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合集下载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第七章
重点与难点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人 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 局是怎样形成的?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一.国民党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1.政治上:强化了封建法西斯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拒绝 民主政治改革和镇压民主运动,从而日益陷入孤立; 2.经济上:实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疯狂掠夺社会 财富,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3.外交上的对外卖国使得国统区日益殖民地化,加剧了 社会危机.
(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是理论基础;
(4)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是关键; (5)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2.力量对比:
解放军只有120万人,不及国民党军 队的1/3,装备是“小米加步枪”,并 且被分割在பைடு நூலகம்几块根据地里;解放区 人口1亿多人。 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占有优 势:它有430万军队,占领着3亿以上 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城市 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他们还接收 了100万投降侵华日军的全部装备,并 且还有美国援助。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 正式形成: ..\..\教学影视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wmv15.flv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 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 见》,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 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1949.9.21-30,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 《共同纲领》,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以及 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正式形成。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C.扩大和开辟新的解放区
D.废除封建土地和债务制度
参考答案:
B
31
[单选题]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A.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B.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C.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新民主主义论》
参考答案:
B
23
[单选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新中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A.务必保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务必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
B,C
12
[多选题]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同其联系的知识分子
C.其他爱国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及同其联系的知识分子
A.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B.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C.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
D.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参考答案:
A,B,C,D
8
[多选题]第三条道路主张包括
A.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全 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 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说明中国共产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 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通过与国民党实行的军政 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 上的讲话。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 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页
蒋介石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 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 即创造斗争之优势环境。”
——潘公展(原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鼓吹反共) 荣孟源:《蒋家王朝》224-225页 潘公展
在全面内战没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力图避 免内战,争取通过和平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社会政 治改革。建设一个新中国。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提出反对内战,主张与 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准备走长期迂回曲折的道 路。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 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 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8月25日晚,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迫使中共“放弃武装,改走合法道路”;或者“放手动 员作战”。“这两条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决中共问题”。 但“这两条道路”中,武的一手是根本的,“与中共及 各党派组织‘联合政府’,其结果是整个中国‘和平转变’ 为苏俄的附庸,苏俄即兵不血刃而控制整个中国“。 ——蒋介石:《苏俄与中国》,台湾 中正书局1957年版,155-156页。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

2020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重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复杂,复习有难度,我们要学会归纳总结,新东方网考研频道特别分享史纲要点归纳:为新中国而奋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分有哪些知识要点: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 重庆谈判从1945年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3.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4.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5.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①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介石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
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
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第一篇: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还在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就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为了争取和平主民,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决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五项决议。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性的内战。

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并于当天片面下令于11月12日召开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次年3月,国民党当局期限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

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内容:
讨论
重庆谈判及政治协商会议的 召开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 民党进攻我中原解 放区,内战爆发。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共产党方面 130万人 基本上是“小米 加步枪”,没有 飞机和坦克,大 炮很少,没有外 国的接济
有美国援助的 装备情况 飞机,舰艇和 大量的剩余物 资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
1946.6—1947.6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7.7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二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
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立 194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成立
1925年中国致公党成立
1946年九三学社成立
1947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成立
1、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但不准 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 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2、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取缔民盟 暗杀李公朴、闻一多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沈钧儒恢复民盟拥护中共。 1948年1月民革成立宣布拥护中共。
一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 战争

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 年 月 日 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毛泽东分析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3、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 、 年 月 日 鲜明地提出了“ 中,鲜明地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虎”。 4、以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 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原则:集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土地改革;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土地改革;②人民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政协与《共同纲领》 政协与《共同纲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 大意义;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大意义;④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考查三个经验的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把中国共产党各个时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意义以及各个时期的 不同点。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不同点。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领导” 参与” 支持” 基本经验三个: 即“领导”、“参与”、“支持”。基本经验三个: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在抗日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凭借起其执政地位,企图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同时又以和平谈判进行政治欺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等政治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人民对国家前途进行历史选择的关口,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政治主张激烈碰撞,国民党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级、阶层的人民,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

