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时的过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儿时的过年
春节,也即过年,春节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人民非常看重过年。春节也是民间喜庆、友谊、热闹、祥和的标志。寒暑易节,冬去春来,新年一过,春天来临。春天充满希望,春天孕育着收获。人们忙活了一年,恰好利用冬春交替、过年这个空闲时候,歇息歇息,放松一下。一家人在一起,祥祥和和的,享受着辛勤一年的劳动收获,欢度新年,其乐融融。小孩儿过了年就长一岁,过年是小娃儿最开心的日子。在民间,有“大人喜欢挣钱,小娃儿喜欢过年”的说法。记得父亲还经常说:“长不过路,短不过年,松不过帽儿头(过去兴卖干饭,一冒碗干饭叫‘帽儿头’),紧不过钱”。大人想多挣钱,就嫌一年太短;小孩想过年,就嫌一年太长。
“小娃儿、实在馋,天天盼着快过年,过年能吃好食物,过年还有新衣穿。盼呀盼呀盼不到,急得娃儿来回转。忽然一天发奇想,都因日历翻得慢。从此一天翻几页,全本翻完刚夏天。花儿正红草正绿,还是不能过新年。”这首儿歌正是我们盼望过年的真实写照。
现在想来,那时我们小娃儿指望过年,并没有过高的希求,主要图过年闹热,好耍,可以吃肉,吃光米干饭了(因为那时生活困难,平时是很难煮光米干饭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儿时最盼望过年了。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时间流转,周而复始。人们总是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忙绿着,奔波着。可以说一年四季,人们都在为了年而不停地操劳。才过了年,又在慢慢运筹下一个年了。
为了又过好下一个新年,第一件大事是喂过年猪。年一过,人们首先考虑的是买一只小猪(我们叫做接槽猪,有些家里是喂几只过年猪)回来,喂大过年吃肉。现在,大部分家里头一年杀年猪前就把第二年的接槽猪买起了。在父老乡亲的眼里,哪个家里年猪大,人们就认为哪个家里有出息,能干,发财。
我也经常观察猪儿的长势,猪长大了,喂肥了,年也就快到了。
大人们总是围绕着过年料理一年的农事活动。种庄稼是必须的,
生产是头等大事,农民赖以生存的是粮食。其它诸如花生、向日葵、黑桃、板栗等也不得忽视,样样都得准备,用于过年吃。过年时,人客来了,差了这些,父母亲会显得困窘,便谦虚的说“有了好客,没有吃货,莫得好打点,硬不好意思”。
冬至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杀年猪了。因为冬至这天就开始数九,数九天熏的肉经丢,到了二年的热天不会臭。每到这段时间,里河两边,杀年猪的猪叫声此起彼落。儿时,我最盼望的是杀年猪。杀年猪这天,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围着杀猪匠跑转转,一定要将杀猪的整个过程看完,时不时还帮杀猪匠扯几把猪毛。有时站近了,影响杀猪匠的操作,大人就吵我们,但我们还是嬉皮笑脸的,不得离去。年猪杀了后,为了庆贺,很多人家还要宴请朋好友、四邻团转。凡是猪身上好吃的,应有尽有。大家欢聚一堂,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尽情吃喝,好不尽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袍汤”。
每年我家杀猪的时候,母亲总要叫杀猪匠把猪头留好,不要砍破,晚上背到坛神菩萨面前,祭奠坛神菩萨,祈求来年喂更大更肥的年猪。
年猪杀了,新年的脚步也一天天近了。我们也一天掰起指拇儿算,指望马上就过年了!
