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胆瘅)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胆囊炎(胆瘅)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

【概述】
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女性病人较男性病人多。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

亦可由高浓度浓缩的胆汁或返流入胆囊的胰液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而引起。

胆囊炎发作较急,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之后,开始时可为剧烈的绞痛,位于上中腹可伴有恶心呕吐,绞痛发作过后,便转为右上腹连续性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至右腰背部。

随着疼痛的持续加重常有畏寒发热。

体征为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肉强直,墨菲氏征阳性;常可触到肿大的胆囊,有触痛。

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增髙,中性粒细胞也増多。

腹部X线平片及超声波检査有利于诊断。

临床上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胆囊炎往往缺少典型症状,亦无症状。

急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腹痛”、“胆瘅”、“黄疸”等范畴。

中医认为胆是六腑之一,以通降下行为顺,如因情感抑郁,饮食不节,引起肝胆气郁,疏泄失常,通降失调,即产生“不通则痛”的症状。

如湿热熏蒸,浸淫肌表可发为黄疸。

治宜理气活血,清热燥湿,通里攻下等法则。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胁痛之辨证当以气血为主。

大抵胀痛多气郁,且痛呈游走无定,刺痛多属血淤,且痛有定所。

而湿热之胁痛,多以疼痛剧烈,且伴有口苦苔黄(二)治疗原则:清利、疏泄,通滞为本病治则。

(三)分型治疗
1.肝郁气滞型
症状:右上腹间歇性绞痛或闷痛,有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有局限性压痛,但腹壁尚软,伴口苦,必烦易,厌油腻,恶心,低热。

舌质淡红,薄白,脉弱。

冶法:疏肝利胆,理气开郁。

方药: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柴胡、枳壳、木香、郁金各10克,黄芩、甘草各10克,川楝子,金钱草各30克,大黄6克。

加减:右胁下痛剧者加青皮10克,玄胡15克。

2.肝胆湿热型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拒按,兼见发热、口苦咽干、口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见皮肤,巩膜发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通里攻下。

方药:方取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处方:茵陈30克,山栀子10克,黄芩,黄柏各10克,柴胡15克,陈皮,枳壳各12克,木香10克,大黄10克,板蓝根30克。

加减:若右上腹有肿块者加赤芍15克,丹皮10克,丹参30克,桃仁10克;恶心呕吐者加黄连,竹茹各10克,法半夏15克,湿重者加厚朴15克,苍术10克;有黄疸茵陈加量;热盛伤阴者加生地黄15克,鲜石斛30克;疼痛剧烈者加玄胡15克,川楝子30克;蛔虫梗塞者加川椒10克,乌梅30克;伴有胆石者加海金砂30克,鸡内金20克。

3.热毒化脓型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剧痛,上腹胀满,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伴高热口渴,甚至神昏澹语,四肢厥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泄热。

方药:方用大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柴胡,枳壳,大黄各10克,半夏15克,芒硝6克(冲),山栀子,黄连各10克,金钱草,蒲公英各30克,地丁,生地各15克,丹皮10克,水牛角30克。

加减:热盛者加银花30克,连翘15克;脓已成者可重用鱼腥草30克。

附:单方、验方。

(1)虎杖30克,黄芩15克,木香15克,丹参30克,枳壳15克,金钱草40克。

服法:水煎服。

(2)乌梅30克,五味子15克。

木香15克,地丁30克,半枝莲30克,大黄12克,厚朴15克。

服法:水煎服。

(3)清热清腑汤:柴胡15克,银花,蒲公英各30~50克连翘15~30克,枳实,川大黄各10~15克,赤芍30~40克,皮硝10克(分冲)茵陈30克,生甘草9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