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合集下载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全 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 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说明中国共产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 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通过与国民党实行的军政 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 上的讲话。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 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页
蒋介石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 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 即创造斗争之优势环境。”
——潘公展(原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鼓吹反共) 荣孟源:《蒋家王朝》224-225页 潘公展
在全面内战没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力图避 免内战,争取通过和平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社会政 治改革。建设一个新中国。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提出反对内战,主张与 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准备走长期迂回曲折的道 路。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 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 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8月25日晚,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迫使中共“放弃武装,改走合法道路”;或者“放手动 员作战”。“这两条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决中共问题”。 但“这两条道路”中,武的一手是根本的,“与中共及 各党派组织‘联合政府’,其结果是整个中国‘和平转变’ 为苏俄的附庸,苏俄即兵不血刃而控制整个中国“。 ——蒋介石:《苏俄与中国》,台湾 中正书局1957年版,155-15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介石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
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
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第七章__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__为新中国而奋斗

参考资料
1、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 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3、《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1948年1月19日) 4、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 月30日)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通过)
中国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
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
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 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 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 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 才有光明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战争形势的变化 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战略决战时机已成熟 三大战役(1948.09.12~1949.01.31)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 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 人。连同济南等战役,战争第3年的7个月作战, 共歼敌232万人。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 万,国民党的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 基础。
占领总统府
七 钟山风雨起苍黄, 律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 虎踞龙盘今胜昔, 民 天翻地覆慨而慷。 解 宜将胜勇追穷寇, 放 不可沽名学霸王。 军 天若有情天亦老, 占 人间正道是沧桑。 领 南 京
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人民解放 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 举行胜利大进军, 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 平方式, 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 国土。 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 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 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 出中国大陆。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5篇范例]第一篇: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还在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就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为了争取和平主民,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决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五项决议。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性的内战。

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并于当天片面下令于11月12日召开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次年3月,国民党当局期限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

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大学近代史题库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附答案

大学近代史题库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附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共重庆谈判的焦点是()A.建国方针问题B.建国目标问题C.国大代表问题D.军队和政权问题2.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A.“让开大路,占领两厢”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C.“争取和平民主”D.“向北发展,向南防御”3. 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A.中共六大B.中共八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4.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揭开了()A.战略进攻的序幕B.战略决战的序幕C.战略防御的序幕D.战略相持的序幕5. 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两个务必”要求的会议是()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七届一中全会6.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 )A.1949年南京解放 B.1949年北平解放C.1949年上海解放 D.1949年中共开国大典7. 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全国大陆解放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疆和平解放 B.解放海南岛C.西藏和平解放 D.湖南和平解放8.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 )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 B.学生运动C.农民运动 D.市民运动9.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 )A.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政治格局 B.美苏两极政治格局C.美国为主的单极格局 D.呈多极化的政治格局10.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11. 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新民主主义论》12.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的口号。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09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内容:
讨论
重庆谈判及政治协商会议的 召开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 民党进攻我中原解 放区,内战爆发。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共产党方面 130万人 基本上是“小米 加步枪”,没有 飞机和坦克,大 炮很少,没有外 国的接济
有美国援助的 装备情况 飞机,舰艇和 大量的剩余物 资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
1946.6—1947.6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7.7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二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
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立 194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成立
1925年中国致公党成立
1946年九三学社成立
1947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成立
1、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但不准 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 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2、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取缔民盟 暗杀李公朴、闻一多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沈钧儒恢复民盟拥护中共。 1948年1月民革成立宣布拥护中共。
一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 战争

