育领域
D.农业科技领域
9.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

”今天,中国
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10.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
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学校
年班姓名
※※※※※※※※※※※※※※※※※※※※※密封线※※※※※※※※※※※※※※※※※※※※※※※※※※※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教育提升国民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1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
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13.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
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
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1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唐甄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
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5.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
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
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

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1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
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
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
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
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19.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
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 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
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20.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
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
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2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
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不属于“市民文化”形
态的是
※※※※※※※※※※※※※※※※※※※※※密封线※※※※※※※※※※※※※※※※※※※※※※※※※※※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
A.①⑤ B.②③ C.③⑤ D.②⑤
22.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
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3.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24.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
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

从这一观点
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
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
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
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
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6.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念的差异。

梁启超说:“国家如
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

……朝廷
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
人)。

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27.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不正
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2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
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
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
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2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
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
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

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30.孙中山在某次大会宣言中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
甚。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
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据此可以得出
A.三民主义发展到了新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思想得以成功实践
C.国民党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变革
D.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反帝主张
※※※※※※※※※※※※※※※※※※※※※密封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40分)
31.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
(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著)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7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

(7分)
(3)你怎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8分)
32.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

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谟
材料三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行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

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探究]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反对天主教会的阶层有哪些?(5分)你对材料四反映的现象有何认识?(5分)
(3)以上材料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