在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了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人民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军队力量有较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也达到了高度团结。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是崎岖、曲折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依然要坚持独裁统治,要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国民党的反动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美国之所以支持国民党,是因为这直接会关系到美国在华利益的实现。

美国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70页1-3点)。

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支持国民党政府呢?一是,为其出谋划策,企图诱使或是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二是具体提供经济、政治和军备方面的援助。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希望实现国共两党合作,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先后向延安发出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面商“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 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 仅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如此种种,使国民党迅速失去民心,最终陷入 全民包围中
三大战役——夺取全国胜利 夺取全国胜利 三大战役
南京国民政权的覆灭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借“和平 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借“ 年元旦 谈判”之机争取喘息时间,布置长江防线,以便卷土重来。 谈判”之机争取喘息时间,布置长江防线,以便卷土重来。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减少人民的 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但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但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 年 月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了3 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了 个月的长江防线。 个月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 年之久的国 月 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之久的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解放军几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南、 随后,解放军几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南、西北各省份举 行胜利的大进军,迅速解决了残余敌人, 行胜利的大进军,迅速解决了残余敌人,国民党蒋介石集 团逃往台湾。 团逃往台湾。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

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1、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2、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D)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解析:第二条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故称第二条战线。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D)p177A、没收地主的土地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B)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 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D)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6、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B)A、粉碎重点进攻B、战略反攻C、三大战役D、渡江作战二、多项选择1 、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BC)A.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 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C. 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D. 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E.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2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BE)A. 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 争取和平民主C. 召开政协会议D. 改组国民政府E. 反对内战独裁3 、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E)A. 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 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C. 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D. 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E. 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4 、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B)A. 陕北B. 山东C. 山西D. 河南E. 河北5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ABCDE)A. 一二 . 一血案B. 较场口血案C. 五二 O 血案D. 下关惨案E. 李闻惨案6 、 1946 — 1948 年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ACD)A. 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B. 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C. 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D. 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E. 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7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

为新中国而奋斗 PPT课件

为新中国而奋斗 PPT课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国际形势: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民族解放运动力量大增,世界反动势力难以集中起 来干涉中国革命 国内形势

第一、人民欢庆胜利,向往和平建国
第二、国民党极力维护一党专政(美国支持) 第三、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实力增强)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塔山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歼灭或改编敌人47万余人
25/ 93
歼灭或改编敌人55万余人
26/ 93
平津战役示意图
歼 灭 和 改 编 敌 人 52 万 余 人
27/ 93
28/ 93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31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

参加者有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 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共38人
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 建国纲领》、《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关于宪草问 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军事问 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形势图
29/ 93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提出了党的 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 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30/ 93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21日—30日

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民主人士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教 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 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 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 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 上形成的。
228
为新中国而奋斗之三
中国共产党与 民主党派的合作
主要内容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 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7年秋,民联、民促及其他国民党党 派酝酿联合组织,同年12月成立。宋庆 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
陈官庄陈官庄双堆集双堆集徐州徐州张家口张家口锦州锦州营口营口黑山黑山沈阳沈阳长春长春新保安新保安55555555555547474747北平北平天津天津52525252聂聂东北东北解放军解放军中原华中原华东解放军东解放军东北华东北华北解放军北解放军关门打狗关门打狗中间突破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分割歼灭先打两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后取中间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东北全境基本解放长江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华北全境解放华北全境解放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54万余人加上1948年7月至1949年1月在济南战役和其他战役中的损失国民党军队共损失兵力230万
民盟同蒋介石集团决裂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 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 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 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 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口号得 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1.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标准答案:错2.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标准答案:对3.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标准答案:对4.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标准答案:对5.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标准答案:对6. 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阐述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理论。

()标准答案:对7.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标准答案:错8. 国民党当局虽然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但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非常友好,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并允许开展一切政治活动。

()标准答案:错9. 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反攻方针,其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

()标准答案:错10.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标准答案:错1.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地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标准答案:错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标准答案:对4.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不得不实行“重点防御”。

()标准答案:错5.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标准答案:对10. 《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标准答案:对2.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必坚持群众路线。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精编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精编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是非判断题1、二战以后,在国共问题上,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要求国民党和共产党和平解决政治纷争,反对国民党政府打内战。

