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
1、人之初。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一段的意思,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子不学。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二段的意思,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观看视频《孟母三迁》。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生1: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
生2: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
生3: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后反思: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
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
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
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2、透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3、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好处。
)
(4)小结: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忙。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这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3】篇〗
一、课前导入
1. 课前拍手小游戏。
2. 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读过《三字经》吗?有谁会背呢?(指名背诵)她背得真好,太厉害了!《三字经》是我们的国学经典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8课就是从《三字经》里选出的两节内容。
请大
家翻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师出示ppt,指名大声朗读ppt上的自读要求。
“大家都听清要求了吧?下面大家就开始自由朗读吧!”
2. 指一名学生说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课文共有4句话,大家请看白板。
第三句在这儿是个问号,表示这一句是个?(生答:问句)那课文有几节呢?”再指一名学生回答。
“非常正确,两节。
请问你是怎么分出来的呢?”(生答)
师总结评价:“你真是爱观察的小朋友,请坐!大家仔细看,第一句和第二句紧紧地挨在一起,第三句和第四句也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中间却?(生答)没错,这就是空排的格式。
就像自然段前面会空两格一样,诗歌每一节的前面就会空排,大家明白了吗?”
3. 指名分别朗读四句话。
(强调要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4. 男女生配合读文。
师:“以上几位同学一个比一个读得认真,大家肯定也都想读一读了。
下面请咱们班的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看哪一队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标准!”
5. 拍手合作朗读。
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拍手读,再指名一组站起来表演读。
三、品读课文
1. 师引导:“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也会读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三字经》里的内容吗?”指名回答,师引导小结:“因为《三字经》这样的国学经典呀,里面都藏着很多大道理哦,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课文里有什么道理等我们去发现吧!”
2. 指名读第一句,并解释“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
师评价:“初”就是指人刚出生的时候,他回答的很不错。
3. 课件出示《孟母三迁》,师解释题目意思并加以提问:“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块儿看一下这个故事,但是老师有两个小问题。
请同学们听好:①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搬家?②孟子的母亲认为搬到那里住是最好的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仔细看视频。
”
4. 指名回答第①个问题。
师评:“你真是既会看又会听的好孩子!孟子的妈妈因为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所以搬了家。
那她觉得哪儿最适合孟子居住呢?”再指名回答第②个问题。
师评:“对,你很会思考。
孟子的妈妈也是认为住在学校附近对孟子最好,所以一直定居在这里。
那同学们,你们也和孟子差不多大,谁来说一说,你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师加以引导:“是的,好好学习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现在就是在孟子妈妈和你们妈妈认为的最好的环境里,既然坐在学校里,就要好好学习。
如果不好好学习,大家的性格就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差别就会很大了。
这就是“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了。
”
5. 师:“那“苟不教,性乃迁”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苟”指的是小狗吗?”(生答:不是)师出示课件,再引导:“这里的“苟”
指的是如果,“迁”是改变、变化的意思。
那谁能来说一说这句“苟不教,性乃迁”的意思?”师指名回答,再相机评价,再全班齐读句意。
6. 讲解“教之道,贵以专”。
师引导:“如果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就会发生改变。
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教之道,贵以专”就是说老师教育你们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专心。
你们读书、学习要和老师教育你们一样认真才行啊!”
7. 课件出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并加以讲解。
师先解释“非、宜”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说这句话的全意,再用课件出示句意并分男女生读句子及句意。
接着提问:“这一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谁能用火眼金睛将它们找出来?”(生答:幼、老)师评价再提问:“那幼、老二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师解释“何为”的意思并利用课件出示字义。
指名说说句意,然后利用课件出示句意,再让男女生分别读句子和句意。
8. 讲解最后一句。
首先课件出示句子,师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这两块玉石,大家喜欢第一块还是第二块?”(生答)师再顺势提问:“为什么你喜欢第二块?”师指名回答再小结:“对啊,我们都喜欢这块精美的玉佩,但是大家知道吗,它一开始就是这一块普普通通的玉石,但是经过打磨、雕琢以后,它就成了这一块精美的玉器。
所以玉石如果没有经过这么认真地雕琢,那它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了。
那我们人呢?人不学会怎么样?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人不学,不知义”这一句的意思?”指名说,师再小结。
“那谁能站起来说一
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好好学习。
9. 师配乐朗诵古诗。
师:“同学们,老师已经会背诵这篇课文了,请大家听老师背一遍好吗?”师背诵,再让学生跟着音乐背诵。
“老师觉得配上音乐以后,课文读起来都变得很好听了,同学们想不想试着背诵一次?”学生背诵以后,师评价:“大家的声音真动听,配上音乐以后更加美妙了,老师忍不住给你们两个大拇指,你们也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四、指导书写
1. ppt出示书写的规范姿势图并提醒:“坐要坐直,头要摆正,手脚放平。
”
2. 课件出示生字“相”,请学生试着讲一讲生字的结构、读音及组词。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相”字,观察好以后,老师会请一个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个字!”学生观察。
师指名说说生字的读音、结构、偏旁、组词。
学生说后,师再提问:“这位小老师讲的头头是道,大家表扬他!还有没有小老师来提醒一下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师评价:“你的小眼睛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哦!老师就喜欢你这样认真的小朋友!”
3. 课件出示生字的拼音和组词,师范写生字并及时指导。
板书“相”字,师:“写这个“相”字时,左边的“木”要比右边的“目”长,起笔要稍微高一些,右边的“目”起笔竖画是和“木”字旁的横画一样高的,里面是两横,不要写成“日”了哟!”
4. 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行评价,师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