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题目:请结合《外国诗两首》的内容,分析两首诗中的情感表达。
解答:通过分析两首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外国诗两首》中的两首诗都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例如,《夜莺》中,诗人通过描绘夜莺的歌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而《秋日》则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两首诗都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三、课堂讲解(15分钟)
1. 对比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 解读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品味诗歌美感。
3. 结合课本注释,深入剖析诗歌的语言魅力。
四、互动讨论(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两首诗的某一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首诗的主要特点。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外国诗与中国古代诗歌在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可能在理解外国诗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方面遇到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诗歌鉴赏过程中,难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堂讨论中,也可能存在部分学生表达不自信、沟通能力较弱等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在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中,培养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增强了跨文化沟通意识和能力。
- 在诗歌朗诵和赏析活动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例题5:
题目:请分析《外国诗两首》中的诗歌语言。
解答:《外国诗两首》中的诗歌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例如,《夜莺》中的语言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有趣。而《秋日》则运用了自由诗的语言,诗行长短不一,语言流畅自然,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两首诗的语言都与其主题和情感相契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外国诗两首》学案教师寄语:读诗使人聪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虔()信颤()抖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黝()黑2、《祖国》一诗的作者_______(国别)诗人________(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__________(姓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探究:①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②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③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④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合作释疑:①“我认识河流”在诗中有什么深刻含义?②诗中排比句的内涵是什么?③“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④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有何特点?课内精读阅读《黑人谈河流》,完成练习。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依次写出诗歌中出现的下列河流,分别位于哪个大洲。

刚果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2)中华文明发祥地所在的大河是(3)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拓展迁移阅读席慕容《成熟》,回答问题。

1.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
.教师可适当点拨、指导: 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
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 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 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 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 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 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
(国别)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要能够填写出诗人的知名作
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 品即可);《世界流派诗选》
色。该诗选自
。(2)叶赛宁;俄罗斯;《外
国名诗三百首》
明 1.导入: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
确 歌永恒的主题。即使极为平常的 任 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 生:模仿自己熟悉的昆虫 务 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的叫声,激发学习的兴趣。
指导:田园诗一般表达诗人
学生自由发言后,参考 答案,明确:《蝈蝈与蛐 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 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
对大自然的热爱,但因人、因 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
诗而异,又各有其特点。比较 歌儿”的描写,歌颂了大
《蝈蝈与蛐蛐》和《夜》这两 自然的美好如诗,永远歌
首诗的具体内容,可从两首诗 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会死亡”的主题。
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
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学生配乐美读小诗,放飞 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 丽恬静的诗风。
拓 阅读席慕容《成熟》(见学案), 展 回答问题。 迁 .作者说“童年的梦幻褪色了”学生合作探究。 移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新人教版.doc

4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

3.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分钟)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天上平凡的星星、地上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步入式的殿堂,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

3.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H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环节(15分钟)(一)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有感情的自主朗读诗歌2遍,读准字咅,读好停顿。

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二)根据要求完成自学检测,相信我能行!要求:1.口主完成口学检测题。

2.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根据答案互相批阅。

3.用红笔改错,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

自学检测题:1.给下列的字注音愛望颤动闪闪烁烁寂寞覆盖僵硬疲倦静峑墾火虫朦胧昏晕树儀L消逝息喧响欢嚷草茸茸浸水2.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点拨: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3.《姻帼与螂M0—诗中,诗人把夏天帼帼的“乐音”和冬天帼帼的“歌儿” 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点拨: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

诗人把虫国虫国与螂螂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口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爱家的情感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难点: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学习莱蒙托夫的《祖国》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形成如下句子: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

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活的甜美怡人!……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刻骨铭心(3)学生活动,交流。

二、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1.了解背景(1)教师讲解相关知识。

关于黑人: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

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的。

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地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

九年级语文上册1.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第二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学情分析初二的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和整合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侧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

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感悟,从而爱护自然,爱护环境,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领悟美。

依据新课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济慈诗歌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习诗中有画的这种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这种情感。

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制定的教学重点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描写了两只草虫的呜叫,为什么说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教学设想:1、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济慈诗歌的特点。

2、这首诗诗中有画,立体感甚强,诵读时要很好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类型: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讨论法、想象交流法。

教具准备:视频图片第一课时:蝈蝈和蛐蛐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教师补充。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四、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设计问题:1、这首诗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学生小组研讨,教师明确: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