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 年 月 日 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毛泽东分析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理论。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 了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 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3、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 、 年 月 日 鲜明地提出了“ 中,鲜明地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虎”。 4、以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 自卫战争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原则:集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土地改革;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土地改革;②人民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政协与《共同纲领》 政协与《共同纲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 大意义;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大意义;④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主要考查三个经验的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基本内容以及形成过程。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3.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把中国共产党各个时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期的土地政策放在一起,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 主要注意:土地政策的内容、意义以及各个时期的 不同点。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不同点。②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抓住三个词语即可, 领导” 参与” 支持” 基本经验三个: 即“领导”、“参与”、“支持”。基本经验三个: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既可能考查选择题,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领导合影。左起:黄克诚、谭政、 聂荣臻、肖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林彪
人民解放军进北平通过前门大街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看解放南京的捷报。
(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 军事进攻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 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是在解放区 进行。战争初期阶段,国民党投入了大 量兵力,发动了全面进攻。1947年3月, 国民党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而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 攻。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 处在全民包围之中
“中国境内已经有了两条战线。蒋
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
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
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
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4卷,1224-1225页。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运动
一二一运动公葬典礼
抗 议 美 军 暴 行 运 动
抗议美军暴行
五二O运动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一)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抗战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主
张“中间路线”,企图在国共两党之外,
走“第三条道路”。
“中间路线”主张: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
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 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实行的方法,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62、63页。

中国共产党履行政协协议的措施
(1)整编军队
(2)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
会和经过改组后的行政院的名单
(3)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
苏北淮阴

国民党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
而是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达成暂时的
停战和和平状态,以赢得备战的时间。

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二· 二八” 起义。
二二八现场,台湾专卖局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 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
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
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
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分子。
项 别
兵力
数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目 120万人 430万人
百分比 1 3.58
23.8% 76.2% 23% 77% 28.6% 71.4%
地区面 积
228.5800万平方公 里
731.1720万平方公 里
464座(中小城市)
城市
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13606.7万人 33893.3万人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 的形势中以独特的方式展开的。
1.所谓“独特形势”,即经过一年
作战,国共两军兵力对比的悬殊情况虽 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强弱形势还没有发 生根本变化;国民党军虽然已在几个战 场上转入守势,但在陕北和山东两个主
要战场上仍然保持着比较强劲的攻势。
反饥饿
反迫害运动
(三)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7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有120
万工人罢工;江苏、浙江、安徽、四川
等省的40多个城镇发生“抢米”风潮。

在农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征丁、
征粮、征税的“反三征”浪潮,300多
个县发生民变。

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古,也掀起 人民革命运动。1947年5月1日,内蒙 古自治区宣告成立。
(三)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 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

并恢复民盟总部。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
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
立,公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立场。
在这种状况下,捉住战机,果断地从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取得巨大成功。
这自然是独特的。
2.所谓“独特方式”,即担任战略
进攻任务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采取了不 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是千里 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 并存,密切配合,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
牙交错的状态。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历史上,也是独特的。

“中间路线”的实质:
中间路线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
主义的道路。
(二)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


李闻惨案

解散民盟
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 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 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 11月6日 民盟被迫发表解散公告。这标志着资产 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第三条 道路的彻底幻灭。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 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论人民民主专政》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
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
接收”,分配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
3.1948年4月1日晋绥干部会议上
系统阐明了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
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领到土地证
积极参军
参战军队: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战役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
裕、谭震林 歼敌数量:55.5万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左起:粟裕、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平津战役

时间:1948.11.29——1949.1.31
参战军队: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战役指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歼敌和改编数量:52万
1948年1月5日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民盟组织, 图为部分领导人合影。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 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 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 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 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 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 的斗争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是 中国共产党早已确立的战略目标。 抗战胜利前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中 国人民实现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 国的战略目标是有利的。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 方针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
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
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 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 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全国人 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
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
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和 平、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的团结合作

各民主党派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 张民主、反对独裁,与中国共产党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一致。

在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时,作为“第三
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
内战、独裁。

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 国民主运动。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做国民党 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 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经历了从 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再到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过程。
1.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
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
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 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人士的复信

1949年春,毛泽东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 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
新中国”。民主党派不再是旧中国反动
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
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 家的历史重任。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 这是毛泽东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 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 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 局的宣言中提出“和平、民主、团
结”的口号,阐明中共中央争取和
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并为
争取和平建国早日实现做出努力。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