(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根本目标是使中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继续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抗战胜利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地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企图走第三条道路。

()4、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虽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在一个时期内,是否忠实履行它,是人民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

()5、从1946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打败了国民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6、《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改革法令,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7、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表明在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都打了败仗。

()8、抗战胜利后,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9、内战爆发后,客观形势决定了人民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原先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各党派都靠近了中国共产党,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10、1949年9月的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的创建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1、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它们不再是在野党,成为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

()12、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二、单项选择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A、保持中立的政策B、扶蒋反共的政策C、武力干涉的政策D、遏制中国的政策2、1945年8月,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在周恩来和()陪同下,亲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重点: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难点:国民党迅速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掌握:重庆谈判、政协协议、解放战争的进程、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的诞生理解: 蒋介石反动集团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注定要失败的了解:1.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原因2.试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3.述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外语词汇:the Chongqing Negotiations,the Liberation War,The Second Front,The Land Reform, "The Third Way",three Main campaigns,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辅助教学情况:讲授、板书、课堂讨论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形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

在国际上,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资本主义世界的总体力量有所下降;社会主义的苏联进一步巩固,东欧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开始建立人民民主制度,亚洲和非洲兴起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旧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向前发展,世界民主力量的这种发展,对各国反动势力是一种有力的制约,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这就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5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5
第一节
蒋介石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吴鼎昌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 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 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 谈判。
视频:重庆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 坚决避免内战”。
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收关内, 控制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 东北。所以,它计划先在关内大打,而后在 关外大打。待它认为相应的准备已经完成时, 就全面彻底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了全国 规模的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 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 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 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 攻,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 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 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 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 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的作战原则。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训练美式装 备的国民党军
另一方面,通过给予经济、政 治、军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国 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 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
美国援助国民政府打内战的军事 物资
其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 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 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 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 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 共双方的见解。它有利于和平民主。
●保证了毛 泽东的安全。 10 月11日,毛泽东 在张治中的陪同 下飞回延安。周 恩来、王若飞仍 留重庆与国民党 继续商谈尚未取 得协定的问题。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 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 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 士的代表共38人。 经过各方的反复讨论和协商,会 议通过了五项议案,分别为《政府组 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 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和《宪法 草案》。
第一,有民众的支持;
第二,军队能够形成密切配合;刘、邓大军与 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 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三路大军在外线 布成“品”字形阵势,此外,许世友、谭震林指 挥华东野战军四个纵队,由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 军,分别在山东和陕北战场钳制敌人,以策应三 支南进大军中央突破的行动。
将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并将战略进攻的方向
确定为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地区。采取
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
国民党军统治区。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 军主力约12万人发起鲁西 南战役,一举突破黄河天 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略进攻的序幕。
人民军队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样战略的壮举,
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
类别 总兵力
所占有的地区面积 所拥有的人口 军队装备 基本态势
中国共产党 127万
230万平方公里 1.36亿 步兵武器 解放区被分割、包 围
国民党 430万
730万平方公里 3.39亿 大量美式装备 控制几乎所有大城 市和绝大部分铁路 交通线
2、中国共产党打败蒋介石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指出: 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这是一场危 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反革命战争。 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的军 事力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战争的性质和 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杜鲁门回忆说: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 一隅,华南和华东仍被日军占领着,长江以北 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任和再占领华南都 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华北,他就必须同共产 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 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一战线。 ●在军事上, 采取集中优势 兵力,各个歼 灭敌人的作战 原则。
3、 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年6月下旬至1947年2月,解放军歼敌 70.8万人。挫败了蒋介石所谓“速战速决”的
全面进攻战略。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中央日报》)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 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 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
(选自1945年8月24日重庆《新华日报》
8月23日,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研究判断当前国内形势。 毛泽东认为:当前内战的威胁是存在着 的,但国民党有很大困难,所以暂时和 平是可能的,这时,毛泽东已经决定亲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专题:
国民党统治迅速崩溃与中国革命胜 利的原因 【1945.8——1949.9】
本专题的重点:
1、正确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及国民党统治崩溃的原因。
2、正确把握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从而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一、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争取和平民主的? 二、内战一年后,国民党统治危机形成的 原因和标志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再次合作 四、中国革命最后是如何走向胜利的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选自1945年8月25日重庆《中央日报》)
8月24日,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三封 复电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 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 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 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选自1945年8月26日重庆《大公报》)
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北上 和谈,从而赢得了政治斗争的重大胜利。 8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 泽东等七个政治局委员连夜同王若飞磋 商。会上,毛泽东明确地表示:“可以 去,必须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 动权”。
● 1945年8月28 日下午3:37,毛泽 东、周恩来和王若 飞在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张治中、美国驻华 大使赫尔利的陪同 下,从延安飞抵重 庆。
(选自1945年8月16日重庆《中央日报》)
8月16日,毛泽东电复蒋介石:“朱德 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鄙方意见, 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 题。”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 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 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 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 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 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特再驰电奉 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前往中国调停国共
关系。
⊙苏联政府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
帮助共产党发展并最终夺取政权;短期 目标是:拉住蒋介石政府,不让它成为 美国对付苏联的工具。为此,8月14日 苏联政府与国民党签订了《中苏友好同 盟条约》
● 战后的国内局势:抗战胜利时,影
响中国走向和平民主的最大障碍是蒋介 石政府的独裁政策。但是他要发动全面 内战还有许多困难。 ⊙国际国内舆论均反对内战; ⊙蒋介石的军队都在西南、西北地区, 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也需要时间。 ⊙人民革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争取和平民 主和进行自卫战争的?
(一)力争和平民主的实现 抗战胜利后,从国内外局势和各派实 力对比等相关因素看,当时中国有促成 和平、民主的因素。
●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看: 战后,影响中国政 局发展的主要国际因 素是美国和苏联的对 华政策。
⊙美国政府对华
政策的长期和基本的 目标是:推动中国建 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 府;短期目标是:避 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 国。
我军全歼整 编第74师,师 长张灵甫被击 毙,有力地配 合了陕北和其 他战场的作战。
1947年3月至6月,人民解放军打退
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
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先
后收复和解放了153座城市,歼敌40余
万人。战局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
于敌的方向发展。
二、国民党统治危机四伏,陷入全民的包 围之中。
毛泽东在机场向记者发表书面谈话, 表明中共的主张和立场: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 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 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 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大公报》记者子冈作了这样的报道:
“昨天去九龙坡机场迎接毛泽东是一
种新的体验,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 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 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自出去,还形象地说,我们是钻进去给
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
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致电延安: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 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 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 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 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9月4日国共两党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 谈判的焦点是: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 由于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结果,军队和解放 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在重庆谈判期间:取得了军事上的 胜利。