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yǔwén)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课文题目:《外国诗两首》课堂(kètáng)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1.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2.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积累∙欣赏《小池》南宋·杨万里·七绝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教师学生批注栏:1、题目解读: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学习路径】☆☆导入课文:盛夏寒冬,时光演变;烈日冷雪,景物变幻,天地有歌,自然如诗,浅吟低唱,慢慢品味。

▲▲▲基础练习:1、济慈,英(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诗歌》。

叶赛宁,俄罗斯(国别)诗人,他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擅长描绘农/乡村大自然的景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体会诗歌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意识。

2.让学生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情趣,领悟人生的真谛,并在课后尝试自己写小诗。

学情分析第4课是课内自读课,所以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

教师要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前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大自然沟通,更好的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及其他艺术特色。

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播放PPT课件)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有着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

从小到大,你们一定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吧。

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图片来背诵古诗词。

刚刚我们背诵的这些诗句从内容上来讲都是田园诗,作为诗歌中的一种,田园诗歌咏农村景物、牧人、渔夫的生活,格调恬静悠然。

田园诗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文学是不分国界的,不光是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田园诗歌,国外也有很多优秀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首外国的田园诗篇。

学习这两首外国田园诗,除了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外,我们还要通过诗中的意象来体会诗人所营造的氛围,从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另外,课后我们还要尝试自己写诗。

二、引导学习《蝈蝈与蛐蛐》(一)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介绍诗人济慈。

(播放PPT课件)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1:第4课 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1:第4课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学习重点〗反复诵读,领悟田园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凝.成()2.根据拼音写汉字。

树lí( ) yōu( )暗沉jì()昏yùn( )3.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沉醉:比喻沉醉于某种状态中程度很深)B.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沉寂:比喻十分寂静,这里是动词,指夜莺的歌声全部停止了)C.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沉浸:全部浸入水中)D.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幽暗:指光线昏暗)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蝈蝈与蛐蛐》中所写的夜景。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6.《夜》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

(多媒体展示蝈蝈与蛐蛐交替欢唱的情景)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今天,我们将在英国诗人济慈、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板书文题、作者)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读诗1.读一读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生自由诵读,注意圈点勾画生字词。

2.想一想两首诗歌中作者吟咏的意象有哪些?3.议一议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的“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二)赏景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第4课《外国诗两首》(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第4课《外国诗两首》(人教新课标版)

莒镇中学九年级(上)语文高效导学案课题:4、外国诗两首课型:新授序号:时间:授课人教师寄语:读诗使人聪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虔()信颤()抖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黝()黑2、《祖国》一诗的作者_______(国别)诗人________(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__________(姓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精讲释疑:①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②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③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④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引导点拨:①“我认识河流”在诗中有什么深刻含义?②诗中排比句的内涵是什么?③“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④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有何特点?练习巩固:欣赏《黑人谈河流》我了解河流:新课标第一网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1、qián chàn qiàn suì xī pàn kàn yǒu2、俄国莱蒙托夫休斯哈莱姆的桂冠诗人理解探究(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

这是个奇特的想法。

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2) 在《祖国》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教师寄语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分析讨论交流教学过程【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走近作者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

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

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

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

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4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意蕴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进程教学假想1.一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能够从田园诗的角度,对照阅读两首诗,培育学生的感悟能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琢磨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试探的空间,培育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教学方式1.朗诵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明白得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育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进程一、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漂亮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咱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身世低微,青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出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很多闻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硕,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久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高贵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久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和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专门大阻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寿终正寝。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那个地址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国诗两首
导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3.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1、诗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3、理解作品的主题。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课型现代文略读课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
解决对策
备习备习内容:
1.朗读课文。

2.辨明字音并抄写3
遍:课后练中“读一读,
写一写”
3.词义理解:
4.多音字:
5.易错词
6.济慈(1795—
1821),英国浪漫主义
诗人,出身卑微,少年
即成孤儿,生活贫困,
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
爱文学。

备习检测内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读出下列字所有读音并组词:
3.解词并造句。

4.作者常识填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
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
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
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
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
诗《白天逝去了》等。

5.资料: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
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
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
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
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
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
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问题:平翘
舌、声调易错
字:
习惯性误
读的字:
对策:辨
析,强调。