到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饭”。
“腊八饭”又名“八宝粥”,是汉族传统传统美食之一。用八种以上谷类及果料熬成的,因而取名“八宝粥”。
相传农历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古代佛寺常于腊八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熬粥供佛,名曰:“腊八粥”。如今,民间用自己收成的谷物干果熬成腊八粥,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硕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腊八粥”不仅味道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所以是大家的喜爱的食品。
祭灶。又称送灶神。灶神又称灶王菩萨或灶王老爷,民间传说灶神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贫困而死。玉皇大帝哀怜他,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间作督膳之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
火。儿时,家家户户灶台靠大锅的墙上都贴有灶王老爷的画像。每年腊月二十四日晚,灶王老爷要上天宫到玉皇大帝那里述职,除夕日返回人间,例行履行“上天报平安,下地报吉祥”的职责。民间在二十四日这天要推豆腐,晚上祭灶,为灶王老爷送行。记得小时候,母亲提前一两天就要把推豆腐的黄豆用热水泡起,二十四日这天一早就起来用小石磨磨豆浆,十几斤黄豆要磨一上午。看到母亲磨累了,有时我就搭个板凳,站在板凳上帮忙推磨。豆浆磨好了,要用包帕滤豆浆。刚磨出的豆浆有很多泡子,母亲常常用清油或清洗腊肉的水化泡子。过滤好的豆浆舀到锅里,用大火烧,待到快要烧开时,就将捂酸菜的酸水(也可用石膏或醋)慢慢往豆浆锅里加,边加锅里就边出现成砣的豆腐,这是就要将火退了,让它慢慢点。水清了,豆腐也就点好了。母亲常说:“要得豆腐多,灶门前站起窩”。酸水点的豆腐口感好,有一股浓浓的酸水清香味,很好吃。我最爱吃刚榨好活豆腐,母亲打豆腐时,边边角角的豆腐,常常被我们几姊妹吃得精光。
晚上,我也会跑出跑进的,和母亲一起祭灶。我们先在灶门前搭一条板凳,摆上祭品(豆腐是不可少的),灶门前的灰里插上三柱香,再在大灶孔里烧上火纸,这便是祭灶仪式。
腊月二十几里,只要进了“大寒”,各家各户还要“打扬尘”、“掏阳沟”和“捋坟”。按农村的习俗,这三样活路平时不能乱做,只有在大寒和立春这段时间里进行,否则,不吉利。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围绕房屋一转的水沟叫阳沟,经过一年的沉积,有不少污泥浊水。为了屋堂屋转排水畅通,不让苍蝇、蚊子有滋生繁衍的环境,人们总会在大寒天里将阳沟疏通,清除里面的污泥浊水。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洁洁的,迎接春节的到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到了,为了缅怀和祭奠先辈,家家户户都要将先辈坟上的杂草清除干净,再给坟上添些土,这就是“捋坟”。坟捋好了,还要在坟前烧点纸,放几串火炮子。
春节一天天临近,大人们都在为过春节而忙碌着。我们小孩总是绺到大人,要一身过年的新衣服。父母亲往往是好久就开始张罗,千方百计满足我们的心愿。为了筹备过年,白天事务多,到了晚上,母亲总是照起煤油灯,半夜三更为我们赶做新鞋,让我们兄弟姊妹过年都能穿上新鞋。
为了讨父母亲高兴,我们这段时间也最听话,大人叫做啥就做啥,特别勤快。父母亲也随时强调:“你们要听话,不要年到三十夜还要封个印(挨打),那就划不着。”
到了腊月二十八九里,家家户户还要推米豆腐,推灰菜,打糖,杀鸡杀鸭等等。其中打糖是一个技术活。我们把打的这种糖叫“阴米子糖”,它是用红苕熬的旋麻糖和上炒好的阴米子、黑桃瓣、芝麻、花生米等,打压成条块,切成筷巅厚的薄片,每十片一封,用纸包裹好。这种糖香甜可口,我们小孩最爱吃。过年走亲访友时,“阴米子糖”还是送礼的必备之物。
年前,该做的事要尽量做完,过年时就丢心乐昌地耍了。
新年到了,过年啦!
传统的过年习俗是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到正月十四日。
腊月三十天,家家户户天不亮就起床,先吃点简单的早饭,然后开始煮肉。为了体现年年有余,这顿连夜饭除了有真正的鱼外,所煮的菜肴既丰盛又品种繁多,猪身上的东西要煮齐。过年是有头有尾的,特别不能少的是猪头和猪尾巴。饭是白米干饭,三十天要把初几里的饭一起煮起,初几里每顿热就是了。那时,母亲非常注意煮饭的火候,不能把饭煮糊了。他说锅巴烧焦了,以后喊活路要摸路(天黑了还收不了工)。饭菜都好了,挑选菜肴中比较精致的几样,拿上香蜡钱纸,在父亲的带领下,去给先辈上坟,坟上了回来还要放火炮,然后才开始吃饭。过年还有暗中攀比哪家的手脚麻利,中午饭早的习惯。因此,哪家鞭炮先响,就意味着那家在吃饭了。