1945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率部入 侵晋西南。
太行、太岳、冀南三个解放区主力发 起上党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有力地配 合了谈判。
1945年10月12日刘邓大军取得上党大捷
在上党战役胜利 的同时,毛泽东一再 强调用和平方式解决 两党的争端。并从 “向北发展,向南防 御”的战略方针出发, 主动让出了南方的八 块根据地,表示了对 谈判的诚意,赢得了 民心。
● 10月10日,国共双方共同签署了《政府与
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一)全国解放战 争的胜利发展
1、人民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7.7—1948.7)
敌我兵力对比:
国民党总兵力由 430万人减至373万人,
正规军200万人减至150万; 共产党的总兵力由127万上升为195万, 正规军为100万人。
● 中共中央及时实行战略转变, 做出战略进攻的部署。
毛泽东亲自去重庆谈判,就使中国共产 党由被动开始转向了主动。毛泽东来到重 庆,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例如,《 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胡其瑞等四人的来信说: “毛泽东先生应蒋主席的邀请,毅然来渝, 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 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 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 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 求。”
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
点进攻。
●1947年3月 17日国民党进攻 延安。 党中央 主动撤离延安。 西北野战军以 “蘑菇战术”取 得了一系列战役 胜利,粉碎了国 民党对陕北的重 点进攻

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了约
45万人,进犯我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 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取得孟良崮 战役的重大胜利,击毙国民党整编74师 师长张灵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