问题:对郑
愁予的常识常
有误差认识不
足。

对策:教师
精讲、强调。

问题:学生
对现代诗不熟。

对策:教师
适当介绍。

复习
备习检测。

情境导入: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
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
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
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
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
倾听生命的歌吟。

(板书文题、作者)
课前出示描写自
然的诗句画面创设情
境。

教师: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跟济慈先生
一起走进自然的内心
世界。

(板书课题)
屏幕出示检测
学案;点拨纠错。

学生背诗。

独立思考;
组内互助;组间
交流。

详见“备
习”对应栏。

预习一、初读课文:
(一)感知课文
内容,说出读文
感受。

(二)文章是按
事情发展的时间
一、初读课文:
(一)整体感读。

1、试读。

A、生初读课文,圈出生
字、生词。

B、师范读课文,生轻声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重点:
出示朗读要求:
①行文思路是什么?
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1.明确学习目
标。

2.根据学习任
务自主学习。

问题:学生
对作者的思想
感情变化的认
识不深、注意不
够。

先后顺序来记叙组织典型材料的。

抓住行文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跟读,并补充。

弄清生字
的读音
2、悟情。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
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3、范读。

放录音。

4、朗读接力。

小组选派两名同学,分读
诗歌,然后全体朗读,加
深对诗歌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⑴找出你认为最能体
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
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
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
出研习思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思考课文前后两
部分在朗读的过程中
情感应有怎样的变
化?
重点感知:
思考:
明确:
(3)结合课文背景,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
想情感。

3.小组合作交
流,理出文章思
路、划分结构层
次。

4.教师提示后,
反思、纠偏。

5.学生解说这
样划分结构层
次的理由。

1、好积累笔记。

2不懂的字、词、
句子。

3、有次的反复
诵读课文。

4、整体感知,
并能用自己的
话概括各自然
段的大意。

对策:教师
举例强调,加深
认识、引起注
意。

问题:思路
不清,结构不
准。

对策:引导
勾画关键句,即
表示时间的变
化和地点的转
移的词句。

朗读的基本要
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
求有三个:一是
正确、清楚,用
普通话朗读,读
准字音,不漏
字,不添字,不
错字,不破句;
二是态度自然
大方,语气顺
畅,停顿合理,
节奏恰当;三是
能用抑扬顿挫
的声调比较准
确地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

研习二、品读课文:二、品读课文: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思考:
朗读《蝈蝈与蛐蛐》回答
下列问题
1. 点明本诗主旨的诗
句是哪句?
2.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
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
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
联系起来的?
3. 如何理解诗人把夏
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
蛐蛐的“歌儿”称为“大
地的诗歌”?
4.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5. 诗歌短小精致而又
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
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有感情的朗读《夜》回答
1、明确展现任务。

教师举例
2、点拨文章主旨。

3、指导分析文章的写
作方法。

4、明确:
独立思考探究。

组内交流展现
合作成果和思
维过程。

总结归
纳写作方法。

1、诗文拟人手
法的精妙应用。

2、细致地观察
景物,抓住特征
进行描写。

大量的名诗,其
语言更是经过
诗人千锤百炼
方给于确定,记
忆于心,对于提
高我们的语文
素养大有帮助。

因此期望同学
们注意朗读成
诵。

所谓“新
诗”世称现代
诗。

指中国“五
四”运动以后产
生的新体诗歌,
它们在形式上
打破了旧体诗
词格律的限制,
采用了比较自
由的形式和接
近口语的白话,
更直接反映了
社会生活和表
达思想感情。


与社会发展的
潮流相适应,逐
渐成为诗歌的
主流。

学习诗歌
很重要的是要
朗读,在理解诗
意后,更应当运
用朗读的一些
要领和技巧反
复咏唱,朗读成
下列问题
1.此诗着力表现了夜的
特点。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四节:
3.此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拓展:
5、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归纳总结。

试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

诵。

诗的语言有别于其他文体,
精习1.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请想一想,写一写。

2.《夜》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
感受有什么异同?
可从作者的经历
和作品入手。

启发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进行比较,以
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
解和写法的把握。

任选其一,
写出自己想说
的话。

问题:选不
准鉴赏角度。

对策:教师
组织学生列出
提纲。

时习1.仿照这首诗选取自然景物表达一种情感。

2.收集描写自然界昆虫叫声的诗句5句。

3.阅读拓展:与作者有关的文章。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夏)蝈蝈的乐音
(冬)蛐蛐的歌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短小精致又十分大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