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人类用以表达和解读意义的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化载体。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3.把关人
指的是新闻传播选择过程中取舍传播内容的组织或个人,包括政府、传媒组织、编辑和记者等。

4、信息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5、受众
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读者、听众、观众都属于受众的范畴。

9、5W模式
5W模式包括控制研究、文本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具体地说,就是研究谁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10、人内传播
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p61)
11、组织传播
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12、流言
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1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通过机械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

14、信息环境
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5、媒介技术
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6、新闻价值
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作的价值判断。

17、分众
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的个人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城里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人类传播经历了
①口语传播时代
②文字传播时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开端。

与语言相比,能将信息长久保存;能将信息远距离输送;
文化传承有了资料考据。

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重大变革。

③印刷传播时代 2000多年前,印刷术产生;1000年前,印刷术传入欧洲,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20世纪80年代后,电子排版时代更加提高了出版效率。

④电子传播时代 19世纪40年代,电报机发明;19世纪70年代,有线传播发明包括电报、电话;19世纪末无线电通信成功。

3.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现象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指的是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现象。

三个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
②触发性事件
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4.匿名性原理在集合行为中会起什么作用?
会使平时循规蹈矩的常人做出越轨行为,因为他们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使他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在“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的行为。

5、“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传播信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6、简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①媒介及讯息
媒介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人与人的关系,开创新的社会行为。

②媒介即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是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也是感官“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③“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信息较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作用于一种感官,不需要多种联想。

冷媒介反之
局限:②具有启发意义,但不是严密的科学推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思辨性理论。

③的分类没有一贯的标准,从清晰度和想象力而言,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7.简述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传媒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通过对新闻价值的判断选择把关。

实质:
第一、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与媒介方针利益一致的内容更容易入选、得到传播;
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有限。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8.试述怀特的“把关”过程模式。

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个人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9.什么是“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大众传播效果观?
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他们传递的信息在受众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意见,甚至支配他们的行动。

10.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②个人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传播过程
③大众传播通过“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11.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和特点。

概要:传媒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①研究着眼点是效果形成的最初阶段——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②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③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12.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

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13.什么是新闻框架,新闻框架的四种具体功能是什么?
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对现实世界及其意义的一种重构或"建构。

把媒介框架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建构过程的研究。

四种功能:①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
②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符号体系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③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④新闻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和反馈新闻事件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成为框架效果
14、简述“知沟”假说的主要观点。

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低者还是高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变大。

15.什么是“数字鸿沟”?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是传统的“知沟”和“信息沟”问题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的延伸。

体现在A(access)指人们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存在差异,经济地位优越者在这方面有突出优势。

B(basic skills)使用互联网处理信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差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C(content)互联网内容的特点、信息服务的对象、话语体系的取向更适合于哪些群体使用和收益。

D(desire)上网的意愿、动机、目的和信息寻求模式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